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OpenStack是一个开源的IaaS实现方案,企业构建私有云的主流选择之一。截至到2019年4月,OpenStack已经有9年的发展历史了,最新发布的版本为第19个版本,代号为Stein,下一个版本最初OpenStack只有两个子项目,分别为Nova和Swift,其中Nova不仅提供计算服务,还包含了网络服务、块存储服务、镜像服务以及裸机管理服务。之后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从Nova中根据功能拆分为多个独立的项目,如nova-volume拆分为Cinder项目提供块存储服务,nova-image拆分为Gla
1 OpenStack介绍
OpenStack是一个开源的IaaS实现方案,企业构建私有云的主流选择之一。截至到2019年4月,OpenStack已经有9年的发展历史了,最新发布的版本为第19个版本,代号为Stein,下一个版本 Train 目前已经处于开发阶段,预计今年10月发布。
最初OpenStack只有两个子项目,分别为Nova和Swift,其中Nova不仅提供计算服务,还包含了网络服务、块存储服务、镜像服务以及裸机管理服务。
之后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从Nova中根据功能拆分为多个独立的项目,如nova-volume拆分为Cinder项目提供块存储服务,nova-image拆分为Glance项目,提供镜像存储服务,nova-network则是neutron的前身,裸机管理也从Nova中分离出来为Ironic项目。
最开始容器服务也是由Nova提供支持的,作为Nova的Hypervisor driver实现,而后容器部分功能迁移到Heat,容器部署在虚拟机中。现在容器管理功能已经独立为一个单独的项目Magnum,提供容器编排服务,容器服务则由Zun项目负责。
目前OpenStack几个核心基础组件如下:
- Keystone:认证服务。
- Glance:镜像服务。
- Nova:计算服务。
- Cinder:块存储服务。
- Neutorn:网络服务。
- Swift:对象存储服务。
E版之后,在这些核心服务之上,OpenStack社区又不断出现新的服务,如面板服务Horizon、编排服务Heat、数据库服务Trove、文件共享服务Manila、大数据服务Sahara、工作流服务Mistral以及前面提到的容器编排服务Magnum等,这些服务几乎都依赖于以上基础服务。比如Sahara大数据服务会调用Heat模板服务创建基础资源,Heat会调用Nova创建虚拟机,调用Glance获取镜像,调用Cinder创建数据卷,调用Neutron创建网络等。
OpenStack项目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全面,同时服务也越来越复杂,覆盖的技术生态越来越庞大,初次接触OpenStack感觉面临一个庞然大物,总会有种如”盲人摸象”的感觉。
不过不必先过于绝望,好在OpenStack项目具有非常良好的设计理念,虽然OpenStack项目众多,组件繁杂,但几乎所有的服务骨架脉络基本是一样的,熟悉了其中一个项目的架构,深入阅读了其中一个项目源码,再去学其他OpenStack项目自然会轻松很多。
本文接下来以Nova项目为例,一步一步剖析源码结构,阅读完之后,你再去看Cinder项目,发现会有一种轻车熟路的感觉。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阅读源代码首先需要安装科学的代码阅读工具,图形界面使用pycharm没有问题,不过通常在虚拟机或者测试服务器是没有图形界面的,因此首推vim,需要简单的配置使其支持代码跳转和代码搜索,可以参考我的dotfiles: GitHub - int32bit/dotfiles: A set of vim, zsh, git, and tmux configuration files. 。如图:
3 OpenStack开发与测试基础
3.1 OpenStack项目源码入口导航
OpenStack所有项目都是基于 Python 语言开发,遵循Python标准Distutils,使用setuptools工具管理项目。
想知道一个项目有哪些服务组成,入口函数(main函数)在哪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查看项目根目录下的 setup.cfg
文件,其中 console_scripts
就是所有服务组件的入口,它就像一个十字路口导航,告诉你目的地的入口在哪里,哪条路通向哪里。
比如Nova的 setup.cfg
的 console_scripts
如下:
[entry_points] ... console_scripts = console_scripts = nova-api = nova.cmd.api:main nova-api-metadata = nova.cmd.api_metadata:main nova-compute = nova.cmd.compute:main nova-conductor = nova.cmd.conductor:main nova-placement-api = nova.api.openstack.placement.wsgi:init_application ...
数了下目前最新的Nova大概有22个 main
函数入口,由此可知Nova项目安装后会包含22个可执行程序,其中 nova-compute
服务的入口函数为 nova/cmd/compute.py
( .
-> /
)模块的 main
函数:
def main(): config.parse_args(sys.argv) logging.setup(CONF, 'nova') priv_context.init(root_helper=shlex.split(utils.get_root_helper())) objects.register_all() gmr_opts.set_defaults(CONF) # Ensure os-vif objects are registered and plugins loaded os_vif.initialize() gmr.TextGuruMeditation.setup_autorun(version, conf=CONF) cmd_common.block_db_access('nova-compute') objects_base.NovaObject.indirection_api = conductor_rpcapi.ConductorAPI() objects.Service.enable_min_version_cache() server = service.Service.create(binary='nova-compute', topic=compute_rpcapi.RPC_TOPIC) service.serve(server) service.wait() service.wait()
其它服务依次类推。
3.2 OpenStack开发测试环境准备
由于OpenStack使用Python语言开发,而Python是动态类型语言,参数类型只能在运行时确定,不容易从代码中看出,因此必须部署一个allinone的OpenStack开发测试环境,建议使用RDO部署: Packstack quickstart ,当然乐于折腾使用DevStack、Kolla也是没有问题的。
3.3 OpenStack代码调试
要想深入研究源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一步一步跟踪代码执行,因此会使用debugger工具是关键技能之一。Python的debugger工具有很多,为了简便起见,pdb工具就够了。
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只要在你想设置断点的地方,嵌入以下代码:
import pdb; pdb.set_trace()
然后在命令行(不能通过systemd执行)直接运行服务即可。比如想跟踪Nova创建虚拟机的过程,只需要在 nova/api/openstack/compute/servers.py
模块的 create
方法打上断点,如下:
def create(self, req, body): """Creates a new server for a given user.""" import pdb; pdb.set_trace() context = req.environ['nova.context'] server_dict = body['server'] password = self._get_server_admin_password(server_dict) name = common.normalize_name(server_dict['name']) description = name ...
然后注意需要通过命令行直接在终端运行 nova-api
服务,而不能通过systemd在后台启动:
su -c 'nova-api' nova
此时在另一个终端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调用创建虚拟机API,nova-api进程就会马上弹出pdb shell,此时你可以通过 s
或者 n
命令一步一步执行了。更多关于OpenStack调试技巧可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 《OpenStack断点调试方法总结》 。
4 OpenStack项目代码框架
阅读源码的首要问题就是就要对代码的结构了然于胸, 需要强调的是,OpenStack项目的目录结构并不是根据组件严格划分,而是根据功能划分 ,以Nova为例, nova/compute
目录并不是一定在nova-compute节点上运行,而主要是和compute相关(虚拟机操作相关)的功能实现,同样的,scheduler目录代码并不全在scheduler服务节点运行,但主要是和调度相关的代码。不过目录结构遵循一定的规律。
通常一个OpenStack项目的代码目录都会包含 api.py
、 rpcapi.py
、 manager.py
,这三个是最重要的模块。
api.py rpcapi.py manager.py
比如对一个虚拟机执行关机操作:
API节点 nova-api接收用户请求 -> nova-api调用compute/api.py -> compute/api调用compute/rpcapi.py -> rpcapi.py向目标计算节点发起stop_instance()RPC请求 计算节点 收到stop_instance()请求 -> 调用compute/manager.py的callback方法stop_instance() -> 调用libvirt关机虚拟机
前面提到OpenStack项目的目录结构是按照功能划分的,而不是服务组件,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目录都能有对应的组件。仍以Nova为例:
-
nova/cmd
:这是服务的启动脚本,即所有服务的main函数。看服务怎么初始化,就从这里开始。 -
nova/db
: 封装数据库访问,目前支持的driver为sqlalchemy。 -
nova/conf
:Nova所有配置项声明都放在这个目录。 -
nova/locale
: 本地化处理。 -
nova/image
: 封装Glance接口。 -
nova/network
: 封装Neutron接口。 -
nova/volume
: 封装Cinder接口。 -
nova/virt
: 这是支持的所有虚拟化驱动实现,即compute driver实现,主流的如libvirt
、hyperv
、ironic
、vmwareapi
等。 -
nova/objects
: 对象模型,封装了所有Nova对象的CURD操作,相对以前直接调用db的model更安全,并且支持版本控制。 -
nova/policies
: API policy集合。 -
nova/tests
: 测试代码,如单元测试、功能测试。 -
nova/hacking
: Nova代码规范定义的一些规则。
以上同样适用于其它服务,比如Cinder等。
另外需要了解的是,所有的API入口都是从xxx-api开始的,RESTFul API是OpenStack服务的唯一入口,也就是说,阅读源码就从api开始。
而api组件也是根据实体划分的,不同的实体对应不同的controller,比如servers、flavors、keypairs等, controller
的 index
方法对应 list
操作、 show
方法对应 get
操作、 create
对应创建操作、 delete
对应删除操作、 update
对应更新操作等。
根据进程阅读源码并不是什么好的实践,因为光理解服务如何初始化、如何通信、如何发送心跳等就很不容易,各种高级封装太复杂了。我认为比较好的阅读源码方式是追踪一个任务的执行过程,比如跟踪启动虚拟机的整个流程,因此接下来本文将以创建一台虚拟机为例,一步步分析其过程。
5 实践案例:Nova创建虚拟机过程分析
这里以创建虚拟机过程为例,根据前面的理论基础,一步步跟踪其执行过程。需要注意的是,Nova支持同时创建多台虚拟机,因此在调度时需要同时选择调度多个宿主机。
5.1 nova-api
根据前面的理论,创建虚拟机的入口为 nova/api/openstack/compute/servers.py
的 create
方法,该方法检查了一堆参数以及policy后,调用 compute_api
的 create()
方法。
def create(self, req, body): """Creates a new server for a given user.""" # ... 省略部分代码 try: inst_type = flavors.get_flavor_by_flavor_id( flavor_id, ctxt=context, read_deleted="no") supports_multiattach = common.supports_multiattach_volume(req) supports_port_resource_request = \ common.supports_port_resource_request(req) (instances, resv_id) = self.compute_api.create(context, inst_type, image_uuid, display_name=name, display_description=description, availability_zone=availability_zone, forced_host=host, forced_node=node, metadata=server_dict.get('metadata', {}), admin_password=password, check_server_group_quota=True, supports_multiattach=supports_multiattach, supports_port_resource_request=supports_port_resource_request, **create_kwargs) except (exception.QuotaError, exception.PortLimitExceeded) as error: # ...
这里的 compute_api
即前面说的 nova/compute/api.py
模块,找到该模块的 create
方法,该方法会创建数据库记录、检查参数等,然后调用 compute_task_api
的 schedule_and_build_instances
方法:
@hooks.add_hook("create_instance") def create(...): """Provision instances, sending instance information to the scheduler. The scheduler will determine where the instance(s) go and will handle creating the DB entries. Returns a tuple of (instances, reservation_id) """ # ... self.compute_task_api.schedule_and_build_instances( context, build_requests=build_requests, request_spec=request_specs, image=boot_meta, admin_password=admin_password, injected_files=injected_files, requested_networks=requested_networks, block_device_mapping=block_device_mapping, tags=tags)
compute_task_api
即conductor的 api.py
。conductor的api并没有执行什么操作,直接调用了 conductor_compute_rpcapi
的 schedule_and_build_instances
方法:
def schedule_and_build_instances(self, context, build_requests, request_spec, image, admin_password, injected_files, requested_networks, block_device_mapping, tags=None): self.conductor_compute_rpcapi.schedule_and_build_instances( context, build_requests, request_spec, image, admin_password, injected_files, requested_networks, block_device_mapping, tags)
该方法即conductor RPC调用api,即 nova/conductor/rpcapi.py
模块,该方法除了一堆的版本检查,剩下的就是对RPC调用的封装,代码只有两行:
def schedule_and_build_instances(...): cctxt = self.client.prepare(version=version) cctxt.cast(context, 'schedule_and_build_instances', **kw)
其中 cast
表示异步调用, schedule_and_build_instances
是RPC调用的方法, kw
是传递的参数。参数是字典类型,没有复杂对象结构,因此不需要特别的序列化操作。
截至到现在,虽然目录由 api->compute->conductor
,但仍在nova-api进程中运行,直到cast方法执行,该方法由于是异步调用,会立即返回,不会等待RPC返回,因此nova-api任务完成,此时会响应用户请求,虚拟机状态为 building
。
5.2 nova-conductor
由于是向nova-conductor发起的RPC调用,而前面说了接收端肯定是 manager.py
,因此进程跳到 nova-conductor
服务,入口为 nova/conductor/manager.py
的 schedule_and_build_instances
方法。
该方法首先调用了 _schedule_instances
方法,该方法首先调用了 scheduler_client
的 select_destinations
方法:
def schedule_and_build_instances(...): # Add all the UUIDs for the instances instance_uuids = [spec.instance_uuid for spec in request_specs] try: host_lists = self._schedule_instances(context, request_specs[0], instance_uuids, return_alternates=True) except Exception as exc: ... def _schedule_instances(self, context, request_spec, instance_uuids=None, return_alternates=False): scheduler_utils.setup_instance_group(context, request_spec) with timeutils.StopWatch() as timer: host_lists = self.query_client.select_destinations( context, request_spec, instance_uuids, return_objects=True, return_alternates=return_alternates) LOG.debug('Took %0.2f seconds to select destinations for %s ' 'instance(s).', timer.elapsed(), len(instance_uuids)) return host_lists
scheduler_client
和 compute_api
以及 compute_task_api
都是一样对服务的client封装调用,不过scheduler没有 api.py
模块,而是有个单独的client目录,实现在 nova/scheduler/client
目录的 query.py
模块, select_destinations
方法又很直接的调用了 scheduler_rpcapi
的 select_destinations
方法,终于又到了RPC调用环节。
def select_destinations(...): return self.scheduler_rpcapi.select_destinations(context, ...)
毫无疑问,RPC封装同样是在 nova/scheduler
的 rpcapi.py
中实现。该方法RPC调用代码如下:
def select_destinations(self, ...): # Modify the parameters if an older version is requested # ... cctxt = self.client.prepare( version=version, call_monitor_timeout=CONF.rpc_response_timeout, timeout=CONF.long_rpc_timeout) return cctxt.call(ctxt, 'select_destinations', **msg_args)
注意这里调用的是 call
方法,说明这是同步RPC调用,此时 nova-conductor
并不会退出,而是等待直到 nova-scheduler
返回。因此当前nova-conductor为堵塞状态,等待 nova-scheduler
返回,此时 nova-scheduler
接管任务。
5.3 nova-scheduler
同理找到scheduler的manager.py模块的 select_destinations
方法,该方法会调用driver方法:
@messaging.expected_exceptions(exception.NoValidHost) def select_destinations(self, ctxt, ...): # ... selections = self.driver.select_destinations(ctxt, spec_obj,...) return selections
这里的 driver
其实就是调度驱动,在配置文件中 scheduler
配置组指定,默认为 filter_scheduler
,对应 nova/scheduler/filter_scheduler.py
模块,该算法根据指定的filters过滤掉不满足条件的计算节点,然后通过 weigh
方法计算权值,最后选择权值高的作为候选计算节点返回。调度算法实现这里不展开,感兴趣的可以阅读。
最后nova-scheduler返回调度的 hosts
集合,任务结束。由于nova-conductor通过同步方法调用的该方法,因此nova-scheduler会把结果返回给nova-conductor服务。
5.4 nova-condutor
nova-conductor等待nova-scheduler返回后,拿到调度的计算节点列表,回到 scheduler/manager.py
的 schedule_and_build_instances
方法。
因为可能同时启动多个虚拟机,因此循环调用了 compute_rpcapi
的 build_and_run_instance
方法:
for (build_request, request_spec, host_list, instance) in zipped: # ... with obj_target_cell(instance, cell) as cctxt: # ... with obj_target_cell(instance, cell) as cctxt: self.compute_rpcapi.build_and_run_instance( cctxt, ..., host_list=host_list)
看到xxxrpc立即想到对应的代码位置,位于 nova/compute/rpcapi
模块,该方法向nova-compute发起RPC请求:
def build_and_run_instance(self, ctxt, ...): # ... client = self.router.client(ctxt) version = '5.0' cctxt = client.prepare(server=host, version=version) cctxt.cast(ctxt, 'build_and_run_instance', **kwargs)
由于是 cast
调用,因此发起的是异步RPC,因此nova-conductor任务结束,紧接着终于轮到nova-compute服务登场了。
5.5 nova-compute
终于等到nova-compute服务,服务入口为 nova/compute/manager.py
,找到 build_and_run_instance
方法,该方法调用关系如下:
build_and_run_instance() -> _locked_do_build_and_run_instance() -> _do_build_and_run_instance() -> _build_and_run_instance() -> driver.spawn()
这里的 driver
就是compute driver,通过 compute
配置组的 compute_driver
指定,这里为 libvirt.LibvirtDriver
,代码位于 nova/virt/libvirt/driver.py
,找到 spawn()
方法,该方法调用Libvirt创建虚拟机,并等待虚拟机状态为 Active
,nova-compute服务结束,整个创建虚拟机流程也到此结束。
6 总结
以上是创建虚拟机的各个服务的交互过程以及调用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数据库操作,比如 instance.save()
以及 update
操作,如果配置 use_local
为 false
,则会向 nova-conductor
发起RPC调用,由 nova-conductor
代理完成数据库更新,而不是由 nova-compute
直接访问数据库,这里的RPC调用过程在以上的分析中省略了。
如果你对OpenStack的其它服务以及操作流程感兴趣,可以参考我的 openstack-workflow 项目。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如何阅读OpenStack源码(更新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某开源博客系统最新版源码审计
- React-router4(新版)源码浅析
- cinatra发布新版本
- 新版任你发,我用Java 8!
- Zabbix 新版微信告警 [2017]
- [ Laravel 5.7 文档 ] 序言 —— 新版特性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全景探秘游戏设计艺术
Jesse Schell / 吕阳、蒋韬、唐文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0-6 / 69.00元
撬开你脑子里的那些困惑,让你重新认识游戏设计的真谛,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的游戏设计者!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你的游戏,从不完美的想法中跳脱出来,从枯燥的游戏设计理论中发现理论也可以这样好玩。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游戏的体验、构成游戏的元素、元素支撑的主题、游戏的改进、游戏机制、游戏中的角色、游戏设计团队、如何开发好的游戏、如何推销游戏、设计者的责任等。 本书适合任何游戏设计平台的游戏设计从业人员或即将......一起来看看 《全景探秘游戏设计艺术》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