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资讯 Kata Containers:2.0 的蓝图

edison · 2020-03-18 10:00:10 · 热度: 38

本文转载自:KataContainers 公众号;作者:王旭

这是我在上海峰会之后的 Kata 系列博客文章中的最后一篇,这个系列包括: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总结了目前 Kata Containers 项目的进展以及我们对未来的愿景,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在 2.0 开发周期里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本文对 2.0 的设想是基于过去几个月开发者们的线上、线下讨论,特别是上海 PTG 的讨论的。英文版同步在 Kata 官方 Medium 博客发布,本文和前两篇文章之间的几个星期是用来和架构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互相沟通达成一致的,Samuel 也对本文有很多修订。

2.0 里程碑的预设目标

Kata 2.0 的主要目标包括:

  • 保持和已有的 Kubernetes 生态系统的兼容性;

  • 允许将全部的应用内容,也就是说不仅是运行时的进程,也包括镜像/根文件系统封装进沙箱中;

  • 去掉 Agent 的不必要功能;

  • 将宿主机的功能尽量留在用户空间,并让长生命周期进程可以使用非 root 权限运行;

  • 支持 cloud-hypervisor 并为 Kata 的场景进行配置与定制。

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会对架构和协议/接口有什么潜在影响:

对 CRI 接口的考虑

就 Kubernetes 而言,所有运行时功能都通过容器运行时接口(CRI,定义位于kubernetes/cri-api)进行定义。仔细看一下,我们可以把 CRI 定义的功能分为两个部分——只关于节点本身的全局操作和有 Pod 上下文的操作:

  • 节点全局操作:

    • VersionStatus

    • RunPodSandboxListPodSandboxListContainersListContainerStats

    • ListImagesImageStatusRemoveImageImageFsInfo

  • Pod 相关操作:

    • StopPodSandboxRemovePodSandboxPodSandboxStatus

    • CreateContainerStartContainerStopContainerRemoveContainerContainerStatusUpdateContainerResourcesReopenContainerLogContainerStatsUpdateRuntimeConfig

    • ExecSyncExecAttachPortForward

    • PullImage

注意 CRI 里面的 PullImage 是有 Pod 上下文的操作,这个操作从来都是在 PodSandbox 创建之后才进行的,并且从 Kubernetes 1.14 起,这个操作就带有一个 PodSandboxConfig 参数,其中的 PodSandboxMetadata 结构是包含 Pod 名称的。所以,作为一个高层定义,CRI 定义得非常谨慎,并没有假设镜像的文件系统究竟是维护在沙箱内还是宿主机全局的。

根据功能的划分,我们可以重新分配一下如何实现 CRI 的功能:

Kata Containers:2.0 的蓝图

在CRI Daemon,也就是目前 containerd 和 CRI-O 的位置,应该维护一个节点全局的Pod和容器的索引,并且它应该负责根据 RuntimeClass 来通过插件创建沙箱。此外的所有 Pod 内功能的操作应该交给负责“Pod相关功能”的部分,也就是现在 shim-v2 的位置,不过我想它已经比一个垫片(shim)大太多了,可能叫“沙箱伴侣”更合适。

对 CRI Daemon 的影响

要实现上述描述中的镜像进入沙箱的行为,CRI Daemon 需要有一些调整:

  • 短路掉节点全局功能中的镜像相关动作(ListImagesImageStatusRemoveImageImageFsInfo),因为我们把所有的镜像和 rootfs 管理操作都放到沙箱里了,所以也就没必要再做全局的镜像管理了。

  • 对于拉取镜像,有两个选择:

    • 如果我们尽量保持 shim-v2 接口的现状的话,我们可能需要在 daemon 里短路拉取镜像的操作,等到真的创建容器的时候再去事实地拉取镜像;

    • 但是,上述方法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拉取镜像出错,那么只能表现为创建容器出错,这混淆了API本身的语义。而如果我们想让操作尽可能地忠于他们本身的语义的话,我们就应该把这个操作也添加到 shim-v2接口里面。

  • 对于 Create 和 Exec 操作,目前是 containerd 或者 CRI-O 创建标准输入输出 pipe 并交给 shim-v2 执行的,但我们如果希望进一步地隔离沙箱,就不应该使用宿主机上的管道,而应该把标准输入输出的实现的自由交给沙箱。

当然我们肯定是要支持 containerd 和 CRI-O 的,并且要开箱即用,毕竟 containerd 和 CRI-O 已经跑在大多数人的机器上了。所以,上面这些改动应该是可插拔的,而且,我们在 Kata 2.0 中也应当对当前的 containerd 和 CRI-O 至少保留一个兼容模式。

把容器放入沙箱中:效率与隔离性

基于之前文章中的想法,我们做了一些把容器镜像拉取工作挪到沙箱里面的调研,大致如下图所示

Kata Containers:2.0 的蓝图

我们可以引入一个辅助容器专用来拉取镜像、制作容器 rootfs。把这个功能留给一个容器的目的在于,我们不希望为此来增加 agent 的复杂度,并且这样可以尽量少地影响 agent 本来的行为。

与把镜像放在宿主机上相比,把镜像放在沙箱中会消耗更多一些的空间,而且会影响容器启动的速度,因为每次启动 Pod 都必须拉一次镜像,但对于云用户来说,这样就不必让镜像被云服务商经手一次了,对于云用户和服务商来说,常常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方面,OCI 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下一代镜像规范进行了讨论,并推出了 OCI Image artifacts 扩展规范,合理利用 artifacts 可以让我们在 OCI 规范框架内进行一些工作来加速镜像的拉取,当然,这需要镜像用户授权基础设施来访问用户镜像内容来时下加速。这里是我们在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做的镜像加速的一个示意:

Kata Containers:2.0 的蓝图

这里,利用 artifacts,我们可以把“内容感知”的元数据也一起放在 registry 里,在 Kata 这一端,我们可以在下载元数据之后就告知上层镜像拉取已经完成、可以启动容器了,当 virtiofsd 接到数据访问请求再延迟拉取镜像。这个方案中,所有的组件都位于用户空间,所以我们可以加入很多高级功能,比如更好的数据去重和per-chunk 的数据校验,不需要全部拉取就可以进行数据完整性检查。(PS:这些逻辑对 Kata 和 runC 应该是通用的。)

关于 Agent 的功能

接下来是 sandbox 内部——“危险区”。我们对 agent 对考量包括:

  • 对于长时间运行对 daemon,应该仅仅包含必须要做的功能,能做的越少,我们也就越安全;

  • 但是要保证和 OCI 镜像与 CRI 语义的兼容性;

  • 当然,也要尽量低开销。

在版本 1.10 的开发周期中,我们已经试验性地加入了一个 Rust 版本的 agent,它的体积要远小于之前的 Go 版本。而且,我们也实现了一个 Rust 版本的 ttRPC 并正在测试中(本文发出时已经开源并贡献回到 ttRPC 的上游、containerd 社区了),把这些都集中在一起,我们有望将 agent 的内存开销压向 0MB。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部分计划中的 Kata 2.0 的 agent 架构。

Sandbox 操作

在上海 PTG 上,agent 的功能也是讨论的焦点之一。部分开发者提起,agent protocol 中的 sandbox 操作对 agent 是否有意义,因为 agent 正在运行本身就意味着 sandbox 已经建立好了,所以,一个想法是要从协议中去掉 CreateSandbox 和 DestroySandbox两个操作。不过在 Kata 语境里, CreateSandbox 本身实际上是执行的 "InitSandbox" 操作,这个语义仍然是需要的。不过,我们可能确实可以去掉 pause container 来简化 sandbox 的容器组织。

init, 通信守护进程, 和 OCI 启动器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考察 agent 的内在功能。在上海峰会的论坛讨论中,与会者都同意 agent 是被攻击风险最高的组件,显然应该让它的守护进程的权限越少越好。这里我们可以把 agent 的功能划分成这么几个部分:

Kata Containers:2.0 的蓝图

  • 容器的 init 显然是需要的,无法删除。

  • 在 bundle 内解析运行 OCI 容器的功能可以在容器创建之后退出。

  • 监控、事件等关于可观测性、可调试性的功能肯定是需要的,但我们应该努力让它们更加安全高效。

简而言之,agent 本身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不仅更轻,而且更加模块化、并被更仔细地限制访问权限。

Cloud-hypervisor 和 rust-vmm

在 1.10 开发周期里做的另一个工作是把 cloud-hypervisor 作为 Kata Containers 的一个新的 hypervisor,在 Kata 2.0 里,我们希望可以进一步推进这个方向。我在上一篇 blog 里提到:

让主机的用户态 工具 、VMM、乃至应用的内核联合起来,彼此协同为沙箱中的应用提供服务。

因为目前的 cloud-hypervisor 是一个中立、模块化和比较安全的 VMM,我们可以考虑构建一个 cloud-hypervisor 的 profile,添加我们需要的功能、减除不必要的功能,来作为我们的“面向云原生的虚拟化”的一个部分。

下一步工作

这个系列的 Blog 写完了,不过这不意味着我们的 Kata 2.0 已经设计完成了,相反,这只是更深入细致的开放设计的一个开始。我们在 Kata containers 的 GitHub 里建立了 project 看板和一系列的 issue,整个社区的成员都会来参与 2.0 的设计和开发,各位也在邀请之列。

猜你喜欢:
暂无回复。
需要 登录 后方可回复, 如果你还没有账号请点击这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