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按照正常的互联网玩法,产品经理原型画好进行需求评审,评审完后,需要把需求丢给技术经理,或者技术负责人,进行一整套的概要设计,然后针对概要设计评审,概要评审后进行开发。这次咱们一起说说概要设计的体系结构。了解下套路。软件系统设计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写文档,写文档是一种负担,其实系统设计头脑风暴,是一种非常开心的事情。所以必须掌握什么是系统的设计。它里面有哪些方法论,如何去做一些系统设计。才毕业回郑州那几年,都是一句话就是需求,开发完了河南本地连个测试人员都没有,开发人员说开发完了就开发完了,直接拿给用户进行测试。
按照正常的互联网玩法,产品经理原型画好进行需求评审,评审完后,需要把需求丢给技术经理,或者技术负责人,进行一整套的概要设计,然后针对概要设计评审,概要评审后进行开发。这次咱们一起说说概要设计的体系结构。了解下套路。
软件系统设计
软件系统设计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写文档,写文档是一种负担,其实系统设计头脑风暴,是一种非常开心的事情。所以必须掌握什么是系统的设计。它里面有哪些方法论,如何去做一些系统设计。
我们平常做开发设计吗?
才毕业回郑州那几年,都是一句话就是需求,开发完了河南本地连个测试人员都没有,开发人员说开发完了就开发完了,直接拿给用户进行测试。有的用户直接骂娘,有的用户用的感觉很不爽哭的(工作没做完),有的用户直接摔东西的。聪明的一点的用户都直接联系开发人员帮他来操作。直接测试都没有,用户就是测试人员,说实话7,8年前的告诉用户怎么用,他怎么用。他感觉很神秘,这几年随着互联网产品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家对软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很多之前的习惯的同事,现在都没转变过来,真是土,土的掉渣。后来其实也没太关注设计,可能就是之画个图。直到后来跟第三方系统进行交互数据,刚开始草草的设计下,导致之后的2个月都没好过。所以说系统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不是老铁们经常说的就是写个文档就行了。
- 拿这键盘直接干。
- 深思熟虑,考虑到多方的问题,在开始我们的编码。
- 需求里面是一句话,直接就是干,别墨迹。
- 做设计的时候,开发人员在考虑?还是技术经理在考虑?
用什么方法做?
瀑布流程(互联网直接忽略)
需求确定的基础上,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设计的都很全面,把每个阶段都有非常严格的验证条件,在主流的大型软件的开发方式。
基于原型,快速迭代(互联网常用)
许多创业公司的老板真心喜欢,感觉业务可以进行快速的开发,其实在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坑在里面的。很少有人基于瀑布来开发。其实快速迭代也变成了很多老板让各位老铁赶项目的理由了。我几个亿的单子,先让用户验证,让用户体验到,大家不能耽误我们伟大的商业模式,就算是这种开发模式也是需要有文档的,对设计不清楚的地方也会有很多,很多的坑在里面,包括后期的性能和扩展也好,如果前期底子没有搭建好的话,后期伤筋动骨。随随便便改一个小功能可能要对程序进行伤筋动骨。但是这个时候老板是不会管你的,测试人员更不会管你,产品也不会管你,他们只知道我们满足业务和需求。
具体设计什么
具体到底需要设计什么?如果系统没有做好一个设计,如果你还是基于所谓的原型,快速迭代敏捷开发以这为借口的话,程序后期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的时候真心很伤,根本都不改你的系统,就比如说:银行,社保里面的代码基本是10年前的代码,里面的问题一大堆,但是没有人敢改,这也是设计部合理导致的一个毛病。
- 体系结构设计
- 指明了一个系统是什么,它是整个软件中最本质的表现
开发人员看文档的时候,首先就要看体系结构。它是软件系统最本质的东西,主体的形态,人的骨架就是体系结构。如果你设计的体系结构是个大猩猩,后期不管如何进化,如何发展,它始终无法变成一个人,只能是个猩猩。比如盖房子,可能盖高层,可能盖土房,可能盖平房,或者是窑洞,一开始就想盖高层,它需要的材料,地基深度什么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体系结构就需要了解软件设计的本质。也可以说架构。
2. 应当设计的很稳定
盖到一半,要换地基是不是很悲催。开发的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3. 设计的原则
3.1 适应性
满足用户需求,达成商业的目的。而不是开发人员自己歪歪,高水平的设计人员就是设计出来刚刚满足用户需要的软件,而不是不惜一切代码设计出来一个最先进的软件,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打造闭环是最好的,对于很多互联网项目,可能不是刚需需求,可能不是成熟的商业模式,如果非要进行闭环,试错的机会都不给,开发的成本老板接受不了,老板无法快速推广到市场里面。开发的功能越多,功能越强大的话,一旦业务发生调整的话,软件不好发生变动。所以要分为很多个阶段。开发和产品经理很多容易犯这个毛病,刚开始就设计都喜欢大而全,精而细。 产品经理经常爱说:『别人的系统都有这个功能,你为什么做不了!』,其实可以这么怼过去,给他上一课:『这样的产品设计根本就不能满足现阶段产品设计的适应性!』
3.2 结构稳定性
我们设计的要相对的稳定性,一定确定一定要相对的稳定性,如果经常变动,就相对于房子的地基,你看到那个房子盖好后的地基经常发生变动。如果软件经常发生,太悲剧了。体系结构设计的不稳定,范围不清楚,如果一个系统刚开始是B2C,突然要变成B2B,表结构,系统模块,界面,全部都要发生比较大的改变。整个项目变的很轮乱,需求不停的变动导致系统很混乱。导致开发人员不敢动代码(牵一发动全身),都是复制一份 代码。最后维护多份代码。对于高水平的设计师都是有一定经验的,可以预先知道那些需求是基本不变的,那些需求是可变的。
必须导出:可变需求和可变需求。
举个例子:之前项目中针对消息中心的设计,消息中心:对于用户来说会有很多种类的消息。消息除了pc端,移动端也有很多的消息,物流消息,营销消息,通知消息。当时就有一个问题, 实际的消息中心,就是接收到各种渠道的消息,然后分发到各个平台(邮件,短信,推送,系统消息信息)。之前没有消息中心,都是业务方自己各自来完成的。为了满足原子性,原子是不可变的,消息中心需要做的就是按照业务方的需求把消息发送出去,发送到对应的渠道,短信。但是消息中心是在业务平台之后设计的,业务平台不可能因为发送消息修改自身的业务代码。在消息中心专门设计了一个监听模块,监听业务方的一个动作,这个模块跟业务平台是紧耦合的,事件监听模块随着业务而变动,消息中心的核心功能不会发生变动的,因为功能很纯粹就是发消息,收消息,推送消息。这就是当时如何保证稳定性的问题。在模块上进行划分。如果之后在需要拆分的话,直接把模块进行拆分。监听模块,按照业务的变更进行变更。
稳定性,就不会被业务需求方赶着走,项目是可控的。天天不用担心老板又有新需求。
3.3 扩展性
软件在扩展新功能的难易程度。扩展性越好,适应变化的能力越强,尤其是敏捷开发,如果扩展能力不强的话,很容易进入一个死胡同里面去。区分可变动和不可变动。软件体量约小,扩展能力越强,船小好调头。为什么项目分阶段,就是为了可扩展。系统的体量肯定受限业务的,越大的项目扩展性越难,所以要进行分布式(应用层,中间业务层,原子服务层),分层(控制层,服务层,数据访问层),越是往下稳定。
合理的业务模块划分,扩展的时候根据模块进行拆分扩展。业务的边界划分。
3.4 是不是所有的系统在设计的时候都要考虑扩展性
一次性项目,只要完成现阶段的功能就可以了,例如两个单独的公司的对接接口,其实很多时候因为可能是一次性的,没必要考虑扩展性,如果考虑可能就变成了过度设计。如果做开放平台的话,肯定要考虑扩展性。
3.5 可复用性
用一次还可以继续在用,工具类,公共的组件。工具类一定设计的纯粹(对使用环境没有假设,少配置零配置,没有依赖)
- 表结构设计
- 方法论
- 表结构设计
- 性能扩展性考虑
- 系统的模块设计
-
原型界面设计
-
设计模式
-
数据结构和算法
PS:在之前也是不做设计的,但是做过设计的后明显是跟不做设计有很大的区别的。很多提前设计的好,做设计很容易可控。不管大家对设计的理论有多少,设计是必须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设计是为了让开发,测试人员,产品经理(设计没有偏差)。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谢谢!>>原文链接地址:
已是最后文章下一篇: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互联网架构』软件架构-软件系统设计(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互联网架构』软件架构-软件环境的持续发布管理(上)(23)
- 『互联网架构』软件架构-软件环境的持续发布管理(下)(24)
- 软件架构和架构风格
- 软件架构模式之事件驱动架构
- 『互联网架构』软件架构-分布式架构(14)
- 『互联网架构』软件架构-电商系统架构(上)(69)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Hit Refresh
Satya Nadella、Greg Shaw / HarperBusiness / 2017-9-26 / USD 20.37
Hit Refresh is about individual change,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happening inside of Microsoft and the technology that will soon impact all of our lives—the arrival of the most exciting and disruptive......一起来看看 《Hit Refresh》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