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一般来说,你不需要太关心vue的运行时性能,它在运行时非常快,但付出的代价是初始化时相对较慢。先看一下常见的vue写法:在html里放一个app组件,app组件里又引用了其他的子组件,形成一棵以app为根节点的组件树。而正是这种做法引发了性能问题,要初始化一个父组件,必然需要先初始化它的子组件,而子组件又有它自己的子组件。那么要初始化根标签,就需要从底层开始冒泡,将页面所有组件都初始化完。所以我们的页面会在所有组件都初始化完才开始显示。这个结果显然不是我们要的,更好的结果是页面可以从上到下按顺序流式渲染,
组件优化
一般来说,你不需要太关心vue的运行时性能,它在运行时非常快,但付出的代价是初始化时相对较慢。先看一下常见的vue写法:在html里放一个app组件,app组件里又引用了其他的子组件,形成一棵以app为根节点的组件树。
<div id="app"> <router-view></router-view> </div> 复制代码
而正是这种做法引发了性能问题,要初始化一个父组件,必然需要先初始化它的子组件,而子组件又有它自己的子组件。那么要初始化根标签,就需要从底层开始冒泡,将页面所有组件都初始化完。所以我们的页面会在所有组件都初始化完才开始显示。
这个结果显然不是我们要的,更好的结果是页面可以从上到下按顺序流式渲染,这样可能总体时间增长了,但首屏时间缩减,在用户看来,页面打开速度就更快了。
异步组件
new Vue({ components: { A: { /*component-config*/ }, B (resolve) { setTimeout(() => { resolve({ /*component-config*/ }) }, 0); } } }) 复制代码
或者是
const Foo = resolve => { // require.ensure 是 Webpack 的特殊语法,用来设置 code-split point // (代码分块) require.ensure(['./Foo.vue'], () => { resolve(require('./Foo.vue')) }) } const Foo = resolve => require(['./Foo.vue'], resolve)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routes: [ { path: '/foo', component: Foo } ] }) 复制代码
把不同路由对应的组件分割成不同的代码块,然后当路由被访问的时候才加载对应组件,从而实现路由懒加载
把组件按组分块
有时候我们想把某个路由下的所有组件都打包在同个异步 chunk 中。只需要 给 chunk 命名,提供 require.ensure 第三个参数作为 chunk 的名称:
const Foo = r => require.ensure([], () => r(require('./Foo.vue')), 'group-foo') const Bar = r => require.ensure([], () => r(require('./Bar.vue')), 'group-foo') const Baz = r => require.ensure([], () => r(require('./Baz.vue')), 'group-foo') 复制代码
利用v-if和terminal
<head> <!--some component --> <div v-if="showB"> <!--some component --> </div> <div v-if="showC"> <!--some component --> </div> </head> data: { showB: false, showC: false }, created () { // 显示B setTimeout(() => { this.showB = true; }, 0); // 显示C setTimeout(() => { this.showC = true; }, 0); } 复制代码
这个示例写起来略显啰嗦,但它已经实现了我们想要的顺序渲染的效果。页面会在组件初始化完后显示,然后再按顺序渲染其余的组件,整个页面渲染方式看起来是流式的。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v-if存在一个编译/卸载过程,会有性能影响。但这里并不需要担心,因为v-if是惰性的,只有当第一次值为true时才会开始初始化。
组件keep-alive
如果你做用一个大型web的spa的时候,你有很多router,对应的是很多个页面。在页面的快速切换中(如常见的tab页),为了保证页面加载的效率,除了缓存机制之外,vue的keep-alive组件可以帮的上忙。它会把组件保存在浏览器内存当中,方便你快速切换。
基础优化
v-if v-show
权限问题,只要涉及到权限相关的展示无疑要用 v-if,没有权限限制下根据用户点击的频次选择,频繁切换的使用 v-show,不频繁切换的使用 v-if,这里要说的优化点在于减少页面中 dom 总数,我比较倾向于使用 v-if,因为减少了 dom 数量,加快首屏渲染。 不要在模板里面写过多的表达式与判断 v-if="isShow && isAdmin && (a || b)",这种表达式虽说可以识别,但是不是长久之计,当看着不舒服时,适当的写到 methods 和 computed 里面封装成一个方法,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我们在多处判断相同的表达式,其他权限相同的元素再判断展示的时候调用同一个方法即可。
循环尽可能在使用 v-for 时提供 key,除非遍历输出的 DOM 内容非常简单,或者是刻意依赖默认行为以获取性能上的提升。引用vue文档:当 Vue.js 用 v-for 正在更新已渲染过的元素列表时,它默认用“就地复用”策略。如果数据项的顺序被改变,Vue 将不会移动 DOM 元素来匹配数据项的顺序, 而是简单复用此处每个元素,并且确保它在特定索引下显示已被渲染过的每个元素。这个类似 Vue 1.x 的 track-by="$index" 。
这个默认的模式是高效的,但是只适用于不依赖子组件状态或临时 DOM 状态 (例如:表单输入值) 的列表渲染输出。
为了给 Vue 一个提示,以便它能跟踪每个节点的身份,从而重用和重新 排序 现有元素,你需要为每项提供一个唯一 key 属性。理想的 key 值是每项都有的唯一 id。 watch 和 computed 用哪个的问题看官网的例子,计算属性主要是做一层 filter 转换,切忌加一些调用方法进去,watch 的作用就是监听数据变化去改变数据或触发事件如 this.$store.dispatch('update', { ... }) 数据请求在哪个时候尽量根据需求考虑后,多多利用promise的并发请求。
其他
如打包优化:在打包时可将一些静态模块排除,如ue、vuex、vue-router、axios 等,换用国内的 bootcdn 直接引入到根目录的 index.html 中。在 webpack 里有个 externals,可以忽略不需要打包的库
externals: { 'vue': 'Vue', 'vue-router': 'VueRouter', 'vuex': 'Vuex', 'axios': 'axios' } 复制代码
或者是利用webpack的动态链接库DllPlugin,打包会输出一个类dll包(dll包源于windows的动态链接库),这些代码本身不会执行,主要是提供给我们的业务代码引用。将静态资源文件(运行依赖包)与源文件分开打包,先使用DllPlugin给静态资源打包,再使用DllReferencePlugin让源文件引用资源文件。dll在打包一次后即可,下次业务代码修改也不会重新打包,然后在html里分模块引入
<script src="./static/js/vendor.dll.js"></script> <script src="/dist/build.js"></script> 复制代码
关于webpack的使用建议阅读《深入浅出webpack》一书。 其他的还有样式优化、减少组件耦合性等。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Learning jQuery
Jonathan Chaffer、Karl Swedberg / Packt Publishing / 2007-7-7 / GBP 24.99
jQuery is a powerful JavaScript library that can enhance your websites regardless of your background. In this book, creators of the popular jQuery learning resource, learningquery.com, share the......一起来看看 《Learning jQuery》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