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为和Spark同出一脉的Ray,目前三个合伙人也创立了公司,叫Anyscale,参考这篇新闻《获得了2000多万美元的投资。然后我之前也写了篇文章,
作为和Spark同出一脉的Ray,目前三个合伙人也创立了公司,叫Anyscale,参考这篇新闻《 Anyscale raises $20.6 million to simplify writing AI and ML applications with Ray - Top Tech News 》。
获得了2000多万美元的投资。然后我之前也写了篇文章, 谈了谈对Ray的认知,以及如何充分整合Spark/Ray的优势 。
其实现在看来,把他们搭配起来,确实是个不错的组合。不过今天,我想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Ray,希望能从MR->Spark->Ray的发展历程看看分布式编程的发展历程。说实在的,我不知道“分布式编程”这个是我自己臆想出来的词汇还是真的有这个术语,反正含义就是我需要编写一段代码,但是这段代码可以从单机多机随便跑,不用做任何调整。
另外,我之前还觉得Spark和Ray并不是同一个层级的产品,因为觉得Ray更像一个通用的资源调度框架,只是不同于Yarn,Kubernetes之类面向应用,Ray是面向业务问题的,而Spark则是一个面向数据处理的产品。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们其实是一毛一样的。Ray的系统层对应的其实就是Spark的RDD,然后基于Ray系统层或者Spark RDD,我们都可以开发应用层的东西,比如DataFrame API,SQL执行引擎,流式计算引擎,机器学习算法。同样的,就算没有这些应用层,我们也可以轻而易举的使用系统层/RDD来直接解决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比如做一个简单的word count。所以这么看来,他们其实是一个东西,唯一的区别是系统层的抽象(不同取决于要解决的问题)。Ray的系统层是以Task为抽象粒度的,用户可以在代码里任意生成和组合task,比如拆分成多个Stage,每个Task执行什么逻辑,每个task需要多少资源,非常自由,对资源把控力很强。RDD则是以数据作为抽象对象的,你关心的应该是数据如何处理,而不是去如何拆解任务,关心资源如何被分配,这其中涉及的概念比如Job,Stage,task你最好都不要管,RDD自己来决定。虽然抽象不一样,但是最终都能以此来构建解决各种问题的应用框架,比如RDD也能完成流,批,机器学习相关的工作,Ray也是如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其实并没有太过本质的区别。从交互语言而言,双方目前都支持使用python/java来写任务。另外,就易用性而言,双方差距很小,各有优势。
恩,不知不觉跑题了。我们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吧。为了编写一个可以跑在多几个机器上的应用,MR做了一个范式规定,就是你编写map,reduce函数(在类里面),然后MR作为调度框架去调用你的map/reduce。
public class WordCount { public static class Map extends Mapper<LongWritable, Text, Text, IntWritable> { public void map(LongWritable key, Text value, Context context)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String line = value.toString(); StringTokenizer tokenizer = new StringTokenizer(line); while (tokenizer.hasMoreTokens()) { value.set(tokenizer.nextToken()); context.write(value, new IntWritable(1)); } } } public static class Reduce extends Reducer<Text, IntWritable, Text, IntWritable> { public void reduce(Text key, Iterable<IntWritable> values, Context context)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int sum = 0; for (IntWritable x : values) { sum += x.get(); } context.write(key, new IntWritable(sum));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onfiguration conf = new Configuration(); Job job = new Job(conf, "My Word Count Program"); job.setJarByClass(WordCount.class); job.setMapperClass(Map.class); job.setReducerClass(Reduce.class); job.setOutputKeyClass(Text.class); job.setOutputValueClass(IntWritable.class); job.setInputFormatClass(TextInputFormat.class); job.setOutputFormatClass(TextOutputFormat.class); Path outputPath = new Path(args[1]); //Configuring the input/output path from the filesystem into the job FileInputFormat.addInputPath(job, new Path(args[0])); FileOutputFormat.setOutputPath(job, new Path(args[1])); //deleting the output path automatically from hdfs so that we don't have to delete it explicitly outputPath.getFileSystem(conf).delete(outputPath); //exiting the job only if the flag value becomes false System.exit(job.waitForCompletion(true) ? 0 : 1); } }
MR自身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框架,依附于它,你可以把这段代码分布式跑起来。map/reduce部分都是分布在不同的进程中执行的。为了能够分布式执行,我们看,他制定了非常多的规范和接口,这看起来非常不像我们正常写单机程序的样子。
Spark除了性能提升以外,最大的优势是,把代码搞的更像单机程序了,下面看一个:
val text = sc.textFile("mytextfile.txt") val counts = text.flatMap(line => line.split(" ") ).map(word => (word,1)).reduceByKey(_+_) counts.collect
上面代码看起来已经和单机的scala处理别无二致了,基本没有强制你需要实现什么接口。所以这也导致了一个额外的问题,用户真的以完全以单机的思维去写代码,但是毕竟他还是分布式的,所以有的时候用户会写出问题。比如申明了一个变量,然后在map里进行累加,发现输出结果不对。Spark能做到这么简洁,核心基础是函数序列化,也就是系统会把你写的那些函数(你的功能)自动序列化到各个节点去执行,函数之间会产生依赖图。这个是Spark对整个分布式编程的一大贡献。在MR中,是把Jar包分发到各个节点,然后执行相应的代码。分发的是二进制库,而不是函数。除此之外,函数序列化发送,还给Spark带来了一大波好处,比如你可以使用spark-shell,类似python-shell,然后在命令行里面直接写分布式代码,实时回显结果。
同时,Spark很早就看上了 Python 作为当前最优秀的人机交互通用语言,创造性的引入Python的支持,能让你用Python去写这些程序,并且保证和写scala的模式完全一致。可怜的MR虽然也能用Python,但是是通过输入输出流来让 Java 的进程和Python进程进行交互,效率性能都极低,而且python的代码看起来也不自然,又是单独一套方式,而不是吻合MR的模式写。Spark让自己的scala版exeucor不但能执行java/scala的函数,还能将Python的函数委托给Python Worker执行。executor从task执行者,摇身一变,还成了类似yarn的nodemanager,可以管理其他子worker了(启动python进程执行Python函数)。
所以,Spark是使得分布式程序看起来更像单机程序的始作俑者,而且还提供了非常多的好用的API,比如DataFrame,SQL等等。
现在Ray来了,Ray吸取了Spark的诸多营养,走的更远了,首先,既然Python作为世界上当前最优秀的人机交互通用语言,我直接就让Python成为头等公民,安装部署啥的全部采用Python生态。比如你pip 安装了ray,接着就可以用ray这个命令部署集群跑在Kubernetes/Yarn或者多个主机上,也可以直接使用Python引入ray API进行编程。易用性再次提高一大截。其次,作为分布式应用,他除了能够把Python函数发到任意N台机器上执行,还提供了Actor(类)的机制,让你的类也可以发到任意N台机器上执行。我们来看看函数的例子:
import ray ray.init() @ray.remote def f(x): return x * x futures = [f.remote(i) for i in range(4)] print(ray.get(futures))
再来看类的例子:
import ray ray.init() @ray.remote(num_cpus=2, num_gpus=1) class Counte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value = 0 def increment(self): self.value += 1 return self.value f = Foo.remote()
在@ray.remote里你可以设置这个类或者函数需要的资源等各项参数。大家可以看看更复杂的例子,比如实现一些MR/Parameter Server,看起来和单机代码区别不大。
额外值得一提的是,Ray还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进程间数据交换问题。在Ray里他会把数据存储到一个内置的分布式内存存储里,但是写入和读取就存在一个问题,有序列化反序列开销,这个无论是同一语言还是不同的语言都会遇到。于是他们开发了Apache Arrow项目。这个项目很快也被Spark引入,给PySpark性能提升非常大。
所以,从MR到Spark到Ray,本质上都是让分布式代码更符合单机代码的要求,这块要得益于Python/Java等语言对函数序列化的支持。同时,Python已经成为真正的“人机交互标准语言”,因为他的受众非常的广。经过两代框架的努力,不同语言的交互性能已经得到极大的提升。我们即可用通过Python 进程内wrapper其他语言,比如C++来提升Python的运行速度,也可以通过Arrow来完成进程间的数据交互,来提升Python的执行效率。
当然,对于一个可编程的分布式执行引擎而言,Ray相比Spark的RDD是一个更好的更通用的分布式执行引擎,他的抽象层次更低一些,但是引入了一些更友好的东西,比如build-in python支持,除了函数还能更好的支持有状态的类,以及你可以在你的task里启动新的task,并且这个新启动的task也会被分布式的调度到一台服务器上执行,而不是在当前task的Python进程中执行,这个是当前其的引擎比如Spark RDD/Flink做不到的,在这些框架里,任务的产生和分发都只能主节点来做,而Ray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最后Bonus,我在分享上一篇文章的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
Spark现有整合AI的模式不是最佳的,而是高成本的。Spark应该通过间接拥抱Ray来拥抱其他的机器学习库。
为啥这么说呢?为啥Spark现在要整合AI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呢?根子在于Spark Executor最早设计的时候是为了执行task而准备的,后面随着拥抱Python,同时具备了NodeManager的角色,根据需要启动Python Worker执行任务,但最终Python执行前后都需要经过Executor。为了支持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的各种模式,比如最早,Spark并发执行的task和task之间是无关联的,各自跑完了就退出了,现在为了为了满足一些算法的范式,需要让task都启动后才能做下面一件事,所以引入了barria API(这个设计治标不治本,只能解决一类问题,机器学习层次终极要求你需要解决task之间通讯的问题,以及在task中需要能够产生新的task)。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对spark core做一些改进和调整,而这种调整在Spark目前的体量下,属于重型修改,所以每次都需要引入大版本才能发布这些功能。理论上,最好不要动系统层(RDD),而是在应用层完成这些。但是我们知道,因为RDD曾抽象有点太高(最早是给数据处理做的设计),导致其任务/资源的管理,调度经常需要根据需求做调整,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拥抱Ray来达成最佳效果。但是现在两个都是商业公司,事情变得不好说了。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从MR到Spark再到Ray,谈分布式编程的发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c++并发编程—分布式编程
- 漫谈并发编程:用MPI进行分布式内存编程(入门篇)
- 漫谈并发编程:用MPI进行分布式内存编程(入门篇)
- 『互联网架构』软件架构-分布式系列并发编程(29)
- Apache Beam:统一的分布式数据处理编程库
- 『互联网架构』软件架构-分布式系列并发编程atomic&collections(31)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
乐威汀 (Anany Levitin)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3-8 / 39.00元
《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影印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一起来看看 《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