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51CTO.com原创稿件】2016年11月起,青云QingCloud的技术架构可以支持容器技术,2017年7月底,青云推出Kubernetes on QingCloud容器集群管理与编排应用,同年11月,正式推出Docker镜像仓库,打造一站式容器服务平台。2018年7月,青云QingCloud发布了其构建在Kubernetes上的企业级分布式多租户容器平台KubeSphere。的确,青云QingCloud关注容器已久,而KubeSphere容器平台的推出更是帮助容器更快、更简单的落地,帮助企业快速构建
【51CTO.com原创稿件】2016年11月起,青云QingCloud的技术架构可以支持容器技术,2017年7月底,青云推出Kubernetes on QingCloud容器集群管理与编排应用,同年11月,正式推出 Docker 镜像仓库,打造一站式容器服务平台。2018年7月,青云QingCloud发布了其构建在Kubernetes上的企业级分布式多租户容器平台KubeSphere。的确,青云QingCloud关注容器已久,而KubeSphere容器平台的推出更是帮助容器更快、更简单的落地,帮助企业快速构建云原生应用,实现 DevOps 和微服务落地,加快业务创新迭代,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
近日,青云QingCloud推出KubeSphere容器平台高级版2.0,青云QingCloud应用及容器平台研发总监周小四表示,KubeSphere是以Kubernetes为内核的企业级再造的商业容器平台,是企业需求与技术趋势完美结合的产物。KubeSphere 容器平台高级版的“高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从最底层提供稳定的网络存储方案,给上层构建的容器平台及业务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基础。二是在上层应用开发和管理方面,为客户提供了使用KubeSphere时的各种场景和所需要的各种功能。三是所见即所得的用户体验,让每一步操作更专注于任务本身。
青云QingCloud应用及容器平台研发总监周小四
正确的产品思路化解开箱即用与需求各异的矛盾
做为一个好的容器平台,用户的期许往往是开箱即用,这个可以理解,因为怕麻烦,所以想只关注上层业务,而不用为底层操心,用户希望想要的功能可以一键即得。然而每个客户的真实需求是不一样的,如何化解这样的矛盾?
KubeSphere架构
第一,KubeSphere不能脱离K8S社区。Kubernetes社区发展非常快,可以把内核随意升级或者换掉,这就意味着KubeSphere装在任何一个发行版上都没问题,只要是基于K8S。
第二,产品架构是松耦合、可插拔的。KubeSphere的定位是分布式操作系统,交给客户的都是非常基础的功能,如监控、告警、日志。像DevOps、微服务这样的高级功能,要把它做成功能模块,可插拔、可配置的。这个难度非常大,但对用户来说它就是一个界面,功能的装载和卸载,都只需勾选一下,完全根据需求自己决定。这样就能满足用户的这两大需求。
周小四透露,现在发布的KubeSphere高级版2.0已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客户需求,下一步要发布的高级版3.0会把更多新功能提供出来。“当我认为这个产品的成熟度已经差不多的时候,一定要在架构上做改革,把它做成松耦合的、可配置的,这样就可以把客户吸引过来。目前就是这样的产品思路。”
扎实的技术是最大的竞争力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云厂商的一块大蛋糕,国内外的云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容器产品,青云QingCloud有何不同?
周小四认为首先,容器本身属于云计算的范畴。云计算绝对不可能有一家独大,To B企业一定是多家并存的,因为客户有这种需求,不可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总会想尝试其他厂商的产品。所以青云一点都不担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市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玩法。”第二,青云QingCloud也确实有自己的强项,比如说存储,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存储市场,QingStor NeonSAN仍然占据一席之地,QingStor NeonSAN是企业客户采购之前经过严格测试和检验之后的结果。再比如说网络,青云的网络做得非常超前,每个VPC可以支持6万多台主机,目前没有竞品可以做到。
周小四认为现在的企业不会只看品牌,而会亲自做PoC、做测试,进而选择产品。青云的产品有市场竞争力,就是因为青云一直专注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客户。
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企业文化和人才培养
数字化转型2.0的核心是业务转型,数字化的作用是促进应用转型,最终实现业务转型。数字化转型2.0要求企业IT向云原生架构转型,解放架构自由度,最大化业务敏捷性,而容器则是云原生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企业如何拥抱容器,拥抱云原生?
周小四认为,首先是企业要认识到什么是数字化转型,IT在其中是什么地位。以前很多企业是业务型的,业务是老大,IT是辅助性支撑部门。现在不一样了,IT部门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的部门。
其次,企业要认识到培养人才和企业文化很重要,尤其是技术人员,一定要懂一些容器基本知识,比如Docker。
青云的KubeSphere也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比如“source to image”这种方式,用户连Docker都不需要懂,只需要把代码告诉系统,KubeSphere 就可以直接帮用户在上面打包好运行起来。KubeSphere从技术和平台角度,试图抹平学习门槛。但企业仍然要有思想准备,容器跟以前不一样了,必须学会。
DevOps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流程。这是不可避免的,企业不拥抱容器,就很可能会输掉。所以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容器在IT中的地位,对数字化转型的作用。因为容器可以让企业应用快速迭代。以前只是让产品快速上线,云主机缩短了资源供给,可以马上上线应用。而应用快速迭代就离不开DevOps和容器了。
取之开源,贡献开源
与发布KubeSphere容器平台高级版2.0同时发布的还有另一个重要信息:KubeSphere容器平台加入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云原生计算基金会(以下简称:CNCF)和 Linux 基金会,致力于容器技术的开源贡献,持续推动全球云原生应用的发展。
周小四表示,青云QingCloud之所以把KubeSphere开源出去,是基于市场的考虑。因为容器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客户没有真正走上容器道路,只是有这种想法,并不知道容器产品的好坏,也无法对比各家容器产品的优劣。与别家不同,青云QingCloud非常重视产品设计,发布会上专门请产品设计师分享设计思路。此外,还要让客户认为在这个市场上KubeSphere 是有竞争力的。显然,Kubernetes是属于CNCF的,青云QingCloud要与CNCF一起,用品牌的方式让所有用户认可KubeSphere,这是青云QingCloud将KubeSphere开源的原因。
但是开源与盈利并不冲突,青云QingCloud自有KubeSphere盈利的方法。
一是存储与网络,KubeSphere最核心的两块是不开源的。因为K8S本身不提供存储和网络,而是提供插件方式来对接,交给第三方厂商提供存储产品和网络插件。而青云QingCloud在存储和网络上都十分擅长。
二是咨询服务。客户真正要用容器做微服务化改造时,一定需要咨询服务,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现在的容器市场真正靠产品赚的钱还不到一半,大部分是服务定制化的形式。
三是应用商店,应用商店里的App是用户百分百想要的。当用户自己的应用已经走上正轨的时候,就一定会需要一键部署的应用,比如数据库、缓存、大数据。青云会提供这种应用商店的方式,类似应用仓库,这个仓库与KubeSphere是松耦合的。
第四,超融合一体机。在国内,用户更认可硬件,软件的比重还是低一些。超融合一体机可以开箱即用,这也是个盈利点。
记者视点
容器是云原生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然而容器的落地和实施存在着太多的复杂性。KubeSphere容器平台帮助企业以极低的成本,便捷的享受了容器服务。当然,KubeSphere绝不是Kubernetes 的UI化,而是一个分布式操作系统,是Kubernetes的发行版,有很多架构和功能。提供云原生工具,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让用户只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是KubeSphere始终坚持的目标。
【51CTO原创稿件,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为51CTO.com】
【责任编辑:赵立京 TEL:(010)68476606】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一步跨入云原生应用时代,你想要的样子,KubeSphere都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不再强依赖 3D 地图导航,自动驾驶技术跨入新领域
- Ruby 跨入性能开挂新时代,陆续结束老版本支持
- Ruby 跨入性能开挂新时代,陆续结束老版本支持
- 零信任原生安全:超越云原生安全
- 畅谈云原生(下):云原生的飞轮理论
- 【云原生丨主题周】云原生为何物?为何重要?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The Lean Startup
Eric Ries / Crown Business / 2011-9-13 / USD 26.00
更多中文介绍:http://huing.com Most startups fail. But many of those failures are preventable. The Lean Startup is a new approach being adopted across the globe, chan ging the way companies are built and ......一起来看看 《The Lean Startup》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