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视图需求树的军民融合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栏目: 编程工具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层次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步伐明显加快,军民融合发展进入了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的新阶段,但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畅、融合要素不互通、市场开放程度低、信息交流难、技术壁垒突出、政策不公平等现实困境,严重制约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因此,开展军民融合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军民融合平台”),符合信息化时代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打通军地信息交互渠道,促进军民资源的双向交流、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的必由之路。军民融合平台是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层次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步伐明显加快,军民融合发展进入了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的新阶段,但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畅、融合要素不互通、市场开放程度低、信息交流难、技术壁垒突出、政策不公平等现实困境,严重制约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因此,开展军民融合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军民融合平台”),符合信息化时代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打通军地信息交互渠道,促进军民资源的双向交流、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的必由之路。

军民融合平台是一个复杂的人机大系统工程,涉及党、政、军、民、企等各类主体,覆盖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装备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社会化保障、国防动员等各个领域,涵盖战略管理、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综合服务等多项功能。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和科学分析军民融合平台需求,是当前军民融合平台论证和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

2 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军民融合平台需求

“需求”通常是指因为需要而产生的要求,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目标的欲望和要求,是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等各领域广泛使用的概念。“军民融合平台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军民融合主体为实现军民融合平台建设目标,针对平台对象,提出平台建设愿望或条件,如图2-1所示。“军民融合主体”,包括国家、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和人员。“平台对象”,包括军民融合平台的架构、组成、功能、技术、性能和条件等 [1]

基于多视图需求树的军民融合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图2-1 军民融合平台需求

军民融合平台需求具有客观刚性、主体复杂和内容多样等特点。

(1)客观刚性

军民融合平台需求来源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实践需要,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发展的外在表现。需求是客观存在,且内容、要求和目标等都具有刚性约束。

(2)主体复杂

军民融合平台需求提出主体包括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队等组织或个人。由于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大相径庭,对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方向,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见解。由于平台需求主体的复杂性,因此在军民融合平台需求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归纳各类主体的平台建设需求,并进行高效的需求对接和统筹协调。

(3)内容多样

军民融合平台需求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反复迭代的动态递进过程。平台需求既包括了战略、战役、战术不同层次的需求,也包括了战略管理、协同办公、共享服务等不同内容需求,又包括了基础设施、科技、装备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社会化保障、国防动员等不同领域需求。因此,平台需求具有内容多样性特点。

2.1.2 军民融合平台需求分析

“军民融合平台需求分析”,是指从不同渠道收集和发现军民融合主体的需求信息,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对需求进行整理、归纳和研究,并与主体进行对接协调,最终得到科学的军民融合平台需求的过程。军民融合平台需求是军民融合平台建设的逻辑起点,是平台建设基础性和源头性问题,牵引着平台发展方向,决定着平台建设途径和重点。

2.2 多视图需求树理论

2.2.1 多视图

多视图,是指不同主体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和描述军民融合平台的需求。按照主体类型进行划分,军民融合平台需求提出主体包括军民融合管理人员、系统分析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等。其中,军民融合管理人员,主要提出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活动等方面的业务需求;系统分析人员,主要根据业务需求提出军民融合平台功能需求、用户需求和数据需求;信息技术人员,主要根据业务需求提出军民融合平台建设的技术需求。这3类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军民融合平台需求,形成了业务需求视图、功能需求视图、用户需求视图、数据需求视图和技术需求视图等5个需求视图,较全面和科学地体现了各类人员对军民融合平台建设的需要和愿望,构成了军民融合平台需求的整体描述 [2] 。5个需求视图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2所示。

基于多视图需求树的军民融合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图2-2  5个视图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业务需求明确了军民融合需要完成的任务、活动和重点,是功能需求、用户需求、数据需求和技术需求分析的基础。功能需求明确了军民融合平台实现各业务的方式和手段,是业务需求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功能需求明确了数据采集、共享和交换等方面的要求,是数据需求分析的基础。用户需求是业务需求和功能需求落实到具体对象的需要。数据需求是功能需求分析的补充,提出了数据对于平台功能和结构的要求。数据需求明确了技术需求在数据层面对技术与标准的要求。技术需求为数据需求分析明确了数据方面的技术与标准。功能需求为技术需求分析提供了实现或获得相关功能的技术要求,而技术需求则为功能需求分析提供了标准规范和技术边界。

2.2.2 需求树

需求树,是用树形结构描述军民融合平台需求,如图2-3所示。需求树根节点为“被描述对象”,中间节点为“被描述对象”的“需求条目”,叶子节点为中间节点“需求条目”的一个“子需求条目”。由于军民融合平台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需求树上任何一个中间节点的“需求条目”也可看成“被描述对象”,与其下属的全部或部分子节点构成树形结构,亦称为“需求子树” [3]

基于多视图需求树的军民融合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图2-3 需求树

2.2.3 多视图需求树

本文综合多视图和需求树理论,提出基于多视图需求树的军民融合平台需求分析方法。具体思路:(1)军民融合平台需求分析作为需求树的根节点,即表示“被描述对象”。(2)业务需求、功能需求、用户需求、数据需求和技术需求等视图作为军民融合平台需求树的5个“需求子树”进行分析。

3 军民融合平台需求分析

基于多视图需求树的军民融合平台需求分析结果(部分子节点省略) [4] ,如图3-1所示。

基于多视图需求树的军民融合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图3-1  基于多视图需求树的军民融合平台需求分析结果

3.1 业务需求

军民融合平台业务需求子树包括了宏观层面、主要领域、新兴战略方向,以及其他方面的业务需求。

3.1.1 宏观层面业务需求

宏观层面军民融合业务需求主要包括:(1)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包括国家和各省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调整优化现有领域、行业军民融合议事机构。(2)健全工作运行体系,包括建立军地协调机制、需求对接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监督评估机制。(3)构建政策制度体系,包括出台综合性军民融合法律,促进军民融合的财政、价格、投融资政策,优化“民参军”市场准入和军事采购政策等。

3.1.2 主要领域业务需求

军民融合业务按照领域可分为基础设施、科技、装备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社会化保障、国防动员等领域的军民融合业务。比如,科技领域军民融合业务主要包括:(1)重大科技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业务;(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业务;(3)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业务;(4)军民科技领域人才业务;(5)军民科技领域金融扶持业务等。

3.1.3 新兴战略方向业务需求

新兴战略方向军民融合业务包括海洋、太空、网络空间、核和生物安全、能源安全等新兴战略方向军民融合业务。

3.1.4 其他业务需求

其他方面军民融合业务需求包括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军民融合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军民融合金融服务等。

3.2 功能需求

军民融合平台功能需求子树包括军民融合战略管理、军民融合业务协同和军民融合综合服务等方面功能需求。

3.2.1 战略管理需求

包括军民融合战略拟制、规划编制、规划督导执行、战略评估、重大项目管理、决策支持和动态监测等方面需求。(1)战略拟制。联合军队和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拟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2)规划编制。统筹政府和军队部门编制和上报基础设施、军民科技、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社会化保障和国防动员等领域的军民融合事项,制定军地统一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3)规划督导执行。根据军民融合发展规划,根据规划任务的建设状态,分析军民融合发展规划进展,对规划执行全过程进行管控。(4)战略评估。根据军民融合发展规划,检查与评估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准确识别和整改军民融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发展规划。(5)重大项目管理。实现军民融合重大项目联合论证、联合审批、组织实施、验收评估等全流程的管理和监控。(6)决策支持。根据军民融合建设需求,提出军民融合重大问题研究课题,并向相关单位下达研究任务,组织专业力量开展研究,最终提出军民融合决策咨询建议。(7)动态监测。智能分析和挖掘军民融合资源信息的内在关系、相互联系和作用机理,构建军民融合资源信息的知识图谱,动态图形化展示军民融合的基本现状、知识图谱、关注焦点、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等信息,为军民融合重大决策提供支持。

3.2.2 业务协同需求

包括军民融合需求对接、集成研讨和生态构建等方面需求。(1)供需对接。军队、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军民融合主体,根据保密要求和用户权限,针对特定的军民融合发展需求,开展供需对接工作,实现军民融合业务的分类发布、自助对接、智能化反馈和全流程监控。(2)集成研讨。建设“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模型推演相结合、知识服务与专家研讨相结合”高度可视化的军民融合综合研讨环境,开展决策咨询、政策研究、战略拟制、监督评估等复杂系统问题的研究研讨,为军民融合主体提供“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全周期支撑服务。(3)生态构建。以“互联网+服务”为主线,按照“创新驱动、结构重塑、开放共享、万物互联”的思路,采取“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方式,打通虚实通道、创新业态、培育新“物种”,为各类军民融合信息平台、主体、业务提供公共对接平台、交流平台和服务平台,形成军方、政府、专家智库、科研院所、高校、民口企业等主体和信息、项目、技术、服务、经费等要素组成的协作共赢、共生共荣、跨界共享的军民融合发展生态系统。

3.2.3 综合服务需求

包括军民融合信息采集与报送、信息共享、信息权威发布和信息服务等方面需求。(1)信息采集与报送。采集各领域军民融合相关数据,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实时采集、报送、分类、集成和展示,形成军民融合基础数据库。(2)信息共享。构建与相关军民融合第三方信息平台共享环境和流程,拓展共享渠道,加大交流力度,规范互通标准,采取线上或线下相结合方式实现军队、政府、企事业单位、第三方平台等军民融合主体数据共享和交互,确保军地信息资源充分互补共用。(3)信息权威发布。按照信息密级、类型和层次,最大范围权威发布军民融合新闻动态、重大事件、专家观点、重要项目等信息,传播军民融合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引导军民融合舆论。(4)信息服务。汇集军民融合发展需求、研究成果、基础数据、项目和知识等军民融合文字、视频和音频资料,为管理部门、专家组织、智库及其成员提供信息服务。

3.3 用户需求

军民融合平台用户需求子树包括决策部门用户、使用部门用户和服务部门用户等方面用户需求。

3.3.1 决策部门需求

包括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军委战略规划办、国家发改委等,主要需求为:开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拟制、规划编制、重大项目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和监督评估等工作。

3.3.2 使用部门需求

包括政府和军队军民融合使用部门、供应单位、专家用户和社会大众等。其中,政府和军队军民融合使用部门主要需求为:发布和对接本领域统军民融合战略规划、政策法规、项目需求等信息,开展军民融合工作协同等。供应单位用户(主要是指企事业单位)主要需求为:获取和对接军民融合需求信息,并推荐其优势资源信息。专家用户主要需求为:协助开展军民融合政策咨询和理论研究等工作。社会大众用户主要需求为:获取军民融信息,并提出咨询建议。

3.3.3 服务部门需求

服务部门,具体承担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工作的机构。主要需求为:组织开展军民融合信息发布、咨询和服务等。

3.4  数据需求

军民融合平台数据需求子树包括基础数据、原始引接数据、业务工作数据、综合分析数据等方面数据需求。

3.4.1 基础数据需求

包括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军民融合发展政策法规、军民融合重大专项、军民融合情报资源等方面数据需求。

3.4.2 原始引接数据需求

主要存储军队和地方相关部门的原始数据,是开展军民融合战略管理、业务协同和统计分析的基础和依据,包括政府和军队相关单位已有的基础设施、军民科技、装备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社会化保障、国防动员等方面军民融合数据。

3.4.3 业务工作数据需求

军民融合业务工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集合,包括项目数据库、规划资源数据库、评估任务数据库、专家数据库、需求对接数据库等。

3.4.4 综合分析数据需求

在对军民融合基础数据、原始引接数据、业务工作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处理、聚集汇总而形成综合性军民融合数据,主要用于军民融合发展态势展示,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

3.5 技术需求

军民融合平台技术需求子树包括总体架构设计、软件系统开发、数据安全交换、数据中心、安全保密等方面技术需求。

3.5.1 总体架构设计需求

运用体系结构建模和系统架构设计等技术,设计军民融合平台技术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等。

3.5.2 软件系统开发需求

运用“互联网+业务”思路和技术,开发“两窗口、两业务、三支撑”等组成软件系统。两窗口,包括军民融合网站和军民融合智慧服务平台。两业务系统,包括综合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三支撑系统,包括军民融合大数据、军民融合发展评价和军民融合专家智库等支撑系统等。

3.5.3 数据安全交换需求

针对军民融合工作服务对象、知悉范围、保密等级、业务环境需求各异的现实情况,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技术方案,实现军民融合数据在军队、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跨网安全交互。

3.5.4 数据中心需求

建立基于混合云的数据中心总体技术方案,现实基础设施的弹性分配、资源的动态整合和服务一体化应用,为军民融合平台数据中心建设奠定基础。

3.5.5 安全保密需求

针对军民融合平台服务对象、保密等级、网络环境等现实情况,划分平台的安全保密等级,建立“统一安全管控、多维监测预警、分类分级动态防护”的由安全保密技术体系、网络信任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等组成的军民融合平台安全保密体系,确保军民融合平台安全可控。

参考文献

[1]李晓松,肖振华,吕彬.装备建设军民融合评价与优化[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135-151.

[2] 张维明,陈洪辉,余滨等.军事信息系统需求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44-52

[3] 赵定海,黄玺瑛.装备需求工程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198-203

[4] 李晓松,孙登峰,吕彬.军民信息交流体系及平台建设[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84-96.

作者介绍

李晓松,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军民融合,高级工程师。

吕 彬,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军民融合,研究员。

李增华,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军民融合,工程师。

声明:本文来自仰山智库,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2小时品牌素养

2小时品牌素养

邓德隆 / 2009-1 / 38.00元

《2小时品牌素养(第2版)》第一次系统发布有关中国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分析报告,揭示了中国一流企业在品牌战略上面临的深重危机,提出了定位突围之道和实践方法。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详细分析了定位的原理,给出定位的三种方法,并特别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指出了三条出路;下篇以王老吉品牌战略历程为例,细致论述了一个品牌打造的完整过程,并就品牌实践中的许多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和研讨。作为兼顾理论和实践的第2版,《2小时......一起来看看 《2小时品牌素养》 这本书的介绍吧!

HTML 压缩/解压工具
HTML 压缩/解压工具

在线压缩/解压 HTML 代码

在线进制转换器
在线进制转换器

各进制数互转换器

图片转BASE64编码
图片转BASE64编码

在线图片转Base64编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