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最近沉迷学习,无法自拔,还是有一些问题百思不得骑姐,把官网文档又翻了一遍,发现其实最近的几个主要版本,更新还是挺大的,遂花了点时间和功夫,消化吸收下,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当我们使用
最近沉迷学习,无法自拔,还是有一些问题百思不得骑姐,把官网文档又翻了一遍,发现其实最近的几个主要版本,更新还是挺大的,遂花了点时间和功夫,消化吸收下,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进程创建机制大更新
存在的问题:无法为新进程准备参数和环境
当我们使用 Frida Python
的 binding
的时候,一般会这么写:
pid = device.spawn(["/bin/cat", "/etc/passwd"])
或者在iOS平台上,会这样写:
pid = device.spawn(["com.apple.mobilesafari"])
目前来看貌似用这个 API
只能这么写,这么写其实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说没有考虑完整参数列表的问题,或者说新进程的环境是继承自绑定的 host
机环境还是设备 client
环境?再比如想要实现定制功能,比如以关闭 ASLR
模式打开 safari
,这些都没有考虑进去。
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当初源码中就没有实现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 API
在 frida-core
里是如何实现的:
namespace Frida { … public class Device : GLib.Object { … public async uint spawn (string path, string[] argv, string[] envp) throws Frida.Error; public uint spawn_sync (string path, string[] argv, string[] envp) throws Frida.Error; } … }
这段代码是用 vala
语言写的, frida-core
都是用 vala
写的, vala
看起来跟 C#
很像,并且最终会被编译成 C
代码。从代码可以看出,第一个方法—— spawan
是异步的,调用者调用一遍就可以去干其他事情了,不用等待调用完成,而第二个方法—— spawn_sync
则需要等到调用完全结束并返回。
这两个方法会被编译成如下的C代码:
void frida_device_spawn (FridaDevice * self, const gchar * path, gchar ** argv, int argv_length, gchar ** envp, int envp_length, GAsyncReadyCallback callback, gpointer user_data); guint frida_device_spawn_finish (FridaDevice * self, GAsyncResult * result, GError ** error); guint frida_device_spawn_sync (FridaDevice * self, const gchar * path, gchar ** argv, int argv_length, gchar ** envp, int envp_length, GError ** error);
前两个函数组成了 spawn()
的过程,首先调用第一个获得一个回调,当获得回调之后就会调用第二个函数—— spawn_finish()
,将回调的返回值将会作为 GAsyncResult
的参数。最终的返回值就是 PID
,当然如果有 error
的话就会返回 error no
。
第三个函数—— spawn_sync()
上面也解释了,是完全同步的, Frida Python
用的其实就是这个。 Frida nodejs
用的其实是前两个,因为 nodejs
里的绑定默认就是异步的。当然以后其实应该也考虑将 Frida Python
的绑定迁移到异步的模式中来,利用 Python 3.5
版本引入的 async/await
机制。
回到上一小节那两个例子,可以发现其实调用的格式跟我们写的 API
并不完全一致,仔细看源码就会发现,像 envp
字符串列表并没有暴露给上层 API
,如果查看 Frida Python
的绑定过程的话,就可以发现其实后来在绑定里是这样写的:
envp = g_get_environ (); envp_length = g_strv_length (envp);
也就是说最终我们传递给 spawn()
函数的是调用者的 Python
环境,这明显是不对的, host
的 Python
环境跟 client
的 Python
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像 client
是 iOS
或 Android
的情况。
当然我们在 frida-server
里做了设定,在 spawn()
安卓或者 iOS
的进程的时候, envp
会被默认忽略掉,这或多或少减少了问题的产生。
问题产生的原因(二): spawn()
的历史遗留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spawn()
这个古老的 API
的定义—— string[] envp
,这个定义意味着不能为空(如果写成 string[]? envp
的话其实就可以为空了),也就是说其实无法从根本上区别“用默认的环境配置”和“不使用任何环境配置”。
进程创建机制更新(一):参数、目录、环境均可设置
既然决定要修这个 API
,那就干脆顺便把跟这个 API
相关的问题都来看下:
- 如何给命令提供一些额外的环境参数
- 设置工作目录
- 自定义标准输入流
- 传入平台特定的参数
修正完以上 bug
之后,最终代码会变成下面这样:
namespace Frida { … public class Device : GLib.Object { … public async uint spawn (string program, Frida.SpawnOptions? options = null) throws Frida.Error; public uint spawn_sync (string program, Frida.SpawnOptions? options = null) throws Frida.Error; } … public class SpawnOptions : GLib.Object { public string[]? argv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envp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env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cwd { get; set; } public Frida.Stdio stdio { get; set; } public GLib.VariantDict aux { get; } public SpawnOptions (); } … }
最后,我们回到开头的那段示例代码,本来我们是这么写的:
device.spawn(["com.apple.mobilesafari"])
现在得这样写了:
device.spawn("com.apple.mobilesafari")
第一个参数是要被 spawn
的命令,后面可以加上 argv
的字符串列表, argv
就会被用来设定参数的命令,比如:
device.spawn("/bin/busybox", argv=["/bin/cat", "/etc/passwd"])
如果想要将默认环境替换成自己的设定的话:
device.spawn("/bin/ls", envp={ "CLICOLOR": "1" })
只更改环境变量里的一个参数:
device.spawn("/bin/ls", env={ "CLICOLOR": "1" })
更改命令的工作目录:
device.spawn("/bin/ls", cwd="/etc")
重定向标准输入流:
device.spawn("/bin/ls", stdio="pipe")
stdin
默认的输入是 inherit
,加上 stdio="pipe"
这个选项之后,就变成管道了。
进程创建机制更新(二):利用 aux
机制实现平台特定功能
到这里我们几乎覆盖了 spawn()
的所有选项,还剩下最后一个选项—— aux
,该选项的本质是平台特定参数的一个字典。可以用 Python
绑定来设置这个参数,任何无法被前面参数捕获的键值对,都会直接放在命令行的最后面。
比如,打开 Safari
并且通知它去打开特定的 URL
:
device.spawn("com.apple.mobilesafari", url="https://bbs.pediy.com")
再比如以关闭 ASLR
的模式执行一个命令:
device.spawn("/bin/ls", aslr="disable")
再比如用特定的 Activity
来打开一个安卓的 App
:
spawn("com.android.settings", activity=".SecuritySettings")
aux
机制让命令行可以轻松定制,这可比为每个平台单独写代码方便多了。事实上,底层代码一行都没变 ^.<
最后来看下这个 API
修改完成之后的效果,逗号后面的第二个参数就是带属性的对象,后面无法被是别的参数则全部进 aux
字典。
const pid = await device.spawn('/bin/sh', { argv: ['/bin/sh', '-c', 'ls /'], env: { 'BADGER': 'badger-badger-badger', 'SNAKE': true, 'MUSHROOM': 42, }, cwd: '/usr', stdio: 'pipe', aslr: 'auto' });
当然,修改完成之后,子进程的路径、参数和环境都可以置空了,这个置空已经可以区分“用默认的环境配置”和“不使用任何环境配置”了。
子进程插装机制大更新
存在的问题:子进程多线程机制混乱容易崩
首先来回顾一下,传统的 fork()
函数本来的操作是这样婶儿的,它会克隆完整的父进程空间给子进程,这个过程通常开销不大,因为有着 copy-on-write
机制,然后将子进程的进程 ID
返回给父进程,将 0
返回给子进程。
而当涉及到多线程的时候,情况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只有调用 fork()
函数的线程,可以“存活”到子进程里面,而如果其他线程碰巧有线程锁,这些锁在子进程里将永远不会被解开。
所以说 App
如果要同时进行多线程和 fork
操作的话,必须得非常谨慎,当然大多数 App
都在 fork
进程时都是使用的单线程设计,可是在注入我们的 frida-gum
之后,该进程就变成了多线程,所以程序经常会崩溃或失去响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拥有共享属性的文件描述符,处理的时候也需要非常非常谨慎。
在这个版本中作者花了大力气,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作者非常鸡冻的宣布,现在 FRIDA
可以检测到即将运行 fork()
函数,临时暂停 FRIDA
的线程,暂停通讯通道,并随着 fork()
的过程一起备份,备份完成之后恢复运行。也就是说在子进程开始运行之前,我们就把想要实施的插装操作应用到子进程上了。
当然不仅仅是 fork()
,还有 execve(), posix_spawn(), CreateProcess()
等系列子进程操作函数,这么说吧,只要是对进程实施的操作,不管是像 execve()
一样替换自身进程的,还是像 posix_spawn()
一样另起一个进程的,都会像 fork()
函数一样,由 FRIDA
先实施好插桩之后,再开始运行。
<a name=”解决的方法:引入新的子进程控制 API
: Child gating
” class=”reference-link”>解决的方法:引入新的子进程控制 API
: Child gating
前两个问题主要就是由这个新引入的“子进程控制”的 API
来解决的,我们为拥有 create_script()
方法的 Session
对象全新加入了 enable_child_gating()
和 disable_child_gating()
这两个方法,在不显示调用新 API
的情况下, Frida
的机制还是会跟从前一样,我们需要手动调用 enable_child_gating()
方法来切换到子进程控制的模式。
进入子进程控制模式之后,所有的子进程都会先暂停,等我们一顿操作完成之后,再对子进程的 PID
调用 resume()
来恢复子进程的运行。 Device
对象有一个叫做 delivered
的信号,我们可以在这个信号上装一个回调 callback
,这样有新的进程被产生出来的时候就会得到通知,得到通知之后立刻对新进程进行插桩等操作即可,然后调用 resume()
函数就可以恢复新进程的运行。 Device
对象还有一个新的 enumerate_pending_children()
的方法,用来列出即将产生的子进程列表,所有即将产生的子进程都会在这个表里,直到用户运行 resume()
函数恢复其运行,或者直接被 kill 掉。
理论讲完了,接下来实际操作一遍。下面是 host
端的 py
代码:
from __future__ import print_function import frida from frida.application import Reactor import threading class Application(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_stop_requested = threading.Event() self._reactor = Reactor(run_until_return=lambda reactor: self._stop_requested.wait()) self._device = frida.get_local_device() self._sessions = set() self._device.on("delivered", lambda child: self._reactor.schedule(lambda: self._on_delivered(child))) def run(self): self._reactor.schedule(lambda: self._start()) self._reactor.run() def _start(self): argv = ["/bin/sh", "-c", "cat /etc/hosts"] print("✔ spawn(argv={})".format(argv)) pid = self._device.spawn(argv) self._instrument(pid) def _stop_if_idle(self): if len(self._sessions) == 0: self._stop_requested.set() def _instrument(self, pid): print("✔ attach(pid={})".format(pid)) session = self._device.attach(pid) session.on("detached", lambda reason: self._reactor.schedule(lambda: self._on_detached(pid, session, reason))) print("✔ enable_child_gating()") session.enable_child_gating() print("✔ create_script()") script = session.create_script("""'use strict'; Interceptor.attach(Module.findExportByName(null, 'open'), { onEnter: function (args) { send({ type: 'open', path: Memory.readUtf8String(args[0]) }); } }); """) script.on("message", lambda message, data: self._reactor.schedule(lambda: self._on_message(pid, message))) print("✔ load()") script.load() print("✔ resume(pid={})".format(pid)) self._device.resume(pid) self._sessions.add(session) def _on_delivered(self, child): print(":zap: delivered: {}".format(child)) self._instrument(child.pid) def _on_detached(self, pid, session, reason): print(":zap: detached: pid={}, reason='{}'".format(pid, reason)) self._sessions.remove(session) self._reactor.schedule(self._stop_if_idle, delay=0.5) def _on_message(self, pid, message): print(":zap: message: pid={}, payload={}".format(pid, message["payload"])) app = Application() app.run()
然后来运行这段代码:
$ python3 example.py ✔ spawn(argv=['/bin/sh', '-c', 'cat /etc/hosts']) ✔ attach(pid=42401) ✔ enable_child_gating() ✔ create_script() ✔ load() ✔ resume(pid=42401) :zap: message: pid=42401, ↪payload={'type': 'open', 'path': '/dev/tty'} :zap: detached: pid=42401, reason='process-replaced' :zap: delivered: Child(pid=42401, parent_pid=42401, ↪path="/bin/cat", argv=['cat', '/etc/hosts'], ↪envp=['SHELL=/bin/bash', 'TERM=xterm-256color', …], ↪origin=exec) ✔ attach(pid=42401) ✔ enable_child_gating() ✔ create_script() ✔ load() ✔ resume(pid=42401) :zap: message: pid=42401, ↪payload={'type': 'open', 'path': '/etc/hosts'} :zap: detached: pid=42401, reason='process-terminated' $
我们重构了子进程的 hook
机制,也顺便重构了 Android App
的启动机制,移除了之前的 frida-loader-{32,64}.so
,全新的 Zygote
插桩机制会在后台承担所有的子进程控制工作,这也意味着可以对 Zygote
进行任意的插桩工作,当然得记好要调用 enable_child_gating()
来开启这这个功能,对于不需要进行插桩的子进程立即使用 resume()
来恢复其运行。
退出(崩溃)消息机制大更新
存在的问题:程序崩溃时消息来不及发出
另外一个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就是,当进程快要意外崩溃的时候,进程传给 FRIDA
的 send()
的 API
的数据,可能会来不及发出去,虽然民间也有一种解决的办法就是可以 hook
一些 exit()
或 abort()
函数,然后在 hook
的语句里进行 send()
和 recv().wait()
的 client-host
结对操作,虽然不是很优雅,但针对特定平台也是有效的。
解决的方法:对各大平台的停止进程 API
进行插装
针对程序意外崩溃的情况, Frida
目前已经可以介入各大系统平台常用的停止进程的 API
,为用户做好进程崩溃时的清理工作,包含把数据发送出去。
有些脚本会把想要输出的数据在本地做个持久化然后定期通过 send()
传出去,这种情况下需要在进程即将崩溃的时候显式地将数据传输出去,我们为这种情况定制了一个 RPC
,导出名为 dispose
:
rpc.exports = { dispose: function () { send(bufferedData); } };
几个大的机制的更新先介绍到这里,应该还会有下一篇,介绍一些小的但是刁钻的,或者是理念式的变化,不要小看这些变化,对于代码来讲,every line matters 。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FRIDA脚本系列(四)更新篇:几个主要机制的大更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ShowDoc 更新:新增一键自动安装/升级脚本
- ShowDoc 更新:新增一键自动安装/升级脚本
- 你必须知道的python运维常用脚本!(日常更新)
- 分布式监控系统 WGCLOUD 更新,支持自定义告警脚本
- Scorpio-CSharp v2.0.2 发布,Unity 游戏热更新脚本
- CentOS6.9+php5.6.31[PHP-FPM]+nginx-1.6.0+rsync+SVN自动更新脚本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Web信息架构(第3版)
Peter Morville、Louis Rosenfeld / 陈建勋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8年8月 / 85.00
本书涵盖了信息架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的方方面面。全书共7个部分,包括信息架构概述、信息架构的基本原理、信息架构的开发流程和方法论、信息架构实践、信息架构与组织、两个案例研究,以及参考资料清单。 本书兼具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曾被Web设计领域多本书籍重点推荐,是信息架构领域公认的经典书,不论新手还是专家都能各取所需。本书可供Web设计与开发者、Web架构师、网站管理者及信息管理相关人员参......一起来看看 《Web信息架构(第3版)》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