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数学笔记(三):迭代法

栏目: IT资讯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第本文大约第三节课程,介绍的是迭代法。

29 篇文章

本文大约 4500 字,阅读需要 12 分钟

第三节课程,介绍的是迭代法。

前两节笔记的文章:

03 迭代法

什么是迭代法

迭代法,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不断地用旧的变量值,递推计算新的变量值。

这里采用一个故事来介绍什么是迭代法,这个故事是讲述一个国王要重赏一个做出巨大贡献的臣子,让臣子提出他想得到的赏赐,这个聪明的臣子说出了他想得到的赏赐--在棋盘上放满麦子,但要求是 每个格子的麦子数量都是前一个格子的两倍 。国王本以为这个赏赐可以轻而易举的满足,但真正开始放麦子后,发现即便是拿出全国的粮食也无法满足的臣子的这个赏赐。

这里我们可以用 f(n) 表示当前各自的麦子数量,而前一个格子的麦子数量就是 f(n-1) ,那么臣子的要求就可以这么表示:

f(n) = f(n-1) * 2
f(1) = 1

这也就是迭代法了,而如果用编程来实现,其实就是实现一个循环运算的过程。

Python 实现这个计算麦子的代码如下所示:

def get_number_of_wheat(grid):
'''
\计算放到给定格子数量需要的麦子数量
:param grid: 格子数
:return:
'''

# f(1) = 1
wheat_numbers = 1

sums = wheat_numbers
for i in range(2, grid+1):
wheat_numbers *= 2
sums += wheat_numbers

print('when grid = %d, wheats numbers = %d' % (grid, sums))

return sums

简单的测试例子: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compute numbers of wheat!')
numbers_grid = 63
get_number_of_wheat(numbers_grid)
print('finish')

给定格子数量是 63 个,输出结果如下:

compute numbers of wheat!
when grid = 63, wheats numbers = 9223372036854775807
finish

所以这个天文数字是 19 位数--9223372036854775807,真的是非常的多!假设一袋 50 斤的麦子估计有 130 万粒麦子,那么这个计算结果是相当于 70949 亿袋 50 斤的麦子!

迭代法的应用

看完上述例子,相信应该对迭代法的基本概念比较了解了,而迭代法的基本步骤也很简单,分为三个步骤:

  • 确定用于迭代的变量。上述例子中,这个迭代变量就是 f(n)f(n-1)

  • 建立迭代变量之间的递推关系。上述例子中,这个递归关系是 f(n)=f(n-1)*2

  • 控制迭代的过程。这里需要确定迭代的初始条件和终止条件,上述例子,初始条件就是 f(1)=1 ,而终止条件就是达到给定的格子数了。

那么迭代法有什么应用呢?

其实,它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如:

  • 求数值的精确或者近似解。典型的方法包括二分法(Bisection method)和牛顿迭代法(Newton's method);

  • 在一定范围内查找目标值。典型方法包括二分查找,其实也是二分法在搜索方面的应用;

  • 机器学习算法中的迭代。比如 Kmeans 聚类算法(不断迭代来对数据进行聚类)、马尔科夫链(Markov chain)、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等。迭代法在机器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其实是因为 机器学习的过程,就是根据已知数据和一定的假设,求一个局部最优解 。迭代法可以帮助学习算法逐步搜索,直到发现这种解。

接下来会重点介绍求数值的解和查找匹配记录,这两个应用其实都是采用 二分法 来实现。

求方程的精确或者近似解

迭代法除了用于计算庞大的数字,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 无穷次地逼近 ,求得方程的 精确或者近似解

举个例子,我们要计算一个给定的正整数 n(n>1) 的平方根,并且不能采用编程语言自带的函数,应该如何计算呢?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对于给定的正整数 n ,它的平方根肯定是小于它,但大于1,也就是这个平方根的取值范围是 1 到  n ,在这个范围内求一个数值的平方等于 n

这里就可以通过采用刚刚说的 二分法 。每次查看区间内的中间值,检查它是否符合标准。

比如我们要求 10 的平方根,寻找的区间就是 [1,10] ,第一个中间值就是 (1+10)/2=11/2=5.5 ,而 5.5 的平方等于 30.25,明显比 10 大,所以寻找区间变成 5.5 的左侧,也就是 [1, 5.5] ,中间值就是 3.25,但 3.25 的平方是 10.5625,依然大于 10,寻找区间变为 [1, 3.25] ,中间值变为 2.125, 2.125 的平方是 4.515625,小于 10,所以区间就是 [2.125, 3.25] ,这样继续寻找和计算中间值的平方,直到发现某个数的平方正好是 10。

具体步骤如下图:

程序员的数学笔记(三):迭代法

这里用代码实现,如下图所示:

def get_square_root(n, threshold, max_try):
'''
计算大于 1 的正整数的平方根
:param n: 给定正整数
:param threshold: 误差的阈值
:param max_try: 最大尝试次数
:return:
'''

if n <= 1:
return -1.0
# interval boundary 区间的左右边界
left = 1.0
right = float(n)
for idx in range(max_try):
# 防止溢出
middle = left + (right - left) / 2
square = middle * middle
# 误差
delta = abs(square / n - 1)
if delta <= threshold:
return middle
else:
if square > n:
right = middle
else:
left = middle

return -2.0

简单的测试例子:

square_root = get_square_root(10, 0.000001, 10000)
if square_root == -1.0:
print('please input a number > 1')
elif square_root == -2.0:
print('cannot find the square root')
else:
print('square root==', square_root)

输出结果是:

square root== 3.1622767448425293

这里代码中,设置了两个控制迭代结束的参数:

  1. threshold :误差的阈值,用于控制解的精度。理论上二分法可以通过无限次迭代求到精确解,但实际应用还需要考虑时间和计算资源,所以一般我们只需要一个近似解,而不需要完全精确的数据;

  2. max_try :控制迭代的次数。设置这个参数也是为了避免使用 while True 循环可能导致的死循环,当然理论上设置了 threshold 是可以避免死循环的,但这是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主动避免产生的可能性。

查找匹配记录

二分法通过迭代式逼近,不仅可以求得方程的近似解,还可以帮助查找匹配的记录。

这里老师给的例子是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处理同义词或者近义词的扩展问题。这时,你是会有一个词典,用于记录每个单词的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对于一个待查找单词,我们需要在字典找到这个单词,以及对应的所有同义词和近义词,然后进行拓展,例如对于单词-- 西红柿 ,它的同义词包括了 番茄tomato

词典如下表格所示:

词条 同义词1 同义词2 同义词3
西红柿 番茄 tomato

当处理文章的时候,遇到“西红柿”这个单词,就在字典里查找,返回“番茄”和“tomato"等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并添加到文章作为同义词/近义词的拓展。

这里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字典查询匹配单词的问题。一种做法就是哈希表。而如果不用哈希表的方法,还可以采用 二分查找法 。二分查找法进行字典查询的思路如下:

  1. 对整个字典先进行排序(假设是从小到大)。二分法的一个关键前提条件就是 所查找区间必须是有序的 ,这样每次折半的时候,可以知道是往左还是右继续查找。

  2. 使用二分法逐步定位到被查找的单词。同样是每次都选择查找区间的中间值,判断是否和待查找单词一致,如果一致就返回;如果不一致,就进行判断大小,如果比待查找单词小,就需要往中间值右边区间查找;否则就在左边区间查找。

  3. 重复第二步操作,迭代式查找,直到找到单词,或者没有找到,就返回不存在。

相比于利用二分法查找方程解,二分查找必须要求 数据是有序的!

用代码实现如下:

def search_word(dictionary, word):
'''
查找匹配单词
:param dictionary: 排序后的字典
:param word:待查找单词
:return:
'''

if dictionary is None:
return False
if len(dictionary) < 1:
return False

left = 0
right = len(dictionary) - 1
while left <= right:
middle = int(left + (right - left) / 2)
if dictionary[middle] == word:
return True
else:
if dictionary[middle] > word:
right = middle - 1
else:
left = middle + 1

return False

简单的测试代码:

print('find word in dictionary')
dict_list = ['i', 'am', 'coder']
dict_list = sorted(dict_list)
print('sorted dict:', dict_list)
word_to_find = 'am'
found = search_word(dict_list, word_to_find)
if found:
print('word "%s" found in dictionary--%s!' % (word_to_find, dict_list))
else:
print('cannot find the word "%s"' % word_to_find)

输出结果:

find word in dictionary
sorted dict: ['am', 'coder', 'i']
word "am" found in dictionary--['am', 'coder', 'i']!
finish

迭代法的介绍就到这里了!上述源代码地址:

https://github.com/ccc013/CodesNotes/blob/master/Maths/lesson_iterations.py

或者点击原文,也可以直接跳转查看源代码!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或者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和进步!

如果你觉得我写得不错,可以给我点个好看哦!

程序员的数学笔记(三):迭代法

往期精彩推荐

数学学习笔记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Google 广告高阶优化(第3版)

Google 广告高阶优化(第3版)

【美】Brad Geddes(布兰德.盖兹) / 宫鑫、康宁、王娜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5-9 / 99.00元

《Google 广告高阶优化(第3版)》可以说是Google AdWords的终极指南,内容非常丰富,第三版在内容上进行了全面更新。介绍了AdWords的最新最完整的功能,阐释其工作原理,也提供了相应的优化方法、策略和实践教程,读者可以随时在自己的PPC广告系列中进行实践。第三版增添了50多页新内容,涵盖Google系统最近的所有变动,包括广告系列结构的变化、出价调整器、重定向、视频广告功能、全新......一起来看看 《Google 广告高阶优化(第3版)》 这本书的介绍吧!

随机密码生成器
随机密码生成器

多种字符组合密码

XML、JSON 在线转换
XML、JSON 在线转换

在线XML、JSON转换工具

RGB HSV 转换
RGB HSV 转换

RGB HSV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