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Lua 性能剖析
引言
Lua语言在游戏行业大受欢迎,因运行效率高(相比于其他脚本语言),热更方便等原因被广泛应用。在IEG,情况略有不同,C++大行其道。有的小伙伴(包括本文作者)想在现有c++系统中引入lua,被挑战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Lua性能怎么样?”
我们自己也很容易粗略的构建这样的性能对比例子,比如笔者曾经做过的:
分别调用1000万次,lua的执行时间在C代码执行时间的20~40倍之间浮动,基本和Lua慢30倍的结论吻合。
问题来了,Lua为什么这么慢,会不会有些使用不当的坑,踩了以后,连慢30倍都是奢望?怎么使用lua,才能尽可能避开性能缺陷,发挥灵活的长处?
笔者研究了lua 5.3.4的代码,分析lua性能比C慢的原因,对Lua使用过程中可能碰到性能问题和解决方案也有部分阐述。
本文所有的测试都是在Intel Xeon E312xx 2.7G/linux的环境下完成。
Lua的基本类型
粗略的说,lua有8种类型,
nil, boolean, number, string,
function, userdata, thread, table
nil是空类型,表示什么都不是,
number在内部实现中区分为整形和浮点型,
function有三个子类: C Function, Lua Function和light C Function
userdata有两个子类:userdata和light userdata
thread就是lua中的协程
table是lua中唯一的聚合类型,不像c++的STL那样,拥有vector、map、set等多种容器,在lua中,只有table。
这8种类型以union的形式定义在TValue中
typedef union Value { GCObject *gc; /* collectable objects */ void *p; /* light userdata */ int b; /* booleans */ lua_CFunction f; /* light C functions */ lua_Integer i; /* integer numbers */ lua_Number n; /* float numbers */ } Value; typedef struct lua_TValue { Value value_; //value具体的数值 int tt_ //value的类型 } TValue;
nil, boolean, number和lua_CFunction直接存储在TValue中,占用至少12个字节。
string, lua function, userdata, thread和table这些可以被垃圾回收管理的类型,TValue只是索引,具体数据存储在堆上,被gc指针索引。
下面重点介绍table的实现和性能。
Table的实现
Table对外的表现是一个Key-Value的Hash容器,除了nil以外的任意lua基本类型都可以做Key, 所有的基本类型都可以做Value。
Table是动态的,随着元素的添加或者回收增长或者缩小。在Lua 4.0之前,Table是严格的按照Hash的方式实现的,后续版本为了提升性能和节省空间, Table内部重构为数组部分和Hash部分两块。
typedef struct Node { TValue i_val; TKey i_key; //包含next } Node;
数组部分和Hash部分的长度都是2的指数次方,如果需要扩张,就会调用realloc,内存扩张一倍。Hash部分闭散列,发生冲突的时候会在Node数组中寻找一个空闲节点串起来。
数组部分的key为[1, 2^n -1],,要求有至少一半的利用率。
a={} a[10000]="hello,lua"
这上述示例代码中, a表不会把"hello,Lua"放在数组部分,因为利用率太低了,而是把它放在hash部分,10000这个数字作为key。如果后面a表逐渐插入了1到9999的元素, "hello,lua"会在rehash的时候被搬移到数组部分。
默认创建出来的的表,都是空的,在插入元素的过程,逐渐翻倍扩大,从0到1, 1到2,2到4,...都会触发realloc,同时把旧元素拷贝到新申请的空间中,对于最终有成千上万个元素的table,扩张的开销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大量生成小的table的场景,会明显拖慢性能,可以通过lua的构造函数,让Lua的编译器预分配空间,比如下面的代码:
Hash部分的扩张也是同样的情形。
Table查找性能
位于数组部分的元素,直接用整数Key做下标到数组中去就可以拿到元素。Hash部分的查找需要经过hash运算和 TValue判等运算,对于lua_number和table/function/userdata, 这都不是问题。对于string,lua做了一点优化。
所有的短字符串(40字节以内),在Lua内只存储了一份,提前算好了hash值,
Lua内部增加一个string table,这是一个Hash表,所有的短字符串都存储在这里,每次创建一个新的短字符串,都会先到这个表里面查找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就复用,如果不存在,就在这个表里添加新项。冲突的字符串用链表串起来。
如果string数量超过Hash桶的1/2就把Hash桶数量加倍,然后rehash。
所以短字符串发生Hash值一致时判等只需要比较指针是否相同,这优化了查找,但是增加了创建和回收字符串的成本。
Table空间占用对比
前面分析提到,lua中的基本类型,至少也要占用12个字节。应用程序把从C切换到Lua,内存占用会如何呢? 通过下面的比较,大概可以有个结论。
在程序中存储一个多边形的所有的顶点,假定这个多边形有100万个顶点,用3种Lua的表达形式和C做对比:
在上面的例子里,相比于C, Lua消耗的空间增加了5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业务可能对内存增长不敏感,但是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这个变化。
Lua的基本执行流程
虚拟机的初始化和编译Lua源码一般发生在系统启动初期,对运行时的性能没有影响。本文把分析重点放在虚拟机的运行上。
Lua 5.3.4包含47条虚拟机指令, 比如创建一个表( OP_NEWTABLE ), 执行一次循环( OP_FORLOOP ),从表中查找一个元素( OP_GETTABUP )。
可以看出,虚拟指令的功能粒度很粗,主要是为了降低编译器负担,把性能优化的工作交给虚拟机做。
虚拟机的主要构造
typedef struct CallInfo { StkId func; StkId top struct CallInfo *previous, *next; … } CallInfo;
global_State
把所有可以垃圾回收的对象都串在一个链表里面管理
Lua用一个数据栈和一个调用双向链表(CallInfo)实现了类似 C语言 中的堆栈的功能。
数据栈是C数组,会动态的增长和回收,不够的时候就realloc, 把栈空间扩大一倍。
Lua函数调用会触发数据栈栈顶的增长和CallInfo增加新节点, 函数return的时候执行相反的操作。那么Lua函数调用的开销性能如何呢?
Lua函数调用的性能
通过下面的测试代码, 对比C和Lua函数调用的开销,可以看出Lua函数调用开销是C的30倍。C代码加O2优化后执行时间不足1ms, gcc编译器已经可以看出测试代码中的调用是没有意义的,自动优化掉了。 Lua编译器远达不到这么好的优化程度。
Lua频繁函数调用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网络包的编解码。有两种方案可以供对比:
方案1中,C不需要理解数据的描述信息,只提供解码基本类型的函数,由Lua来调用(Lua调用C会引起Lua数据栈和CallInfo的增长和回收)。
TDR是互娱研发部发布的数据描述组件,类似google protobuff。
方案2中, C理解网络包的数据描述信息,然后调用Lua C API(不会引发Lua堆栈的变化)构造最终的解码结果。
两种方案的性能上本质差别在于Lua调用和C调用开销的差别。前面提到,Lua调用性能开销是C的30倍。据某项目的实践,用方案1实现的开销是方案2的30倍左右。
Lua中的全局变量存取
了解了Lua的全局变量存取过程的细节,就会明白为啥全局变量存取性能低下的原因了。
下面的表格对比了全局变量存取和local变量存取的区别:
全局变量涉及的到表的查询和修改,所以性能要显著差于local变量。简单的性能测试也可以看出来。
协程切换的性能
Lua的协程是一个lua_state, 有自己的栈和CallInfo,所以协程切换完全没有使用系统相关的调用,如ucontext或者Fiber,实际测试显示,协程的切换cpu消耗和ucontext差不多。测试代码如下:
static ucontext_t uctx_main, uctx_func1; static void func1(void){ while(1) swapcontext(&uctx_func1, &uctx_main);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char func1_stack[16384]; getcontext(&uctx_func1); uctx_func1.uc_stack.ss_sp = func1_stack; uctx_func1.uc_stack.ss_size = sizeof(func1_stack); uctx_func1.uc_link = &uctx_main; makecontext(&uctx_func1, func1, 0); for(int i = 0; i < 10000000; i++) swapcontext(&uctx_main, &uctx_func1); exit(EXIT_SUCCESS); } c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 () while true do coroutine.yield() end end) for i = 1, 10000000 do coroutine.resume(c) end
1000万次的协程切换,ucontext需要4.05秒, lua需要4.33秒,没有显著差异。
垃圾回收
垃圾回收一直默默在后台工作,一般情况下,对使用者是透明的。但是这不意味着垃圾回收的成本是完全可以忽略的。有时候垃圾回收也会严重干扰系统性能。
在Lua 5.0版本中,垃圾回收采用的是双色标记清除算法,
新生成的可垃圾回收对象(后面简称GCObjct, garbage collectable object)都被标记为白色,垃圾回收启动后,会从全局表和Lua栈出发,把所有可以到达的GCObject全部标记为黑色,标记完成后,把所有保持白色的GCObject释放掉,然后把黑色GCObject全部改成白色。
双色标记清除算法简单、高效,但是垃圾回收的过程必须一次性完成,回收时,业务代码必须等待,在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比如游戏,并不适用。所以5.0以后的代码采用了三色标记清理算法。
新生成的GCObjct都被标记为白色,垃圾收集阶段,先把根节点置成灰色,然后遍历灰色GCObject链表,如果灰色节点的所有1级子节点都被放入了灰色链表,就把这个灰色节点置黑,反复遍历灰色链表,直到灰色链表为空。接下来就和双色算法类似了,清理白色节点,然后把黑色重新变白。
三色算法的优点在于,算法是可以分步慢慢执行的,不需要像二色算法那样一下子占用太多的cpu时间。如果在垃圾回收的过程中,发生了白色节点加入到了黑色节点的操作,要么把白色节点变成灰色,要么把黑色节点变成灰色。
查阅代码可以看到,垃圾回收操作触发时机是在执行虚拟指令OP_NEWTABLE 、OP_CONCAT、 OP_CLOSURE的时候, 简言之,就是系统分配内存的时候可能会触发垃圾回收
collectgarbage函数可以强制Lua单次完成垃圾回收的全过程,通过下面的测试代码,可以窥视一下垃圾回收的消耗。假定1个Player有10个属性,50个物品,每个物品有10个属性,控制player的数量,测试垃圾回收的消耗。
player={} player.name="abc"..math.random() player.level = 10 player.faceid=3 player.hp = 1000 player.mp = 1000 player.headid = 3 player.gender = 3 player.money = 30000 player.hornor = 300 player.pk = 300 player.itemlist = {} for j=1, 50 do item={} item.attr1="red" item.attr2=5 item.attr3=1 item.attr4=1 item.attr5=5 item.attr6=5 item.attr7=1 item.attr8=1 item.attr9=1 item.attr10=1 player.itemlist[j]=item end
垃圾回收的复杂度是O(n),2万个player, 约100万个可垃圾回收对象,1秒钟只能完成3次全量垃圾回收。虚拟机内GCObject的数量越多,垃圾回收的性能负担越大。
关于垃圾回收优化,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向:
(1)根据应用特点,业务自己控制垃圾回收的启动和关闭
(2)回收参数微调
每次回收的步长
再启动清理的间隔
(3)降低垃圾生成速度,尽量复用对象,避免无谓的垃圾产生。
比如把循环中公用的临时变量提到循环体外。
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lua 5.3.4的源码,对笔者感兴趣的一些影响Lua性能的知识点做了分析和评测,主要包括table实现,函数调用,变量存取,协程和垃圾回收。
使用Lua的时候,要小心的避开性能热点,比如频繁的Lua调用和大量的GCObject垃圾回收,扬长避短,即使是比C慢200倍的 python 也一样在游戏业界广泛使用,所以lua没有习惯了c/c++的 程序员 想的那么差。
如果对30倍的性能落差还是觉得不舒服,可以考虑Luajit, 一个比lua官方实现快了5倍的第三方实现。luajit只支持lua 5.1语言,而且现在已经不更新了。
参考资料
http://www.lua.org/ftp/lua-5.3.4.tar.gz
A No-Frill Introduction to Lua 5.1 VM Instructions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Lua 性能剖析
- 深入剖析Swift性能优化
- 【基本功】深入剖析Swift性能优化
- Golang 大杀器之性能剖析 PProf
- 滴滴 ElasticSearch 千万级 TPS 写入性能翻倍技术剖析
- 【Java集合源码剖析】ArrayList源码剖析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我的第一本编程书
[日]平山尚 / 张沈宇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6-7 / 79.00元
写这本书之前,作者一直在摸索一种最有利于入门者学编程的方法,并应用到教学当中。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他确信他的方法是有效的,于是便有了这本书。这本书面向的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编程的读者。作者将门槛设置得非常低,读者不需要懂得变量、函数这些名词(这些名词在书中也不会出现),不需要会英语,完全不需要查阅其他书籍,只需要小学算术水平即可。这本书给初学者非常平缓的学习曲线,有利于为之后的进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起来看看 《我的第一本编程书》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