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OpenResty (简称OR) 是一个基于 Nginx 与 Lua 的高性能 Web 平台,其内部集成了大量精良的Lua Api,第三方模块以及常用的依赖项,基于这些能力,我们可以利用OR快速方便的搭建能够处理超高并发的,极具动态性和扩展的Web应用、Web服务和动态网关。这篇文章选择OR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些模块、命令、Api和框架介绍如下:OR 作为一款 Web 服务器,提供了如:
OpenResty (简称OR) 是一个基于 Nginx 与 Lua 的高性能 Web 平台,其内部集成了大量精良的Lua Api,第三方模块以及常用的依赖项,基于这些能力,我们可以利用OR快速方便的搭建能够处理超高并发的,极具动态性和扩展的Web应用、Web服务和动态网关。
这篇文章选择OR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些模块、命令、Api和框架介绍如下:
基础的Http处理
OR 作为一款 Web 服务器,提供了如:
- ngx.print() | ngx.say()
- ngx.req.get_headers()
- ngx.resp.get_headers()
- ngx.header.HEADER
-
ngx.exit()
等函数和方法控制http请求的输入和输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 api 灵活的控制 Web Server 中包括输入输出,转发到上游或者发起子请求在内的各个环节。
ngx.print
同ngx.say(), 通过该 api 可以指定返回的请求的消息体,其中每一次函数的调用,都是在nginx的输出链上增加了一个结点,所以我们可以多次调用该函数而不用担心后者会覆盖前者,如:
location =/hello { content_by_lua_block { ngx.print("Hello") ngx.print(" ") ngx.print("World!") } } GET /hello 将会得到如下结果 ====== Hello World!
请求头和响应头控制
ngx.exit() 和 ngx.status
ngx.exit,通过该 api可以指定请求响应体的 http status, 如:
location =/error { content_by_lua_block { return ngx.exit(500) } } GET /error ====== <html> <head><title>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title></head> <body bgcolor="white"> <center><h1>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h1></center> <hr><center>openresty</center> </body> </html>
当我们访问 /error 接口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个默认的 500 页面,如上所示,当然我们可以通过ngx.status + ngx.print 的组合方式得到自定义的错误页面,如:
location =/error { content_by_lua_block { ngx.status = 500 ngx.print("error here!") return ngx.exit(500) } } GET /erro ====== error here!
以上方式同样适用于其它错误,如 404、502、503 等页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灵活的控制当这些错误,从而返回更友好的页面或者其它输出,当然你也可用使用 nginx 原生的 error_page 指令对错误页面进行控制,只是灵活性相对差一些
ngx.timer.at
在OR内部通过 nginx 事件机制实现的定时器,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实现延迟运行的任务逻辑,甚至于通过一些特殊的调用方法实现定时任务的功能,比如:
local delay = 5 local handler handler = function (premature) -- do some routine job in Lua just like a cron job if premature then return end local ok, err = ngx.timer.at(delay, handler) if not ok then ngx.log(ngx.ERR, "failed to create the timer: ", err) return end end local ok, err = ngx.timer.at(delay, handler) if not ok then ngx.log(ngx.ERR, "failed to create the timer: ", err) return end
可以看到我们给ngx.timer.at的第二个参数是这个函数体本身,通过这样的写法,我们可以实现每个delay的间隔执行一次handler
当然这种“不友好”的技巧在v0.10.9这个版本之后被ngx.timer.every给“优化”了(上述技巧依旧有效)。
当然除此之外,这个API还有其它“非凡”的意义。
OR的各个API其实都有其“生命周期”或者说作用域,比如其中非常重要的cosocket,它的作用域如下
rewrite_by_lua , access_by_lua , content_by_lua , ngx.timer. , ssl_certificate_by_lua , ssl_session_fetch_by_lua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在上述阶段使用 cosocket,由于很多第三方组件的实现都是基于它,比如
resty-redis,resty-memcached,resty-mysql
所以 cosocket 的作用域就等同于上述这些依赖它的模块的作用域
我们再来看看ngx.timer.at的作用域
init_worker_by_lua , set_by_lua , rewrite_by_lua , access_by_lua , content_by_lua*,
header_filter_by_lua , body_filter_by_lua , log_by_lua , ngx.timer. , balancer_by_lua*,
ssl_certificate_by_lua , ssl_session_fetch_by_lua , ssl_session_store_by_lua*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希望在 cosocket 不支持的作用域内使用它,那么我们可以通过 ngx.timer.at 的方式桥接,完成“跨域”, 比如:
init_worker_by_lua_block { local handler = function() local redis = require "resty.redis" redc = redis:new(anyaddre) redc:set('foo', 'bar') end ngx.timer.at(0, handler) }
这就是前文所说的,这个API的”非凡“意义,当然我更期望的是 cosocket 能够支持更多的作用域 ^_^!
跨进程共享 ngx.shared.DICT
通常来说,我们会将一些系统的配置写入lua代码中,通过require的方式在不同worker之间共享,这种看起来像是跨worker的共享方式其实是利用了”一个模块只加载一次“的特性(lua_code_cache on), 但是这种方式只适合于一些只读数据的共享,并不适合一些可写的(严格来说, 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这个级别的缓存,由于能实现table类型的缓存,它的效率并不差,这里不做讨论),或者动态变化的数据,比如从关系型数据库、kv数据库,上游、第三方服务器获取的数据的缓存。
ngx.shared.DICT 方法集提供了解决跨 worker 且自带互斥锁的共享数据方案,配合 cjson 或者 resty-dkjson 这样的 json 解析库,极大丰富了这个API集合的应用空间,需要注意的是:
- 它需要在nginx的配置文件中被预先定义好大小且不可动态扩容, 如: lua_shared_dict cache 16m;
- 尽可能的使用 cjson 而非 dkjson, 它们之间效率相差 50 倍以上;
- 它是一个内存数据集,并不具备持久化的能力;
- 宁愿定义多个容量更小的存储体,而非一个更大的;
ssl_certificate_by_lua_xxx
待续
ssl_session_fetch_by_lua_xxx 和 ssl_session_store_by_lua_xxx
待续
Web 框架
待续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Swift 3到5.1新特性整理
- Android Q:新系统名称和新特性整理
- 照片整理系列二 —— 照片整理及归档的辛酸历程
- 我自己整理的码农周刊一周分享整理
- 【复习资料】ES6/ES7/ES8/ES9资料整理(个人整理)
- Hibernate 关系映射整理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Donald E.Knuth / 苏运霖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6-4 / 45.00元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经典计算机科学著作最新版)(第1卷第1册双语版)更新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第1卷,基本算法》(第3版),并且最终将成为该书第4版的一部分。具体地说,它向程序员提供了盼望已久的MMIX,代替原来的MIX的一个以RISC为基础的计算机,并且描述了MMIX汇编语言。一起来看看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