在编写 Ajax 方法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写上类似于这样的代码:
Ajax 代码:
第一次阅读这段代码的时候,我就感到了一点点不对劲,但是说不出来什么地方不对劲。随着对Ajax代码的进一步了解,这种感觉时刻伴随着我。 后来,我知道了这种感觉来自于什么地方。
看看 startRequest 函数。我们发现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指向了一个函数,这个函数是在 xmlHttpRequest.readyState 发生改变的时候触发。我们再来看 startRequest 函数,想象一下整个请求发送的步骤。现在我们点击一个按钮,触发了一个 startRequest 函数。函数往下走,第一步是 createXmlHttpRequest(),它的作用是创建一个 xmlHttpRequest 对象,当它完毕的时候,xmlHttpRequest.readyState 的值是 0( window.alert 跟踪得到的),程序继续往下走,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statechange,因为状态没有改变(xmlHttpRequest.readyState 的值是 0),所以不触发函数,紧接着是 Open()和 Send(),那么,整个函数从头到尾都应该没有触发 handlestatechange 函数啊,但是为什么出来的结果是正确的呢?
后来我用 window.alert 跟踪 xmlHttp.readystate 的变化,发现于原来它运行的机制是这样的。首先创建一个 xmlHttpRequest 的对象之后 xmlHttp.readyState 的值是 0 了,然后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statechange 没有运行。紧接着是 open(),这个函数发生了之后 xmlHttp.readyState 的值是 1 了,那么就会有一个断点在 Open() 函数处断开,保留现场,紧接着又返回到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statechange 运行,然后再执行 Send() 函数,这个函数发生了之后 xmlHttp.readyState 的值是 2 了,接着又返回到 xmlHttp.onreadystatechange = handlestatechange 运行。以此类推。
浏览器因为不能真正地像面向对象那么编程,所以找了个折衷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看起来不伦不类,想了半天,再跟一个同学一起讨论,才得出这样的一个结果。
onreadystatechange:设置为指向 handlestatechange的函数的指针(比较难理解些)
函数是具有执行特定功能的子程序,编译后,它的执行代码分配在代码段,而其参数及变量则在堆栈段,因而主程序调用函数时,实际上就是将程序执行地址转移为函数在代码段的入口地址去执行,即每个函数都有一个在代码段的确定入口地址,依此程序执行,当遇到返回指令时(表示该程序结束),程序便返回到该函数调用者的断点程序处,又继续执行,既然函数有确定的入口地址(实际上函数名就代表了它的入口地址),因而可以用指针指向它,这个指针又称为函数指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