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1.接口定义Go 语言的接口类型非常特别,它的作用和 Java 语言的接口一样,但是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别。Java 语言需要在类的定义上显式实现了某些接口,才可以说这个类具备了接口定义的能力。但是 Go 语言的接口是隐式的,只要结构体上定义的方法在形式上(名称、参数和返回值)和接口定义的一样,那么这个结构体就自动实现了这个接口,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个接口变量来指向这个结构体对象。下面我们看个例子
一、接口
1.接口定义
Go 语言的接口类型非常特别,它的作用和 Java 语言的接口一样,但是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别。Java 语言需要在类的定义上显式实现了某些接口,才可以说这个类具备了接口定义的能力。但是 Go 语言的接口是隐式的,只要结构体上定义的方法在形式上(名称、参数和返回值)和接口定义的一样,那么这个结构体就自动实现了这个接口,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个接口变量来指向这个结构体对象。下面我们看个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 可以闻 type Smellable interface { smell() } // 可以吃 type Eatable interface { eat() } // 苹果既可能闻又能吃 type Apple struct {} func (a Apple) smell() { fmt.Println("apple can smell") } func (a Apple) eat() { fmt.Println("apple can eat") } // 花只可以闻 type Flower struct {} func (f Flower) smell() { fmt.Println("flower can smell") } func main() { var s1 Smellable var s2 Eatable var apple = Apple{} var flower = Flower{} s1 = apple s1.smell() s1 = flower s1.smell() s2 = apple s2.eat() } -------------------- apple can smell flower can smell apple can eat
上面的代码定义了两种接口,Apple 结构体同时实现了这两个接口,而 Flower 结构体只实现了 Smellable 接口。我们并没有使用类似于 Java 语言的 implements 关键字,结构体和接口就自动产生了关联。
2.空接口
如果一个接口里面没有定义任何方法,那么它就是空接口,任意结构体都隐式地实现了空接口。
Go 语言为了避免用户重复定义很多空接口,它自己内置了一个,这个空接口的名字特别奇怪,叫 interface{} ,初学者会非常不习惯。之所以这个类型名带上了大括号,那是在告诉用户括号里什么也没有。我始终认为这种名字很古怪,它让代码看起来有点丑陋。
空接口里面没有方法,所以它也不具有任何能力,其作用相当于 Java 的 Object 类型,可以容纳任意对象,它是一个万能容器。比如一个字典的 key 是字符串,但是希望 value 可以容纳任意类型的对象,类似于 Java 语言的 Map 类型,这时候就可以使用空接口类型 interface{}。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 连续两个大括号,是不是看起来很别扭 var user = map[string]interface{}{ "age": 30, "address": "Beijing Tongzhou", "married": true, } fmt.Println(user) // 类型转换语法来了 var age = user["age"].(int) var address = user["address"].(string) var married = user["married"].(bool) fmt.Println(age, address, married) } ------------- map[age:30 address:Beijing Tongzhou married:true] 30 Beijing Tongzhou true
代码中 user 字典变量的类型是 map[string]interface{},从这个字典中直接读取得到的 value 类型是 interface{},需要通过类型转换才能得到期望的变量。
3.用接口来模拟多态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Fruitable interface { eat() } type Fruit struct { Name string // 属性变量 Fruitable // 匿名内嵌接口变量 } func (f Fruit) want() { fmt.Printf("I like ") f.eat() // 外结构体会自动继承匿名内嵌变量的方法 } type Apple struct {} func (a Apple) eat() { fmt.Println("eating apple") } type Banana struct {} func (b Banana) eat() { fmt.Println("eating banana") } func main() { var f1 = Fruit{"Apple", Apple{}} var f2 = Fruit{"Banana", Banana{}} f1.want() f2.want() } --------- I like eating apple I like eating banana
使用这种方式模拟多态本质上是通过组合属性变量(Name)和接口变量(Fruitable)来做到的,属性变量是对象的数据,而接口变量是对象的功能,将它们组合到一块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多态性的结构体。
4.接口的组合继承
接口的定义也支持组合继承,比如我们可以将两个接口定义合并为一个接口如下
type Smellable interface { smell() } type Eatable interface { eat() } type Fruitable interface { Smellable Eatable }
这时 Fruitable 接口就自动包含了 smell() 和 eat() 两个方法,它和下面的定义是等价的。
type Fruitable interface { smell() eat() }
5.接口变量的赋值
变量赋值本质上是一次内存浅拷贝,切片的赋值是拷贝了切片头,字符串的赋值是拷贝了字符串的头部,而数组的赋值呢是直接拷贝整个数组。接口变量的赋值会不会不一样呢?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实验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Rect struct { Width int Height int } func main() { var a interface {} var r = Rect{50, 50} a = r var rx = a.(Rect) r.Width = 100 r.Height = 100 fmt.Println(rx) } ------ {50 50}
二、错误异常
Go 语言的异常处理语法绝对是独树一帜,在我见过的诸多高级语言中,Go 语言的错误处理形式就是一朵奇葩。一方面它鼓励你使用 C 语言的形式将错误通过返回值来进行传递,另一方面它还提供了高级语言一般都有的异常抛出和捕获的形式,但是又不鼓励你使用这个形式。后面我们统一将返回值形式的称为「错误」,将抛出捕获形式的称为「异常」。
1.错误接口
Go 语言规定凡是实现了错误接口的对象都是错误对象,这个错误接口只定义了一个方法。
type error interface { Error() string }
注意这个接口的名称,它是小写的,是内置的全局接口。通常一个名字如果是小写字母开头,那么它在包外就是不可见的,不过 error 是内置的特殊名称,它是全局可见的。
编写一个错误对象很简单,写一个结构体,然后挂在 Error() 方法就可以了。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SomeError struct { Reason string } func (s SomeError) Error() string { return s.Reason } func main() { var err error = SomeError{"something happened"} fmt.Println(err) } --------------- something happened
对于上面代码中错误对象的形式非常常用,所以 Go 语言内置了一个通用错误类型,在 errors 包里。这个包还提供了一个 New() 函数让我们方便地创建一个通用错误。 var err = errors.New("something happened")
如果你的错误字符串需要定制一些参数,可使用 fmt 包提供了 Errorf 函数
var thing = "something" var err = fmt.Errorf("%s happened", thing)
1.错误处理首体验
在 Java 语言里,如果遇到 IO 问题通常会抛出 IOException 类型的异常,在 Go 语言里面它不会抛异常,而是以返回值的形式来通知上层逻辑来处理错误。下面我们通过读文件来尝试一下 Go 语言的错误处理,读文件需要使用内置的 os 包。
package main import "os" import "fmt" func main() { // 打开文件 var f, err = os.Open("main.go") if err != nil { // 文件不存在、权限等原因 fmt.Println("open file failed reason:" + err.Error()) return } // 推迟到函数尾部调用,确保文件会关闭 defer f.Close() // 存储文件内容 var content = []byte{} // 临时的缓冲,按块读取,一次最多读取 100 字节 var buf = make([]byte, 100) for { // 读文件,将读到的内容填充到缓冲 n, err := f.Read(buf) if n > 0 { // 将读到的内容聚合起来 content = append(content, buf[:n]...) } if err != nil { // 遇到流结束或者其它错误 break } } // 输出文件内容 fmt.Println(string(content)) } ------- package main import "os" import "fmt" .....
在这段代码里有几个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个需要注意的是 os.Open()、f.Read() 函数返回了两个值,Go 语言不但允许函数返回两个值,三个值四个值都是可以的,只不过 Go 语言普遍没有使用多返回值的习惯,仅仅是在需要返回错误的时候才会需要两个返回值。除了错误之外,还有一个地方需要两个返回值,那就是字典,通过第二个返回值来告知读取的结果是零值还是根本就不存在。 var score, ok := scores["apple"]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 defer 关键字,它将文件的关闭调用推迟到当前函数的尾部执行,即使后面的代码抛出了异常,文件关闭也会确保被执行,相当于 Java 语言的 finally 语句块。defer 是 Go 语言非常重要的特性,在日常应用开发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它。
第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append 函数参数中出现了 … 符号。在切片章节,我们知道 append 函数可以将单个元素追加到切片中,其实 append 函数可以一次性追加多个元素,它的参数数量是可变的。
var s = []int{1,2,3,4,5} s = append(s,6,7,8,9)
但是读文件的代码中需要将整个切片的内容追加到另一个切片中,这时候就需要 … 操作符,它的作用是将切片参数的所有元素展开后传递给 append 函数。你可能会担心如果切片里有成百上千的元素,展开成元素再传递会不会非常耗费性能。这个不必担心,展开只是形式上的展开,在实现上其实并没有展开,传递过去的参数本质上还是切片。
第四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读文件操作 f.Read() ,它会将文件的内容往切片里填充,填充的量不会超过切片的长度(注意不是容量)。如果将缓冲改成下面这种形式,就会死循环!
var buf = make([]byte, 0, 100)
另外如果遇到文件尾了,切片就不会填满。所以需要通过返回值 n 来明确到底读了多少字节。
2.体验 Redis 的错误处理
上面读文件的例子并没有让读者感受到错误处理的不爽,下面我们要引入 Go 语言 Redis 的客户端包,来真实体验一下 Go 语言的错误处理有多让人不快。
使用第三方包,需要使用 go get 指令下载这个包,该指令会将第三方包放到 GOPATH 目录下。
go get github.com/go-redis/redis
下面我要实现一个小功能,获取 Redis 中两个整数值,然后相乘,再存入 Redis 中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import "strconv" import "github.com/go-redis/redis" func main() { // 定义客户端对象,内部包含一个连接池 var client = redis.NewClient(&redis.Options { Addr: "localhost:6379", }) // 定义三个重要的整数变量值,默认都是零 var val1, val2, val3 int // 获取第一个值 valstr1, err := client.Get("value1").Result() if err == nil { val1, err = strconv.Atoi(valstr1) if err != nil { fmt.Println("value1 not a valid integer") return } } else if err != redis.Nil { fmt.Println("redis access error reason:" + err.Error()) return } // 获取第二个值 valstr2, err := client.Get("value2").Result() if err == nil { val2, err = strconv.Atoi(valstr2) if err != nil { fmt.Println("value1 not a valid integer") return } } else if err != redis.Nil { fmt.Println("redis access error reason:" + err.Error()) return } // 保存第三个值 val3 = val1 * val2 ok, err := client.Set("value3",val3, 0).Resul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set value error reason:" + err.Error()) return } fmt.Println(ok) } ------ OK
因为 Go 语言中不轻易使用异常语句,所以对于任何可能出错的地方都需要判断返回值的错误信息。上面代码中除了访问 Redis 需要判断之外,字符串转整数也需要判断。
另外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字符串的零值是空串而不是 nil,你不好从字符串内容本身判断出 Redis 是否存在这个 key 还是对应 key 的 value 为空串,需要通过返回值的错误信息来判断。代码中的 redis.Nil 就是客户端专门为 key 不存在这种情况而定义的错误对象。
相比于写习惯了 Python 和 Java 程序的朋友们来说,这样繁琐的错误判断简直太地狱了。不过还是那句话,习惯了就好。
二、异常与捕捉
1.Go 语言提供了 panic 和 recover 全局函数让我们可以抛出异常、捕获异常。它类似于其它高级语言里常见的 throw try catch 语句,但是又很不一样,比如 panic 函数可以抛出来任意对象。下面我们看一个使用 panic 的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var negErr = fmt.Errorf("non positive number") func main() { fmt.Println(fact(10)) fmt.Println(fact(5)) fmt.Println(fact(-5)) fmt.Println(fact(15)) } // 让阶乘函数返回错误太不雅观了 // 使用 panic 会合适一些 func fact(a int) int{ if a <= 0 { panic(negErr) } var r = 1 for i :=1;i<=a;i++ { r *= i } return r } ------- 3628800 120 panic: non positive number goroutine 1 [running]: main.fact(0xfffffffffffffffb, 0x1) /Users/qianwp/go/src/github.com/pyloque/practice/main.go:16 +0x75 main.main() /Users/qianwp/go/src/github.com/pyloque/practice/main.go:10 +0x122 exit status 2
上面的代码抛出了 negErr,直接导致了程序崩溃,程序最后打印了异常堆栈信息。下面我们使用 recover 函数来保护它,recover 函数需要结合 defer 语句一起使用,这样可以确保 recover() 逻辑在程序异常的时候也可以得到调用。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var negErr = fmt.Errorf("non positive number") func main() {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catched", err) } }() fmt.Println(fact(10)) fmt.Println(fact(5)) fmt.Println(fact(-5)) fmt.Println(fact(15)) } func fact(a int) int{ if a <= 0 { panic(negErr) } var r = 1 for i :=1;i<=a;i++ { r *= i } return r } ------- 3628800 120 error catched non positive number
输出结果中的异常堆栈信息没有了,说明捕获成功了,不过即使程序不再崩溃,异常点后面的逻辑也不会再继续执行了。上面的代码中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使用了匿名函数 func() {…}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fmt.Println("error catched", err) } }()
尾部还有个括号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还需要这个括号呢?它表示对匿名函数进行了调用。对比一下前面写的文件关闭尾部的括号就能理解了
defer f.Close()
还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时,panic 抛出的对象未必是错误对象,而 recover() 返回的对象正是 panic 抛出来的对象,所以它也不一定是错误对象。
func panic(v interface{}) func recover() interface{}
我们经常还需要对 recover() 返回的结果进行判断,以挑选出我们愿意处理的异常对象类型,对于那些不愿意处理的,可以选择再次抛出来,让上层来处理。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if err == negErr { fmt.Println("error catched", err) } else { panic(err) // rethrow } } }()
2.异常的真实应用
Go 语言官方表态不要轻易使用 panic recover,除非你真的无法预料中间可能会发生的错误,或者它能非常显著地简化你的代码。简单一点说除非逼不得已,否则不要使用它。
在一个常见的 Web 应用中,不能因为个别 URL 处理器抛出异常而导致整个程序崩溃,就需要在每个 URL 处理器外面包括一层 recover() 来恢复异常。
image.png
在 json 序列化过程中,逻辑上需要递归处理 json 内部的各种类型,每一种容器类型内部都可能会遇到不能序列化的类型。如果对每个函数都使用返回错误的方式来编写代码,会显得非常繁琐。所以在内置的 json 包里也使用了 panic,然后在调用的最外层包裹了 recover 函数来进行恢复,最终统一返回一个 error 类型。
image.png
你可以想象一下,内置 json 包的开发者在设计开发这个包的时候应该也是纠结的焦头烂额,最终还是使用了 panic 和 recover 来让自己的代码变的好看一些。
知乎最近发表了内部的 Go 语言实践方案,因为忍受不了代码里太多的错误判断语句,它们的业务异常也改用 panic 抛出来,虽然这并不是官方的推荐模式。
3.多个 defer 语句
有时候我们需要在一个函数里使用多次 defer 语句。比如拷贝文件,需要同时打开源文件和目标文件,那就需要调用两次 defer f.Close()。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import "os" func main() { fsrc, err := os.Open("source.tx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open source file failed") return } defer fsrc.Close() fdes, err := os.Open("target.tx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open target file failed") return } defer fdes.Close() fmt.Println("do something here") }
需要注意的是 defer 语句的执行顺序和代码编写的顺序是反过来的,也就是说最先 defer 的语句最后执行,为了验证这个规则,我们来改写一下上面的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import "os" func main() { fsrc, err := os.Open("source.tx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open source file failed") return } defer func() { fmt.Println("close source file") fsrc.Close() }() fdes, err := os.Open("target.tx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open target file failed") return } defer func() { fmt.Println("close target file") fdes.Close() }() fmt.Println("do something here") } -------- do something here close target file close source file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Golang学习笔记之错误处理error、panic (抛出错误),recover(捕获错误)
- c – 构建PBRT v2错误 – 错误1错误U1077:’if’:返回代码’0x1′
- !错误!在 Android 下这么用 ShowModal 是错误的!
- Google开源ClusterFuzz:使得查找错误并修复错误变得异常简单
- 脚本错误量极致优化-定位压缩且无 SourceMap 文件的脚本错误
- php – 解析错误:语法错误,意外’未设置'(T_UNSET)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统计思维:程序员数学之概率统计
Allen B.Downey / 张建锋、陈钢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3-5 / 29.00元
代码跑出来的概率统计问题; 程序员的概率统计开心辞典; 开放数据集,全代码攻略。 现实工作中,人们常被要求用数据说话。可是,数据自己是不能说话的,只有对它进行可靠分析和深入挖掘才能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概率统计是数据分析的通用语言,是大数据时代预测未来的根基。 站在时代浪尖上的程序员只有具备统计思维才能掌握数据分析的必杀技。本书正是一本概率统计方面的入门图书,但视角极为独特,折......一起来看看 《统计思维:程序员数学之概率统计》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