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文学习总结自容器通过Veth Pair连接到docker0网桥上,实现了容器与容器之间,容器与宿主机之间的网络互通。YouTube视频:
本文学习总结自 极客时间 深入剖析Kubernetes 。
单宿主机容器网络互通
容器通过Veth Pair连接到 docker 0网桥上,实现了容器与容器之间,容器与宿主机之间的网络互通。
- Veth: virtual Ethernet devices
- Veth Pair: 一对虚拟以太网设备,可以看作现实生活中的网线,能在不同namespace下传输流量
YouTube视频: Linux VETH Pair - Virtual Ethernet Pair
2个容器之间直接通过Veth Pair可以实现网络互通,但如果有n个容器之间需要互通的话,就可能需要创建n(n-1)/2个Veth Pair,就跟现实生活中需要把很多台计算机实现网络互通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是采用网桥,只需要将每台计算机通过一根网线连接在网桥上,那么计算机之间就可以实现网络互通了。
所以可以通过在操作系统上虚拟出一个网桥设备,将容器通过Veth Pair连接到网桥上,实现容器之间网络互通。
YouTube视频: Docker Advanced Networking
使用bridge网络的容器,路由表类似这样子: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default 172.17.0.1 0.0.0.0 UG 0 0 0 eth0 172.17.0.0 0.0.0.0 255.255.0.0 U 0 0 0 eth0
对于172.17.0.0/16网段的路由是一条直连规则,凡是匹配到这条规则的IP包,应该经过eth0网卡,通过二层网络直接发往目的主机,因为当前主机和目的主机连接在同一个网桥上。而对于其他IP包,则需要发给网关,网关会根据自己的路由信息对数据包进行转发。
跨宿主机容器网络互通
Overlay Network(覆盖网络):通过软件构建一个覆盖宿主机网络之上的、可以把所有容器连通在一起的虚拟网络。
Flannel UDP
flannel0:Tunnel设备,一种工作在三层的虚拟网络设备,在操作系统内核和用户应用程序之间传递IP包。
每台宿主机上的所有容器会被分配到一个子网中。
flanneld进程在处理fannel0传入的IP包时,就可以根据目的IP地址,匹配到对应的子网,找到这个子网对应的宿主机的IP地址,将IP包直接封装在UDP包里,发给对应的宿主机。
该模式的性能问题在于多了4次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数据拷贝:
Flannel VXLAN
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AN(虚拟可扩展局域网),是 Linux 内核本身就支持的一种网络虚似化技术。VXLAN 可以完全在内核态实现UDP模式的封装和解封装的工作。
VTEP: VXLAN Tunnel End Point(虚拟隧道端点),在内核态进行封装和解封装,对象是二层数据帧。
VXLAN 模式组建的覆盖网络,其实就是一个由不同宿主机上的 VTEP 设备,也就是 flannel.1 设备组成的虚拟二层网络。对于 VTEP 设备来说,它发出的“内部数据帧”就仿佛是一直在这个虚拟的二层网络上流动。这,也正是覆盖网络的含义。
Flannel host-gw
在宿主机路由表里,将每个 Flannel 子网的“下一跳”,设置成了该子网对应的宿主机的 IP 地址。该模式要求集群宿主机之间是二层连通的。
Calico
不同于 Flannel 通过 Etcd 和宿主机上的 flanneld 来维护路由信息的做法,Calico 项目使用了BGP来自动地在整个集群中分发路由信息。
BGP 的全称是 Border Gateway Protocol,即:边界网关协议。它是一个 Linux 内核原生就支持的、专门用在大规模数据中心里维护不同的“自治系统”之间路由信息的、无中心的路由协议。
自治系统,指的是一个组织管辖下的所有 IP 网络和路由器的全体。两个自治系统里的主机,要通过 IP 地址直接进行通信,我们就必须使用路由器把这两个自治系统连接起来。
边界网关:把自治系统连接在一起的路由器。它跟普通路由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路由表里拥有其他自治系统里的主机路由信息。
在使用了 BGP 之后,你可以认为,在每个边界网关上都会运行着一个小程序,它们会将各自的路由表信息,通过 TCP 传输给其他的边界网关。而其他边界网关上的这个小程序,则会对收到的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将需要的信息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里。
除了对路由信息的维护方式之外,Calico 项目与 Flannel 的 host-gw 模式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它不会在宿主机上创建任何网桥设备。
Calico 维护的网络在默认配置下,是一个被称为“Node-to-Node Mesh”的模式。这时候,每台宿主机上的 BGP Client 都需要跟其他所有节点的 BGP Client 进行通信以便交换路由信息。但是,随着节点数量 N 的增加,这些连接的数量就会以 N²的规模快速增长,从而给集群本身的网络带来巨大的压力。
所以,Node-to-Node Mesh 模式一般推荐用在少于 100 个节点的集群里。而在更大规模的集群中,你需要用到的是一个叫作 Route Reflector 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Calico 会指定一个或者几个专门的节点,来负责跟所有节点建立 BGP 连接从而学习到全局的路由规则。而其他节点,只需要跟这几个专门的节点交换路由信息,就可以获得整个集群的路由规则信息了。
这些专门的节点,就是所谓的 Route Reflector 节点,它们实际上扮演了“中间代理”的角色,从而把 BGP 连接的规模控制在 N 的数量级上。
Calico 要求集群宿主机之间是二层连通的,如果要实现三层连通的宿主机之间的容器网络互联,就需要打开Calico IPIP模式。
Calico 使用的这个 tunl0 设备,是一个 IP 隧道(IP tunnel)设备。
在上面的例子中,IP 包进入 IP 隧道设备之后,就会被 Linux 内核的 IPIP 驱动接管。IPIP 驱动会将这个 IP 包直接封装在一个宿主机网络的 IP 包中,如下所示:
当 Calico 使用 IPIP 模式的时候,集群的网络性能会因为额外的封包和解包工作而下降。在实际测试中,Calico IPIP 模式与 Flannel VXLAN 模式的性能大致相当。所以,在实际使用时,如非硬性需求,建议将所有宿主机节点放在一个子网里,避免使用 IPIP。
避免使用 Calico IPIP 模式的方案:
- 所有宿主机都跟宿主机网关建立 BGP Peer 关系,要求宿主机网关必须支持一种叫作 Dynamic Neighbors 的 BGP 配置方式。这是因为,在常规的路由器 BGP 配置里,运维人员必须明确给出所有 BGP Peer 的 IP 地址。考虑到 Kubernetes 集群可能会有成百上千个宿主机,而且还会动态地添加和删除节点,这时候再手动管理路由器的 BGP 配置就非常麻烦了。而 Dynamic Neighbors 则允许你给路由器配置一个网段,然后路由器就会自动跟该网段里的主机建立起 BGP Peer 关系。
- 使用一个或多个独立组件负责搜集整个集群里的所有路由信息,然后通过 BGP 协议同步给网关。在大规模集群中,Calico 本身就推荐使用 Route Reflector 节点的方式进行组网。所以,这里负责跟宿主机网关进行沟通的独立组件,直接由 Route Reflector 兼任即可。这种情况下网关的 BGP Peer 个数是有限并且固定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直接把这些独立组件配置成路由器的 BGP Peer,而无需 Dynamic Neighbors 的支持。这些独立组件的工作原理也很简单:它们只需要 WATCH Etcd 里的宿主机和对应网段的变化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通过 BGP 协议分发给网关即可。
三层网络方案和”隧道模式”方案的异同
- 相同:都实现了跨宿主机容器的三层连通。
- 不同:三层网络方案通过配置下一跳主机的路由规则来实现连通,”隧道模式”方案通过在IP包外再封装一层UDP包来实现连通。
- 三层网络方案:Flannel host-gw、Calico
- 优点:少了封包和解包的过程,性能高
- 缺点:需要想办法维护路由规则
- “隧道模式”方案:Flannel UDP、Flannel VXLAN、Calico IPIP
- 优点:简单,大部分工作可以由Linux 内核的模块实现
- 缺点:性能低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图片转BASE64编码
在线图片转Base64编码工具
RGB CMYK 转换工具
RGB CMYK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