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温州人(后文称呼他为炜哥),从事鞋服行业,还没毕业就已经年入百万了,他人比较低调,总是若有所思的样子;另一个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后文称他为琪哥),创办了一家培训机构,应该已经在通往财富自由的路上了吧。这跟学历没有必然的联系。炜哥是双非本科毕业,算不上高学历,毕竟这年头对于稍微好点的公司来说,本科学历应该一抓一大把吧。琪哥呢,大学还因为挂科,还留校一年,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他一直参加编程比赛,很多课都没去上。要透彻地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思想形成的过程去理解。人的思考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的过程。当然,严格来说,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形成认知与智慧,单靠在头脑中凭空思考是行不通的,需要我们运用所掌握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作用于外部环境或事物,在实践中去操练、感受和体验,从行动与结果中得到反馈,而后才能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认知与智慧。人的思想是在一次次的“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中不断积累与沉淀,从而在宽度、深度和缜密度等方面得以发展和提升的。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思想与认知的差异呢?
思考方式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海绵式与淘金式。●海绵式:被动的思维方式,对所获得的信息照单全收,不加甄别与筛选。●淘金式:主动的思维方式,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过滤、筛选和取舍。也就对应该着信息处理环节。海绵式思维相对被动,也比较省力,只需要开启记忆功能就可以了。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很难形成独立的思考和深入系统的认知。淘金式思维,无疑会很耗脑细胞,因为你不但要对所吸收的知识进行记忆,还需要不断地与这些知识进行互动(质疑、验证、甄别、筛选、重组等)。可是,一旦你掌握了这些技能,养成这个习惯,则会受益无穷,就像修炼了《易筋经》一样,脱胎换骨、洗心换髓。海绵式思维是最常见的,因为人的本能其实是贪图安逸和享乐的,所以我们倾向于按照习惯或者流行的观念来思考,很容易听从本能和情绪的操控,结果就是“囫囵吞枣”,即便看起来是在不停地学习,实际上一遇到问题就晕头转向、束手无策。要改变这种情况,则必须让我们的思考从本能进化为技能,由海绵式的自然思考转变为淘金式的批判性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喜欢拿经验、资历和年龄说事儿。我并不是否认经验的作用。但是,倘若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提炼,不能从思考方式上实现转变,那么,即便他活上100年,也很难实现质变。人格特质
批判性思考,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批判性的思考方法和技巧,二是支撑或者驱动我们去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深层次人格特质。各种所谓的思考方法和技巧,学起来其实也不是那么难,真正难以改变的是深层次的人格特质。一、主动
太多的人,根本就懒得思考和动脑。给大家讲一个概念:奶头乐。大家对“奶头乐”这三个字应该会很陌生,“奶头乐”是美国一个国际战略学家提出的理论,这是1995年美国,想解决贫富分化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据说,1995年,在旧金山举行了一次集合全球500名经济界、政治界精英的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竞争将使全球80%的人口“边缘化”,而这80%的人口与20%搭上了全球化快车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及时建言献策,创造了一个新词汇——“奶头乐”,英文“奶头”与“娱乐”的组合,意指要使这80%的人口安分守己,另20%的人高枕无忧,就得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这听起来很残酷,但和现实还是有几分贴近的。一个人要是自己都懒得动脑和思考,整天沉迷于娱乐八卦,对自己的生活都无动于衷,那是任谁都没辙的。所以,主动积极的人格特质是第一位的。二、独立
环境的影响有时是如此之大:还记得你大学时代的时候,你想早起,却发现寝室的同学都还在呼呼大睡,于是你瞬间就没了动力;你想看书,结果寝室的同学非要拉你一起“DOTA”,你拗不过,只好来一局,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然后一天的时间就没了。不仅仅是生活方式,在一些观点和思考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职业抉择(如找工作、考研)、投资理财(如股票、期货、区块链、比特币)等,任何一个重大问题或抉择,你都可以听到几乎完全对立的观点。众说纷纭之际,你又是如何思考与抉择的呢?就我对身边的人的观察来看,那些有思想深度的人都是属于有独立思考和主见的人。可以说,有勇气开始独立思考,敢于不断质疑,通过自己的逻辑和推导得出相对科学合理的观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尝试和努力的。三、坚忍
但凡一个稍微复杂些的问题,如果你从陌生开始,要在这个领域真正做到独立思考,绝对少不了一番艰辛的上下求索。比如前文的琪哥,据我了解,当初参加编程培训时,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深夜。当然,中途也还是少不了各种困难,也想过放弃。好在他后来的心态和策略都逐渐调整过来了,有了更多的经历和反思,这才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没有坚忍,一遇挫折便放弃,就不能长久;不能长久,也就无从积累;不积累,独立和深度就缺乏根基,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四、开放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弱点、局限,甚至是盲区。我们很容易就陷入自我中心主义的陷阱,有自我认识的偏见,倾向于高估自己,并且很容易变得固执、傲慢与狭隘。不信?你去做一个调查,很简单,请根据自己的外貌、长相或品行,估计一下自己在人群中处于什么水平。结果可能是80%以上的人都会认为自己处于平均水平以上。除了自我认识的偏见,我们还很容易表现出固执的倾向,对于新事物和别人的观点缺乏兴趣,甚至漠不关心。和不同的人交流,留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不同的人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些人基本上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自主的分析和判断。有些人则是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观点,可惜的是,他们很难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和观点,以至于变得封闭,也因此停滞不前。还有些则是我极为欣赏的,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但同时又秉持开放的心态,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或者别人的观点很感兴趣,能够在批判、甄别的基础上去吸收和改进。对于第三种人而言,他们聚焦的是问题或观点本身,关注的是目标的实现或者结果的改善,至于这是“你的观点”还是“我的观点”,无关紧要。所以,他们能够对自我进行批判,如果被证明自己之前的观点有错误或者方案不够好,他们不但不会恼羞成怒,反而会觉得是一件好事,因为自己又有了提升。总而言之,主动、独立、坚忍、开放,是驱使和支撑我们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性格基础,也是一个人思想深度得以形成的根本条件。
知识结构
虽然我一再强调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可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书籍:《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早已证明:1.通过形而上的方式并不能学会批判性思维(你不能仅仅通过教授批判性思考的几个原则就能使人具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只有在不同学科或领域的具体学习实践中才能学会。2.要想在某个学科上像专家一样进行思考,就必须掌握该学科的大量基础知识。举个例子,对于批判性思考本身,我可能说得头头是道,可我真正能够做到批判性思考的,多半是在IT领域,而且是其中的一些细分领域,你让我去做财务,就不行了。因此,思想的深度其实有赖于有效的知识结构,否则,就成了海市蜃楼,看着很美好,似乎触手可及,可其实遥不可及,始终无法抵达彼岸。如何快速提升深度思考能力?一句话就是:思维是核心与起点,性格是基础与支撑,知识则是最外层的桥梁与纽带。1.由海绵式思考转变为淘金式思考,掌握批判性思考的方法和技巧。2.对自我的性格进行认知与了解,并在行动中进行反思、体察、调整与改进。3.结合专门领域和重要领域的知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人生智慧,以及过硬的专业能力。
我是袁吴范,一个教你如何提升认知、快速晋升的90后技术总监,公众号:”pointers“。
你可以加我微信:pointers,我会将你拉进一个高品质群,群里有开发、产品、技术经理、技术总监。
觉得不错,可以关注我!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