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栏目: 后端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本文由云+社区发表作者:导语:hashicorp/raft是raft算法的一种比较流行的golang实现,基于它能够比较方便的构建具有强一致性的分布式系统。本文通过实现一个简单的分布式缓存系统来介绍使用hashicorp/raft来构建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方法。

本文由云+社区发表

作者: Super

导语:hashicorp/raft是raft算法的一种比较流行的golang实现,基于它能够比较方便的构建具有强一致性的分布式系统。本文通过实现一个简单的分布式缓存系统来介绍使用hashicorp/raft来构建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方法。

1. 背景

​ 对于后台开发来说,随着业务的发展,由于访问量增大的压力和数据容灾的需要,一定会需要使用分布式的系统,而分布式势必会引入一致性的问题。

​ 一般把一致性分为三种类型:弱一致性、最终一致性、强一致性。这三种模型的一致性强度逐渐递增,实现代价也越来越大。通常弱一致性和最终一致性可以异步冗余,强一致性则是同步冗余,而同步也就意味着影响性能。

​ 对常见的互联网业务来说,使用弱一致性或者最终一致性即可。而使用强一致性一方面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另一方面实现也比较困难。常见的一致性协议如zab、raft、paxos,如果由业务纯自己来实现的话代价较大,而且很可能会因为考虑不周而引入其他问题。

​ 对于一些需要强一致性,而又希望花费较小代价的业务来说,使用开源的一致性协议实现组件会是个不错的选择。hashicorp/raft是raft协议的一种golang实现,由hashicorp公司实现并开源,已经在consul等软件中使用。它封装了raft协议的leader选举、log同步等底层实现,基于它能够相对比较容易的构建强一致性的分布式系统,下面以实现一个简单的分布式缓存服务(取名叫stcache)来演示hashicorp/raft的具体使用,完整代码可以在 github 上下载。

2. raft简介

​ 首先还是简单介绍下raft协议。这里不详细介绍raft协议,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后面的hashicorp/raft的使用步骤而简单列举出raft的一点原理。具体的raft协议可以参考 raft的官网 ,如果已经了解raft协议可以直接跳过这一节。

​ raft是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一致性的协议。它属于leader-follower型的协议,有且只有一个leader,所有的事务请求都由leader处理,leader征求follower的意见,在集群内部达成一致,决定是否执行事务。当leader出现故障,集群中的follower会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一个新的leader,维持集群运行。

​ raft的理论基础是Replicated State Machine,Replicated State Machine需要满足如下的条件:一个server可以有多个state,多个server从同一个start状态出发,都执行相同的command序列,最终到达的stare是一样的。如上图,一般使用replicated log来记录command序列,client的请求被leader转化成log entry,然后通过一致性模块把log同步到各个server,让各个server的log一致。每个server都有state Machine,从start出发,执行完这些log中的command后,server处于相同的state。所以raft协议的关键就是保证各个server的log一致,然后每个server通过执行相同的log来达到一致的状态,理解这点有助于掌握后面对hashicorp/raft的具体使用。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3. hashicorp/raft使用

3.1 单机版

​ 首先我们创建一个单机版本的stcache,它是一个简单的缓存服务器,在服务内部用一个map来保存数据,只提供简单的get和set操作。

type cacheManager struct {
        data map[string]string
        sync.RWMutex
}

​ 然后stcache开启一个http服务,提供两个api,第一个是set接口,用于设置数据到缓存,成功时返回ok,失败返回错误信息: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 第二个是get接口,根据key查询具体的value: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 下面我们在单机版stcache的基础上逐步扩充,让它成为一个具有强一致性的分布式系统。

3.2 创建节点

// NewRaft is used to construct a new Raft node. It takes a configuration, as well
// as implementations of various interfaces that are required. If we have any
// old state, such as snapshots, logs, peers, etc, all those will be restored
// when creating the Raft node.
func NewRaft(conf *Config,
    fsm FSM,
    logs LogStore,
    stable StableStore,
    snaps SnapshotStore,
    trans Transport) (*Raft, error) {

​ hashicorp/raft库提供NewRaft方法来创建一个raft节点,这也是使用这个库的最重要的一个api。NewRaft需要调用层提供6个参数,分别是:

  • Config: 节点配置
  • FSM: finite state machine,有限状态机
  • LogStore: 用来存储raft的日志
  • StableStore: 稳定存储,用来存储raft集群的节点信息等
  • SnapshotStore: 快照存储,用来存储节点的快照信息
  • Transport: raft节点内部的通信通道

​ 下面从这些参数入手看应用程序需要做哪些工作。

3.3 Config

​ config是节点的配置信息,我们直接使用raft默认的配置,然后用监听的地址来作为节点的id。config里面还有一些可配置的项,后面我们用到的时候再说。

raftConfig := raft.DefaultConfig()
    raftConfig.LocalID = raft.ServerID(opts.raftTCPAddress)
    raftConfig.Logger = log.New(os.Stderr, "raft: ", log.Ldate|log.Ltime)

3.4 LogStore 和 StableStore

​ LogStore、StableStore分别用来存储raft log、节点状态信息,hashicorp提供了一个raft-boltdb来实现底层存储,它是一个嵌入式的数据库,能够持久化存储数据,我们直接用它来实现LogStore和StableStore.

logStore, err := raftboltdb.NewBoltStore(filepath.Join(opts.dataDir, 
                                            "raft-log.bolt"))                            
   stableStore, err := raftboltdb.NewBoltStore(filepath.Join(opts.dataDir, 
                                               "raft-stable.bolt"))

3.5 SnapshotStore

​ SnapshotStore用来存储快照信息,对于stcache来说,就是存储当前的所有的kv数据,hashicorp内部提供3中快照存储方式,分别是:

  • DiscardSnapshotStore: 不存储,忽略快照,相当于/dev/null,一般用于测试
  • FileSnapshotStore: 文件持久化存储
  • InmemSnapshotStore: 内存存储,不持久化,重启程序会丢失

​ 这里我们使用文件持久化存储。snapshotStore只是提供了一个快照存储的介质,还需要应用程序提供快照生成的方式,后面我们再具体说。

snapshotStore, err := raft.NewFileSnapshotStore(opts.dataDir, 1, os.Stderr)

3.6 Transport

​ Transport是raft集群内部节点之间的通信渠道,节点之间需要通过这个通道来进行日志同步、leader选举等。hashicorp/raft内部提供了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通过TCPTransport,基于tcp,可以跨机器跨网络通信;另一种是InmemTransport,不走网络,在内存里面通过channel来通信。显然一般情况下都使用TCPTransport即可,在stcache里也采用tcp的方式。

func newRaftTransport(opts *options) (*raft.NetworkTransport, error) {
    address, err := net.ResolveTCPAddr("tcp", opts.raftTCPAddress)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transport, err := raft.NewTCPTransport(address.String(), address, 3, 10*time.Second, os.Stderr)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return transport, nil
}

3.7 FSM

​ 最后再看FSM,它是一个interface,需要应用程序来实现3个funcition。

/*FSM provides an interface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by
clients to make use of the replicated log.*/
type FSM interface {
    /* Apply log is invoked once a log entry is committed.
    It returns a value which will be made available in the
    ApplyFuture returned by Raft.Apply method if that
    method was called on the same Raft node as the FSM.*/
    Apply(*Log) interface{}
    // Snapshot is used to support log compaction. This call should
    // return an FSMSnapshot which can be used to save a point-in-time
    // snapshot of the FSM. Apply and Snapshot are not called in multiple
    // threads, but Apply will be called concurrently with Persist. This means
    // the FSM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a fashion that allows for concurrent
    // updates while a snapshot is happening.
    Snapshot() (FSMSnapshot, error)
    // Restore is used to restore an FSM from a snapshot. It is not called
    // concurrently with any other command. The FSM must discard all previous
    // state.
    Restore(io.ReadCloser) error
}

​ 第一个是Apply,当raft内部commit了一个log entry后,会记录在上面说过的logStore里面,被commit的log entry需要被执行,就stcache来说,执行log entry就是把数据写入缓存,即执行set操作。我们改造doSet方法, 这里不再直接写缓存,而是调用raft的Apply方式,为这次set操作生成一个log entry,这里面会根据raft的内部协议,在各个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协作,确保最后这条log 会在整个集群的节点里面提交或者失败。

// doSet saves data to cache, only raft master node provides this api
func (h *httpServer) doSet(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 ... get params from request url

    event := logEntryData{Key: key, Value: value}
    eventBytes, err := json.Marshal(event)
    if err != nil {
        h.log.Printf("json.Marshal failed, err:%v", err)
        fmt.Fprint(w, "internal error\n")
        return
    }

    applyFuture := h.ctx.st.raft.raft.Apply(eventBytes, 5*time.Second)
    if err := applyFuture.Error(); err != nil {
        h.log.Printf("raft.Apply failed:%v", err)
        fmt.Fprint(w, "internal error\n")
        return
    }

    fmt.Fprintf(w, "ok\n")
}

​ 对follower节点来说,leader会通知它来commit log entry,被commit的log entry需要调用应用层提供的Apply方法来执行日志,这里就是从logEntry拿到具体的数据,然后写入缓存里面即可。

// Apply applies a Raft log entry to the key-value store.
func (f *FSM) Apply(logEntry *raft.Log) interface{} {
        e := logEntryData{}
        if err := json.Unmarshal(logEntry.Data, &e); err != nil {
                panic("Failed unmarshaling Raft log entry.")
        }
        ret := f.ctx.st.cm.Set(e.Key, e.Value)
        return ret
}

3.7.1 snapshot

​ FSM需要提供的另外两个方法是Snapshot()和Restore(),分别用于生成一个快照结构和根据快照恢复数据。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快照,hashicorp/raft内部定义了快照的interface,需要实现两个func,Persist用来生成快照数据,一般只需要实现它即可;Release则是快照处理完成后的回调,不需要的话可以实现为空函数。

// FSMSnapshot is returned by an FSM in response to a Snapshot
// It must be safe to invoke FSMSnapshot methods with concurrent
// calls to Apply.
type FSMSnapshot interface {
    // Persist should dump all necessary state to the WriteCloser 'sink',
    // and call sink.Close() when finished or call sink.Cancel() on error.
    Persist(sink SnapshotSink) error
    // Release is invoked when we are finished with the snapshot.
    Release()
}

​ 我们定义一个简单的snapshot结构,在Persist里面,自己把缓存里面的数据用json格式化的方式来生成快照,sink.Write就是把快照写入snapStore,我们刚才定义的是FileSnapshotStore,所以会把数据写入文件。

type snapshot struct {
        cm *cacheManager
}
// Persist saves the FSM snapshot out to the given sink.
func (s *snapshot) Persist(sink raft.SnapshotSink) error {
        snapshotBytes, err := s.cm.Marshal()
        if err != nil {
                sink.Cancel()
                return err
        }
        if _, err := sink.Write(snapshotBytes); err != nil {
                sink.Cancel()
                return err
        }
        if err := sink.Close(); err != nil {
                sink.Cancel()
                return err
        }
        return nil
}
func (f *snapshot) Release() {}

3.7.2 snapshot保存与恢复

​ 而快照生成和保存的触发条件除了应用程序主动触发外,还可以在Config里面设置SnapshotInterval和SnapshotThreshold,前者指每间隔多久生成一次快照,后者指每commit多少log entry后生成一次快照。需要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会生成和保存一次快照,默认config里面配置的条件比较高,我们可以自己修改配置,比如在stcache里面配置SnapshotInterval为20s,SnapshotThreshold为2,表示当满足距离上次快照保存超过20s,且log增加2条的时候,保存一个新的快照。

raftConfig := raft.DefaultConfig()
    raftConfig.LocalID = raft.ServerID(opts.raftTCPAddress)
    raftConfig.Logger = log.New(os.Stderr, "raft: ", log.Ldate|log.Ltime)
    raftConfig.SnapshotInterval = 20 * time.Second
    raftConfig.SnapshotThreshold = 2

​ 服务重启的时候,会先读取本地的快照来恢复数据,在FSM里面定义的Restore函数会被调用,这里我们就简单的对数据解析json反序列化然后写入内存即可。至此,我们已经能够正常的保存快照,也能在重启的时候从文件恢复快照数据。

// Restore stores the key-value store to a previous state.
func (f *FSM) Restore(serialized io.ReadCloser) error {
        return f.ctx.st.cm.UnMarshal(serialized)
}

// UnMarshal deserializes cache data
func (c *cacheManager) UnMarshal(serialized io.ReadCloser) error {
        var newData map[string]string
        if err := json.NewDecoder(serialized).Decode(&newData); err != nil {
                return err
        }
        c.Lock()
        defer c.Unlock()
        c.data = newData
        return nil
}

3.8 集群建立

​ 集群最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个节点,我们让第一个节点通过bootstrap的方式启动,它启动后成为leader。

if opts.bootstrap {
        configuration := raft.Configuration{
            Servers: []raft.Server{
                {
                    ID:      raftConfig.LocalID,
                    Address: transport.LocalAddr(),
                },
            },
        }
        raftNode.BootstrapCluster(configuration)
    }

​ 后续的节点启动的时候需要加入集群,启动的时候指定第一个节点的地址,并发送请求加入集群,这里我们定义成直接通过http请求。

// joinRaftCluster joins a node to raft cluster
func joinRaftCluster(opts *options) error {
    url := fmt.Sprintf("http://%s/join?peerAddress=%s", 
                       opts.joinAddress, 
                       opts.raftTCPAddress)
    resp, err := http.Get(url)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defer resp.Body.Close()
    body, err := ioutil.ReadAll(resp.Body)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if string(body) != "ok" {
        return errors.New(fmt.Sprintf("Error joining cluster: %s", body))
    }
    return nil
}

​ 先启动的节点收到请求后,获取对方的地址(指raft集群内部通信的tcp地址),然后调用AddVoter把这个节点加入到集群即可。申请加入的节点会进入follower状态,这以后集群节点之间就可以正常通信,leader也会把数据同步给follower。

// doJoin handles joining cluster request
func (h *httpServer) doJoin(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vars := r.URL.Query()

    peerAddress := vars.Get("peerAddress")
    if peerAddress == "" {
        h.log.Println("invalid PeerAddress")
        fmt.Fprint(w, "invalid peerAddress\n")
        return
    }
    addPeerFuture := h.ctx.st.raft.raft.AddVoter(raft.ServerID(peerAddress), 
                                                 raft.ServerAddress(peerAddress), 
                                                 0, 0)
    if err := addPeerFuture.Error(); err != nil {
        h.log.Printf("Error joining peer to raft, peeraddress:%s, err:%v, code:%d", peerAddress, err, http.StatusInternalServerError)
        fmt.Fprint(w, "internal error\n")
        return
    }
    fmt.Fprint(w, "ok")
}

3.9 故障切换

​ 当集群的leader故障后,集群的其他节点能够感知到,并申请成为leader,在各个follower中进行投票,最后选取出一个新的leader。leader选举是属于raft协议的内容,不需要应用程序操心,但是对有些场景而言,应用程序需要感知leader状态,比如对stcache而言,理论上只有leader才能处理set请求来写数据,follower应该只能处理get请求查询数据。为了模拟说明这个情况,我们在stcache里面我们设置一个写标志位,当本节点是leader的时候标识位置true,可以处理set请求,否则标识位为false,不能处理set请求。

// doSet saves data to cache, only raft master node provides this api
func (h *httpServer) doSet(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if !h.checkWritePermission() {
                fmt.Fprint(w, "write method not allowed\n")
                return
        }
        // ... set data  
}

​ 当故障切换的时候,follower变成了leader,应用程序如何感知到呢? 在raft结构里面提供有一个eaderCh,它是bool类型的channel,不带缓存,当本节点的leader状态有变化的时候,会往这个channel里面写数据,但是由于不带缓冲且写数据的协程不会阻塞在这里,有可能会写入失败,没有及时变更状态,所以使用leaderCh的可靠性不能保证。好在raft Config里面提供了另一个channel NotifyCh,它是带缓存的,当leader状态变化时会往这个chan写数据,写入的变更消息能够缓存在channel里面,应用程序能够通过它获取到最新的状态变化。

​ 我们首先在初始化config时候创建一个带缓存的chan,把它赋值给config里面的NotifyCh,然后在节点启动后监听这个chan,当本节点的leader状态变化时(变成leader或者从leader变成follower),就能够从这个chan里面读取到bool值,并调整我们先前设置的写标志位,控制是否能否处理set操作。

func newRaftNode(opts *options, ctx *stCachedContext) (*raftNodeInfo, error) {
    raftConfig := raft.DefaultConfig()
    raftConfig.LocalID = raft.ServerID(opts.raftTCPAddress)
    raftConfig.Logger = log.New(os.Stderr, "raft: ", log.Ldate|log.Ltime)
    raftConfig.SnapshotInterval = 20 * time.Second
    raftConfig.SnapshotThreshold = 2
    leaderNotifyCh := make(chan bool, 1)
    raftConfig.NotifyCh = leaderNotifyCh
    // ... 
}

4. 成果演示

​ 做完上面的工作后,我们来测试下效果,我们同一台机器上启动3个节点来构成一个集群,第一个节点用bootstrapt的方式启动,成为leader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 第二个节点和第三个节点启动时指定加入集群,成为follower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 现在集群中有3个节点,leader监听127.0.01:6000对外提供set和get接口,两个follower分别监听127.0.0.1:6001和127.0.0.1:6002,对外提供get接口。

4.1 集群数据同步

​ 通过调用leader的set接口写入一个数据,key是ping,value是pong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 这时候能在两个follower上看见apply的日志,follower节点写入了log,并收到leader的通知提交数据。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 通过查询接口,也能从follower里面查询到刚才写入的数据,证明数据同步没有问题。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事,我们这里从follower是可能读不到最新数据的。由于leader对set操作返回的时候,follower可能还没有apply数据,所以从follower的get查询可能返回旧数据或者空数据。如果要保证能从follower查询到的一定是最新的数据还需要很多额外的工作,即做到linearizable read,有兴趣可以看这篇 测试文章 ,这里不再展开。

4.2 快照保存与恢复

​ 我们再通过set接口写入两个数据,能看见节点开始保存快照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 在指定的目录下面,能看见快照的具体信息,有两个文件,meta.json保存了版本号、log序号、集群节点地址等集群信息;state.bin里面是快照数据,这里就是我们刚刚写入的数据被json序列化后的字符串。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 现在把节点都停止,然后重新启动leader,内存的数据都丢失,它会从保存的快照文件里面恢复数据。重启follower也一样会从自己保存的快照里面加载数据。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4.3 leader切换

​ 把leader和follower都重启恢复,现在leader监听127.0.01:6000,只有它能执行set操作,follower只能执行get操作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 我们停掉leader节点,两个follower会开始选举,这里node2赢得了选举,进入leader状态,并且它开始打开set操作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 我们再请求node2监听的127.0.0.1:6001,发现已经可以正常写入数据了,leader切换顺利完成。

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

img

​ 我们再重启原来的leader节点,它会变成follower,并从新的leader(也就是node2)这里同步它所缺失的数据。

5. 总结

​ 上面所创建的stcache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程序,真正要做到在线上使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目前基于hashicorp/raft比较成熟的开源软件有 consul ,如果有兴趣可以通过它做进一步研究。

​ 总的来说,hashicorp/raft封装了raft的内部协议,提供简洁明了的使用方法,基于它能够很快速地构建出具有强一致性的应用程序。

此文已由腾讯云+社区在各渠道发布

获取更多新鲜技术干货,可以关注我们 腾讯云技术社区-云加社区官方号及知乎机构号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基于hashicorp/raft的分布式一致性实战教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中的常用算法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中的常用算法

周航慈 / 2010-1 / 24.00元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中的常用算法》根据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需要的常用算法知识编写而成。基本内容有:线性方程组求解、代数插值和曲线拟合、数值积分、能谱处理、数字滤波、数理统计、自动控制、数据排序、数据压缩和检错纠错等常用算法。从嵌入式系统的实际应用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代替枯燥难懂的数学推导,使读者能在比较轻松的条件下学到最基本的常用算法,并为继续学习其他算法打下基础。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中的......一起来看看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中的常用算法》 这本书的介绍吧!

JS 压缩/解压工具
JS 压缩/解压工具

在线压缩/解压 JS 代码

图片转BASE64编码
图片转BASE64编码

在线图片转Base64编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