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Operator 测试面面观

栏目: 服务器 · 发布时间: 5年前

软件测试是一门工程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维护良好,质量过硬的测试用例能够大大提高软件开发时的幸福感。这篇文章通过对目前一些比较成熟的 Kubernetes Operator 的测试方案与方法的介绍,分析目前对 Kubernetes Operator 进行测试的一些最佳实践。

单元测试

首先,让我们先把镜头对准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又称为模块测试,是针对程序模块(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来进行正确性检验的测试工作,这一测试是软件质量的第一道保障。

Kubernetes 的做法

tf-operator 中,我们采取了跟 Kubernetes 内置的 controller 类似的测试方案(例子可见 job_controller_test.go)。

如下面的代码所示,我们通过 Fake KubeConfig,创建了 Fake Clienset 和 Informer。然后利用 Indexer 将测试的数据注入到 Informer 的 Cache 中,同时把 Informer 的 Sync 状态置为 AlwaysReady。最后,我们还需要使用 Fake PodControl 和 ServiceControl。这一操作使得我们不会真正地在 Kubernetes 中创建对象,而是只单纯地进行一个记录。

config := &rest.Config{
    Host: "",
    ContentConfig: rest.ContentConfig{
        GroupVersion: &tfv1.SchemeGroupVersion,
    },
}
option := options.ServerOption{}
tfJobClientSet := tfjobclientset.NewForConfigOrDie(config)
ctr, kubeInformerFactory, _ := newTFController(config, kubeClientSet, kubeBatchClientSet, tfJobClientSet, controller.NoResyncPeriodFunc, option)
ctr.tfJobInformerSynced = testutil.AlwaysReady
ctr.PodInformerSynced = testutil.AlwaysReady
ctr.ServiceInformerSynced = testutil.AlwaysReady
tfJobIndexer := ctr.tfJobInformer.GetIndexer()
fakePodControl := ctr.PodControl.(*controller.FakePodControl)
fakeServiceControl := ctr.ServiceControl.(*control.FakeServiceControl)

// Inject the test data into informer cache.
podIndexer := kubeInformerFactory.Core().V1().Pods().Informer().GetIndexer()
testutil.SetPodsStatuses(podIndexer, tfJob, testutil.LabelWorker, tc.pendingWorkerPods, tc.activeWorkerPods, tc.succeededWorkerPods, tc.failedWorkerPods, nil, t)
testutil.SetPodsStatuses(podIndexer, tfJob, testutil.LabelPS, tc.pendingPSPods, tc.activePSPods, tc.succeededPSPods, tc.failedPSPods, nil, t)

serviceIndexer := kubeInformerFactory.Core().V1().Services().Informer().GetIndexer()
testutil.SetServices(serviceIndexer, tfJob, testutil.LabelWorker, tc.activeWorkerServices, t)
testutil.SetServices(serviceIndexer, tfJob, testutil.LabelPS, tc.activePSServices, t)

随后,我们将状态更新的函数也 Fake 掉,将其赋值到内存的一个对象中,以便在后续的测试中进行状态的比对。通过手动地调用 SyncTFJob 的方式,利用之前我们自己手动构造的 Cache 进行状态的 Sync。最后,就是根据构造的对象和实际更新后的对象的比对,来判断 Operator 在 Sync 的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期望的状态。

var actual *tfv1.TFJob
ctr.updateStatusHandler = func(tfJob *tfv1.TFJob) error {
    actual = tfJob
    return nil
}

// Run the test logic.
tfJob := testutil.NewTFJob(tc.worker, tc.ps)
unstructured, err := testutil.ConvertTFJobToUnstructured(tfJob)
if err != nil {
    t.Errorf("Failed to convert the TFJob to Unstructured: %v", err)
}

if err := tfJobIndexer.Add(unstructured); err != nil {
    t.Errorf("Failed to add tfjob to tfJobIndexer: %v", err)
}

forget, err := ctr.syncTFJob(testutil.GetKey(tfJob, t))
// We need requeue syncJob task if podController error
if tc.ControllerError != nil {
    if err == nil {
        t.Errorf("%s: Syncing jobs would return error when podController exception", name)
    }
}
// ...
if int32(len(fakePodControl.Templates)) != tc.expectedPodCreations {
    t.Errorf("%s: unexpected number of pod creates.  Expected %d, saw %d\n", name, tc.expectedPodCreations, len(fakePodControl.Templates))
}

这一方法利用了 Kubernetes 的一些机制,绕过了对 Kubernetes API Server 和其他组件的依赖,直接利用 Informer 针对 Operator 的代码逻辑进行测试,可以测试单次的 Sync 过程中,Operator 是否如期望一般工作。

etcd-operator 的做法

etcd-operator 据我所知,是问世最久的 Operator,而 Operator 这一模式也是由 CoreOS 提出的。因此了解 etcd-operator 能起到以史为镜的作用。目前 etcd-operator 在实现中仍然没有像目前主流的 Operator 一样采用 Work Queue 的方式来避免阻塞的问题,而是在 Informer 中直接去进行处理的。而它的处理的逻辑被统一写成了

type Event struct {
	Type   kwatch.EventType
	Object *api.EtcdCluster
}

// handleClusterEvent returns true if cluster is ignored (not managed) by this instance.
func (c *Controller) handleClusterEvent(event *Event) (bool, error) {
	// ...
	switch event.Type {
	case kwatch.Added:
        // Deal with add logic
        // ...
	case kwatch.Modified:
		// Deal with modify logic
        // ...
	case kwatch.Deleted:
		// Deal with delete logic
        // ...
	}
	return false, nil
}

因此,在做单元测试的时候就相对容易些,可以直接构造 Event 对象,来进行测试。

Kubebuilder-generated Operator 的做法

Kubebuilder 的测试很难说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元测试,它背后依赖的是 "sigs.k8s.io/controller-runtime/pkg/envtest".Environment。在运行时,它会启动一个真正的 API Server 和 etcd,随后把 CRD 注册到 Scheme 中并且把 Operator 运行起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不会启动 Controller Manager,这也意味着来自 API Server 的关于 Kubernetes 资源的事件不会真正被处理。

它与其他的做法有一些比较大的不同。首先,它会需要运行一个真正的 API Server 和 etcd,用来做对象存储。这就意味着在测试时可以使用真正的 Clientset 对 API Server 进行各种请求。

func TestMain(m *testing.M) {
	t := &envtest.Environment{
		ControlPlaneStartTimeout: controlPlaneTimeout,
		ControlPlaneStopTimeout:  controlPlaneTimeout,
		CRDDirectoryPaths:        []string{filepath.Join("..", "..", "..", "config", "crds")},
	}
	apis.AddToScheme(scheme.Scheme)

	var err error
	if cfg, err = t.Start(); err != nil {
		stdlog.Fatal(err)
	}

	code := m.Run()
	t.Stop()
	os.Exit(code)
}

其次,它会运行一个真正的 Operator,而不只是通过手动调用 Sync 过程的方式进行测试。如下代码所示,inner 这一对象就是真正的 Operator 的逻辑,而在这一函数中对其进行了再次的封装。利用了一个没有缓冲的 Channel 对其进行了执行的控制。根据 Golang 的内存模型,不带缓冲的 Channel 的接收操作 happens-before 相应 Channel 的发送操作完成。利用这一特性,在同一个测试用例中,测试的对象可以被多次的 Sync,每次 Sync 的状态都可以被检查。如果需要检查其中的 reconcile.Result 的值,如 Requeue 等,也可以改动这部分的逻辑来扩展。

// SetupTestReconcile returns a reconcile.Reconcile implementation that delegates to inner and
// writes the request to requests after Reconcile is finished.
func SetupTestReconcile(inner reconcile.Reconciler) (reconcile.Reconciler, chan reconcile.Request) {
	requests := make(chan reconcile.Request)
	fn := reconcile.Func(func(req reconcile.Request) (reconcile.Result, error) {
		result, err := inner.Reconcile(req)
		requests <- req
		return result, err
	})
	return fn, requests
}

这样做的优势是可以在单个测试中多次 Sync,并且依赖真实的 API Server,可以直接简单地利用 Clientset 进行操作。而劣势也是依赖真实的 API Server,而有些 CI 系统对多进程支持不好,真正在持续集成环境下运行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端到端测试

端到端测试是利用真实的外部组件,将系统当做黑盒,站在终端用户的角度进行的测试。这里的“真实的组件”指的就是 Kubernetes 还有一些外部依赖。相比于单元测试,端到端测试需要依赖一个真实的 Kubernetes 集群,同时由于其黑盒属性,就有了更多不同的选型。

Kubernetes 的做法

首先介绍下 Kubernetes 自身的 Controller 的 e2e 测试是如何做的。

Kubernetes 的端到端测试依赖一个关键的抽象,也就是 Framework。Framework 会负责把需要的 Client 创建好。同时,Framework 会为测试创建一个 Namespace,当前的测试用例会在这个 Namespace 下运行,这样从设计上就避免了并行测试可能引起的冲突。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特性。这也使得 Kubernetes 的测试用例可以并行地去运行。

其实 Kubernetes 的端到端测试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包括其整体的原则和哲学,到设计与实现。限于篇幅原因,这里不过多介绍了。

Operator-SDK generated Operator 的做法

Operator-SDK 的做法和 etcd-operator 的做法类似,也跟 Kubernetes 的做法有些异曲同工之妙,相当于是基于 Kubernetes 社区的实现做了一个新的抽象和改写。首先它需要设置 Main Entry:

func TestMain(m *testing.M) {
    f.MainEntry(m)
}

这一函数会根据传入的诸如 Kubeconfig,ProjectRoot 等参数,创建出 CRD 和 Operator。Operator 可以运行在集群外,也可以以 Pod 的方式运行在集群内。

随后,集群就可以进行测试了。可以完全把它当做黑盒,把 Clientset 当做 kubectl,将端到端的黑盒测试自动化。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方式不能通过 go test 直接进行测试。因为在 MainEntry 中,会依赖一些参数,而这些参数会涉及一些预处理的逻辑。举个例子,Operator-SDK 会把 Operator 所有的 YAML 文件合并成一个 YAML,然后再把这一临时的 YAML 文件的路径作为参数传递给后续的命令。

因此在 Operator-SDK 中是利用 operator-sdk test local 这一命令先进行预处理,然后再把处理好的参数传递给 go test 命令的。这一方式对用户并不是那么友好,必须依赖 operator-sdk 才能发起测试。但它默认支持一个用例一个 Namespace,与 Kubernetes 测试时的行为类似。

Kubebuilder-generated Operator 的做法

Kubebuilder 生成的测试,因为原本就依赖一个真实的 API Server 和 etcd,所以其实只要再创建出其他 Kubernetes 的组件,就可以了。但如果已经有在运行的 Kubernetes 集群,则可以利用 UseExistingCluster 来通过已经在运行的集群进行测试。

这样的方式相比于之前,可以真正地检查所有资源的状态。而在之前只有 API Server 的运行中,是做不到对状态的检查的,因为事件不会被 Kubernetes Controller Manager 处理,因此状态更新无法进行。

tf-operator 的做法

因为端到端测试是黑盒测试,只要能够利用 Kubernetes 的 API 进行请求就可以完成,因此 tf-operator 的端到端测试是用 Python 实现的。其实不只是端到端测试,tf-operator 的构建,也不是用 Make 或者 Bazel 做的,也是用 Python 实现的,他们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不过这也证明了,只要能够解决集群部署和 CRD 以及 Operator 的安装,用什么语言都可以做 Operator 的端到端测试。

总结

目前 Operator 的单元测试存在多种不同的实现方案。Kubernetes 和 tf-operator 采取的方式能够细粒度地构造测试用例,同时检查 sync 的过程可否满足期望。etcd-operator 的方式为单元测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对 Operator 更高层次的抽象,针对高层次的抽象进行单元测试,可以避免手动利用 Indexer 构造测试场景的体力劳动。kubebuilder 生成的 Operator 实现的测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元测试。它利用了真实的 API Server,在测试时可以利用 Client 获取真实的资源。但由于没有 Controller 的支持,所以对于不少需要依赖一些 Kubernetes 自身资源的状态来更新自己的状态的 CRD 而言,没办法进行状态的检查。这一问题在前面的方法中就不存在。

而对于端到端测试而言,基本所有的方案都是利用 Client 来对已经创建好的集群进行端到端的黑盒测试。而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运行集群的方式。Kubernetes 和 Operator-SDK 的做法是利用 Framework 这一抽象,来部署集群环境。而 Operator-SDK 由于需要部署 CRD 和 Operator,因此基于 Kubernetes 原本的理念做了一些修改,支持从本地或者利用 Deployment 的方式部署 Operator 以便测试。而 kubebuilde 则是与其提供的单元测试采取了相似的方法,利用了 controller-runtime 提供的抽象和能力,在运行时注册 CRD,在测试代码中运行 Operator 的逻辑,依赖已经部署好的标准的 Kubernetes 集群进行端到端测试。但它默认情况下,没有每个测试使用一个 Namespace 的支持,需要用户自行实现这样的逻辑。

不同的测试选型适合于不同的 Operator,在测试时,可以根据 Operator 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测试方案。目前来看,并没有一个 One for all 的方案。

License

  •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3.0.
  • Please contact me for commercial use.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奥美的数字营销观点

奥美的数字营销观点

[美] 肯特·沃泰姆、[美] 伊恩·芬威克 / 台湾奥美互动营销公司 / 中信出版社 / 2009-6 / 45.00元

目前,媒体的数字化给营销人带来了重大影响。新媒体世界具有多重特性,它赋予企业大量机会,同时也带来挑战。营销人有了数量空前的方式来与消费者互动。然而,许多人面对变革的速度感到压力巨大,而且不知道该如何完全发挥这些新选择所带来的优势。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如何运用主要数字媒体渠道的方法;随附了领先的营销人如何在工作中有效运用这些渠道的最佳案例;提供了数字营销的十二个基本原则;协助数字营销人了解什么是......一起来看看 《奥美的数字营销观点》 这本书的介绍吧!

JS 压缩/解压工具
JS 压缩/解压工具

在线压缩/解压 JS 代码

XML、JSON 在线转换
XML、JSON 在线转换

在线XML、JSON转换工具

HEX HSV 转换工具
HEX HSV 转换工具

HEX HSV 互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