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们为什么热衷于发明轮子?

栏目: C++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重复发明轮子”这句话原本用于比喻无谓的重复劳动,但这个比喻似乎也不那么恰当,因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轮子已经被重复发明了无数次。如果把“重复发明轮子”这个比喻放到计算机领域,也不见得太恰当,因为有很多广泛流传的软件本身就是被重复发明的“轮子”,不能说它们是无谓的重复劳动。

程序员们为什么热衷于发明轮子?

“重复发明轮子”这句话原本用于比喻无谓的重复劳动,但这个比喻似乎也不那么恰当,因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轮子已经被重复发明了无数次。

如果把“重复发明轮子”这个比喻放到计算机领域,也不见得太恰当,因为有很多广泛流传的软件本身就是被重复发明的“轮子”,不能说它们是无谓的重复劳动。

  • Linux 是对 Unix 的重新发明;
  • MariaDB 是对 MySQL(MySQL 是对 PostgreSQL 和 Oracle 的重新发明,而 PostgreSQL 是对 Oracle 的重新发明)的重新发明;
  • 现代 C++ 是对老版 C++ 的重新发明,C++ 是对 C 语言(C 语言是对 B 语言的重新发明,而 B 语言是对 BCPL 的重新发明)的重新发明,Rust 是对 C++ 和 C 语言的重新发明;
  • Clojure 是对 LISP 的重新发明,LISP 是对 IPL 和 Lambda Calculus 的重新发明;
  • Haskell 是对 System FC 的重新发明,System FC 是对 System F 的重新发明,System F 是对 Labmda Calculus 的重新发明;
  • DOT 是对 OO 的重新发明;
  • Kotlin 是对 Java 的重新发明;
  • Vim 是对 Vi 的重新发明;
  • Wayland 是对 Xorg 的重新发明;
  • Ubuntu 是对 Debian 的重新发明……

我可以举无数个这样的例子。

很多优秀的软件并不只是简单地往已有代码库中添加新特性而已,而是通过不断迭代,创造出比以往更好的东西。GitHub 上很多流行的代码库都有数百个分支,而对于每一类软件工具,我们又有很多不同的选择。

人们经常说“不要重复发明轮子”,但他们忽略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大部分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实际上就是被重复发明的轮子,而并非是全新的东西。这些变化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基于已有的概念逐步迭代,慢慢修改它们,让它们变得更好。这是个无穷尽的过程,甚至我们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出发的,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我们唯一要付出的是时间,也许这就是计算机编程的神奇之处。在这里,没有所谓的资源短缺,也不管我们如何疯狂,我们总能创造出一些东西。

重复发明轮子不是罪,只是我们要知道在何时以及如何重复发明轮子。

没有合适的轮子?自己造!

在找不到可用的 工具 时,就自己开发一个,而不是基于已有的库开发一个不那么好用的“次品”。或许其他人也有同样的需求,那么就可以把你开发的工具分享给他们。自己开发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但会更有趣,而且开发出来的工具可能更好用。当然,具体要怎么做,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你可以“勤快”得像某些 C 语言开发者一样,连 list 和 vector 都要自己实现,也可以“懒惰”得像某些 JavaScript 开发者一样,连最简单的判断奇数的函数都要从网上下载(比如日下载量超过十万的“is_odd”包,地址是https://www.npmjs.com/package/is-odd)。

以 Julia 为例,Julia 是一门与 Python 非常像的编程语言,只是它更容易部署,不需要虚拟环境就可以运行,它运行更快,而且支持大规模的并发。Julia 就是一个被重复发明的轮子,因为从理论上说,它所能做的事情,Cython 也能做到,只要使用恰当的 C/C++ 库,修改一点代码,再加上一点耐心就可以。但 Julia 与生俱来就提供了便利性,为开发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还让开发变得更有趣。或许,它会是 21 世纪最让人瞩目的编程语言之一。

现有轮子停滞不前?造!

当很久没有人重复发明轮子,就可以考虑重新发明一个。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现在的轮子已经够好了,没必要做出大的改进,但更有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人希望有更好的轮子,只是他们没有时间去做。比如,有些问题虽然暂时得到了解决,但并不完美,因为当前的技术或框架无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就留有余地,等待更好的时机出现。数年之后,或许技术发展到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以图像识别为例,图像识别属于经典的分类器问题。人们在分类器问题上不断努力改进,直到 2010 年,通过使用 Fisher Kernel 这类算法才让分类器得到了非常精确的结果。当然,这些成果还不足以用于检测癌症肿瘤或汽车自动驾驶,从精确度和训练时间方面来看,它们的水平还只是处在鹦鹉和大象之间。直到有人重新发明了并不太流行的卷积神经网络,还使用了现代的 GPU 来训练那些早在 90 年代就开发出来的图像识别模型。2012 年出现了著名的 AlexNet&Co,而几年之后,图像识别技术发展到令人惊诧的地步,在中型数据集上训练出来的分类器甚至可以打败人类。

轮子所有权遭到限制?造!

比如 Linux 、GCC 和 Git,它们都是对已有版权软件系统的重新发明。在某些方面,它们比版权软件更好,而且它们是开源的。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在使用,有更多的人参与开发,这让它们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演化。

单纯觉得好玩?造!

对一个已经很完美的软件来一次重新发明,这样做也没什么错。你可能会失败,但你会从中学到很多。尽管别人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但你仍然能够从解决同样的问题中获得有趣的体验。数百万人想证明勾股定理或重新发明新的 LISP,虽说他们最终不过是在重复发明相似的轮子,但他们所做的并没有什么错,只要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乐趣。而如果你重新发明的轮子哪怕只是比原先的好那么一点点,都算是在造福人类。

想造就造!

尽管放手去做吧,重复发明轮子不是罪。

如果有人说重复发明轮子是无用功,就把马斯克造火箭的故事甩他脸上。

或许,你也可以开发出一个更直观、更优雅的 JavaScript 库,或者一个更快的 Python 编译器,或者一个更便宜的计算单元,或者一个更好的 Spotify,或者一个更高效的查找表……

因为你是热爱创造的 程序员 呀~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Algorithms + Data Structures = Programs

Algorithms + Data Structures = Programs

Niklaus Wirth / Prentice Hall / 1975-11-11 / GBP 84.95

It might seem completely dated with all its examples written in the now outmoded Pascal programming language (well, unless you are one of those Delphi zealot trying to resist to the Java/.NET dominanc......一起来看看 《Algorithms + Data Structures = Programs》 这本书的介绍吧!

图片转BASE64编码
图片转BASE64编码

在线图片转Base64编码工具

URL 编码/解码
URL 编码/解码

URL 编码/解码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