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产品小白专属,10周线上特训,测、练、实战,22位导师全程带班,11项求职服务,保障就业!
产品小白专属,10周线上特训,测、练、实战,22位导师全程带班,11项求职服务,保障就业! 了解一下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我们都是算法眼中的皇帝,算法拼尽一切来讨好我们,但我们同样也是一个无法接收到全面信息,只能收到大臣修改过的奏章的皇帝。
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们并没有因为信息加速传输而变得更加开明,反而是在变得更加闭塞,而且每个人都在变得更加极端,人与人之间的包容性也在变差。因为我们虽然看到了世界,但是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完全不一样。
这种感觉在我写公众号的时候感觉尤为强烈,很多我觉得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被很多读者称为打破认知或者开辟了新世界,我一开始以为只是奉承,但后来发现他们确实是不知道,哪怕此类新闻曾多次出现过。
他们每天接受这么多信息源,但他们不知道,真真正正地不知道。
由于社交网络和智能推送的发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可能都被圈在了自己的自留地中,我们接触到的一切信息,都是被处理过的,我们看到的所谓世界,是被算法精心设计过的。互联网信息巨头们近乎掌握了控制人心和思维的能力。作为天天与数据算法打交道的人,我每天都在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不是真的。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一切信息源,都是来自各类APP和网站;而每一个APP和网站,都会在后台埋点收集你的信息,如果你仔细看看APP的隐私协议,再注意一下安装时要求的权限,你就会发现你是透明的。
你的信息被拿到后,经过专业的ETL清洗,依照标准的特征工程打包,存入被精心设计过的变量库,然后就会生成你的一张用户画像。你的性格如何,你的需求如何,你的消费能力如何,你的爱好如何,这一切都可以用特征拆分来完成。
- 你经常浏览正能量内容,那么你的性格可能是阳光型,阳光度甚至可以依照内容分类来做一个打分。
- 你的消费能力,可以依照你手机的短信提醒来识别,可以依照你的购物记录来识别,可以依照你手机上的消费类APP来识别。
- 你的爱好,可以依照你在某类内容的停留时长,翻页操作,跳转链接,点赞评论等等做出精准规划。
当资讯APP对用户做出精准描述后,算法的能力就启动了。
每一家资讯类视频类APP,都有着精密的喜好算法,全天无差别向你推送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然后依据你的停留时长与操作记录来修正算法,最终保证你的每一次刷新,都可以杀掉大量的时间。
人一天的24小时是有限的,只要你的时间在我的APP上,那么自然而然就不会在竞争对手的APP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为了让你杀掉更多的时间,他们必须抓住你每一个瞬间的兴趣点,然后强化再强化。
号称千人千面的精准算法推送,本质上让我们只能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甚至某些短视频发现了洗脑的本质,一个突出点反复推送可以形成洗脑循环的效果。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每一个人看到的,都只是自己潜意识里想看到的,因为你讲的话可能骗人,但你的点击和停留不会骗人。
长此以往,我们每个人都会只活在信息巨头们为自己划定的专属世界中,并且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整个世界。
为什么很多女孩子的世界只剩下了渣男和买买买?是因为她们内心就是如此吗?并不是,而是因为她们一开始因为好奇点击了类似内容后,就会受到无数的相关推送,用户画像也是一种三方服务,很多公司会共享。
想想看,只要一个女孩点开一个APP,看到的就是渣男和女孩要对自己好一点,只要买买买就是精致的公主,这样洗脑循环个半年,基本上她就认为世界就是这样了。再加上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交流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是手机的奴隶,这种循环会让人无法摆脱。
为什么情感撕逼和粗制滥造的滥鸡汤这么受人追捧?因为他们在数据推送算法中,算是非常优质的素材,吸引眼球,制造对立,杀死用户的时间。
对算法而言,这就是完成KPI的绝佳路径,推送,强化推送,循环,最终洗脑,只爱看这一切。
人的爱好是怎么来的?人为什么沉迷游戏?本质上就是通过不断的主动操作,然后获得正向情感回馈(爽感),达到短暂让自己超越这个世界的目的。
这也是算法的目的,当你短时间受到巨量的快感内容刺激时,你的快感阈值也会升高,然后其他刺激度不够的内容就无法引起你的注意,最终你变成了只能接触这些内容的KPI工具,然后整个世界观会被带到这些人造的美梦中。
这不是推送算法关心的,算法只关心你的时间,不关心你。
为什么同一个办公室的人,有人沉迷情感,有人天天想着打仗,有人被买房买车压弯了身子,有人刷爆信用卡买买买,有人沉浸在段子里面笑,有人看着言情小说哭,人类的悲欢,在算法的调教下越来越不相同。
我们都是算法眼中的皇帝,算法拼尽一切来讨好我们,但我们同样也是一个无法接收到全面信息,只能收到大臣修改过的奏章的皇帝。
- 你喜欢看情感撕逼,就会一直给你推情感撕逼,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靠不住,渣男绿茶天天都是。
- 你喜欢同性恋,就会一直给你推同性恋,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对于同性恋特别包含,大家都特别开明,同性恋就是正义。
- 你喜欢看屌丝逆袭,就会一直给你推毒鸡汤,你就会认为这个世界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 你喜欢看国际局势,就一直给你推什么各国间的秘史,你就会认为这个世界一切事情背后都有一步大棋。
- 你喜欢二次元,就一直给你推各种动漫小姐姐,你就会认为宅男已经主宰了世界。
哪怕你喜欢群P,喜欢SM,喜欢邪教,喜欢各种小众文化,喜欢各种反大众常规道德的东西,也会一直给你推送相关资讯,让你时刻认为自己已在主流圈里吾道不孤。
你喜欢,你认为,你见到的,就是整个世界。
但很可惜,不是。
为什么每到过年回老家的时候,我们的三观都要被撞一次腰,然后上各种论坛疯狂提问吐槽求解求同类?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与三观崩塌有关的问题?
因为当你强制脱离当前沉浸的环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与你看到的不一样,你认为理所应当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就是下九流,对此你束手无策。
同一个道理,为什么在不通过的APP中,针对同一个新闻,评论区的高赞反馈会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聪明人可以在不同的社交平台就同一件事做出完全不同的评论并收获用户认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生存环境都不一样,所以接收到的信息不一样。
很多时候你都会觉得身边的人不可理喻,是傻瓜。对方不是傻,只是看不到你看到的东西。
如果你还是单纯认为自己看到的片面的推送的信息就是整个世界,那么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多数情况你会彻底成为一个极端的人并且乐此不疲,因为你看到的一切都是满足你极端的需求,你看不到反对意见,最终你成为了你自己脑放的国王。
但你的王国非常脆弱,你的王位岌岌可危,因为你的一切,都经不起观点碰撞。
所以在每一次观点碰撞中,你愤怒又惶恐,惶恐又导致更大的愤怒,所以你愈加极端,你愈加容不下异端。你以为你代表了主流,实际上在主流眼里你可能是盲流,甚至在其他人眼里你是下九流。
最终在算法的驱动下,我们每个人都在拼命维护着自己的那一点点小世界,然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冲突就会被急剧拉大,现在一言不合拉黑的,追着怼一个月的,上门动手的,发动网络暴力的,太多了。
我们人类生生被算法区分到了不同的阵营,并且不自知。
大家一定要警惕,这个看似因为互联网发展已经联通的世界,实际上正在快速分裂成一个个小世界,而这些世界的边界,不在地域上,而在我们每个人脑子里。
一场全新的大战正在爆发,但战斗不是人与人,战斗是在不同类型的算法间爆发的,人只是承载算法结果的工具。
这场战争没有硝烟,但其危害可能更加深远,算法战争的最后,就是只剩下一家巨头垄断算法;然后每一个人都被精心圈养,精心分隔,一生都在小圈子里平安喜乐,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原本有无数的可能。
我们看到的,将只是我们潜意识里想看到的,甚至我们的潜意识,可能都是被算法驯化过的。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在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世界同时,也能偶尔关掉手机的推送,登出手机的账户,看看纯自然环境下推送的内容,是不是和自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更希望各位能够抽出时间去外面走走,多和不同的人发生观点碰撞,每一次碰撞,本身都会产生思维的火化,而在碰撞后,不要着急着会到自己的小王国里,而是认真思考对方的思维模式,尝试感知他所经历的信息茧房。
这或许不爽,但真的不坏。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跳出自己思维边界,多看看不一样的世界,最终俯瞰整个世界。
虽然这个世界可能并不好看。
作者:半佛仙人,微信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MIgYa0WhswuGQe5zNo4uCw
本文由@半佛仙人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通俗易懂--决策树算法、随机森林算法讲解(算法+案例)
- 限流算法之漏桶算法、令牌桶算法
- 什么是Paxos算法?Paxos算法是区块链核心算法之一
- 一文读懂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Hash算法
- 算法(六):图解贪婪算法
- 算法篇03:排序算法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Learning JavaScript
Shelley Powers / Oreilly & Associates Inc / 2006-10-17 / $29.99
As web browsers have become more capable and standards compliant, JavaScript has grown in prominence. JavaScript lets designers add sparkle and life to web pages, while more complex JavaScript has led......一起来看看 《Learning JavaScript》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