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数字化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IDC数据显示,到2022年,中国GDP超过65%是由数字化驱动的。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只有7%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
数字化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IDC数据显示,到2022年,中国GDP超过65%是由数字化驱动的。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只有7%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
如果无法顺畅地推进内生的数字化转型,是否有办法借助外力融入数字化经济时代?今年4月,新华三推出了 “数字大脑计划” ,为企业提供数字化底层建设引擎。那么,企业如何进化出“数字大脑”?
新华三在2019 Navigate领航者峰会推出“数字大脑计划”
数字新物种正在崛起
但你可能不是天选之人
过去的几年间,借由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在数字化1.0时代完成了人的数字化,实现了人与人、人与商品、人与企业之间的互联。同时,数字化2.0时代悄然逼近,数字化转型从C端倒逼B端,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随着大数据、AI、区块链等技术落地应用,云服务步入产业成熟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不少企业正谋求以数字技术作为进化的核心动力,向更高维度的世界突进。对于他们来说,原生的“数字大脑”正赋予他们令人艳羡“超能力”,未来若要在同一市场环境下与他们竞争,依旧停留在传统模式的企业将感受到路人甲对抗“复联”般的绝望。
但现实的情况是,并非所有企业都拥有原生的进化能力,那些新兴的技术正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建起一座高墙,能者拾级而上,却将大部分企业拦在途中。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掌握这些新兴技术,即使引进新兴技术,且不说成本有多高,人才问题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让人担忧。
那么,是否有人能帮助企业做好基础建设,铺设好向上的高台,让企业能够更高效、安全的实现数字化转型?这正是新华三“数字大脑”计划的愿景。
零排异集成“数字大脑”
跨越数字化高墙
数字大脑计划中, 新华三将以“4+N”模式与合作伙伴一道为客户打造属于他们的数字大脑。 其中扮演基石角色的是新华三“智能数字平台”,它将从数字基础设施、业务能力平台、主动安全、统一运维4大方向助推企业的升维进化。在这一基石之上,新华三将与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智慧应用生态,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数字大脑”的六大核心能力:深度洞察、AI赋能、统一运维、主动安全、自动调优和敏捷开发,也将力保“数字大脑”计划的落地,并将新华三的技术能力传输给企业。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兼新华三首席执行官于英涛阐述“数字大脑计划”
目前,许多企业都提出了打造核心引擎的概念。例如阿里巴巴的ET城市大脑,华为的数字城市智慧体等。从硬件和软件来看,这些解决方案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而且软硬件同质化是未来的趋势。在这个市场环境下,新华三走的差异化路线,是通过解决方案来实现差异化。
作为业界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三拥有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方面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能够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大互联、信息安全、安防、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5G在内的一站式、全方位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术服务。对于用户来说,这也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具贴近性与针对性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减少移植“数字大脑”带来的排异反应。
另外,新华三还通过“统一运维”能力,进一步简化数字进化的难度,让企业能够在复杂的系统面前,更轻松、简单的实现系统的维护。
目前,在新华三重点聚焦的政府、教育、交通、医疗、金融和企业等几个行业,“数字大脑”计划已经成功落地并初显成效。
例如,在天津智慧滨海的建设中,新华三城市数字大脑已经实现了整体性落地,为滨海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平台支撑与智慧应用;在医疗行业,新华三为天坛医院统一交付的ICT融合解决方案,为医院未来的智慧化发展,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被认为是全国范围内智慧医院和服务型医院的绝佳样板。
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兼新华三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表示:“数字大脑计划”彰显了新华三的格局和愿景,它更关注客户的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用新华三端到端的平台解决方案能力以及生态能力,帮助百行百业打造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能力,对于百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起到革命性的影响,加速中国整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推荐阅读
职场上的中年人,最怕的是坐以待毙
《哈佛商业评论》
newmedia@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想和机器大脑共事 你需要这三个技能
- 谷歌大脑:像BigGAN那样生成高清大图不一定需要大量图像标签
- 大脑是贝叶斯算法吗?
- 新算法有望培养出“智能大脑”
- 中信大脑实现智能化金融服务
- HR「最强大脑」是怎样炼成的?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