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CountDownLatch

栏目: Java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jdk1.5开始concurrent包里提供的,并发编程工具类。CountDownLatch这个类能够使一个线程等待其他线程完成各自的工作后再执行。CountDownLatch允许一个或多个线程等待其他线程完成操作。例如,应用程序的主线程希望在负责启动框架服务的线程已经启动所有的框架服务之后再执行。

CountDownLatch是什么?

jdk1.5开始concurrent包里提供的,并发编程 工具 类。

CountDownLatch这个类能够使一个线程等待其他线程完成各自的工作后再执行。CountDownLatch允许一个或多个线程等待其他线程完成操作。

例如,应用程序的主线程希望在负责启动框架服务的线程已经启动所有的框架服务之后再执行。

CountDownLatch非常适合于对任务进行拆分,使其并行执行,比如某个任务执行2s,其对数据的请求可以分为五个部分,那么就可以将这个任务拆分为5个子任务,分别交由五个线程执行,执行完成之后再由主线程进行汇总,此时,总的执行时间将决定于执行最慢的任务,平均来看,还是大大减少了总的执行时间。

CountDownLatch是不能复用的,不可能重新初始化或者修改CountDownLatch对象的内部计数器的值。

CountDownLatch如何工作?

CountDownLatch是通过维护一个计数器 cnt 来实现的,计数器的初始值为线程的数量。每当一个线程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后,调用 countDown() 方法会让计数器的值就会减1。当计数器值到达0时,它表示所有的线程已经完成了任务,那些因为调用 await() 方法而在等待的线程就会被唤醒。

API

  •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使CountDownLatch初始值N减1;
  • countDownLatch.await(); //调用该方法的线程等到构造方法传入的N减到0的时候,才能继续往下执行;
  • awai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与上面的await方法功能一致,只不过这里有了时间限制,调用该方法的线程等到指定的timeout时间后,不管N是否减至为0,都会继续往下执行;
  • long getCount(); //获取当前CountDownLatch维护的值;

CountDownLatch底层原理

CountDownLatch通过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里面的共享锁来实现的。

ReentrantLock也是使用AQS

CountDownLatch是基于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实现的,在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中维护了一个volatile类型的整数state,volatile可以保证多线程环境下该变量的修改对每个线程都可见,并且由于该属性为整型,因而对该变量的修改也是原子的。 创建一个CountDownLatch对象时,所传入的整数n就会赋值给state属性,当countDown()方法调用时,该线程就会尝试对state减一,而调用await()方法时,当前线程就会判断state属性是否为0,如果为0,则继续往下执行,如果不为0,则使当前线程进入等待状态,直到某个线程将state属性置为0,其就会唤醒在await()方法中等待的线程。 如下是countDown()方法的源代码:

public void countDown() {
  sync.releaseShared(1);
}复制代码

这里sync也即一个继承了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的类实例,该类是CountDownLatch的一个内部类,其声明如下:

private static final class Sync extends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4982264981922014374L;

  Sync(int count) {
    setState(count);
  }

  int getCount() {
    return getState();
  }

  protected int tryAcquireShared(int acquires) {
    return (getState() == 0) ? 1 : -1;
  }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Shared(int releases) {
    for (;;) {
      int c = getState();   // 获取当前state属性的值
      if (c == 0)   // 如果state为0,则说明当前计数器已经计数完成,直接返回
        return false;
      int nextc = c-1;
      if (compareAndSetState(c, nextc)) // 使用CAS算法对state进行设置
        return nextc == 0;  // 设置成功后返回当前是否为最后一个设置state的线程
    }
  }
}复制代码

这里tryReleaseShared(int)方法即对state属性进行减一操作的代码。可以看到,CAS也即compare and set的缩写,jvm会保证该方法的原子性,其会比较state是否为c,如果是则将其设置为nextc(自减1),如果state不为c,则说明有另外的线程在getState()方法和compareAndSetState()方法调用之间对state进行了设置,当前线程也就没有成功设置state属性的值,其会进入下一次循环中,如此往复,直至其成功设置state属性的值,即countDown()方法调用成功。

在countDown()方法中调用的sync.releaseShared(1)调用时实际还是调用的tryReleaseShared(int)方法,如下是releaseShared(int)方法的实现:

public final boolean releaseShared(int arg) {
  if (tryReleaseShared(arg)) {
    doReleaseShared();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在执行sync.releaseShared(1)方法时,其在调用tryReleaseShared(int)方法时会在无限for循环中设置state属性的值,设置成功之后其会根据设置的返回值(此时state已经自减了一),即当前线程是否为将state属性设置为0的线程,来判断是否执行if块中的代码。doReleaseShared()方法主要作用是唤醒调用了await()方法的线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多个线程调用了await()方法,这些线程都是以共享的方式等待在await()方法处的,试想,如果以独占的方式等待,那么当计数器减少至零时,就只有一个线程会被唤醒执行await()之后的代码,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如下是doReleaseShared()方法的实现代码:

private void doReleaseShared() {
  for (;;) {
    Node h = head;  // 记录等待队列中的头结点的线程
    if (h != null && h != tail) {   // 头结点不为空,且头结点不等于尾节点
      int ws = h.waitStatus;
      if (ws == Node.SIGNAL) {  // SIGNAL状态表示当前节点正在等待被唤醒
        if (!compareAndSetWaitStatus(h, Node.SIGNAL, 0))    // 清除当前节点的等待状态
          continue;
        unparkSuccessor(h); // 唤醒当前节点的下一个节点
      } else if (ws == 0 && !compareAndSetWaitStatus(h, 0, Node.PROPAGATE))
        continue;
    }
    if (h == head)  // 如果h还是指向头结点,说明前面这段代码执行过程中没有其他线程对头结点进行过处理
      break;
  }
}复制代码

在doReleaseShared()方法中(始终注意当前方法是最后一个执行countDown()方法的线程执行的),首先判断头结点不为空,且不为尾节点,说明等待队列中有等待唤醒的线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等待队列中,头节点中并没有保存正在等待的线程,其只是一个空的Node对象,真正等待的线程是从头节点的下一个节点开始存放的,因而会有对头结点是否等于尾节点的判断。在判断等待队列中有正在等待的线程之后,其会清除头结点的状态信息,并且调用unparkSuccessor(Node)方法唤醒头结点的下一个节点,使其继续往下执行。如下是unparkSuccessor(Node)方法的具体实现:

private void unparkSuccessor(Node node) {
  int ws = node.waitStatus;
  if (ws < 0)
    compareAndSetWaitStatus(node, ws, 0);   // 清除当前节点的等待状态

  Node s = node.next;
  if (s == null || s.waitStatus > 0) {  // s的等待状态大于0说明该节点中的线程已经被外部取消等待了
    s = null;
    // 从队列尾部往前遍历,找到最后一个处于等待状态的节点,用s记录下来
    for (Node t = tail; t != null && t != node; t = t.prev)
      if (t.waitStatus <= 0)
        s = t;
  }
  if (s != null)
    LockSupport.unpark(s.thread);   // 唤醒离传入节点最近的处于等待状态的节点线程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unparkSuccessor(Node)方法的作用是唤醒离传入节点最近的一个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使其继续往下执行。前面我们讲到过,等待队列中的线程可能有多个,而调用countDown()方法的线程只唤醒了一个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这里剩下的等待线程是如何被唤醒的呢?其实这些线程是被当前唤醒的线程唤醒的。具体的我们可以看看await()方法的具体执行过程。如下是await()方法的代码:

public void a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nc.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1);
}
复制代码

await()方法实际还是调用了Sync对象的方法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int)方法,如下是该方法的具体实现:

public final void 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int arg)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f (Thread.interrupted())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if (tryAcquireShared(arg) < 0)
    do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arg);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int)方法判断当前线程是否需要以共享状态获取执行权限,这里tryAcquireShared(int)方法是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中的一个模板方法,其具体实现在前面的Sync类中,可以看到,其主要是判断state是否为零,如果为零则返回1,表示当前线程不需要进行权限获取,可直接执行后续代码,返回-1则表示当前线程需要进行共享权限。具体的获取执行权限的代码在do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int)方法中,如下是该方法的具体实现:

private void do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int arg)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Node node = addWaiter(Node.SHARED); // 使用当前线程创建一个共享模式的节点
  boolean failed = true;
  try {
    for (;;) {
      final Node p = node.predecessor();    // 获取当前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if (p == head) {  // 判断前一个节点是否为头结点
        int r = tryAcquireShared(arg);  // 查看当前线程是否获取到了执行权限
        if (r >= 0) {   // 大于0表示获取了执行权限
          setHeadAndPropagate(node, r); // 将当前节点设置为头结点,并且唤醒后面处于等待状态的节点
          p.next = null; // help GC
          failed = false;
          return;
        }
      }
      
      // 走到这一步说明没有获取到执行权限,就使当前线程进入“搁置”状态
      if (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p, node) &&
          parkAndCheckInterrupt())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
  } finally {
    if (failed)
      cancelAcquire(node);
  }
}复制代码

在doAcquireSharedInterruptibly(int)方法中,首先使用当前线程创建一个共享模式的节点。然后在一个for循环中判断当前线程是否获取到执行权限,如果有(r >= 0判断)则将当前节点设置为头节点,并且唤醒后续处于共享模式的节点;如果没有,则对调用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Node, Node)和parkAndCheckInterrupt()方法使当前线程处于“搁置”状态,该“搁置”状态是由操作系统进行的,这样可以避免该线程无限循环而获取不到执行权限,造成资源浪费,这里也就是线程处于等待状态的位置,也就是说当线程被阻塞的时候就是阻塞在这个位置。当有多个线程调用await()方法而进入等待状态时,这几个线程都将等待在此处。这里回过头来看前面将的countDown()方法,其会唤醒处于等待队列中离头节点最近的一个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也就是说该线程被唤醒之后会继续从这个位置开始往下执行,此时执行到tryAcquireShared(int)方法时,发现r大于0(因为state已经被置为0了),该线程就会调用setHeadAndPropagate(Node, int)方法,并且退出当前循环,也就开始执行awat()方法之后的代码。这里我们看看setHeadAndPropagate(Node, int)方法的具体实现:

private void setHeadAndPropagate(Node node, int propagate) {
  Node h = head;
  setHead(node);    // 将当前节点设置为头节点
  // 检查唤醒过程是否需要往下传递,并且检查头结点的等待状态
  if (propagate > 0 || h == null || h.waitStatus < 0 ||
      (h = head) == null || h.waitStatus < 0) {
    Node s = node.next;
    if (s == null || s.isShared())  // 如果下一个节点是尝试以共享状态获取获取执行权限的节点,则将其唤醒
      doReleaseShared();
  }
}复制代码

setHeadAndPropagate(Node, int)方法主要作用是设置当前节点为头结点,并且将唤醒工作往下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其会判断被传递的节点是否是以共享模式尝试获取执行权限的,如果不是,则传递到该节点处为止(一般情况下,等待队列中都只会都是处于共享模式或者处于独占模式的节点)。也就是说,头结点会依次唤醒后续处于共享状态的节点,这也就是共享锁与独占锁的实现方式。这里doReleaseShared()方法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会将离头结点最近的一个处于等待状态的节点唤醒的方法。

CountDownLatch的demo

public class CountdownLatch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int totalThread = 10;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totalThread);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for (int i = 0; i < totalThread; i++) {
            executorService.execute(() -> {
                System.out.print("run..");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
        }
        countDownLatch.await();
        System.out.println("end");
        executorService.shutdown();
    }
}
run..run..run..run..run..run..run..run..run..run..end复制代码

总结

CountDownLatch的作用就是允许一个或多个线程等待其他线程完成操作,看起来有点类似join() 方法,但其提供了比 join() 更加灵活的API。CountDownLatch可以手动控制在n个线程里调用n次countDown方法使计数器进行减一操作,也可以在一个线程里调用n次执行减一操作。而 join() 的实现原理是不停检查join线程是否存活,如果 join 线程存活则让当前线程永远等待。所以两者之间相对来说还是CountDownLatch使用起来较为灵活。

参考自:《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和 www.jianshu.com/p/128476015…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详解CountDownLatch》,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美]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 张体伟 / 中信出版社 / 2012-5 / 45.00元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20世纪的人们开创了新世界 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样也将在21世纪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数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这就好像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能源民主化将从根本上重塑人际关系,它将影响......一起来看看 《第三次工业革命》 这本书的介绍吧!

在线进制转换器
在线进制转换器

各进制数互转换器

html转js在线工具
html转js在线工具

html转js在线工具

正则表达式在线测试
正则表达式在线测试

正则表达式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