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create table T (id int primary key, c int); mysql> update T set c=c+1 where id=2;
执行过程
- 通过连接器,客户端与 MySQL 建立连接
- update语句会把 T表上的所有查询缓存清空
- 分析器会通过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识别这是一条更新语句
- 优化器会决定使用id这个索引(主键索引)
- 执行器负责具体执行,找到其中一行,然后更新
- 更新过程中还会涉及 redolog (重做日志)和 binlog (归档日志)
redolog - Store Engine
- 如果每次更新操作都需要写入磁盘,即在磁盘中 找到并更新 相关的记录,整个过程的 IO成本 和 查找成本 都很高
- 针对这种情况,MySQL采用的是 WAL 技术( Write-Ahead Logging )
- 先写日志,再写磁盘
- 当有一条记录需要更新的时候,InnoDB会先把记录写到 redolog ,并 更新内存 ,这时更新操作已经算完成
- InnoDB会在适当(系统空闲)的时候,将这个操作记录到磁盘里面
- 如果redolog写满,需要先将部分数据写入到磁盘,从而腾出空间
- InnoDB的redolog是 固定大小 的,如果每个日志文件大小为1GB,4个日志文件为一组
- redolog的总大小为4GB, 循环写
- write pos是 当前记录的位置 ,一边写一边后移,写到3号文件末尾后就回到0号文件开头
- redolog是 顺序写 ,数据文件是 随机写
- checkpoint是 当前要擦除的位置 , 擦除记录前需要先把对应的数据落盘
- write pos到checkpoint之间的部分可以用来 记录新的操作
- 如果write pos赶上了checkpoint,说明redolog已 满 ,不能再执行新的更新操作,需要先推进checkpoint
- 只要write pos未赶上checkpoint,就可以执行新的更新操作
- checkpoint到write pos之间的部分 等待落盘
- 如果checkpoint赶上了write pos,说明redolog已 空
- 有了redolog之后,InnoDB能保证数据库即使发生 异常重启 , 之前提交的记录都不会丢失 ,到达 crash-safe
# innodb_log_file_size -> 单个redolog文件的大小 # 268435456 Bytes = 256 MB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log_fil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innodb_log_file_size | 268435456 | |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3 | +---------------------------+-----------+
# 这里的written是指写到磁盘缓存 # 0 -> Logs are written and flushed to disk once per second # 1 -> Logs are written and flushed to disk at each transaction commit # 2 -> Logs are written after each transaction commit and flushed to disk once per second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2 |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binlog - Server
- redolog是InnoDB特有的日志,binlog属于Server层日志
- 有两份日志的原因
- 一开始并没有InnoDB,采用MyISAM,但 MyISAM没有crash-safe的能力 , binlog日志只能用于归档
- InnoDB是以插件的形式引入MySQL的, 为了实现crash-safe ,InnoDB采用了 redolog 的方案
- binlog一开始的设计就是 不支持崩溃恢复 (原库)的,如果不考虑搭建从库等操作, binlog是可以关闭的 (sql_log_bin)
- redolog vs binlog
- redolog是InnoDB特有的,binlog是MySQL的Server层实现的,所有层都可以使用
- redolog是 物理日志 ,记录某个 数据页 上做了什么 修改
- binlog是 逻辑日志 ,记录某个 语句的原始逻辑
- 逻辑日志: 提供给别的引擎用 ,大家都能理解的逻辑,例如 搭建从库
- 物理日志: 只能内部使用 ,其他引擎无法共享内部的物理格式
- redolog是 循环写 , 空间固定 , 不能持久保存
- binlog是 追加写 , 空间不受限制 ,有 归档 功能
- redolog主要用于 crash-safe ,原库恢复
- binlog主要用于恢复成 临时库 (从库)
- 崩溃恢复的过程 不写binlog (需要 读binlog )
- 用binlog恢复实例(从库),需要 写redolog
- redolog支持事务的持久性,undo log支持事务的隔离性
- redo log对应用开发来说是 透明 的
- binlog有两种模式
- statement格式 :SQL语句
- row格式 :行内容(记两条,更新前和更新后), 推荐
- 日志一样的可以用于 重放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sql_log_bin%';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sql_log_bin | ON | +---------------+-------+
update 内部流程
浅色框在 InnoDB内部 执行,深色框在 执行器中 执行
- 执行器先通过InnoDB获取id=2这一行,id是主键,InnoDB可以通过 主键索引 找到这一行
- 如果 id=2这一行所在的数据页 本来就在内存( InnoDB管理的内存 )中,直接返回给执行器
- 否则先从磁盘读入内存,然后再返回
- 执行器拿到InnoDB返回的行数据,进行 +1 操作,得到新的一行数据,再调用InnoDB的引擎接口写入这行数据
- InnoDB首先将这行新数据 更新到内存 中,同时将这个更新操作 记录到redolog (物理记录)
- 更新到内存中,在 事务提交后,后续的查询就可以直接在内存中读取该数据页 ,但此时的数据可能 还没有真正落盘
- 但在 事务提交前,其他事务是无法看到这个内存修改的
- 而在 事务提交后,说明已经成功写入了redolog,可崩溃恢复,不会丢数据,因此可以直接读内存的数据
- 刚更新的内存是不会删除的,除非内存不够用,在数据从内存删除之前,系统会保证它们已经落盘
- 此时redolog处于 prepare 状态( prepare标签 ),然后告诉执行器执行完成, 随时可以提交事务
- 对其他事务来说,刚刚修改的内存是 不可见 的
- 更新到内存中,在 事务提交后,后续的查询就可以直接在内存中读取该数据页 ,但此时的数据可能 还没有真正落盘
- 执行器生成这个操作的binlog(逻辑记录)并写入磁盘
- binlog写成功事务就算成功 ,可以提交事务
- 哪怕崩溃恢复,也会恢复binlog写成功的事务
- binlog如果没写成功就回滚 ,回滚会 写redolog ,打上 rollback标签 ,binlog则会直接丢弃
- binlog写成功事务就算成功 ,可以提交事务
- 执行器调用InnoDB的 提交事务 接口,InnoDB把刚刚写入的redolog改成 commit 状态,更新完成
- redolog打上了 commit标签
- commit表示两个日志都生效了
- commit完成后才会返回客户端
# 0 -> Disables synchronization of the binary log to disk by the MySQL server # Instead, the MySQL server relies on the operating system to flush the binary log to disk from time to time as it does for any other file # This setting provides the best performance # 1 -> Enables synchronization of the binary log to disk before transactions are committed # This is the safest setting but ca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performance due to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disk writes # N -> The binary log is synchronized to disk after N binary log commit groups have been collected # A higher value improves performance, but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ata loss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sync_binlog%';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sync_binlog | 0 | +---------------+-------+ # 如果系统IO能扛得住,采用双1 For the greatest possible durability and consistency in a replication setup that uses InnoDB with transactions, use these settings: sync_binlog=1.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 实际中的线上环境可能会做一定的权衡,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2,sync_binlog=0 # 最多丢失1s的redolog,丢失部分binlog
# 归纳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0 -> write+flush by second 1 -> write+flush by commit 2 -> write by second, flush by second sync_binlog 0 -> rely on os 1 -> 1 commit N -> N commit
redolog的两阶段提交
- 目的:为了让redolog和binlog的 逻辑一致
- 脑洞:假设不采用两阶段提交
- 有两种顺序:redolog->binlog,或者binlog->redolog
- 此时可以认为redolog和binlog 完全独立
- 崩溃恢复完全依赖于redolog,恢复临时库完全依赖于binlog
- 按照上面的两种顺序,都会导致redolog和binlog逻辑上的不一致
- 假设原库crash后执行 原库恢复 +执行 临时库恢复 ,恢复出来的数据是不一致的
- 恢复清醒:两阶段提交(假设是 双1 的配置)
- redolog prepare + binlog成功, 提交事务 ,崩溃恢复后也会继续提交事务(redolog commit),逻辑一致
- redolog prepare + binlog失败, 回滚事务 ,崩溃恢复后也会继续回滚事务(redolog rollback),逻辑一致
- 一个事务的binlog是有 固定格式 的
- redolog与binlog是通过 事务id 进行 关联 的
- 此时binglog中没有对应的记录,事务记录是不完整的
- 崩溃恢复后是会从 checkpoint 开始往后主动刷数据
- 采用非双1的配置,在极端环境下会出现redolog与binlog 不一致 的情况
- 优先保证redolog ,先原库崩溃恢复,再处理从库(原库可以在崩溃恢复后,重新做一次 全量备份 ,重建从库)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你也能看得懂的Python算法书
王硕,董文馨,张舒行,张洁 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8-11-1 / 59.00
编程的核心是算法,学习算法不仅能教会你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能为你今后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 《你也能看得懂的Python算法书》面向算法初学者,首先介绍当下流程的编程语言Python,详细讲解Python语言中的变量和循序、分支、循环三大结构,以及列表和函数的使用,为之后学习算法打好基础。然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双指针、哈希、深度优先、广度优先、回溯、贪心、动态规划和至短路径等经典算法。 ......一起来看看 《你也能看得懂的Python算法书》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