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da 之 update()
栏目: JavaScript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Ramda 提供了可再使用VS Code 1.31.1
Ramda 提供了 update()
,可直接以新的 Object 取代原有 Array 內的 Object,唯必須在第一個參數提供欲更新的 Array Index,因此必須先使用 findIndex()
先找到 Index。
可再使用 compose()
與 useWith()
替 findIndex()
加以重構。
Version
VS Code 1.31.1
Quokka 1.0.136
Ramda 0.26.1
Update() 與 FindIndex()
import { findIndex, propEq, update, prop } from 'ramda' const data = [ { id: 1, title: 'Impatient JavaScript', year: 2018 }, { id: 2, title: 'RxJS in Action', year: 2017 }, { id: 3, title: 'Speaking JavaScript', year: 2014 } ] const editItem = { id: 1, title: 'JavaScript for Kids', year: 2019 } const updateBook = (item, data) => update( findIndex(x => x.id === item.id, data), item, data ) const result = updateBook(editItem, data) console.dir(result)
data
為原始資料, editItem
則為修改過後的資料,欲將整個 editItem
取代原本 id
為 1
的 object。
定義出 updateBook()
,傳入欲取代的 item
與原始資料 data
即可,底層使用的是 Ramda 的 update()
。
update()
Number → a → [a] → [a]
將 object 取代 array 內指定 index 的 object
Number
:array 的 index
a
:欲取代的 object 或任意型別的值
[a]
:data 為 array
[a]
:取代後新的 array
第一個參數 Number
是關鍵,必須提供 array 的 index,但 index 如何來呢 ? 可靠 Ramda 的 findIndex()
求得。
findIndex()
(a → Boolean) → [a] → Number
由 predicate function 求得符合條件的 array index
(a -> Boolean)
:Predicate function,指定判斷條件, true
則傳回 index
[a]
:data 為 array
Number
:傳回 array 的 index
12 行
findIndex(x => x.id === item.id, data),
Predicate function 為 array 的 x.id
必須與 editItem.id
相等。
propEq()
import { findIndex, propEq, update, prop } from 'ramda' const data = [ { id: 1, title: 'Impatient JavaScript', year: 2018 }, { id: 2, title: 'RxJS in Action', year: 2017 }, { id: 3, title: 'Speaking JavaScript', year: 2014 }, ] const editItem = { id: 1, title: 'JavaScript for Kids', year: 2019 } const updateBook = (item, data) => update( findIndex(propEq('id', prop('id', item)), data), item, data ) const result = updateBook(editItem, data); console.dir(result)
原本 12 行
findIndex(x => x.id === item.id, data),
的 predicate function 並非 Point-free,可以改用 Ramda 的 propEq()
加以優化。
findIndex(propEq('id', prop('id', item)), data),
propEq()
String → a → Object → Boolean
比對 object 的 property 與 value 是否相等
String
:object 的 property
a
:要找的資料
Object
:data 為 object
Boolean
:若找到傳回 true
,找不到傳回 false
由於 proEq()
的 currying 特性,只提供前兩個參數,剛好回傳 Object -> Boolean
function,剛好就是 findIndex()
所要的 predicate function
至於 propEq()
的第二個參數 a
,就是 item.id
,可使用 Ramda 的 prop()
。
prop()
s -> {s: a} -> a | undefined
傳入 key 與 object,傳回 value
Compose()
import { findIndex, propEq, update, prop, compose } from 'ramda' const data = [ { id: 1, title: 'Impatient JavaScript', year: 2018 }, { id: 2, title: 'RxJS in Action', year: 2017 }, { id: 3, title: 'Speaking JavaScript', year: 2014 }, ] const editItem = { id: 1, title: 'JavaScript for Kids', year: 2019 } const keyEq = key => compose( propEq(key), prop(key) ) const updateBook = (item, data) => update( findIndex(keyEq('id')(item), data), item, data ) const result = updateBook(editItem, data); console.dir(result)
原本 12 行
propEq('id', prop('id', item))
findIndex()
的 predicate function,是先執行 prop()
,再將結果傳給 propEq()
執行,其實就是 prop()
與 propEq()
兩個 function 的組合。
11 行
const keyEq = key => compose( propEq(key), prop(key) )
因此可將 prop()
與 propEq()
組合成新的 keyEq()
,
16 行
const updateBook = (item, data) => update( findIndex(keyEq('id')(item), data), item, data )
findIndex()
則改用新的 keyEq()
,語意更為清楚。
UseWith()
import { findIndex, propEq, update, prop, compose, useWith, identity } from 'ramda' const data = [ { id: 1, title: 'Impatient JavaScript', year: 2018 }, { id: 2, title: 'RxJS in Action', year: 2017 }, { id: 3, title: 'Speaking JavaScript', year: 2014 }, ] const editItem = { id: 1, title: 'JavaScript for Kids', year: 2019 } const keyEq = key => compose( propEq(key), prop(key) ) const findIndexByKey = key => useWith( findIndex, [ keyEq(key), identity ] ) const updateBook = (item, data) => update( findIndexByKey('id')(item, data), item, data ) const result = updateBook(editItem, data); console.dir(result)
原本 17 行
findIndex(keyEq('id')(item), data)
目前 id
直接 hard code,事實上可將 id
抽成 parameter,則重複使用性更高。
注意 findIndex()
第一個參數用到 item
,第二個參數用到 data
,剛好就是 Ramda useWith()
格式,可改用 useWith()
使新的 findIndexByKey()
Point-free。
16 行
const findIndexByKey = key => useWith( findIndex, [ keyEq(key), identity ] )
改用 useWith()
之後,只剩下 key
一個參數, item
與 data
被 useWith()
Point-free 了。
key
因為是 Higher Order Function 的參數,所以一定要提供,我們能做的是將 data 部分 Point-free
24 行
const updateBook = (item, data) => update( findIndexByKey('id')(item, data), item, data )
抽出 findIndexByKey()
之後, updateBook()
的可讀性更高了,且 findIndexByKey()
將來還可以重複使用。
Conclusion
-
finIndex()
的 predicate function 可搭配propEq()
產生 - 雖然看似產生了
keyEq()
與findIndexByKey()
兩個小 function,行數變多了,但事實上這兩個小 function 重複使用度極高,可以重構到 helper function 的 module,本質上updateBook()
更為精簡,且可讀性更高 -
compose()
與useWith()
在重構過程經常使用,可藉此產生小 function 並且 Point-free
Reference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
聂有兵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2017-4-1 / 39.00
本书对“虚拟现实”这一诞生自70年代却在今天成为热门话题的概念进行了历史发展式的分析和回顾,认为虚拟现实是当今最重大的社会变革的技术因素之一,对虚拟现实在未来百年可能给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带来的影响进行说明,结合多个大众媒介的发展趋势,合理地推演未来虚拟现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态势,并基于传播学理论框架提出了几个新的观点。对于普通读者,本书可以普及一般的虚拟现实知识;对于传媒行业,本书可以引导......一起来看看 《虚拟现实:最后的传播》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