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从前一篇文章Flutter原理的分析可知,Flutter Engine向在开始本文前,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通用的 UI框架绘图的流程,以便我们理解 Flutter的 Dart Framework:
从前一篇文章Flutter原理的分析可知,Flutter Engine向 dart:ui
Framework层提供了通用的绘图能力,Flutter渲染 UI的本质就是在 VSync信号间尽快地构建并提供视图数据。所以 Flutter整个框架的精髓在 Dart UI Framework(更准确地叫作 Flutter Dart Framework)里,这里面涉及了非常多的设计思想、优化措施,所以一篇文章是无法概括的。 所以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只能概要性地分析一下 Flutter Dart Framework的大致原理。
UI框架绘图的基本流程
在开始本文前,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通用的 UI框架绘图的流程,以便我们理解 Flutter的 Dart Framework: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户的输入才是驱动视图更新的信号。当这个信号发生后,首先需要触发的就是动画的进度更新,框架需要开始视图数据的“build”(也可以看做数据的填充)。
在这之后,视图才会进行布局,计算各个部分的大小,然后进行“paint”,生成每个视图的视觉数据。生成的视觉数据并不能直接用,因为往往视图层级非常多, 这些数据直接向 GPU传递很低效,所以接下来需要进行视图合成,将多个视图数据合成为一个。
最后一步进行“光栅化”,前一步得到合成的视图数据其实还是一份矢量描述数据,光栅化帮助把这份数据真正地生成一个一个的像素填充数据。在 Flutter中,光栅化这个步骤被放在了 Engine中,但是我们前文并没有提到。
在了解 UI框架的通用流程后,我们自然而然能知道 Flutter Dart Framework这一层肯定做了以下这些事:
- 视图的数据结构(视图树)
- 视图数据的构建
- 视图布局的计算
- 视图的合成
- 与 Engine的数据同步和通信
视图的结构
无论是比较底层的 UI框架(如 Cocoa、WebKit)还是比较上层的 (React),在向绘制引擎提供视图数据都需要一份结构化的视图数据,俗称为“视图树”(View Tree)。Flutter 的视图结构的抽象分为三部分: Widget
, Element
, RenderObject
。
三部分?在哪熟悉是不是? Cocoa Touch中,视图树被分为 模型树、呈现树、渲染树, 在 Flutter中你也可以看待这三部分的意义。
Widget:
Widget是 Flutter中控件实现的基本单位,其意义类似于 Cocoa Touch中的 UIView。Widget里面存储了一个视图的配置信息,包括布局、属性等待。所以它只是一份轻量的,可直接使用的数据结构。在构建为结构树,甚至重新创建和销毁结构树时都不存在明显的性能问题。
Element:
Element是 Widget的抽象,它其实承载了视图构建的上下文数据。构建系统通过遍历 Element树来构建 RenderObject数据,比如视图更新时,只会标记 dirty Element,而不会标记 dirty Widget。所以 Widget“无状态”,而 Element“有状态” (这个状态指框架层的构建状态)。
RenderObject:
在 RenderObject树中会发生 Layout、Paint的绘制事件,所以 Flutter中大部分的绘图性能优化发生在这里。RenderObject树构建的数据会被加入到 Engine所需的 LayerTree中,Engine通过 LayerTree进行视图合成并光栅化,提交给 GPU。
Flutter通过这三种概念,把原本比较复杂的视图树状态、数据的维护和构建拆分得更单一、易于集中治理。
视图数据的构建
这个话题其实比较大,涉及到的逻辑也很多。我们可以先从应用入口开始看起。
应用的 root view
Flutter App 入口的部分发生于如下代码:
import 'package:flutter/material.dart'; // 这里的 MyApp是一个 Widget void main() => runApp(new MyApp());
runApp
函数接受一个 Widget类型的对象作为参数,也就是说在 Flutter的概念中,只存在 View,而其他的任何逻辑都只为 View的数据、状态改变服务,不存在 ViewController(或者叫 Activity)。
接下来看 runApp
做了什么:
void runApp(Widget app) { WidgetsFlutterBinding.ensureInitialized() ..attachRootWidget(app) ..scheduleWarmUpFrame(); } class WidgetsFlutterBinding extends BindingBase with GestureBinding, ServicesBinding, SchedulerBinding, PaintingBinding, RendererBinding, WidgetsBinding { static WidgetsBinding ensureInitialized() { if (WidgetsBinding.instance == null) new WidgetsFlutterBinding(); return WidgetsBinding.instance; } }
在 runApp
中,传入的 widget被挂载到根 widget上。这个 WidgetsFlutterBinding
其实是一个单例,通过 mixin来使用框架中实现的其他 binding的 Service,比如 手势、基础服务、队列、绘图等等。然后会调用 scheduleWarmUpFrame
这个方法,从这个方法注释可知,调用这个方法会主动构建视图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 Flutter依赖 Dart的 MicroTask来进行帧数据构建任务的 schedule,这里通过主动调用进行整个周期的 “热身”,这样最近的下次 VSync信号同步时就有视图数据可提供,而不用等到 MicroTask的 next Tick。
然后我们再来看 attachRootWidget
这个函数干了什么:
void attachRootWidget(Widget rootWidget) { _renderViewElement = new RenderObjectToWidgetAdapter<RenderBox>( container: renderView, debugShortDescription: '[root]', child: rootWidget ).attachToRenderTree(buildOwner, renderViewElement); }
attachRootWidget
把 widget交给了 RenderObjectToWidgetAdapter
这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Element被创建,并且同时能持有 Widget和 RenderObject的引用。然后我们从上文就知道后面发生的就是第一次的视图数据构建了。
从这一部分能印证前面所说:Flutter应用通过 Widget
、 Element
、 RenderObject
三种树结构来维护整个应用的视图数据。
视图数据的构建时机
VSync信号其实在 Flutter Dart Framework层是透明的,视图的数据构建和更新并不是由 VSync信号驱动的。我在前文说道: Flutter并不关心显示器、视频控制器以及 GPU具体工作,它只关心 GPU发出的 VSync信号,尽可能快地在两个 VSync信号之间计算并合成视图数据,并且把数据提供给 GPU。 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其实应该是:
Flutter 并不关心显示器、视频控制器以及 GPU具体工作,它只关心能在 VSync信号间隔时间内尽快地合成视图数据,等待 VSync信号同步来获取这个视图数据提供给 GPU。
那么 Flutter是在什么时机构建视图数据的呢?前面就已经揭晓过答案:MicroTask 循环。
是不是和 Cocoa Touch很像?NSRunloop 的 main loop 也是通过事件循环来执行固定的视图更新回调
dart:ui
有一个抽象的 window
,它并不负责向 LayerTree提供数据,但在 Flutter中,它承担了管理和回调视图更新方法的重担。在 rootView(rootElement)被创建时,ScheduleBinding便会调用 scheduleFrame
,这会调用 window.scheduleFrame
,而在 window 的 postFrameCallback 中, scheduleFrame
会再次被调用,这样就形成了循环。
通过这种有序的周期循环,Flutter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帧视图数据,VSync信号同步时便能获得这个数据进行 Engine部分后续的操作。
视图数据的构建方式
前面提到,视图树被分为三类: Widget
、 Element
、 RenderObject
,Element同时持有 Widget和 RenderObject的引用。这是本段的大前提。
Widget是用户能够直接操作的数据结构,Flutter的设计理念中,Widget都是 immutable的,所以 Widget节点的改变其实就是节点的销毁和重新创建。但如果只是最基本的 Widget手动组合的话,写起来会很蛋疼,所以 Flutter使用 State来控制 Widget的创建与销毁,以此来达到响应式 UI编程的目的。
细细品味,Widget的设计理念有没有一点和 React像?
Widget在更新后,Element持有该 Widget的节点也会被标记为 dirtyElement,那么在下一个周期的 drawFrame时,Element树的这一部分子树便会被触发 performRebuild。在 Element树更新完成后,便能获得 RenderObject树,接下来便会进入 Layout和 Paint的流程。
视图的布局与绘制
在 Flutter中,视图的布局与合成是整个 UI框架中最重要的部分,这部分的好坏决定了绘图的性能以及框架的应用表现,所以 Google有一个专门的 TechTalk来讲解这个原理: Flutter’s renderding pipeline
布局的计算
要获得每个 Widget的真实视图数据,布局是第一步。布局可以计算出每个节点所占空间的真实大小。在构建视图树时,节点的 size约束是从树顶部向底部的,而在计算布局的时候,遍历树是深度优先,所以获得布局数据的顺序是自下而上的。和 Web一样,Flutter的布局也是基于盒子模型,并且参考了众多布局方案设计而成 (毕竟负责这一部分的 Adam Barth也是 Blink项目的核心开发者),这部分的核心设计比较复杂,我们完全可以另开一篇文章,这里不再展开。
视图的绘制
绘制决定了一个视图节点的真实外观。和布局不太一样的是绘制的顺序,布局会优先计算子节点,而绘制会优先绘制父节点。所以在数据流上看起来两个流程的方向是相反的。
绘制要做的事就是计算出一个 Layer的外观,这通常都不简单,因为开发者经常会在视图上放各种各样的控件,并且他们的层级也不一样,所以绘制的步骤要做的事情就是决定一个 Layer的某一部分长什么样,这也可以看做视图的局部合成。举个例子:
在进行绘制时,每个节点都会先绘制自身,其次才是子节点。比如节点 2是一个背景色绿色的视图,在绘制完自身后,绘制子节点 3和 4,它们可能具有 alpha属性,所以绘制后当布局重叠时会合成红色的节点 5。所以从数据流方向看的时候,获得最终的 Layer的顺序反而是自下而上的。
一个 Layer是一份矢量数据,挂载到 LayerTree后还会经过 Engine的合成和光栅化才能提交给 GPU。RenderObject并不是和 Layer一一对应的,所以需要 paint过程将 RenderObject转化为 Layer
性能优化
视图树会不断更新,这就意味着布局和绘制是不间断的。我们上面提到的布局和绘制只是九牛一毛,Flutter其实在这方面做了很多事情,不间断的布局和绘制肯定会非常耗费性能,所以 Flutter也有对应的优化方案(在 Flutter的布局和绘制算法足够优秀的前提下)。
边界:Flutter使用边界标记需要重新布局和重新绘制的节点部分,这样就可以避免其他节点被污染或者触发重建,这个边界被分别叫做 Relayout boundary 和 Repaint boundary。
缓存:要提升性能表现,缓存也是少不了的。在 Flutter中,几乎所有的 Element都会具有一个 key,这个 key是唯一的。当子树重建后,只会刷新 key不同的部分。而节点数据的复用就是依靠 key来从缓存中取得。
Flutter 的渲染机制可以当做一本教科书,本文只能管中窥豹了
挂载 LayerTree
Layer
的抽象在 Flutter中是真实存在的, RenderObject
在经过 paint生成 Layer后,会通过 dart:ui
的 SceneBuilder
挂载到 LayerTree。
/// Override this method to upload this layer to the engine. /// /// The `layerOffset` is the accumulated offset of this layer's parent from the /// origin of the builder's coordinate system. void addToScene(ui.SceneBuilder builder, Offset layerOffset);
这是一个抽象接口,不同的 Layer(如 ContainerLayer、TextureLayer等)在继承抽象类后自行处理逻辑,但无外乎都会最终调用 builder.addXXX
这类方法,把传递的 Layer真正地挂载上去。
接下来的事情上一篇文章也提过了,Skia在 VSync信号同步时直接从 LayerTree合成 Bitmap,(经过光栅化后)提交给 GPU
Flutter 的通信机制
读完上面大概能了解到 Flutter怎么通过固定的数据结构构建并渲染丰富多彩的视图。但文章开头说过,用户输入才是驱动视图更新的源泉,所以需要专门讨论一下 Flutter是如何获得用户输入并与平台通信的。
用户输入
在当今的移动设备上传感器有很多,屏幕输入也可以算作一种。所以这里以讨论手势输入为例。
Flutter通过 Native方法捕捉用户的屏幕输入,这些数据被封装成一个一个的数据包,通过 Dart的 runtime hook发送给 dart:ui
中的 _dispatchPointerDataPacket
方法。这个方法会直接将屏幕输入数据分发给 window
,所以在 Flutter中,我们可以将触摸时间看作发生在全局的 window
上。
// Shell // 将封装好的手势数据 packet发送给 engine blink::Threads::UI()->PostTask(fxl::MakeCopyable( [ engine = _platformView->engine().GetWeakPtr(), packet = std::move(packet) ] { if (engine.get()) engine->DispatchPointerDataPacket(*packet); })); // engine直接 通过 libtonic hook Dart的 _dispatchPointerDataPacket 方法将数据包传递过去 void RuntimeController::DispatchPointerDataPacket( const PointerDataPacket& packet) { TRACE_EVENT1("flutter", "RuntimeController::DispatchPointerDataPacket", "mode", "basic"); GetWindow()->DispatchPointerDataPacket(packet); } void Window::DispatchPointerDataPacket(const PointerDataPacket& packet) { tonic::DartState* dart_state = library_.dart_state().get(); if (!dart_state) return; tonic::DartState::Scope scope(dart_state); Dart_Handle data_handle = ToByteData(packet.data()); if (Dart_IsError(data_handle)) return; DartInvokeField(library_.value(), "_dispatchPointerDataPacket", {data_handle}); }
Flutter在接收到数据包后,识别触摸点发生的坐标,通过数学计算来识别手势。这和 Native框架的逻辑几乎是一样的。
Native通信
但除了手势这种特定的输入,还有其他传感器和事件的传递被抽象得更通用,叫做 MethodChannel
。这样就可以避免用户每次需要开发一个 Native extension时都要写 Native Binding了。 MethodChannel的原理和手势的传递几乎是一样的,但是 API会更通用一点。
在这篇教程中 PlatformChannels 示例了一个如何通过 Native 获取电池电量,并通过 PlatformChannel传递给 Flutter应用。而这个 PlatformChannel像手势数据分发那样,换了一个方法:
void Window::DispatchPlatformMessage(fxl::RefPtr<PlatformMessage> message) { tonic::DartState* dart_state = library_.dart_state().get(); if (!dart_state) return; tonic::DartState::Scope scope(dart_state); Dart_Handle data_handle = (message->hasData()) ? ToByteData(message->data()) : Dart_Null(); if (Dart_IsError(data_handle)) return; int response_id = 0; if (auto response = message->response()) { response_id = next_response_id_++; pending_responses_[response_id] = response; } DartInvokeField( library_.value(), "_dispatchPlatformMessage", {ToDart(message->channel()), data_handle, ToDart(response_id)}); }
通过这种打开一个 Channel来进行 request/response 的抽象概念可以实现任何用户自定义的 extension。
The End
Flutter是 engine和 Dart Framework的统称,目前 Flutter还处于 beta阶段,虽然说大致原理不会变,但一些细节部分还是会有不少改动。本文只能看个大概,因为,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
好了,原理分析告一段落,在后面的使用中,我们再来细细探讨 Flutter的一些设计理念。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java反射原理, 注解原理
- Webpack 原理(二):加载原理
- Docker原理之 - CGroup实现原理
- 【Vue原理】响应式原理 - 白话版
- Docker实现原理之 - OverlayFS实现原理
- UAV MOF工作原理之Agent注入机制原理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数据库系统概念
Abraham Silberschatz、Henry F. Korth、S. Sudarshan / 杨冬青、马秀莉、唐世渭 / 机械工业 / 2006-10-01 / 69.50元
本书是数据库系统方面的经典教材之一。国际上许多著名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印度理工学院等都采用本书作为教科书。我国也有许多所大学采用本书以前版本的中文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数据库课程的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书调整和新增内容:调整了第4版的讲授顺序。首先介绍SQL及其高级特性,使学生容易接受数据库设计的概念。新增数据库设计的专......一起来看看 《数据库系统概念》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