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构建和性能优化探索
栏目: JavaScript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随着业务复杂度的不断的增加,工程模块的体积也会不断增加,构建后的模块通常要以M为单位计算。在构建过程中,基于nodejs的webpack在单进程的情况下loader表现变得越来越慢,在不做任何特殊处理的情况下,构建完后的多项目之间公用基础资源存在重复打包,基础库代码复用率也不高,这都慢慢暴露出webpack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社区涌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包括webpack自身也在不断优化。下面利用相关的方案对实际项目一步一步进行构建优化,提升我们的编译速度,本次优化相关属性如下:
前言
随着业务复杂度的不断的增加,工程模块的体积也会不断增加,构建后的模块通常要以M为单位计算。在构建过程中,基于nodejs的webpack在单进程的情况下loader表现变得越来越慢,在不做任何特殊处理的情况下,构建完后的多项目之间公用基础资源存在重复打包,基础库代码复用率也不高,这都慢慢暴露出webpack的问题。
正文
针对存在的问题,社区涌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包括webpack自身也在不断优化。
构建优化
下面利用相关的方案对实际项目一步一步进行构建优化,提升我们的编译速度,本次优化相关属性如下:
- 机器: Macbook Air 四核 8G内存
- Webpack: v4.10.2
- 项目:922个模块
构建优化方案如下:
- 减少编译体积大小
- 将大型库外链
- 将库预先编译
- 使用缓存
- 并行编译
初始构建时间如下:
增量构建 | Development 构建 | Production 构建 | 备注 |
---|---|---|---|
3088ms | 43702ms | 89371ms |
减少编译体积大小
初始构建时候,我们利用 webpack-bundle-analyzer
对编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td-ui(类似于antd的ui组件库)、moment库的locale、BizCharts占了项目的大部分体积,而在没有全部使用这些库的全部内容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齐进行按需加载。
针对td-ui和BizCharts,我们对齐添加按需加载 babel-plugin-import
,这个包可以在使用ES6模块导入的时候,对其进行分析,解析成引入相应文件夹下面的模块,如下:
首先,我们先添加babel的配置,在plugins中加入 babel-plugin-import
:
{ ... "plugins": [ ... ["import", [ { libraryName: 'td-ui', style: true }, { libraryName: 'bizcharts', libraryDirectory: 'lib/components' }, ]] ] }
可以看到,我们给bizcharts也添加了按需加载,配置中添加了按需加载的指定文件夹,针对bizcharts,编译前后代码对比如下:
编译前:
编译后:
注意: bizcharts
按需加载需要引入其核心代码 bizcharts/lib/core
;
到此为止,td-ui和bizcharts的按需加载已经处理完毕,接下来是针对moment的处理。moment的主要体积来源于locale国际化文件夹,由于项目中有中英文国际化的需求,我们这里使用 webpack.ContextReplacementPugin
对该文件夹的上下文进行匹配,只匹配中文和英文的语言包,plugin配置如下:
new webpack.ContextReplacementPugin( /moment[\/\\]locale$/, //匹配文件夹 /zh-cn|en-us/ // 中英文语言包 )
如果没有国际化的需求,可以使用 webpack.IgnorePlugin
对整个locale文件夹进行忽略,配置如下:
new webpack.IgnorePlugin(/^\.\/locale$/, /moment$/)
减少编译体积大小完成之后得到如下构建对比结果:
增量构建 | Development 构建 | Production 构建 | 备注 |
---|---|---|---|
3088ms | 43702ms | 89371ms | |
2561ms | 27864ms | 67441ms | 减少编译体积大小 |
将大型库外链 && 将库预先编译
为了避免一些已经编译好的大型库重新编译,我们需要将这些库放在编译意外的地方,或者预先编译这些库。
webpack也为我们提供了将模块外链的配置 externals
,比如我们把lodash外链,配置如下
module.exports = { //... externals : { lodash: 'window._' }, // 或者 externals : { lodash : { commonjs: 'lodash', amd: 'lodash', root: '_' // 指向全局变量 } } };
针对库预先编译,webpack也提供了相应的插件,那就是 webpack.Dllplugin
,这个插件可以预先编译制定好的库,最后在实际项目中使用 webpack.DllReferencePlugin
将预先编译好的库关联到当前的编译结果中,无需重新编译。
Dllplugin配置文件webpack.dll.config.js如下:
dllReference配置文件webpack.dll.reference.config.js如下:
最后使用 webpack-merge
将 webpack.dll.reference.config.js
合并到到webpack配置中。
注意:预先编译好的库文件需要在html中手动引入并且必须放在webpack的entry引入之前,否则会报错。
其实,将大型库外链和将库预先编译也属于减少编译体积的一种,最后得到编译时间结果如下:
增量构建 | Development 构建 | Production 构建 | 备注 |
---|---|---|---|
3088ms | 43702ms | 89371ms | |
2561ms | 27864ms | 67441ms | 减少编译体积大小 |
2246ms | 22870ms | 50601ms | Dll优化后 |
使用缓存
首先,我们开启babel-loader自带的缓存功能(默认其实就是打开的)。
另外,开启 uglifyjs-webpack-plugin
的缓存功能。
添加缓存插件 hard-source-webpack-plugin
(当然也可以添加cache-loader)
const hardSourcePlugin = require('hard-source-webpack-plugin'); moudle.exports = { // ... plugins: [ new hardSourcePlugin() ], // ... }
添加缓存后编译结果如下:
增量构建 | Development 构建 | Production 构建 | 备注 |
---|---|---|---|
3088ms | 43702ms | 89371ms | |
2561ms | 27864ms | 67441ms | 减少编译体积大小 |
2246ms | 22870ms | 50601ms | Dll优化后 |
1918ms | 10056ms | 17298ms | 使用缓存后 |
可以看到,编译效果极好。
并行编译
由于nodejs为单线程,为了更好利用好电脑多核的特性,我们可以将编译并行开始,这里我们使用 happypack
,当然也可以使用 thread-loader
,我们将babel-loader和样式的loader交给happypck接管。
babel-loader配置如下:
less-loader配置如下:
构建结果如下:
增量构建 | Development 构建 | Production 构建 | 备注 |
---|---|---|---|
3088ms | 43702ms | 89371ms | |
2561ms | 27864ms | 67441ms | 减少编译体积大小 |
2246ms | 22870ms | 50601ms | Dll优化后 |
1918ms | 10056ms | 17298ms | 使用缓存后 |
2252ms | 11846ms | 18727ms | 开启happypack后 |
可以看到,添加happypack之后,编译时间有所增加,针对这个结果,我对webpack版本和项目大小进行了对比测试,如下:
- Webpack:v2.7.0
- 项目:1013个模块
- 全量production构建:105395ms
添加happypack之后,全量production构建时间降低到 58414ms
。
针对webpack版本:
- Webpack:v4.23.0
- 项目:1013个模块
- 全量development构建 : 12352ms
添加happypack之后,全量development构建降低到11351ms。
得到结论:Webpack v4 之后,happypack已经力不从心,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在小型中并不适用。
所以针对并行加载方案要不要加,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性能优化
对于webpack编译出来的结果,也有相应的性能优化的措施。方案如下:
- 减少模块数量及大小
- 合理缓存
- 合理拆包
减少模块数量及大小
针对减少模块数量及大小,我们在构建优化的章节中有提到很多,具体点如下:
- 按需加载 babel-plugin-import(antd、iview、bizcharts)、babel-plugin-component(element-ui)
- 减少无用模块webpack.ContextReplacementPlugin、webpack.IgnorePlugin
- Tree-shaking:树摇功能,消除无用代码,无用模块。
- Scope-Hoisting:作用域提升。
-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针对babel-polyfill清除不必要的polyfill。
前面两点我们就不具体描述,在构建优化章节中有说。
Tree-shaking
树摇功能,将树上没用的叶子摇下来,寓意将没有必要的代码删除。该功能在webapck V2中已被webpack默认开启,但是使用前提是, 模块必须是ES6模块
,因为ES6模块为静态分析,动态引入的特性,可以让webpack在构建模块的时候知道,那些模块内容在引入中被使用,那些模块没有被使用,然后将没有被引用的的模块在转为为AST后删除。
由于必须使用ES6模块,我们需要将babel的自动模块转化功能关闭,否则你的es6模块将自动转化为commonjs模块,配置如下:
{ "presets": [ "react", "stage-2", [ "env", { "modlues": false // 关闭babel的自动转化模块功能,保留ES6模块语法 } ] ] }
Tree-shaking编译时候可以在命令后使用--display-used-exports可以在 shell 打印出关于代码剔除的提示。
Scope-Hoisting
作用域提升,尽可能的把打散的模块合并到一个函数中,前提是不能造成代码冗余。因此只有那些被引用了一次的模块才能被合并。
可能不好理解,下面demo对比一下有无Scope-Hoisting的编译结果。
首先定义一个util.js文件
export default 'Hello,Webpack';
然后定义入口文件main.js
import str from './util.js' console.log(str);
下面是无Scope-Hoisting结果:
然后是Scope-Hoisting后的结果:
与Tree-Shaking类似,使用Scope-Hoisting的前提也是必须是ES6模块,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入webpack内置插件,位于webpack文件夹, webpack/lib/optimize/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配置如下:
const 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optimize/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module.exports = { //... plugins: [ new ModuleConcatenationPlugin() ] //... }
另外,为了跟好的利用Scope-Hoisting,针对Npm的第三方模块,它们也可能提供了ES6模块,我们可以指定优先使用它们的ES6模块,而不是使用它们编译后的代码,webpack的配置如下:
module.exports = { //... resolve: { // 优先采用jsnext:main中指定的ES6模块文件 mainFields: ['jsnext:main', 'module', 'browser', 'main'] } //... }
jsnext:main
为业内大家约定好的存放ES6模块的文件夹,后续为了规范,更改为 module
文件夹。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在我们实际的项目中,为了兼容一些老式的浏览器,我们需要在项目加入babel-polyfill这个包。由于babel-polyfill太大,导致我们编译后的包体积增大,降低我们的加载性能,但是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加入我们使用到的不兼容的内容的polyfill就可以,这个时候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就可以帮我们去除那些我们没有使用到的polyfill,当然,你需要在 babal-preset-env
中配置你需要兼容的浏览器,否则会使用默认兼容浏览器。
添加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的.babelrc配置如下:
{ "presets": [["env", { "targets": { "browsers": ["last 2 versions", "safari >= 7", "ie >= 9", "chrome >= 52"] // 配置兼容浏览器版本 }, "modules": false }], "stage-2"], "plugins": [ "transform-class-properties", "transform-runtime", // 添加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transform-decorators-legacy" ] }
合理使用缓存
webpack对应的缓存方案为添加hash,那我们为什么要给静态资源添加hash呢?
- 避免覆盖旧文件
- 回滚方便,只需要回滚html
- 由于文件名唯一,可开启服务器永远缓
然后,webpack对应的hash有两种, hash
和 chunkhash
。
- hash是跟整个项目的构建相关,只要项目里有文件更改,整个项目构建的hash值都会更改,并且全部文件都共用相同的hash值
- chunkhash根据不同的入口文件(Entry)进行依赖文件解析、构建对应的chunk,生成对应的哈希值。
细想我们期望的最理想的hash就是当我们的编译后的文件,不管是初始化文件,还是chunk文件或者样式文件,只要文件内容一修改,我们的hash就应该更改,然后刷新缓存。可惜,hash和chunkhash的最终效果都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另外,还有来自于的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的 contenthash
,contenthash针对编译后的每个文件内容生成hash。只是extract-text-webpack-plugin在wbepack4中已经被弃用,而且这个插件只对css文件生效。
webpack-md5-hash
为了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我们可以为webpack添加 webpack-md5-hash
插件,这个插件可以让webpack的chunkhash根据文件内容生成hash,相对稳定,这样就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了,配置如下:
var WebpackMd5Hash = require('webpack-md5-hash'); module.exports = { // ... output: { //... chunkFilename: "[chunkhash].[id].chunk.js" }, plugins: [ new WebpackMd5Hash() ] };
合理拆包
为了减少首屏加载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包拆分成多个包,然后需要的时候在加载,拆包方案有:
- 第三方包,DllPlugin、externals。
- 动态拆包,利用import()、require.ensure()语法拆包
- splitChunksPlugin
针对第一点第三方包,我们也在第一章节构建优化中有介绍,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动态拆包
首先是import(),这是webpack提供的语法,webpack在解析到这样的语法时,会将指定的目录文件打包成一个chunk,当成异步加载文件输出到编译结果中,语法如下: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chunkName */ './chunkFile.js').then(_module => { // do something });
import()遵循promise规范,可以在then的回调函数中处理模块。
注意:import()的参数不能完全是动态的,如果是动态的字符串,需要预先指定前缀文件夹,然后webpack会把整个文件夹编译到结果中,按需加载。
然后是require.ensure(),与import()类似,为webpack提供函数,也是用来生成异步加载模块,只是是使用callback的形式处理模块,语法如下:
// require.ensure(dependencies: String[], callback: function(require), chunkName: String) require.ensure([], function(require){ const _module = require('chunkFile.js'); }, 'chunkName');
splitChunksPlugin
webpack4中,将commonChunksPlugin废弃,引入splitChunksPlugin,两个plugin的作用都是用来切割chunk。
webpack 把 chunk 分为两种类型,initial和async。在webpack4的默认情况下,production构建会分析你的 entry、动态加载(import()、require.ensure)模块,找出这些模块之间共用的node_modules下的模块,并将这些模块提取到单独的chunk中,在需要的时候异步加载到页面当中。
默认配置如下:
module.exports = {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hunks: 'async', // 标记为异步加载的chunk minSize: 30000, minChunks: 1, maxAsyncRequests: 5, maxInitialRequests: 3, automaticNameDelimiter: '~', // 文件名中chunk的分隔符 name: true, cacheGroups: { vendors: { test: /[\\/]node_modules[\\/]/, priority: -10 }, default: { minChunks: 2, // 最小共享的chunk数 priority: -20,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 } } };
splitChunksPlugin提供了灵活的配置,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分割chunk,比如下面官方的例子1代码:
module.exports = {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acheGroups: { commons: { name: 'commons', chunks: 'initial', minChunks: 2 } } } } };
意思是在所有的初始化模块中抽取公共部分,生成一个chunk,chunk名字为comons。
在如官方例子2代码:
module.exports = {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acheGroups: { commons: { test: /[\\/]node_modules[\\/]/, name: 'vendors', chunks: 'all' } } } } };
意思是从所有模块中抽离来自于node_modules下的所有模块,生成一个chunk。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实际生产环境中并不推荐,因为会使我们首屏加载的包增大。
针对官方例子2,我们可以在开发环境中使用,因为在开发环境中,我们的node_modules下的所有文件是基本不会变动的,我们将其生产一个chunk之后,每次增量编译,webpack都不会去编译这个来自于node_modules的已经生产好的chunk,这样如果项目很大,来源于node_modules的模块非常多,这个时候可以大大降低我们的构建时间。
最后
现在大部分前端项目都是基于webpack进行构建的,面对这些项目,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或许做优化不为完成KPI,仅为自己有更好的开发体验,也应该行动起来。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基于浏览器的实时构建探索之路
- 探索webpack构建速度提升方法和优化策略
- 探索使用 Golang 和 Webassembly 构建一个多人游戏服务器
- 基于 K8S 构建企业级 Serverless Container 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 airflow探索篇
- 探索 React 合成事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构建之法(第二版)
邹欣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5-7 / 59
软件工程牵涉的范围很广, 同时也是一般院校的同学反映比较空洞乏味的课程。 但是软件工程的技术对于投身IT 产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者邹欣有长达20年的一线软件开发经验,他利用业余时间在数所高校进行了长达6年的软件工程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在16周的时间内让同学们通过 “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掌握实用的软件工程技术的教学计划,并得到高校师生的积极反馈。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一起来看看 《构建之法(第二版)》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