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为前端开发,我们平常跟浏览器打交道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在前端面试中,一个较为经典的问题:在浏览器地址中输入url地址,敲回车,发生了什么?浏览器究竟做了什么?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出现个大概的轮廓,可是一到细化具体的过程就答不上来。那么,作为前端开发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延伸来回答这个问题呢?对于浏览器来说,当在地址栏输入url地址,浏览器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一个url变成一个在屏幕上显示的网页,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从HTTP请求回来 ,产生流式的数据,DOM的构建、CSS计算、渲染、绘制,都是尽可能的流式处理前一步
作为前端开发,我们平常跟浏览器打交道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在前端面试中,一个较为经典的问题:在浏览器地址中输入url地址,敲回车,发生了什么?浏览器究竟做了什么?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出现个大概的轮廓,可是一到细化具体的过程就答不上来。那么,作为前端开发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延伸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浏览器工作流程
对于浏览器来说,当在地址栏输入url地址,浏览器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一个url变成一个在屏幕上显示的网页,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
从HTTP请求回来 ,产生流式的数据,DOM的构建、CSS计算、渲染、绘制,都是尽可能的流式处理前一步的产出,不需要等待上一步完全接受才开始处理,所以我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才会逐步出现页面。
- 浏览器接受url开启一个网络请求线程
- 浏览器发出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
- 服务器接收请求到后台接收请求
- 使用http请求请求页面
- 把请求回来的html代码解析成DOM树
- CSS的可视化格式模型解析
- 根据CSS属性对元素进行渲染,得到内存中的位图
- 对位图的合成
- 绘制页面
浏览器接受url开启网络请求线程
第一点主要涉及的是浏览器的进程、线程模型以及JS的运行机制:
多进程的浏览器
大多数浏览器是多进程的,有一个主控进程,以及每一个tab页面都会新开一个进程(某些情况下多个tab会合并进程) 进程可能包括主控进程,插件进程,GPU,tab页(浏览器内核)等等。
- Browser进程:浏览器的主进程(负责协调、主控),只有一个
- 第三方插件进程:每种类型的插件对应一个进程,仅当使用该插件时才创建
- GPU进程:最多一个,用于3D绘制
- 浏览器渲染进程(内核):默认每个Tab页面一个进程,互不影响,控制页面渲染,脚本执行,事件处理等(有时候会优化,如多个空白tab会合并成一个进程)
多线程的浏览器内核
每一个tab页面可以看作是浏览器内核进程,然后这个进程是多线程的,它有几大类子线程:
- GUI线程
- JS引擎线程
- 事件触发线程
- 定时器线程
- 网络请求线程
开启网络线程发出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
该部分主要包括:dns查询、tcp/ip请求构建、五层因特网等内容
DNS查询
如果输入的是域名,需要进行dns解析成IP,大致流程:
- 如果浏览器有缓存,直接使用浏览器缓存,否则使用本机缓存,再没有的话就是用host
- 如果本地没有,就向dns域名服务器查询(当然,中间可能还会经过路由,也有缓存等),查询到对应的IP。
tcp/ip请求
这里的tcp/ip请求需要了解3次握手规则建立连接以及断开连接时的四次挥手,可以参考之前的博客: blog.csdn.net/bangbanggan…
五层因特网协议
其实这个概念挺难记全的,记不全没关系,但是要有一个整体概念。 其实就是一个概念:从客户端发出http请求到服务器接收,中间会经过一系列的流程。 简括就是:从应用层的发送http请求,到传输层通过三次握手建立tcp/ip连接,再到网络层的ip寻址,再到数据链路层的封装成帧,最后到物理层的利用物理介质传输。 当然,服务端的接收就是反过来的步骤。 五层因特尔协议栈其实就是: 1.应用层(dns,http) 2.传输层(tcp,udp) 建立tcp连接(三次握手) 3.网络层(IP,ARP) IP寻址 4.数据链路层(PPP) 5.物理层 OSI七层框架: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表示层:主要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终端类型转换等 会话层:它具体管理不同用户和进程之间的对话,如控制登陆和注销过程
网络通讯HTTP协议
HTTP协议是基于TCP协议出现的,在TCP的基础上规定了Request-Response的模型,决定了通讯必须由浏览器端发起的,首先来了解下HTTP协议的格式:
HTTP协议格式
HTTP协议大致可以分成以下部分:其中path是请求路径、version是固定的字符串,依次介绍下面的每个部分:
HTTP Method 请求方法
在requestline里面的方法部分,表示HTTP的操作类型,常见的几种请求方法如下:
- GET:浏览器通过地址访问页面均属于get请求
- POST:常见的表单提交
- HEAD :跟get类似,区别在于只返回请求头
- PUT:表示添加资源
- DELETE:表示删除资源
- CONNECT: 多用于HTTPS和WebSocket
- OPTIONS
- TRACE
HTTP Status code状态码
常见的状态码有以下几种:
- 1xx:临时回应
- 2xx:请求成功,如200
- 3xx:请求目标有变化,如301和302表示临时和永久重定向,304表示客户端没有更新内容
- 4xx;请求错误,如403无权限,404访问的资源不存在
- 5xx:服务端错误,如500服务端错误,503服务端暂时错误等
在前端开发中,最熟悉的系列无非是大家都喜欢的200请求成功的标志,在面试中,问得较多的是304缓存问题和301、302重定向的问题。
HTTP HEAD(HTTP头)
HTTP头可以看做是一个键值对,在HTTP标准中,Request Header如下图:
Response Header如下图:
在实际的开发中,完整的列表可以参考rfc2616标准。
HTTP Request Body
HTTP请求的body主要用于表单的提交,常见的body格式:
- application/json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使用form标签提交的html请求,默认产生
- multipart/form-data:当有文件上传时,使用的格式
HTTPS
HTTPS在HTTP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作用,一是确定请求的目标服务端身份,二是保证传输的数据不会被篡改或者窃听,该协议使用加密通道来传输HTTP内容,所以首先需要与服务端简历TLS加密通道。可以在此处查看详情: tools.ietf.org/html/rfc281…
HTTP2
HTTP2是HTTP1.1的升级版,有两大改进:一是支持服务端推送,二是支持TCP链接复用:则使用同一个TCP链接来传输多个HTTP请求。详情见: tools.ietf.org/html/rfc754…
构建DOM树
当浏览器使用HTTP向服务端请求页面后,那么如何去解析请求回来的HTML代码、构建DOM树呢?
字符流如何解析成词
首先浏览器读取获取的HTML,根据指定的文件编码方式如UTF-8转换为字符流,再将字符串转换为词Token。那什么是词?词是编译原理中的最小单元,如标签开始、属性、标签结束、注释、CDATA节点。Token会标识出当前Token的种类。举个列子: <p class="a" >hello</p>
这里就可以拆分成<p(p标签的开始)、class="a"(属性)、>(p标签的结束)、hello(文本)、 </p>
(结束标签)
构建DOM树
接下来就是将词变成DOM树。在构建DOM树时,是一边生成Token一边消耗Token来生成节点的。
<html> <head> <title>Web page parsing</title> </head> <body> <div> <h1>Web page parsing</h1> <p>This is an example Web page.</p> </div> </body> </html> 复制代码
构建的DOM树:
构建CSSOM
在构建完DOM树,当前的对象只包含节点和属性,没有任何样式信息,那么浏览器是如何给DOM树添加CSS属性呢?我们知道浏览器是流式的处理整个过程,我们拿到DOM树构造好的元素,依次去检查他匹配的规则,再根据规则的优先级,做覆盖和调整。
构建渲染树
当CSSOM树和DOM树都得到之后,将两个树进行合并就得到了渲染树: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前端速来!2017年6月前端开发者干货大合集
- 前端开发者必备的Nginx知识
- 给前端开发者的5点建议
- 前端开发者必备的 Nginx 知识
- 讲真!开发者要了解的微前端架构
- 前端开发者都应知道的 jQuery 小技巧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HTML 5实战
陶国荣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1-11 / 59.00元
陶国荣编著的《HTML5实战》是一本系统而全面的HTML 5教程,根据HTML 5标准的最新草案,系统地对HTML 5的所有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在写作方式上,本书以一种开创性的方式使理论与实践达到极好的平衡,不仅对理论知识进行了清晰而透彻的阐述,而且根据读者理解这些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了106个完整(每个案例分为功能描述、实现代码、效果展示和代码分析4个部分)的实战案例,旨在帮助读者通过实......一起来看看 《HTML 5实战》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