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工作,接触到framework部分比较多一点,也难免要和Binder打一些交道,也整理了一些相关知识,但准备写这篇文章时,还是有些慌。而且关于整个Binder机制的复杂程度不是三言两语能描叙清楚的,也害怕自己的理解有些偏差,误导一些朋友(ps:反正也没人看....扎心)所以也参考了很多资料。本文主要站在Android开发的角度来大致解析下Binder在java层的一些知识原理,给大家脑子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比如AIDL的实现原理,Binder是怎么通信的等等,文章文字较多,请耐心观看Andr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工作,接触到framework部分比较多一点,也难免要和Binder打一些交道,也整理了一些相关知识,但准备写这篇文章时,还是有些慌。而且关于整个Binder机制的复杂程度不是三言两语能描叙清楚的,也害怕自己的理解有些偏差,误导一些朋友(ps:反正也没人看....扎心)所以也参考了很多资料。
本文主要站在Android开发的角度来大致解析下Binder在 java 层的一些知识原理,给大家脑子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比如AIDL的实现原理,Binder是怎么通信的等等,文章文字较多,请耐心观看
二.Binder概述
2.1 Android为什么选择Binder
Android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所以Android要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其实大可使用linux原有的一些手段,比如管道,共享内存,socket等方式,但是Android还是采用了Binder作为主要机制,说明Binder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其实进程通信大概就两个方面因素,一者性能方面,传输效率问题,传统的管道队列模式采用内存缓冲区的方式,数据先从发送方缓存区拷贝到内核开辟的缓存区中,然后再从内核缓存区拷贝到接收方缓存区,至少有两次拷贝过程,而socket都知道传输效率低,开销大,用于跨网络进程交互比较多,共享内存虽然无需拷贝。
二者这是安全问题,Android作为一个开放式,拥有众多开发者的的平台,应用程序的来源广泛,确保终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IPC通信方式没有任何措施,基本依靠上层协议,其一无法确认对方可靠的身份,Android为每个安装好的应用程序分配了自己的UID,故进程的UID是鉴别进程身份的重要标志,传统的IPC要发送类似的UID也只能放在数据包里,但也容易被拦截,恶意进攻,socket则需要暴露自己的ip和端口,知道这些恶意程序则可以进行任意接入。
综上所述,Android需要一种高效率,安全性高的进程通信方式,也就是Binder,Binder只需要一次拷贝,性能仅次于共享内存,而且采用的传统的C/S结构,稳定性也是没得说,发送添加UID/PID,安全性高。
2.2 Binder实现机制
2.2.1进程隔离
我们知道进程之间是无法直接进行交互的,每个进程独享自己的数据,而且操作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稳定性,将系统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分离开来,保证用户程序进程崩溃时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内核空间(Kernel)是系统内核运行的空间,用户空间(UserSpace)是用户程序运行的空间。为了保证安全性,它们之间是隔离的,所以用户空间的进程要进行交互需要通过内核空间来驱动整个过程。
2.2.2 C/S结构
Binder是基于C/S机制的,要实现这样的机制,server必须需要有特定的节点来接受到client的请求,也就是入口地址,像输入一个网址,通过DNS解析出对应的ip,然后进行访问,这个就是server提供出来的节点地址,而Binder而言的话,与传统的C/S不太一样,Binder本身来作为Server中提供的节点,client拿到Binder实体对象对应的地址去访问Server,对于client而言,怎么拿到这个地址并建立起整个通道是整个交互的关键所在,而且Binder作为一个Server中的实体,对象提供一系列的方法来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的请求,只要client拿到这个引用就可以或者一个有着该方法代理对象的引用,就可以进行通信了。
引用 Android Bander设计与实现 - 设计篇 一段话来总结:
面向对象思想的引入将进程间通信转化为通过对某个Binder对象的引用调用该对象的方法,而其独特之处在于Binder对象是一个可以跨进程引用的对象,它的实体位于一个进程中,而它的引用却遍布于系统的各个进程之中。最诱人的是,这个引用和java里引用一样既可以是强类型,也可以是弱类型,而且可以从一个进程传给其它进程,让大家都能访问同一Server,就象将一个对象或引用赋值给另一个引用一样。Binder模糊了进程边界,淡化了进程间通信过程,整个系统仿佛运行于同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之中。形形色色的Binder对象以及星罗棋布的引用仿佛粘接各个应用程序的胶水,这也是Binder在英文里的原意。
2.2.3 Binder通信模型
Binder基于C/S的结构下,定义了4个角色:Server、Client、ServerManager、Binder驱动,其中前三者是在用户空间的,也就是彼此之间无法直接进行交互,Binder驱动是属于内核空间的,属于整个通信的核心,虽然叫驱动,但是实际上和硬件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实现的方式和驱动差不多,驱动负责进程之间Binder通信的建立,Binder在进程之间的传递,Binder引用计数管理,数据包在进程之间的传递和交互等一系列底层支持。
ServerManager的作用?
我们知道ServerManager也是属于用户空间的一个进程,主要作用就是作为Server和client的桥梁,client可以ServerManager拿到Server中Binder实体的引用,这么说可能有点模糊,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访问,www.baidu.com,百度首页页面就显示出来了,首先我们知道,这个页面肯定是发布在百度某个服务器上的,DNS通过你这个地址,解析出对应的ip地址,再去访问对应的页面,然后再把数据返回给客户端,完成交互。这个和Binder的C/S非常类似,这里的DNS就是对应的ServerManager,首先,Server中的Binder实体对象,将自己的引用(也就是ip地址)注册到ServerManager,client通过特定的key(也就是百度这个网址)和这个引用进行绑定,ServerManager内部自己维护一个类似MAP的表来一一对应,通过这个key就可以向ServerManager拿到Server中Binder的引用,对应到Android开发中,我们知道很多系统服务都是通过Binder去和AMS进行交互的,比如获取音量服务:
AudioManager am = (AudioManager)context.getSystemService(Context.AUDIO_SERVICE);
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ServerManager和Server也是两个不同的进程呀,Server要向ServerManager去注册不是也要涉及到进程间的通信吗,当前实现进程间通信又要用到进程间的通信,你这不是扯犊子吗....莫急莫急,Binder的巧妙之处在于,当ServerManager作为Serve端的时候,它提供的Binder比较特殊,它没有名字也不需要注册,当一个进程使用BINDER_SET_CONTEXT_MGR命令将自己注册成SMgr时Binder驱动会自动为它创建Binder实体,这个Binder的引用在所有Client中都固定为0而无须通过其它手段获得。也就是说,一个Server若要向ServerManager注册自己Binder就必需通过0这个引用号和ServerManager的Binder通信,有朋友又要问了,server和client属于两个不同的进程,client怎么能拿到server中对象,不妨先看看下面的交互图
从上图很清晰的可以看出来整个的交互过程,原本从SM中拿到binder的引用,通过Binder驱动层的处理之后,返回给了client一个代理对象,实际上如果client和server处于同一个进程,返回的就是当前binder对象,如果client和server不处于同一个进程,返回给client的就是一个代理对象,这一点,有兴趣可以看下源码。
2.2.4 Binder角色的定位
Binder本质上只是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式,和我们具体要实现的内容没有关系,为了实现这个服务,我们需要定义一些接口,让client能够远程调用服务,因为是跨进程,这时候就要设计到代理模式,以接口函数位基准,client和server去实现接口函数,Server是服务真正的实现,client作为一个远程的调用。
- 从Server进程来看,Binder是存在的实体对象,client通过transact()函数,经过Binder驱动,最终回调到Binder实体的onTransact()函数中。
- 从 Client进程的角度看,Binder 指的是对 Binder 代理对象,是 Binder 实体对象的一个远程代理,通过Binder驱动进行交互
3.手写进程通信
上面说了那么多,大家伙也看累了,下面通过代码的形式让大家对Binder加深点理解,日常开发中,涉及到进程间通信的话,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AIDL,但不知道有没有和我感觉一样的朋友。。第一次写AIDL是蒙蔽的,通过.aidl文件,编译器自动生成代码,生成一个java文件,里面又有Stub类,里面还有Proxy类,完全不理解里面的机制,确实不便于我们理解学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抛弃aidl,手写一个通信代码。
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个接口服务,也就是上述的服务端要具备的能力来提供给客户端,定义一个接口继承IInterface,代表了服务端的能力
public interface PersonManger extends IInterface { void addPerson(Person mPerson); List<Person> getPersonList(); } 复制代码
接下来我们就要定义一个Server中的Binder实体对象了,首先肯定要继承Binder,其次需要实现上面定义好的服务接口
public abstract class BinderObj extends Binder implements PersonManger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DESCRIPTOR = "com.example.taolin.hellobinder";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RANSAVTION_getPerson = IBinder.FIRST_CALL_TRANSACTION;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RANSAVTION_addPerson = IBinder.FIRST_CALL_TRANSACTION + 1; public static PersonManger asInterface(IBinder mIBinder){ IInterface iInterface = mIBinder.queryLocalInterface(DESCRIPTOR); if (null!=iInterface&&iInterface instanceof PersonManger){ return (PersonManger)iInterface; } return new Proxy(mIBinder);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NonNull Parcel data, @Nullable Parcel reply, int flags)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switch (code){ case INTERFACE_TRANSACTION: reply.writeString(DESCRIPTOR); return true; case TRANSAVTION_getPerson: data.enforceInterface(DESCRIPTOR); List<Person> result = this.getPersonList(); reply.writeNoException(); reply.writeTypedList(result); return true; case TRANSAVTION_addPerson: data.enforceInterface(DESCRIPTOR); Person arg0 = null; if (data.readInt() != 0) { arg0 = Person.CREATOR.createFromParcel(data); } this.addPerson(arg0); reply.writeNoException(); return true; }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asBinder() { return this; } } 复制代码
首先我们看asInterface方法,Binder驱动传来的IBinder对象,通过queryLocalInterface方法,查找本地Binder对象,如果返回的就是PersonManger,说明client和server处于同一个进程,直接返回,如果不是,返回给一个代理对象。
当然作为代理对象,也是需要实现服务接口
public class Proxy implements PersonManger { private IBinder mIBinder; public Proxy(IBinder mIBinder) { this.mIBinder =mIBind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Person(Person mPerson) { Parcel data = Parcel.obtain(); Parcel replay = Parcel.obtain(); try { data.writeInterfaceToken(DESCRIPTOR); if (mPerson != null) { data.writeInt(1); mPerson.writeToParcel(data, 0); } else { data.writeInt(0); } mIBinder.transact(BinderObj.TRANSAVTION_addPerson, data, replay, 0); replay.readException();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replay.recycle(); data.recycle(); } } @Override public List<Person> getPersonList() { Parcel data = Parcel.obtain(); Parcel replay = Parcel.obtain(); List<Person> result = null; try { data.writeInterfaceToken(DESCRIPTOR); mIBinder.transact(BinderObj.TRANSAVTION_getPerson, data, replay, 0); replay.readException(); result = replay.createTypedArrayList(Person.CREATOR);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replay.recycle(); data.recycle(); } return result; }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asBinder() { return null; } } 复制代码
这里的代理对象实质就是client最终拿到的代理服务,通过这个就可以和Server进行通信了,首先通过Parcel将数据序列化,然后调用 remote.transact()将方法code,和data传输过去,对应的会回调在在Server中的onTransact()中
然后是我们的Server进程,onBind方法返回mStub对象,也就是Server中的Binder实体对象
public class ServerSevice extends Service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ServerSevice"; private List<Person> mPeople = new ArrayList<>();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 { mPeople.add(new Person()); super.onCreate(); } @Nullable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return mStub; } private BinderObj mStub = new BinderObj()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Person(Person mPerson) { if (mPerson==null){ mPerson = new Person(); Log.e(TAG,"null obj"); } mPeople.add(mPerson); Log.e(TAG,mPeople.size()+""); } @Override public List<Person> getPersonList() { return mPeople; } }; } 复制代码
最终我们在客户端进程,bindService传入一个ServiceConnection对象,在与服务端建立连接时,通过我们定义好的BinderObj的asInterface方法返回一个代理对象,再调用方法进行交互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boolean isConnect = false;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MainActivity"; private PersonManger personMang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start(); findViewById(R.id.textView).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if (personManger==null){ Log.e(TAG,"connect error"); return; } personManger.addPerson(new Person()); Log.e(TAG,personManger.getPersonList().size()+""); } }); } private void start()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his, ServerSevice.class); bindService(intent,mServiceConnection,Context.BIND_AUTO_CREATE); } private ServiceConnection mServiceConnection = new ServiceConne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 { Log.e(TAG,"connect success"); isConnect = true; personManger = BinderObj.asInterface(service); List<Person> personList = personManger.getPersonList(); Log.e(TAG,personList.siz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 Log.e(TAG,"connect failed"); isConnect = false; } }; } 复制代码
这样的话,一次完成的进程间的交互就完成了~是不是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最后建议大家在不借助 AIDL 的情况下手写实现 Client 和 Server 进程的通信,加深对 Binder 通信过程的理解。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蛮多的文章和源码,感谢大佬们的无私奉献,溜了溜了~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Android开发需要知道的Binder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写给大家看的算法书
【日】杉浦 贤 / 绝云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6-6 / 59.00元
算法这个词对于非计算机从业人士而言,似乎就是晦涩、神秘的代名词。其实,算法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做饭用的菜谱是一种算法、查字典的方法是一种算法、给期中考试分数排名也用到了算法。事实上,算法可以说是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依存的重要基石之一。 《写给大家看的算法书》对于理解信息处理的基础——算法而言,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入门读物。作者采用大量生动的类比,配合简洁易懂的配图,深入浅出地讲解算法,极大地拉......一起来看看 《写给大家看的算法书》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