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上文链接:上回,我们提出了一种只要输入一堆字符串,就能根据字符串的构造挑拣出“少数派”,以识别异常参数的构想。我们将它称作“异端审判”。前文中我们已经定义好了一些必要概念,并写出了函数实现。我们的程序递进地量化了字符之间的差异、字符串之间的差异,最终得到了字符串集合之间的差异。有了这项指标,我们就能完成分拣工作。
上文链接: 异端审判器!一个泛用型文本聚类模型的实现(1)
上回,我们提出了一种只要输入一堆字符串,就能根据字符串的构造挑拣出“少数派”,以识别异常参数的构想。我们将它称作“异端审判”。
前文中我们已经定义好了一些必要概念,并写出了函数实现。我们的程序递进地量化了字符之间的差异、字符串之间的差异,最终得到了字符串集合之间的差异。有了这项指标,我们就能完成分拣工作。
在生活中,我们常有几排人一起合影的经历。有时是前排蹲下后排站立,有时是矮个子站在前排高个子位居后排。不妨假想一下,如果你就是那位摄影师,正指挥大家列队,你习惯于怎样安排队形呢?
通常情况下,你会直接要求站成大致均匀的两排,再逐个调整细节,直到整个队形看上去令人满意。
这为我们识别“异端”提供了灵感。
想象一位“主教”威立于尖塔的阳台,望着城楼下的人群,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将人分成两类,一类大致可信,一类有些可疑,再逐个把后者中的信众移进前者,“异端”自然被剩下。
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是要实现这样一件事。
从一刀切开始分类
我们先将每个输入都视作单独的一类,以启动整个流程。整个全集记作 C
。
# 初始化 # 输入一个列表,如['a','b','c'] # 输出一个把每个元素都封装为列表的列表,如[['a'],['b'],['c']] def init(sample_list): C = [] for x in sample_list: C.append([x]) return C 复制代码
基于此前定义的字符串集间距离(在文章中简称为类间距离),选择最接近的两类,合并它们。
这步操作听上去很简单,实际上确实也很简单,但我们会遇到一些麻烦:我们一直使用列表来简单表示集合这个数学概念,它们性质并不相同。集合的三个主要特性中,列表不满足无序性与互异性,因此需要一些额外的处理。
例如,找到最接近的两类,无论如何我们也需要计算出 n^2 个距离,这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们将最小距离记作 d
——
def find_min(C): # 逻辑告诉我们无论怎样做都必须计算两两之间的全部距离,这里用一个二维列表来记录 # 数学告诉我们 a->b 与 b->a 的距离是一样的,其实开销可以减小一半 # 作者告诉大家由于我很懒,就不做这个优化了…… scale = len(C) d = [[0 for i in range(scale)] for i in range(scale)] min_d = classesDistanse(C[0], C[1]) where_min_d = [0, 1] for i in range(scale): for j in range(scale): d[i][j] = classesDistanse(C[i], C[j]) if i != j and d[i][j] < min_d: min_d = d[i][j] where_min_d = [i, j] return where_min_d 复制代码
找到了最小的 d
以后,就该合并它们了。在进行并运算时,我们就会遇到列表与集合的性质差异、逻辑与运算的表示差异等问题,我们重新定义运算函数来弥补这些偏差。
如果这部分让你有点眩晕,不要为此担心。你可以将它们都视作 dirty hack,记住我们只是在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将刚才已经找到的类间距离最小的两个集合,合并成一个。
# C:=C-Ci-Cj+CiUCj # 输入全集列表C及其选出的两个子列表Ci、Cj,如C=[['a'],['b'],['c']],Ci=['a'], Cj=['b'] # 需要注意的是,逻辑上,集合Ci与集合Cj是集合C的【元素】,而交并差都是【集合】之间的运算 # 输出合并Ci与Cj之后的全集列表,如[[['a'],['b']],['c']] def merge(C, i, j): # 在数学上,集合[[1],[2]]与集合[[1,2]]的并集有三个元素,因为[1],[2],[1,2]都是完全不同的元素。但在这里的逻辑上,需要结果为[[1,2]],所以另外定义了特殊的“交集”运算 # 交集与差集的运算是针对集合的(如[[1]])而非元素(如[1]),所以需要手动装进列表再传参。(其实已经特殊处理的交集运算无必要这样做,但为了逻辑一致遵守了统一的写法) C_u = special_union([C[i]], [C[j]]) C_d = difference(difference(C, [C[i]]), [C[j]]) C_n = C_d C_n.append(C_u) return C_n 复制代码
我们将最接近的两类合并成一类了,而目标是“一刀切”,即把整个全集划分为大致均匀的两类。所以我们不断查找最接近的两类,将其合并,直到有某个集合的总量超过全集的一半。
# 查找规模最大的一个子列表 # 输入全集C,如[[['a'],['b']],['c']] # 输出规模最大即集合内元素最多的列表的下标,如 0 def find_largest(C): s = [0] * len(C) max_s = len(C[0]) where_max_s = 0 for x in range(len(C)): s[x] = len(C[x]) if s[x] > max_s: max_s = s[x] where_max_s = x return where_max_s 复制代码
每个步骤都已经定义就绪,整个操作流程是这样的:
def layerClassification(sample_list): C = init(sample_list) while True: where_min_d = find_min(C) i, j = where_min_d C = merge(C, i, j) where_max_s = find_largest(C) if count_elem(C[where_max_s]) > 0.5 * len(C): break CM = C[where_max_s] CN = difference(C, [CM]) return flatten(CM), flatten(CN) 复制代码
这段代码中提到了两个辅助函数,其中 count_elem()
用于递归遍历每个集合中实际包含的字符串个数(而非子元素个数),分类的最终结果可能出现复杂的多维列表,而我们只需要两个简单的一维列表用于表示两个集合,定义 flatten()
来展开嵌套。
你!到那边去!
经过了刚才的分类,现在我们有了两个集合。其中的一个包含了原本聚类性比较明显的元素,他们可能长相非常近似,剩下一半只是单纯被剩下了而已,风马牛齐聚一堂,看上去乱糟糟的。
接下来就是“微调”时间啦,我们要从那个泥沙俱下的集合中,把“信众”逐个移动到前面那个相对齐整的集合里,从而将“异端”孤立。
这件事的关键是何时停止:移到哪一步时,那个混乱的集合恰好只剩“异端”,而又没有“异端”错误地赦免呢?
好在我们的主教无需落子无悔,移错了就倒回去嘛。他甚至可以命人把所有结果都罗列出来,由他来判断哪一个方案是最好的。
那我们不妨先不考虑决策的事情,提供全部方案就好。
我们将分类方案记作 S
,一个分类方案由两个集合构成,即{C1, C2},同样地,我们使用列表来表示。为了在不断移动的过程中,存储每一时刻的 C1 与 C2,而不作为引用跟随变化,我们需要使用深拷贝。
def note_solution(S, C1, C2, N): _C1 = copy.deepcopy(C1) _C2 = copy.deepcopy(C2) S.append([_C1, _C2]) N = N + 1 return S 复制代码
基于此前定义的类间距离,我们能够选到 C2 中最接近 C1 的样本:
def select_min(C1, C2): min_x = C2[0] min_d = classesDistance(C1, min_x) for x in C2: temp = classesDistance(C1, x) if temp < min_d: min_d = temp min_x = x return min_x 复制代码
把这个样本从 C2 中放进 C1:
def update(min_x, C1, C2): C1.append(min_x) C2.remove(min_x) return [C1, C2] 复制代码
我们不断搬运元素,直到那个没有聚类性的 C2 被搬空。记录下这个过程中所有分类方案。除了全部分类方案 S 以外,我们同时维护另一个列表,记录被移动的元素,以便于撤回。由于这个列表里所有元素都是我们每一步选出的到 C1 距离最小元素,不妨就将这个列表称作 M
,整个过程如下:
def iterateClassification(C): N = 0 S = [] M = [] C1 = C[0] C2 = C[1] while True: note_solution(S, C1, C2, N) min_x = select_min(C1, C2) M.append(min_x) update(min_x, C1, C2) if len(C2) == 0: break del(S[0]) return S, M 复制代码
到这里为止,我们反复运用上篇文章中定义的类间距离,做了一次粗选,又列出了所有微调生成的方案。最佳方案必然就是其中之一,留给我们大主教的,只剩一个优化问题。
让我们下回再见~
编者按:
本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后续推送。参考文献及整理后的示例代码将在完整文章末给出。
文 /YvesX
反正你也猜不出我是做什么的
编 / 荧声
本文由创宇前端作者授权发布,版权属于作者,创宇前端出品。 欢迎注明出处转载本文。文章链接: www.yvesx.com/archives/he…
想要订阅更多来自知道创宇开发一线的分享,请搜索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创宇前端(KnownsecFED)。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会尽可能回复。
感谢您的阅读。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Java 8实战
厄马(Raoul-Gabriel Urma)、弗斯科(Mario Fusco)、米克罗夫特(Alan Mycroft) / 陆明刚、劳佳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6-4-1 / CNY 79.00
本书全面介绍了Java 8 这个里程碑版本的新特性,包括Lambdas、流和函数式编程。有了函数式的编程特性,可以让代码更简洁,同时也能自动化地利用多核硬件。全书分四个部分:基础知识、函数式数据处理、高效Java 8 编程和超越Java 8,清晰明了地向读者展现了一幅Java 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画卷。一起来看看 《Java 8实战》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