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近日,Cloudera 正式完成与 Hortonwork 的合并,新公司采用 Cloudera 品牌,新数据平台将支持国际主流的五大公有云平台。最终,新合并的 Cloudera 和 Hortonworks 决定以 Cloudera 品牌运营,并计划将客户全部转移到新的统一 Cloudera 数据平台,并保持 100%开源。至于未来这家公司的走向,Cloudera 首席执行官 Tom Reilly 表示,新公司将优先考虑对机器学习和边缘计算的投资,以及可以避免云供应商锁定的混合和多云部署战略,并坚持对开源社区
近日,Cloudera 正式完成与 Hortonwork 的合并,新公司采用 Cloudera 品牌,新数据平台将支持国际主流的五大公有云平台。
最终,新合并的 Cloudera 和 Hortonworks 决定以 Cloudera 品牌运营,并计划将客户全部转移到新的统一 Cloudera 数据平台,并保持 100%开源。
至于未来这家公司的走向,Cloudera 首席执行官 Tom Reilly 表示,新公司将优先考虑对机器学习和边缘计算的投资,以及可以避免云供应商锁定的混合和多云部署战略,并坚持对开源社区的持续承诺。
产品层面
在此之前,Cloudera 虽与 Hortonworks 同在大数据领域,但两家公司的投资方向并不完全相同。Hortonworks 关注实时流媒体和数据采集的边缘物联网部分,Cloudera 投资人工智能,让数据科学家能够实现自动化工作流程。
本次合并,用户可以将新平台视为全新的数据平台,HDP(Hortonworks 数据平台)和 CDH(Cloudera Distribution Hadoop)的功能进行结合,并加入安全治理堆栈,支持百分百开源,同时关注类似 Kubernetes 和容器等新开源项目。
财务层面
根据 Reilly 的说法,新公司的财务实力非常强悍,现金超过 5 亿美元,零债务和接近 10 亿美元的收入,同时增长良好。
尽管两家公司 2017 年的数据显示年度总收入接近 5.2 亿美元,但是,亏损还是存在。更具体地说,2017 年,Cloudera 的收入为 2.61 亿美元,但该公司仍亏损 1.87 亿美元。Hortonworks 2017 年全年营业亏损 1.99 亿美元,营收为 2.62 亿美元。
迁移层面
对于目前正在使用 HDP 3 和 CDH 5 和 6 的客户,至少在 2022 年 1 月之前均可获得支持,也就是合并三年后仍可获得支持。
不过,未来几个月内,两家公司的数据流就会实现兼容并进入测试和发布阶段。Cloudera 肯定还是希望客户尽快迁移到新数据平台,并提出迁移路径非常灵活简单,未来一年会提供详细解决方案。但是,暂不清楚由此产生的迁移路径和成本如何处理。
云平台
Reilly 认为,用户对私有云和公有云的争论几乎没有兴趣,而对混合云以及避免被单一公有云供应商锁定的诉求,倒是清清楚楚。
合并宣布之初,就有人猜测,新公司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提供对云平台的支持。合并完成后,新 Cloudera 将支持混合和多云部署,从本地部署到支持五大公有云提供商,即 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 Platform、IBM 和 Oracle。
总结来看,新的数据平台打算让从边缘到 AI 的学习分析在主流云平台上无缝运行,同时支持本地部署,继续保持百分百开源并提高安全治理能力。
参考链接: https://www.techcentral.ie/new-cloudera-data-platform-say-cloudera-ceo/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保 Cloudera 弃 Hortonworks,新平台将支持五大云供应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苹果TrueDepth供应商的财报暗示了将有更多iOS设备支持Face ID
- Confluent 修改许可,限制其他云供应商
- 云供应商总想"锁住"你 如何能安全撤离?
- 甲骨文高管:开源供应商“从未真正开放过”
- Confluent 修改开源许可证,限制云供应商滥用
- Confluent 修改开源许可证,限制云供应商滥用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编写可读代码的艺术
Boswell, D.、Foucher, T. / 尹哲、郑秀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2-7-10 / 59.00元
细节决定成败,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的代码让程序员一目了然;而格式凌乱、拖沓冗长的代码让程序员一头雾水。除了可以正确运行以外,优秀的代码必须具备良好的可读性,编写的代码要使其他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才行。本书旨在强调代码对人的友好性和可读性。 本书关注编码的细节,总结了很多提高代码可读性的小技巧,看似都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整个软件系统的开发而言,它们与宏观的架构决策、设计思想、指导原则同样重要。编......一起来看看 《编写可读代码的艺术》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