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用MVVM?
为什么要用MVVM?只是因为它不会让我时常懵逼。
每次做完项目过后,都会被自己庞大的 ViewController 代码吓坏,不管是什么网络请求、网络数据处理、跳转交互逻辑统统往 ViewController 里面塞,就算是自己写的代码,也不敢直视。我不得不思考是不是MVC模式太过落后了,毕竟它叫做 Massive View Controller,其实说 MVC 落后不太合理,说它太原始了比较合适。
MVC 模式的历史非常的久远,它其实不过是对工程代码的一种模块化,不管是 MVVM、MVCS、还是听起来就毛骨悚然的 VIPER,都是对 MVC 标准的三个模块的继续划分,细分下去,使每个模块的功能更加的独立和单一,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代码的规范程度,解耦,和降低维护成本。具体用什么模式需要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决定,而这里笔者就 MVVM 架构和设计,浅谈拙见。
二:MVVM模块划分
传统的MVC模式分为:Model、View、Controller。Model 是数据模型,有胖瘦之分,View 负责界面展示,而 Controller 就负责剩下的逻辑和业务。
MVVM 模式多了一个 ViewModel,它的作用是为 Controller 减负,将Controller里面的逻辑(主要是弱业务逻辑)转移到自身,其实它涉及到的工作不止是这些,还包括页面展示数据的处理等。(后序章节会有具体讲解)
我的设计是这样的:
-
一个 View 对应一个 ViewModel,View 界面元素属性与 ViewModel 处理后的数据属性绑定
-
Model 只是在有网络数据的时候需要创建,它的作用只是一个数据的中专站,也就是一个极为简介的瘦 Model
-
这里弱化了 Model 的作用,而将对网络数据的处理的逻辑放在 ViewModel 中,也就是说,只有在有网络数据展示的 View 的 ViewModel 中,才会看见 Model 的影子,而处理过后的数据,将变成 ViewModel 的属性,注意一点,这些属性一定要尽量“直观”,比如能写成UIImage 就不要写成 URL
-
ViewModel 和 Model 可以视情况看是否需要属性绑定
-
Controller 的作用就是将主View通过与之对应的 ViewModel 初始化,然后添加到 self.view,然后就是监听跳转逻辑触发等少部分业务逻辑,当然,ViewController 的路由跳转还可以解放出来。
注意:这里面提到的绑定,其实就是对属性的监听,当属性变化时,监听者做一些逻辑处理,由此涉及到一个框架————RAC
三:ReactiveCocoa
RAC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它和MVVM模式的结合使用只能用一个词形容 ——— 完美。
当然,有些开发者不太愿意用这些东西,大概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破坏了代理、通知、监听、闭包等的逻辑观感。但是笔者 MVVM 搭建思路里面会涉及大量的属性绑定、事件传递,运用 RAC 能大量简化代码,使逻辑更加的清晰。
在这之前,如果你没有用过RAC,请先移步:
)
四:MVVM模块具体实现
这是要实现的界面:
1、Model
这里弱化了 Model,只是做为数据模型使用。只有在 View 需要显示网络数据的时候,对应的 ViewModel 里面才有 Model 的相关处理。
2、ViewModel
在实际开发当中,一个 View 对应一个 ViewModel,主 View 对应并且绑定一个主 ViewModel。
主 ViewModel 承担了网络请求、点击事件协议、初始化子 ViewModel 并且给子 ViewModel 的属性赋初值;网络请求成功返回数据过后,主 ViewModel 还需要给子 ViewModel 的属性赋予新的值。
主 ViewModel 的观感是这样的:
@interface MineViewModel : NSObject//viewModel@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MineHeaderViewModel *mineHeaderViewModel;@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NSArray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nbsp=""> *dataSorceOf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NSArray <minedown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nbsp=""> *dataSorceOfMineDownCollectionViewCell;//RACCommand@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RACCommand *autoLoginCommand;//RACSubject@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RACSubject *pushSubject;@end </minedown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其中,RACCommand 是放网络请求的地方,RACSubject 相当于协议,这里用于点击事件的代理,而 ViewModel 下面的一个 ViewModel 属性和三个装有 ViewModel 的数组需要着重说一下。
在iOS开发中,我们通常会自定义 View,而自定义的 View 有可能是继承自 UICollectionviewCell(UITableViewCell、UITableViewHeaderFooterView 等),当我们自定义一个 View 的时候,这个 View 不需要复用且只有一个,我们就在主 ViewModel 声明一个子 ViewModel 属性,当我们自定义一个需要复用的 cell、item、headerView 等的时候,我们就在主 ViewModel 中声明数组属性,用于储存复用的 cell、item 的 ViewModel,中心思想仍然是一个 View 对应一个 ViewModel。
在.m文件中,对这些属性做懒加载处理,并且将 RACCommand 和 RACSubject 配置好,方便之后在需要的时候触发以及调用,代码如下:
@implementation MineViewModel- (instancetype)init { self = [super init]; if (self) { [self initialize]; } return self; } - (void)initialize { [self.autoLoginCommand.executionSignals.switchToLatest subscribeNext:^(id responds) { //处理网络请求数据 ...... }]; }#pragma mark *** getter ***- (RACSubject *)pushSubject { if (!_pushSubject) { _pushSubject = [RACSubject subject]; } return _pushSubject; } - (RACCommand *)autoLoginCommand { if (!_autoLoginCommand) { _autoLoginCommand = [[RACCommand alloc] initWithSignalBlock:^RACSignal *(id input) { return [RACSignal createSignal:^RACDisposable *(id <racsubscriber> subscriber) { NSDictionary *paramDic = @{......}; [Network start:paramDic success:^(id datas) { [subscriber sendNext:datas]; [subscriber sendCompleted]; } failure:^(NSString *errorMsg) { [subscriber sendNext:errorMsg]; [subscriber sendCompleted]; }]; return nil; }]; }]; } return _autoLoginCommand; } - (MineHeaderViewModel *)mineHeaderViewModel { if (!_mineHeaderViewModel) { _mineHeaderViewModel = [MineHeaderViewModel new]; _mineHeaderViewModel.headerBackgroundImage = [UIImage imageNamed:@"BG"]; _mineHeaderViewModel.headerImageUrlStr = nil; [[[RACObserve([LoginBackInfoModel shareLoginBackInfoModel], headimg) distinctUntilChanged] takeUntil:self.rac_willDeallocSignal] subscribeNext:^(id x) { if (x == nil) { _mineHeaderViewModel.headerImageUrlStr = nil; } else { _mineHeaderViewModel.headerImageUrlStr = x; } }]; ...... return _mineHeaderViewModel; } - (NSArray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nbsp=""> *)dataSorceOf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 { if (!_dataSorceOf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 {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model1 =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new];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model2 =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new]; ...... _dataSorceOf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 = @[model1, model2]; } return _dataSorceOf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 } - (NSArray <minedown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nbsp=""> *)dataSorceOfMineDownCollectionViewCell { if (!_dataSorceOfMineDownCollectionViewCell) { ...... } return _dataSorceOfMineDownCollectionViewCell; }@end </minedown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racsubscriber>
为了方便,我直接将以前写的一些代码贴上来了,不要被它的长度吓着了,你完全可以忽略内部实现,只需要知道,这里不过是实现了 RACCommand 和 RACSubject 以及初始化子 ViewModel。
是的,主 ViewModel 的主要工作基本上只有这三个。
关于属性绑定的逻辑,我将在之后讲到。
我们先来看看子 ViweModel 的观感:
@interface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 NSObject@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UIImage *headerImage;@property (nonatomic, copy) NSString *headerTitle;@property (nonatomic, copy) NSString *content;@end
我没有贴.m里面的代码,因为里面没有代码(嘿嘿)。
接下来说说,为什么我设计的子 ViewModel 只有几个单一的属性,而主 ViewModel 却有如此多的逻辑。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 ViewModel 的概念,Model 是模型,所以 ViewModel 就是视图的模型。而在传统的 MVC 中,瘦 Model 叫做数据模型,其实瘦 Model 叫做 DataModel 更为合适;而胖 Model 只是将网络请求的逻辑、网络数据处理的逻辑写在了里面,方便于 View 更加便捷的展示数据,所以,胖 Model 的功能和 ViewModel 大同小异,笔者把它叫做“少根筋的 ViewModel”。
这么一想,我们似乎应该将网络数据处理的逻辑放在子 ViewModel 中,来为主 ViewModel 减负。
笔者也想这么做。
但是有个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这个需求:
一般的思路是自定义一个 CollectionviewCell 和一个 ViewModel,因为它们的布局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在主 ViewModel 中声明一个数组属性,然后放入两个 ViewModel,分别对应两个 Cell。
image 和 title 这种静态数据我们可以在主ViewModel中为这两个子ViewModel赋值,而下方的具体额度和数量来自网络,网络请求下来的数据通常是:
{ balance:"100" redPacket:"3"}
我们需要把”100“转化为”100元“,”3“转化为”3个“。
这个网络数据处理逻辑按正常的逻辑来说是应该放在 ViewModel 中的,但是有个问题,我们这个 collectionviewcell 是复用的,它的 ViewModel 也是同一个,而处理的数据是两个不同的字段,我们如何区分?而且不要忘了,网络请求成功获得的数据是在主 ViewModel 中的,还涉及到传值。再按照这个思路去实现必然更为复杂,所以我干脆一刀切,不管是静态数据还是网络数据的处理,通通放在主 ViewModel 中。
这样做虽然让主 ViewModel 任务繁重,子 ViewModel 过于轻量,但是带来的好处却很多,一一列举:
-
在主 ViewModel 的懒加载中,实现对子 ViewModel 的初始化和赋予初值,在RACCommand 中网络请求成功过后,主 ViewModel 需要再次给子 ViewModel 赋值。赋值条理清晰,两个模块。
-
子 ViewModel 只放其对应的 View 需要的数据属性,作用相当于 Model,但是比 Model 更加灵活,因为如果该 View 内部有着一些点击事件等,我们同样可以在子 ViewModel 中添加RACSubject(或者协议)等,子 ViewModel 的灵活性很高。
-
不管是静态数据还是网络数据统一处理,所有子 ViewModel 的初始化和属性赋值放在一块儿,所有网络请求放在一块儿,所有 RACSubject 放在一块儿,结构更加清晰,维护方便。
3、View
之前讲到,ViewModel 和 Model 交互的唯一场景是有网络请求数据需要展示的情况,而 View 和 ViewModel 却是一一对应,绑不绑定需要视情况而定。下面详细介绍。
自定义View这里分两种情况,分别处理:
(1)非继承有复用机制的 View(不是继承 UICollectionviewCell 等)
这里以界面的主 View 为例
.h
- (instancetype)initWithViewModel:(MineViewModel *)viewModel;
该 View 需要和 ViewModel 绑定,实现相应的逻辑和触发事件,并且保证 ViewModel 的唯一性。
.m
这里就不贴代码了,反正 View 与 ViewModel 的交互无非就是触发网络请求、触发点击事件、将 ViewModel 的数据属性展示在界面上。
(2)继承有复用机制的 View(UICollectionviewCell 等)
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 cell、item 的复用机制问题了。
我们在自定义这些 cell、item 的时候,并不能绑定相应的 ViewModel,因为它的复用原理,将会出现多个 cell(item)的 ViewModel 一模一样,在这里,笔者使用了如下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自定义的 cell(item).h 中声明一个 ViewModel 属性。
#import <uikit uikit="" h=""> #import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h"@interface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 : UICollectionViewCell@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viewModel;@end </uikit>
然后,在该属性的setter方法中给该cell的界面元素赋值:
#pragma mark *** setter ***- (void)setViewModel:(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ViewModel *)viewModel { if (!viewModel) return; _viewModel = viewModel; RAC(self, contentLabel.text) = [[RACObserve(viewModel, content) distinctUntilChanged] takeUntil:self.rac_willDeallocSignal]; self.headerImageView.image = viewModel.headerImage; self.headerLabel.text = viewModel.headerTitle; }
ps:这里再次看到RAC()和RACObserve()这两个宏,这是属性绑定,如果你不懂,可以先不用管,在后面我会讲解一下我的属性绑定思路,包括不使用 ReactiveCocoa 达到同样的效果。
重写setter的作用大家应该知道吧,就是在 collectionView 的协议方法中写到:
cell.viewModel = self.viewModel.collectionCellViewModel;
的时候,能够执行到该setter方法中,改变该cell的布局。
好吧,这就是精髓,废话不说了。
想了一下,还是贴上主 View 的 .m 代码吧:
@interface MineView () <uicollectionviewdelegate nbsp="" uicollectionviewdatasource="" uicollectionviewdelegateflowlayout="">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UICollectionView *collectionView;@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MineViewModel *viewModel;@end@implementation MineView- (instancetype)initWithViewModel:(MineViewModel *)viewModel { self = [super init]; if (self) { self.backgroundColor = [UIColor colorWithRed:243/255.0 green:244/255.0 blue:245/255.0 alpha:1]; self.viewModel = viewModel; [self addSubview:self.collectionView]; [self setNeedsUpdateConstraints]; [self updateConstraintsIfNeeded]; [self bindViewModel]; } return self; } - (void)updateConstraints { [self.collectionView mas_makeConstraints:^(MASConstraintMaker *make) { make.edges.mas_equalTo(self); }]; [super updateConstraints]; } - (void)bindViewModel { [self.viewModel.autoLoginCommand execute:nil]; }#pragma mark *** UICollectionViewDataSource ***- (NSInteger)numberOfSectionsInCollectionView:(UICollectionView *)collectionView { return 3; } - (NSInteger)collectionView:(UICollectionView *)collectionView numberOfItemsInSection:(NSInteger)section { if (section == 1) return self.viewModel.dataSorceOf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count; ...... } - (UICollectionViewCell *)collectionView:(UICollectionView *)collectionView cellForItemAtIndexPath:(NSIndexPath *)indexPath { if (indexPath.section == 1) { 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 *cell = [collectionView dequeueReusableCellWithReuseIdentifier:[NSString stringWithUTF8String:object_getClassName([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 class])] forIndexPath:indexPath]; cell.viewModel = self.viewModel.dataSorceOfMineTopCollectionViewCell[indexPath.row]; return cell; } ...... } - (UICollectionReusableView *)collectionView:(UICollectionView *)collectionView viewForSupplementaryElementOfKind:(NSString *)kind atIndexPath:(NSIndexPath *)indexPath { ...... }#pragma mark *** UICollectionViewDelegate ***- (void)collectionView:(UICollectionView *)collectionView didSelectItemAtIndexPath:(NSIndexPath *)indexPath { [self.viewModel.pushSubject sendNext:nil]; }#pragma mark *** UICollectionViewDelegateFlowLayout *** ......#pragma mark *** Getter ***- (UICollectionView *)collectionView { if (!_collectionView) { ...... } return _collectionView; } - (MineViewModel *)viewModel { if (!_viewModel) { _viewModel = [[MineViewModel alloc] init]; } return _viewModel; }@end </uicollectionviewdelegate>
4、Controller
这家伙已经解放了。
@interface MineViewController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MineView *mineView;@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MineViewModel *mineViewModel;@end@implementation MineViewController#pragma mark *** life cycle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self.hidesBottomBarWhenPushed = YES; [self.view addSubview:self.mineView]; [self bindViewModel]; } - (void)updateViewConstraints { [self.mineView mas_makeConstraints:^(MASConstraintMaker *make) { make.edges.mas_equalTo(self.view); }]; [super updateViewConstraints]; } - (void)bindViewModel { @weakify(self); [[self.mineViewModel.pushSubject takeUntil:self.rac_willDeallocSignal] subscribeNext:^(NSString *x) { @strongify(self); [self.navigationController pushViewController:[LoginViewController new] animated:YES]; }]; }#pragma mark *** getter ***- (MineView *)mineView { if (!_mineView) { _mineView = [[MineView alloc] initWithViewModel:self.mineViewModel]; } return _mineView; } - (MineViewModel *)mineViewModel { if (!_mineViewModel) { _mineViewModel = [[MineViewModel alloc] init]; } return _mineViewModel; }@end
是不是非常清爽,清爽得甚至怀疑它的存在感了( _ )。
五:附加讲述
1、绑定思想
我想,懂一些 RAC 的人都知道属性绑定吧,RAC(,)和 RACObserve(,),这是最常用的,它的作用是将 A 类的 a 属性绑定到 B 类的 b 属性上,当 A 类的 a 属性发生变化时,B 类的 b 属性会自动做出相应的处理变化。
这样就可以解决相当多的需求了,比如:用户信息展示界面->登录界面->登录成功->回到用户信息展示界面->展示用户信息
以往我们的做法通常是,用户信息展示界面写一个通知监听->登录成功发送通知->用户信息展示界面刷新布局
当然,也可以用协议、闭包什么的。而使用 RAC 的属性绑定、属性联合等一系列方法,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的降低了代码的耦合度,降低维护成本,思路更清晰。
在上面这个需求中,需要这样做:
将用户信息展示 View 的属性,比如 self.name,self.phone 等与对应的 ViewModel 中的数据绑定。在主 ViewModel 中,为该子 ViewModel 初始化并赋值,用户信息展示 View 的内容就是这个初始值。当主 ViewModel 网络请求成功过后,再一次给该子 ViewModel 赋值,用户信息展示界面就能展示相应的数据了。
而且,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就像我以上的代码里面做的),将 View 的展示内容与 ViewModel 的属性绑定,将 ViewModel 的属性与 Model 的属性绑定,看个图吧:
只要 Model 属性一变,传递到 View 使界面元素变化,全自动无添加。有了这个东西过后,以后 reloadData 这个方法可能见得就比较少了。
2、整体逻辑梳理
-
进入 ViewController,懒加载初始化主 View(调用
-initWithViewMdoel
方法,保证主 ViewModel 唯一性),懒加载初始化主ViewModel。 -
进入主 ViewModel,初始化配置网络请求、点击逻辑、初始化各个子 ViewModel。
-
进入主 View,通过主 ViewModel 初始化,调用 ViewModel 中的对应逻辑和对应子ViewModel 展示数据。
-
ViewController 与 ViewModel 的交互主要是跳转逻辑等。
3、创建自己的架构
其实在任何项目中,如果某一个模块代码量太大,我们完全可以自己进行代码分离,只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当然这是自己定义的规则),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功能和业务细化,分类。
这相当于在沙滩上抓一把沙,最开始我们将石头和沙子分开,但是后来,发现沙子也有大有小,于是我们又按照沙子的大小分成两部分,再后来发现沙子颜色太多,我们又把不同颜色的沙子分开……
在 MVVM 模式中,完全可以把 ViewModel 的网络请求逻辑提出来,叫做 NetworkingCenter;还可以把 ViewModel 中的点击等各种监听事件提出来,叫做 ActionCenter;还可以把界面展示的 View 的各种配置(比如在 tableView 协议方法中的写的数据)提出来,叫做 UserInterfaceConfigDataCenter;如果项目中需要处理的网络请求数据很多,我们可以将数据处理逻辑提出来,叫做 DataPrecessCenter ……
记住一句话:万变不离其宗。
六:结语
移动端的架构一直都是千变万化,没有万能的架构,只有万能的程序员,根据产品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架构才是正确的做法。MVC 固然古老,但是在小型项目却依然实用;MVVM 虽然很强大,但是在有时候还是会增加代码量;VIPER 看似高大上,实际上应用场景比较少。在实际开发中,不拘泥于某种架构或者将它们结合起来用才是正确的做法。
作者:indulge_in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921825f3bbe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系统架构-设计模式及架构模式(干货)
- 架构设计模式—6大设计原则
- 架构师之路—理解设计模式
- Tomcat 系统架构与设计模式之设计模式篇
- 微服务架构 10 个最重要的设计模式
- 架构设计笔记(十一):关键模式_缓存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JSP 2.0技术手册
杜远君、林康司、林上杰 / 湖北教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4-5-1 / 59.0
本书图文并茂,以丰富的实例为引导,全面介绍了主流的Java Web开发技术——JSP 2.0,重点介绍Java在展示层的两项重要技术:Java Servlet与JavaServer Pages。它们是最重要的Java核心技术。对这两项技术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您未来对于JavaServer Faces(JSF)技术以及Java Web Services技术的学习。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一起来看看 《JSP 2.0技术手册》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