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阿里云主导的云原生数据库顺风车已启动,招手即停。
摘要: 5月21日,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产品线总负责人李飞飞在发布会上公布了阿里云PolarDB的重大更新,提供传统数据库一键迁移上云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将线下的 MySQL 、PostgreSQL和Oracle等数据库轻松上云,最快数小时内迁移完成。
阿里云主导的云原生数据库顺风车已启动,招手即停。
天下网商记者 贡晓丽
5月21日,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产品线总负责人李飞飞在发布会上公布了阿里云PolarDB的重大更新,提供传统数据库一键迁移上云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将线下的MySQL、PostgreSQL和Oracle等数据库轻松上云,最快数小时内迁移完成。
他还介绍,目前已经有约40万个数据库迁移到了阿里云上。此次发布会的目的,也是公开告诉圈内人,阿里云主导的云原生数据库顺风车已启动,招手即停。
数据库的马车时代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经济体量开始剧增,改革开放的脚步日益加深,信息流与资金流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银行的业务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各项业务开始迫切的需要新的工具。
彼时,Oracle这一先进的数据库科技刚刚在中国生根发芽,便迅速被商业江湖奉为圭皋。后来,中国数据库的行业格局在这一时期形成:金融行业用IBM DB2数据库,在电信行业,则是Oracle的天下。
“那是一个商业数据库垄断的时代。”李飞飞如此总结。
到了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九十年代末期,互联网企业对于海量数据、高并发处理的需求,推动了互联网数据库利用开源数据库生态发展的过程。就是在这个时代,基于开源数据库MySQL的一个阿里巴巴专属分支AliSQL被阿里巴巴的一帮大牛工程师雕刻了出来。
“从九十年代到2010年左右,是开源生态的时代。”李飞飞说。
创新是很难被自动推广的,因为它注定要触犯很多人的利益。而最终说服人们接受创新的,也往往不是新事物有多便利,而是老事物的麻烦——尤其是在与新事物对比之下凸显出的麻烦。
“阿里的业务很复杂,数据量很大,随着业务的发展,基于开源数据库的分布分表中间件的解决方案已经不能满足。这就是PolarDB诞生的直接原因。”李飞飞分析。
要解决问题,阿里巴巴2009年开始研发大数据计算系统,2014年国内首个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开始孵化,并于2017年9月发布,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公测,2018年4月正式商用。
“这是一个从马车进入到汽车的时代发展过程。”李飞飞说
向汽车时代迈进
为什么说传统的线下数据库属于马车时代?究竟有哪些缺点?
银泰数据库负责人李亚博现场吐槽“太贵了”,这直接影响到了银泰百货的数字化进程。2016年,由于商品、营销、会员管理系统中大量使用了传统数据库,银泰百货花费的硬件以及软件费用以百万级递增,IT设施开销仅数据库一项就将超过千万。
此外,传统数据库运维有着一套十分复杂的逻辑,只有经过DBA认证的工程师才有资格运行。“所以,每次数据库出现问题,都需要等DBA人员专程来进行维护。这也意味着,传统数据库的性能某种程度上就是受限于DBA人员的技术水平。”
技术受制于人,终究是脆弱且危险的。而阿里云作为云计算的先行者,在云数据库有着非常好的积累以及先发优势。
云原生的云数据平台上大量利用智能化机器学习的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管控平台,可以做到自感知、自决策、自恢复、自优化。
其智能化管控平台,可以支持数万个数据库实例自动优化,节省内存成本超过20TB,这20TB内存成本相当于节省上千万的运营成本。
美国知名科技领域的分析公司Gartner预测,2023年全球3/4的数据库都会跑在云上。
“我们所有的演进都是由业务来推动的,在去年的双11零点第一秒之后,我们的数据库压力有一个一百倍的增长洪峰,这就要求数据库系统必须具备极致的弹性,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扩充。”技术已经被现实验证——阿里云自研数据库成功支撑了2018年的双11,销售总额高达2135亿元。
简单总结云原生数据库的特点就是:成本低,云上成本不到传统数据库的1/6;具备极致弹性;利用高可用的协议,可以做到对数据100%的保证;迭代技术非常快,新的技术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数据库。
嗅到汽车时代气息的,不光是阿里巴巴,亚马逊AWS也公开表示将在2020年彻底下线Oracle,“传统的数据库向云原生数据库演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李飞飞说。
数据库改造也容易
原来云原生数据库有这么多优点,那么问题来了,企业新业务上云并非难事,但原有数据库的迁移却有可能成为第一块绊脚石。举例来说,企业搭建的传统商业数据库通常承载了ERP、CRM、OA等一系列系统,而数据模型也是基于老系统开发,如果没有与之兼容的云数据库,上云几乎要重写代码。
这也是本次发布会的重点,阿里云此次发布的PolarDB提供一键迁移功能,实现了两大技术突破:通过自研超低延迟文件系统PolarFS大幅降低数据跨网络的延迟,并且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共识协议ParallelRaft,提升系统吞吐量。据验证最快数小时就可以完成迁移,大大降低对企业改造数据库的技术门槛。
一句话概括:车大且稳还便宜,赶快上车别犹豫!
在Gartner发布的2018年数据库魔力象限中,AWS和阿里云双双入选。阿里云关于数据库的论文也已多次入选国际数据库顶级学术会议。无论是工业界,还是学术界,阿里云的数据库力量都在崭露头角。
“如果现在不做技术研究,十年后,人们将看不到阿里巴巴。”王坚2009年的话犹言在耳。
飘荡的答案已经落地,从受制于人的闭源数据库,到开源数据库,到追星逐日的自研数据库,阿里云,踩在互联网时代脉搏的节点上,做着忠实的纪录者。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传统数据库一键上云,阿里云要帮企业“汽车换马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一位资深传统型软件开发者的思考:传统软件企业危机四伏
- AI如何挑战传统翻译
- 当 Substrate 遇上传统业务应用
- 当Substrate遇上传统业务应用
- DevOps与传统融合落地实践
- [译] 对传统应用进行容器化改造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Rework
Jason Fried、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 Crown Business / 2010-3-9 / USD 22.00
"Jason Fried and David Hansson follow their own advice in REWORK, laying bare the surprising philosophies at the core of 37signals' success and inspiring us to put them into practice. There's no jarg......一起来看看 《Rework》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