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我所经历的技术碎片,你的呢?

栏目: 数据库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时间回退十年,我还在职业中的第二家雇主——IBM CSDL。虽然不能完全记清楚每个工作的细节,但从现在看来,不管是当时的行业形态,还是工作环境,都跟十年后的今天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微信恐怕都还在策划中吧(事实上2011年才推出),朋友同事间的沟通,更多是依靠那个叫MSN的聊天工具,自然如今它也没了踪影。作为一直晃荡在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我也有趣地看到这十年来,我所接触的工具和技术上的变化,有见地的深层理解无从谈起,权当是对一些碎片的记忆吧。

时间回退十年,我还在职业中的第二家雇主——IBM CSDL。虽然不能完全记清楚每个工作的细节,但从现在看来,不管是当时的行业形态,还是工作环境,都跟十年后的今天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微信恐怕都还在策划中吧(事实上2011年才推出),朋友同事间的沟通,更多是依靠那个叫MSN的聊天工具,自然如今它也没了踪影。

作为一直晃荡在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我也有趣地看到这十年来,我所接触的 工具 和技术上的变化,有见地的深层理解无从谈起,权当是对一些碎片的记忆吧。

十年来我所经历的技术碎片,你的呢?

工作协同的系统是企业内不可或缺的部分,Lotus Notes在十年前虽然已经进入陈暮晚年,但仍然是IBM以及它的客户组织所依赖的协同系统,邮件,存档,甚至一些复杂的自动化流程,都会基于那个沉重的文档数据库(自然不是后来出现NoSQL文档数据库)展开。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作为QA的我,每天都不得不打开数据库服务器位于加拿大的测试案例库,然后切换到另外的待测系统界面,运行测试,然后再把测试结果一一记录到数据库中,在此期间我有相当的视角,只能盯着保存中的沙漏,以及那个标记了远端服务器地址的图标,它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异域名字,但仅此而已,唯一能做的就是长时间的等待,直到几十秒钟后,它告诉我保存成功。

在我进入ThoughtWorks时,已经是Google Suite的天下(事实上ThoughtWorks也曾经是使用Lotus Notes的,你能想象那些ThoughtWorker怎样在谩骂中忍受?),即使没有条件的公司,也会逐渐享受到一些本土化的系统产品的优待,如日中天的钉钉自不必说,企业QQ,企业微信,Worktile,Teambition,Slack这些工具或平台,都在尝试无缝的链接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工作流程和信息连通,以期求在效率上和数据共享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我从QA转向Dev之后,另外两个技术在这十年间的变迁,对我来说印象同样深刻不已。

一是前端技术。如今虽然已经有了现象级甚至垄断的框架——Angular、Vue和React,但在十年前,我们明显看到的是前端技术方兴未艾,百家争鸣。借着AJAX概念的提出,智慧的开发者在短短几年内发明不同的工具框架,你追我赶,各领风骚。IBM是Dojo.js的Sponsor,jQuery则是社区的宠儿,后来微软加入对其官方的支持,ExtJs则是独立的一方存在,作为具有优雅而丰富的UI类库的代表。其他还有很多,ThoughtWorks早期员工陈金洲的Buffalo以及OPOA(One Page One Application)也是在那期间出现。

这些十年前的竞争者们,以新鲜的视角,把企业以及开发者的目标聚焦在前端这个领域,当然是应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关注用户体验,尊重标准是那个时期时髦的关键词。而今现象级的框架,则更像是把开发的理念做了影响深远的革新,大幅度提升了开发者的体验。

第二个就是虚拟化和云技术。我记得不到十年前,IBM还在实验室里尝试用虚拟化技术帮助创建大规模(性能)测试所需要的机器资源(事实上ThoughtWorks也做出过类似尝试),业界还在争论公有云的安全问题而更看好私有云,以及评价云服务提供商应该是IBM和微软更能胜出,是因为只有它们两家公司做到了从基础设施硬件,到操作系统,数据库,到应用软件一应俱全,更容易提供完备的SaaS,PaaS,XaaS。

十年来我所经历的技术碎片,你的呢?

而今天看来,结果怎样已经是不言自明,Amazon的AWS和IaaS一家独大了。当然更重要的是,Amazon做到了对开发人员体验的关注和尊重,开发体验远远胜过其他厂商。我们很容易看到,至少现在不尊重开发人员体验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赢面没有那么大。

很难想象,这十年会是我所经历的。技术的剧烈变迁,一如时代的变迁,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很难讲清楚技术和时代之间谁影响了谁,但就十年而言,我们多少可以看出一些印记,以及理清一些脉络,比如固守技术投资的企业多半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的态势,比如对外部技术跃迁的无视多少是体现了企业内臃肿的组织结构和随处可见的官僚气味,比如开发者体验这个毋庸置疑的已经既定的存在。

作为个人,我也很庆幸,在这十年间,即使不是亲身经历,也是耳闻目睹了这些技术上的变化,相比较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我也许更能明白从历史纸背透过来的必然性,以及在面对又一新鲜炫目的技术变化时,以更快的速度理解它,以及它可能的命运。

就今天而言,即使在开发者的世界,分工的细致化已经势不可挡,全栈即便不是奢望,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当越来越多的人止步于好用,够用,会用,是不是就足以理解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可以完美的解决,我抱有怀疑。

当然,更进一步,我觉得永远都不会错的,就是每个开发者都不应该局限于用最新最酷口碑最好的技术来解决所有遇到的问题,满足于尝鲜和随波逐流,毕竟,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亲临现场聆听Martin Fowler、Neal Ford、Rebecca Parsons等国际软件巨匠的十年回顾。现在 购票 可享最后五天七折优惠!

十年来我所经历的技术碎片,你的呢?

更多精彩洞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houghtWorks洞见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李文英、李勤、刘星、宋蕴新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1-9 / 26.00元

《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规划教材•应用型教材系列•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包括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接口技术三部分内容。微机原理部分讲述了80x86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半导体存储器及其系统、微型机总线结构等。汇编语言部分讲述了指令系统、编程技巧。接口技术部分讲述了中断系统、中断控制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DMA控制器、定时器,以及A/D、D/A转换器等常用芯片的硬......一起来看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这本书的介绍吧!

URL 编码/解码
URL 编码/解码

URL 编码/解码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RGB HSV 转换
RGB HSV 转换

RGB HSV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