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异常检测是指检测数据集中不遵循其他数据的统计规律的数据点异常检测,也叫离群点检测,是数据挖掘中确定异常类型和异常出现的相关细节的过程。如今,自动化异常检测至关重要,因为现在的数据量太庞大了,人工标记已经不可能实现了。自动异常检测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反欺诈、系统监控、错误检测、传感器网络中的事件检测等等。但我将对酒店房费进行异常检测,原因说起来有点自私。
异常检测是指检测数据集中不遵循其他数据的统计规律的数据点
异常检测,也叫离群点检测,是数据挖掘中确定异常类型和异常出现的相关细节的过程。如今,自动化异常检测至关重要,因为现在的数据量太庞大了,人工标记已经不可能实现了。自动异常检测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反欺诈、系统监控、错误检测、传感器网络中的事件检测等等。
但我将对酒店房费进行异常检测,原因说起来有点自私。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你定期到某地出差,每次下榻同一个酒店。通常情况下,房费的波动都不大。但是有些时候,即便还是同一个酒店的同一个房型都贵得吓人。由于出差补贴的限制,这时你就只能选择换一家酒店了。被坑了好几次之后,我开始考虑创建一个模型来自动检测这种价格异常。
当然,有些反常情况你一辈子只会遇到一次,我们可以提前知道,后面几年应该不会在同一时间再次碰上。比如 2019 年 2 月 2 日至 2 月 4 日亚特兰大惊人的房费。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尝试不同的异常检测技术,使用无监督学习对时间序列的酒店房费进行异常检测。下面我们开始吧!
数据
获取数据的过程很艰难,我只拿到了一些不够完美的数据。
我们要使用的数据是 Expedia 个性化酒店搜索 数据的子集,点这里获取数据集。
我们将从 training.csv 中分割出一个子集:
- 选择数据点最多的酒店
property_id = 104517
。 - 选择 visitor_location_country_id = 219(从另一段分析中可知国家号 219 代表美国)来统一
price_usd
列。 这样做是因为各个国家在显示税费和房费上有不同的习惯,这个房费可能是每晚的费用也可能是总计的费用,但我们知道美国的酒店显示的就是每晚不含税费的价格。 - 选择
search_room_count = 1
. - 选择我们需要的其他特征:
date_time
、price_usd
、srch_booking_window
和srch_saturday_night_bool
。
expedia = pd.read_csv('expedia_train.csv') df = expedia.loc[expedia['prop_id'] == 104517] df = df.loc[df['srch_room_count'] == 1] df = df.loc[df['visitor_location_country_id'] == 219] df = df[['date_time', 'price_usd', 'srch_booking_window', 'srch_saturday_night_bool']] 复制代码
完成分割之后就能得到我们要使用的数据了:
df.info() 复制代码
df['price_usd'].describe() 复制代码
现在我们发现了一个严重的异常,price_usd 的最大值竟然是 5584。
如果一个单独的数据项与其他数据相比有些反常的话,我们就称它为 单点异常 (例如巨额交易)。我们可以检查日志,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一番调查,我觉得可能是数据错误,或者是某个用户无意间搜了一下总统套房,但是并没有预定或者浏览。为了发现更多比较轻微的异常,我决定删掉这条数据。
expedia.loc[(expedia['price_usd'] == 5584) & (expedia['visitor_location_country_id'] == 219)] 复制代码
df = df.loc[df['price_usd'] < 5584] 复制代码
看到这里,你一定已经发现我们漏掉了些条件,我们不知道用户搜索的房型,标准间的价格可是和海景大床房的价格大相径庭的。为了证明,请记住这一点。好了,该继续了。
时间序列可视化
df.plot(x='date_time', y='price_usd', figsize=(12,6)) plt.xlabel('Date time') plt.ylabel('Price in USD') plt.title('Time Series of room price by date time of search'); 复制代码
a = df.loc[df['srch_saturday_night_bool'] == 0, 'price_usd'] b = df.loc[df['srch_saturday_night_bool'] == 1, 'price_usd'] plt.figure(figsize=(10, 6)) plt.hist(a, bins = 50, alpha=0.5, label='Search Non-Sat Night') plt.hist(b, bins = 50, alpha=0.5, label='Search Sat Night') plt.legend(loc='upper right') plt.xlabel('Price') plt.ylabel('Count') plt.show(); 复制代码
总的来说,搜索非周六的晚上得到的价格更加稳定和低廉,搜索周六晚上得到的价格明显上升。看来这家酒店周末的时候比较受欢迎。
基于聚类的异常检测
k-平均算法
k-平均是一个应用广泛的聚类算法。它创建 ‘k’ 个相似数据点簇。在这些聚类之外的数据项可能被标记为异常。在我们开始用 k-平均聚类之前,我们使用肘部法则来确定最优簇数。
从上图的肘部曲线来看,我们发现图像在 10 个簇之后逐渐水平,也就是说增加更多的簇并不能解释相关变量更多的方差;这个例子中的相关变量是 price_usd
。
我们设置 n_clusters=10
,使用 k-平均输出的数据绘制 3D 的簇。
现在我们得搞清楚要保留几个成分(特征)。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成分解释了解释了几乎 50% 的方差,第二个成分解释了超过 30% 的方差。然而,我们应该注意,没有哪一个成分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前两个成分包含了超过 80% 的信息,所以我们设置 n_components=2
。
基于聚类的异常检测中强调的假设是我们对数据聚类,正常的数据归属于簇,而异常不属于任何簇或者属于很小的簇。下面我们找出异常并进行可视化。
- 计算每个点和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的距离。最大的那些距离就是异常。
- 我们用
outliers_fraction
给算法提供数据集中离群点比例的信息。不同的数据集情况可能不同,但是作为一个起点,我估计outliers_fraction=0.01
,这正是标准正态分布中,偏离均值的距离以 Z 分数的绝对值计超过 3 的观测值所占比例。 - 使用
outliers_fraction
计算number_of_outliers
。 - 将
threshold
设置为离群点间的最短距离。 -
anomaly1
的异常结果包括上述方法的簇(0:正常,1:异常)。 - 使用集群视图可视化异常。
- 使用时序视图可视化异常。
结果表明,k-平均聚类检测到的异常房费要么非常高,要么非常低。
使用孤立森林进行异常检测
孤立森林纯粹基于异常值的数量少且取值有异这一情况来进行检测。异常隔离不用度量任何距离或者密度就可以实现。这与基于聚类或者基于距离的算法完全不同。
- 我们使用一个IsolationForest模型,设置 contamination = outliers_fraction,这意味着数据集中异常的比例是 0.01。
-
fit
和predict(data)
在数据集上执行异常检测,对于正常值返回 1,对于异常值返回 -1。 - 最终,我们得到了异常的时序视图。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异常检测(SVM)
SVM 和监督学习紧密相连,但是OneClassSVM 可以将异常检测当作一个无监督的问题,学得一个决策函数:将新数据归类为与训练数据集相似或者与训练数据集不同。
OneClassSVM
根据这篇论文: Support Vector Method for Novelty Detection 。SVM 是基于间隔最大的方法,也就是不对一种概率分布建模。基于 SVM 的异常检测的核心就是找到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对于点密度高的区域输出正值,对于点密度低的区域返回负值。
- 在拟合OneClassSVM 模型时,我们设置
nu=outliers_fraction
,这是训练误差的上界和支持向量的下界,这个值必须在 0 到 1 之间。这基本上是我们预计数据里面的离群值占比多少。 - 指定算法中的核函数类型:
rbf
。此时 SVM 使用非线性函数将超空间映射到更高维度中。 -
gamma
是 RBF 内核类型的一个参数,控制着单个训练样本的影响 — 它影响着模型的"平滑度"。经过试验,我没发现什么重要的差别。 -
predict(data)
执行数据分类。因为我们的模型是一个单类模型,所以只会返回 +1 或者 -1,-1 代表异常,1 代表正常。
使用高斯分布进行异常检测
高斯分布又称为正态分布。我们将使用高斯分布开发一个异常检测算法,换言之,我们假设数据服从正态分布。这个假设并不适用于所有数据集,一旦成立,就能高效地确定离群点。
Scikit-Learn 的 [**covariance.EllipticEnvelope**](https://scikit-learn.org/stable/modules/generated/sklearn.covariance.EllipticEnvelope.html)
函数假设我们的全体数据是一概率分布的外在表现形式,其背后服从一项多变量高斯分布,以此尝试计算数据数据总体分布的关键参数。过程类似这样:
EllipticEnvelope contamination decision_function predict(X_train)
有趣的是,这种方式检测只检测到了异常高的价格,却没有检测到异常低的价格。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用四种方法完成了价格异常检测。因为我们是用无监督学习进行异常检测的,建好模型之后,我们没什么可以用来对比测试,也就无法知道它的表现究竟如何。因此,在用这些方法处理关键问题之前必须对它们的结果进行测试。
Jupyter notebook 已经上传至 Github 。 好好享受这一周吧!
参考文献:
- Introduction to Anomaly Detection
- sklearn.ensemble.IsolationForest - scikit-learn 0.20.2 documentation
- sklearn.svm.OneClassSVM - scikit-learn 0.20.2 documentation
- sklearn.covariance.EllipticEnvelope - scikit-learn 0.20.2 documentation
- Unsupervised Anomaly Detection | Kaggle
如果发现译文存在错误或其他需要改进的地方,欢迎到 掘金翻译计划 对译文进行修改并 PR,也可获得相应奖励积分。文章开头的 本文永久链接 即为本文在 GitHub 上的 MarkDown 链接。
掘金翻译计划 是一个翻译优质互联网技术文章的社区,文章来源为掘金 上的英文分享文章。内容覆盖 Android 、 iOS 、 前端 、 后端 、 区块链 、 产品 、 设计 、 人工智能 等领域,想要查看更多优质译文请持续关注 掘金翻译计划 、官方微博、 知乎专栏 。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ViewGroup 默认顺序绘制子 View,如何修改?什么场景需要修改绘制顺序?
- JavaScript万物产生顺序
- SpringBoot配置加载顺序
- SQL语句执行顺序详解
- golang 初始化顺序
- Python 模块的加载顺序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Intel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Kip Irvine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7-9-1 / 61.00元
《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Intel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5版)》全面细致地讲述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工作机制到指令集;从最基本的编译器链器的使用到高级过程、结构和宏的使用;从用纯汇编编写程序到用C/C++等最新编译器与汇编的混合接口编程;从16位实模式下BIOS、DOS实模式文本及图形程序设计到32位保护模式的Windows程序设计;从磁盘基础知识到Intel指令编码、......一起来看看 《Intel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这本书的介绍吧!
Base64 编码/解码
Base64 编码/解码
HEX CMYK 转换工具
HEX CMYK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