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在经历了近一年 9-11-6 的高强度工作之后,
在经历了近一年 9-11-6 的高强度工作之后, 手Y 的节奏在春节过后渐渐放缓下来,今年6月,我跟着老大开始投入偏技术方向的移动端组件化研究开发,并在不久后结束了 996 工作制度。新的项目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产品需求、开发周期也相对宽松,能有更多的时间先思考、再实现。由于工作内容更偏技术,我也得以见识、学习到更多开发上的奇技淫巧,跟着项目组,我们也的确解决了一些问题、做出了一些成果,但回顾这一年,我却总难以感到满意。
还记得 996 工作制期间,某个难得的双休,我曾经和非著名哲学家范老师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我:“现在双休感觉好奇怪啊,总感觉周六在家睡觉看剧打游戏是一种罪过。”
范老师:“那是因为你加班太久了,误以为人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去年调动到手Y,技术水平、工作流程、团队协作等好几个方面都欠缺的厉害,无时无刻都有新的挑战,工作内容充实、有挑战性,同时在自己的努力下,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获得了很强的成就感;难得空闲,也常自己钻研了一些相对更深入的技术,写写文章、造造轮子,感觉收获颇大。 繁忙的生活给予了我极大的“安全感”:每天10个小时左右,有明确目标又能提升自我水平的工作任务;每周零零碎碎几个小时,去了解、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技术;再有那么大半天休息,躺着看看剧发发呆。 就这么接近一年,在家人和朋友眼中我在疯狂的奋斗,而我自己也很庆幸,自己的努力也的确被人看到、被人肯定。
2017 这一年的经历也对我自己影响极大:16 年刚入职的时候,我每天朝九晚六,健身打机,好不自在;现在我明白,你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做出多少的取舍,才能在别人看来你还“有点牛逼”;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对除了工作外的事情提不起任何兴趣,总觉得这些事都是在浪费自己的精力,于是乎游戏机也吃灰了,看剧的时候都会走神,连陪女朋友都觉得费劲。所以大部分的休息日,我也不约谁,也不做什么,就是在家休养,告诉自己为接下来一周的忙碌做好准备。
而在今年中下旬着手新的项目之后,这一节奏被彻底打乱。当项目度过了头两三个月的基础建设,工作的强度就渐渐下来了。一方面,经过一年多的锻炼,那些“做的了但我不会”的问题相对少了,另一方面,没有了具体的业务导向,做事的目标变得不那么明确,工作的反馈也变得不那么直接,于是, 日常工作给我的正反馈大大的减少了 。工作强度的降低,自然伴随可支配时间的增加,于是今年我新学习的东西也还算多:python、 shell 、c#;简单的机器学习、数据分析,难得的刷遍了 WWDC,还用 u3d 做了个联机小游戏。
但回头总结,会发现不论是今年还是去年,这些课外学习的知识若是不能投入真实场景使用,过不了多久就会沦为“哎呀我见过这东西”这种无用信息。而业余学的东西越多,越发现这些技术的入门非常简单,即便是使用时再去上手也不是难事,甚至由于有真实使用场景,理解程度还会更深。但学了之后又忘掉所带来的失落,甚至会超过当时学习的时候带来的成就感。 于是,业余时间进步技术这条路也频频给我带来挫折感。
咋回事呢
这么一看,这一年的焦虑感似乎也就解释的通了。其实挺早之前我就有过很强的迷茫感,不知道自己的技术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这个人想做什么。17年的忙碌让我误以为自己有了答案,找到了方向,但其实这是别人给的方向,是外部力量的作用。同时,我将17年的进步与收获过多的归功于自己的努力,事实上,项目调动、组内缺人、自己够菜所以上升空间够大、行业风向等等等等因素,任何一项都可能彻底改变我去年的轨迹。而今年,我妄图“复制”去年的经历,希望通过努力继续获得各方面的正反馈。事实上是,在缺少他人明确的方向指引之后,我努力的方向变得飘忽不定,甚至对努力的结果期盼也模糊不清,所以感觉自己像个无头苍蝇一直在打转,最后感觉一事无成。
当生活≠工作
在九月份结束996之际,我曾经和自己说:996 结束后,修整两周,然后以大小周策略,每隔一周周六来公司学习充电。而这前后三个月,我真正意义上执行的次数有几次呢?答案是0次,只有两次勉强在公司撑了半天。我倒不是因为缺乏执行力,而没能实现自己的计划,而是陷入了“学了又怕忘,不学又怕掉队”的焦虑圈内。
直到最近我才开始反思,我所追求的“技术”是什么。掌握多几门语言?尝试除了 iOS 开发之外的领域?成为一名技术博主?事实上经过这段时间的经验,我意识到代码它并不是一个一次学习、终身受用的可储备的知识。且不说遗忘的很快,若是不投入真实世界解决真实的问题,那么对一项技术的理解将永远停留在“Demo”阶段,而等到真正使用时,往往它又更新迭代了,需要二次学习。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 工作内容是什么,学习方向是什么 似乎是最经济的。同时,工作能力并不等同于技术水平,既然我现在感觉能力可以与工作技术要求匹配,那么我可以试试锻炼其它方面的能力:人际交往、办公流程、效率 工具 等等。退一步说,如果抛开工作,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刨去“iOS 开发”这个标签,我如何定性自己呢?
2019,我该为自己立下一些与技术无关的目标,去成为那个我想成为的人。
属于我的生活
尽管在工作和技术纠结迷茫,闲暇时光更多的 2018 也有了更多丰富的体验。
游戏不停歇
自己是程序员,当然要身体力行支持其它同僚的辛勤工作啦!点名表扬 荒野大镖客2 、 昆特牌 、 DOTA2 。唯一的遗憾就是由于国内网络问题,格斗向游戏没法联机,乐趣大减。
健身不止步
如果说有什么事是让我为自己骄傲的,那一定就是健身了。算上大学,健身也得有四年了,看看网上其它练了四年的人…这四年来,走了许多弯路,因为不正确的训练方式受过伤,因为不会安排训练计划导致进步停滞,刷了无数 youtube 视频,看了无数心得分享,但在训练方面依然是个小白。但这仍然让我觉得自豪,在最忙的 996 时刻,我放弃所有其它业余生活,唯独坚持健身。为了能保证器械充足,我改为早上训练,维持了近一年十点睡六点起的作息习惯。能坚持一件自己喜欢又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并持续进步(尽管龟速),我还是很开心的。某种意义上说,健身成为了我为人处世的一条基准线:如果连自己喜欢、认同的事都无法坚持,那还有什么事能够坚持?
不过朝六晚十的作息对意志力的消磨还是很大的,同时几乎扛不住任何的变动(任何下班后的会议、聚餐、活动都直接影响上床睡觉的时间),在11月初,我更换健身房,并将训练时间更改到中午,同时,为了更好的遵循“渐进超负荷”原则,并对自己的训练水平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我开始用纸笔制定训练计划、记录训练容量。
祖国的河山
今年的另一大变化是往外跑的次数大大增加了,单说回深圳,去年一年可能才回了2-3次,今年得回了有6-7次了吧?除了频繁回深圳之外,今年还出去旅游了好多次,跟女朋友、跟基友们、跟同事们。旅游是一件没有什么目的但又充满意义的事情,每次出发之前心里都想着“哎不想去,贼无聊”,每次回来后都是“真爽,咋就玩完了呢”。
可爱的人们
今年身边的同龄人爆发式的结婚,数数得有七八对了,真是充满爱的一年呀。对我而言最最重要的自然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闹闹的盛大婚礼啦!
作为七兄弟里面最贪玩的大活宝,没想到结婚比谁都快,以后就是有家室的人了,可得给兄弟们当好榜样啊!
最后的最后
在反反复复的矛盾与冲突中,我们俩都在各自成长,但有些问题不是在一起久了就能解决的,往往是生活中其它方面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相处的道理。
我现在觉得用“另一半”去形容女朋友/老婆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另一半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俩人得加到一起才完整,这样的心态就会导致你下意识的希望对方和你同步,一起开心、一起难过,会希望对方替你扛你扛不住的事,替你面对你不想面对的事,会导致你下意识的去逃避、否认两个人之间的不同点。但世上本就不可能有两个人思想行为始终统一,而能遇到一个愿意为你受委屈、改变自己的人实属幸运。
这就是我今年对我和汤老师之间的感情最大的感悟,爱,是陪伴,而不是占有;是 1+1 > 2,而不是 0.5+0.5 = 1;是即便不赞同,也做对方的后盾,而不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对方。
所以我觉得,她,并不是我的另一半,她就是她,我就是我,那她是我的什么呢?她是我的朋友、我的家人、我的良师、我的偶像、我的精神伴侣、我的心灵港湾。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Christopher Bishop / Springer / 2007-10-1 / USD 94.95
The dramatic growth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or machine learning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many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 the underlying algorithms and techniques. For example,......一起来看看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