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在上一节, 我们介绍了Linux内核怎么管理系统中的物理内存. 但有时候内核需要分配一些物理内存地址也连续的内存页, 所以Linux使用了上一节说过, 内核使用参数
伙伴系统分配算法
在上一节, 我们介绍了 Linux 内核怎么管理系统中的物理内存. 但有时候内核需要分配一些物理内存地址也连续的内存页, 所以Linux使用了 伙伴系统分配算法
来管理系统中的物理内存页.
上一节说过, 内核使用 alloc_pages()
函数来分配内存页, 而 alloc_pages()
函数最后会调用 rmqueue()
函数来分配内存页, rmqueue()
函数原型如下:
static struct page * rmqueue(zone_t *zone, unsigned long order);
参数 zone
是内存管理区, 而 order
是要分配 2 order 个内存页. 由于 rmqueue()
函数使用了伙伴系统算法, 所以下面先来介绍一下伙伴系统算法的原理.
伙伴系统算法的核心是 伙伴
, 那什么是伙伴呢? 在Linux内核中, 把两个物理地址相邻的内存页当作成伙伴, 因为Linux是以页面号来管理内存页的, 所以就是说两个相邻页面号的页面是伙伴关系. 但是并不是所有相邻页面号的页面都是伙伴关系, 例如0号和1号页面是伙伴关系, 但是1号和2号就不是了.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如果把1号页面和2号页面当成伙伴关系, 那么0号页面就没有伙伴从而变成孤岛了.
那么给定一个 i
号内存页, 怎么找到他的伙伴内存页呢?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如果页面号是复数的, 那么他的伙伴内存页要加1, 如果页面号是单数的, 那么他的伙伴内存页要减1. 所以对于给定一个页面号为 i
的内存页, 他的伙伴内存页号可以使用以下的代码获得:
if (i & 1) { buddy = i - 1 } else { buddy = i + 1 }
那么知道一个内存页的伙伴页面有什么用呢? 答案是为了合并为更大的内存页, 例如把两个单位为1的伙伴内存页合并成为一个单位为2的内存页(这时应该称为内存块), 把两个单位为2的伙伴内存块合并为单位为4的内存块, 以此类推.
所以, 使用伙伴系统算法只能分配 2 order (order为0,1,2,3...)个页面. 那么order是不是无限大呢? 当然不是, 在Linux内核中, order的最大值是 10
. 也就是说在内核中, 最大能够申请到一个 2 9 个页面的内存块.
上一节我们介绍过内存管理区数据结构 struct zone_struct
, 在内存管理区数据结构中有个名为 free_area
类型为 free_area_t
的字段, 他的作用就是用来管理内存管理区内的空闲物理内存页. 定义如下:
#define MAX_ORDER 10 typedef struct free_area_struct { struct list_head free_list; unsigned int *map; } free_area_t; typedef struct zone_struct { ... free_area_t free_area[MAX_ORDER]; // 用于伙伴分配算法 ... } zone_t;
free_area
是伙伴系统算法的核心, 可以看到 free_area
有10个元素, 每个元素都是一个类型为 free_area_t
的结构体, free_area_t
结构的 free_list
字段用于连接有相同页面个数的内存块. map
字段是一个位图, 用于记录伙伴内存块的使用情况.
Linux内核使用 free_area[i]
管理 2 i 个内存页面大小的内存块列表. 例如 free_area[0]
就是管理1个内存页面大小的内存块(2 0 等于1), 而 free_area[1]
则管理2个内存页面大小的内存块(2 1 等于2). 如下图所示:
上一节我们说过, 在管理物理内存页的 struct page
结构中有个 list
的字段, 内核就是通过这个字段把有着相同个数页面的内存块连成一个链表的:
typedef struct page { struct list_head list; ... } mem_map_t;
前面我们说过, 在 free_area_t
结构中有个名为 map
的字段, map
字段是一个位图, 每个位记录着一对伙伴内存块的使用情况. 举个例子, 如果一对伙伴内存块中的某一个内存块在使用, 那么对应的位就为1, 如果两个伙伴内存块都是空闲或者使用, 那么对应的位就为0. 如下图:
使用位图来标识伙伴内存块使用情况的原因是: 当释放内存块时, 如果对应的位是1的话, 那么说明另外一个伙伴内存块是空闲状态的, 所以释放当前内存块可以跟其伙伴内存块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内存块了.
我们来看看内核在初始化内存管理区时怎么初始化空闲内存块链表的, 代码如下:
void __init free_area_init_core(int nid, pg_data_t *pgdat, struct page **gmap, unsigned long *zones_size, unsigned long zone_start_paddr, unsigned long *zholes_size, struct page *lmem_map) { ... for (j = 0; j < MAX_NR_ZONES; j++) { zone_t *zone = pgdat->node_zones + j; unsigned long mask; unsigned long size, realsize; ... mask = -1; // 32位系统这个值等于0xffffffff for (i = 0; i < MAX_ORDER; i++) { // 初始化free_area unsigned long bitmap_size; memlist_init(&zone->free_area[i].free_list); // 初始化空闲链表 mask += mask; // 这里等于: mask = mask << 1; size = (size + ~mask) & mask; // 用于向上对齐 bitmap_size = size >> i; // 内存块个数 bitmap_size = (bitmap_size + 7) >> 3; // 因为一个字节有8个位, 所以要除以8 bitmap_size = LONG_ALIGN(bitmap_size); // 申请位图内存 zone->free_area[i].map = (unsigned int *) alloc_bootmem_node(pgdat, bitmap_size); } ... } ... }
上面的代码首先为每个管理不同大小空闲内存块的 free_area_t
结构初始化其 free_list
字段, 然后根据其管理内存块的大小来计算需要多少个位来记录伙伴内存块的关系, 并保存到 map
字段中.
说明一下, 这里计算位图的大小时为每个内存块申请了一个位, 但事实上每个位记录的是一对伙伴内存块的关系, 所以需要除以2, 而现在明显浪费了一半的内存. 在后面的Linux版本中改进了这个问题.
现在再回头看看物理内存分配 rmqueue()
函数的实现:
static struct page * rmqueue(zone_t *zone, unsigned long order) { free_area_t * area = zone->free_area + order; // 获取申请对应大小内存块的空闲列表 unsigned long curr_order = order; struct list_head *head, *curr; unsigned long flags; struct page *page; spin_lock_irqsave(&zone->lock, flags); do { head = &area->free_list; // 空闲内存块链表 curr = memlist_next(head); if (curr != head) { // 如果链表不为空 unsigned int index; page = memlist_entry(curr, struct page, list); // 当前内存块 if (BAD_RANGE(zone,page)) BUG(); memlist_del(curr); index = (page - mem_map) - zone->offset; // 内存块所在内存管理区的索引 MARK_USED(index, curr_order, area); // 标记伙伴标志位为已用 zone->free_pages -= 1 << order; // 减去内存块所占用的内存页数 // 把更大的内存块分裂为申请大小的内存块 page = expand(zone, page, index, order, curr_order, area); spin_unlock_irqrestore(&zone->lock, flags); set_page_count(page, 1); if (BAD_RANGE(zone,page)) BUG(); DEBUG_ADD_PAGE return page; } // 如果在当前空闲链表中没有空闲的内存块, 那么向空间更大的的空闲内存块链表中申请 curr_order++; area++; } while (curr_order < MAX_ORDER); spin_unlock_irqrestore(&zone->lock, flags); return NULL; }
申请内存块时, 首先会在大小一致的空闲链表中申请, 如果大小一致的空闲链表没有空闲的内存块, 那么只能向空间更大的空闲内存块链表中申请. 如果申请到的内存块比要申请的大小大, 那么需要调用 expand()
函数来把内存块分裂成指定大小的内存块.
大内存块分裂为小内存块的过程也很简单, 举个例子: 如果我们要申请order为2的内存块(也就是大小为4个内存页的内存块), 但是order为2的空闲链表没有空闲的内存, 那么只能向order为3的空闲内存块链表中申请, 如果order为3的空闲链表有空闲内存块, 那么就从order为3的链表中申请一块空闲内存块, 并且把此内存块分裂为2块order为2的内存块, 一块添加到order为2的空闲链表中, 另外一块分配给用户. 如果order为3的空闲链表也没有空闲内存块, 那么只能向order为4的空闲链表中申请, 如此类推. expand()
函数的源码如下:
static inline struct page * expand (zone_t *zone, struct page *page, unsigned long index, int low, int high, free_area_t * area) { unsigned long size = 1 << high; while (high > low) { if (BAD_RANGE(zone,page)) BUG(); area--; high--; size >>= 1; memlist_add_head(&(page)->list, &(area)->free_list); // 把分裂出来的一块内存块添加到下一级空闲链表中 MARK_USED(index, high, area); // 标记伙伴标志位为已用 index += size; page += size; } if (BAD_RANGE(zone,page)) BUG(); return page; }
可以对照上面的思路来分析 expand()
函数.
我们接着来分析内存块的释放, 内存块的释放是通过 free_pages()
函数来实现的, 而 free_pages()
函数最终会调用 __free_pages_ok()
函数, __free_pages_ok()
函数代码如下:
static void __free_pages_ok (struct page *page, unsigned long order) { unsigned long index, page_idx, mask, flags; free_area_t *area; struct page *base; zone_t *zone; ... zone = page->zone; mask = (~0UL) << order; // 获取一个后order个位为0的长整型数字 base = mem_map + zone->offset; // 获取内存管理区管理的开始内存页 page_idx = page - base; // 当前页面在内存管理区的索引 if (page_idx & ~mask) BUG(); index = page_idx >> (1 + order); // 伙伴标记位索引 area = zone->free_area + order; // 内存块所在的空闲链表 spin_lock_irqsave(&zone->lock, flags); zone->free_pages -= mask; // 添加释放的内存块所占用的内存页数 while (mask + (1 << (MAX_ORDER-1))) { // 遍历(MAX_ORDER-order-1, MAX_ORDER等于10)次, 也就是说最多循环9次 struct page *buddy1, *buddy2; if (area >= zone->free_area + MAX_ORDER) BUG(); if (!test_and_change_bit(index, area->map)) // 如果伙伴内存块在使用状态, 那么退出循环 break; buddy1 = base + (page_idx ^ -mask); // 伙伴内存块(-mask 等于 1<<order) buddy2 = base + page_idx; // 当前内存块 if (BAD_RANGE(zone,buddy1)) BUG(); if (BAD_RANGE(zone,buddy2)) BUG(); memlist_del(&buddy1->list); // 把伙伴内存块从空闲链表中删除(因为要合并为更大的内存块, 所以要从当前的空闲链表中删除) mask <<= 1; area++; // 向更大的空闲链表进行合并操作 index >>= 1; page_idx &= mask; } memlist_add_head(&(base + page_idx)->list, &area->free_list); spin_unlock_irqrestore(&zone->lock, flags); if (memory_pressure > NR_CPUS) memory_pressure--; }
释放过程和分配过程是一对互逆的过程, 释放内存块时首先看看伙伴内存块的状态, 如果伙伴内存块是空闲状态, 那么就与伙伴内存块合并为更大的内存块, 并且一直尝试合并为更大的内存块, 直到伙伴内存块不是空闲状态或者达到内存块的最大限制(order为9)停止合并过程, 根据上面代码的注释可以慢慢理解.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Linux内存页分配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操作系统学习笔记-11:内存分配(一):连续分配
- 操作系统学习笔记-12:内存分配(二):非连续分配
- 图解 Go 内存管理器的内存分配策略
- Go:内存管理分配
- Allocations分析内存分配
-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
Elisabeth Freeman、Eric Freeman、Bert Bates、Kathy Sierra、Elisabeth Robson / O'Reilly Media / 2004-11-1 / USD 49.99
You're not alone. At any given moment, somewhere in the world someone struggles with the same software design problems you have. You know you don't want to reinvent the wheel (or worse, a flat tire),......一起来看看 《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