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Redis集群实现原理探讨
Redis集群是一个distribute、fault-tolerant的 Redis 实现,主要设计目标是达到线性可扩展性、可用性、数据一致性。
线性拓展官方推荐最大的节点数量为1000,由于Cluster架构中无Proxy层,Master与Slave之间使用异步replication。
数据一致性客户端容忍一定程度的数据丢失,集群尽可能保存Client write操作的数据,保证数据一致性。
可用性Redis集群通过partition来提供一定程度的可用性,当集群中的一部分节点失效或者无法进行通讯时,集群仍可以继续提供服务。这里有两点补充:
- 只要集群中大多数Master可达、且失效的Master至少有一个Slave可达,即集群非Fail状态,集群都是可用的,如下图:
- Redis集群的replicas migration机制可以将拥有多个Slave的Master的某个Slave,迁移到没有Slave的Master下,即Slave分布相对平衡,确保Master都有一定数量的Slave备份。
集群节点属性集群中每个Master node负责存储数据、集群状态,包括slots与nodes对应关系。Master nodes能够自动发现其他nodes,检测failure节点,当某个Master节点失效时,集群能将核实的Slave提升为Master。下图是节点的关联信息,节点定时会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其他节点:
1fc2412b7429e4ab5d8704fcd39520815ea2727b 10.9.42.37:6103 master - 0 1494082584680 9 connected 10923-13652 08e70bb3edd7d3cabda7a2ab220f2f3610db38cd 10.9.33.204:6202 slave ad1334bd09ee73fdeb7b8f16194550fc2bf3a038 0 1494082586686 8 connected edaafc250f616e9e12c5182f0322445ea9a89085 10.9.33.204:6203 slave 1fc2412b7429e4ab5d8704fcd39520815ea2727b 0 1494082586184 9 connected 06cd6f24caf98a1c1df0862eadac2b05254f909d 10.9.33.204:6201 slave d458c22ccced2f29358b6e6814a206d08285374e 0 1494082584179 7 connected 3892b7fb410a4d6339364dbdda2ebc666ffee843 10.9.42.37:6203 slave 73f7d44c03ada58bf5adaeb340359e2c043ecfa0 0 1494082582679 12 connected 73f7d44c03ada58bf5adaeb340359e2c043ecfa0 10.9.33.204:6103 master - 0 1494082585181 3 connected 13653-16383 4004a64211bea5050a8f46b8436564d40380cd60 10.9.33.204:6101 master - 0 1494082583678 1 connected 2731-5460 d458c22ccced2f29358b6e6814a206d08285374e 10.9.42.37:6101 master - 0 1494082588189 7 connected 0-2730 f8868d59c0f3d935d3dbe35601506039520f7107 10.9.42.37:6201 slave 4004a64211bea5050a8f46b8436564d40380cd60 0 1494082587187 10 connected 45ba0d6fc3d48a43ff72e10bcc17d2d8b2592cdf 10.9.33.204:6102 master - 0 1494082583179 2 connected 8192-10922 007d7e17bfd26a3c1e21992bb5b656a92eb65686 10.9.42.37:6202 slave 45ba0d6fc3d48a43ff72e10bcc17d2d8b2592cdf 0 1494082588189 11 connected ad1334bd09ee73fdeb7b8f16194550fc2bf3a038 10.9.42.37:6102 myself,master - 0 0 8 connected 5461-8191
从左至右分别是:节点ID、IP地址和端口,节点角色标志、最后发送ping时间、最后接收到pong时间、连接状态、节点负责处理的hash slot。集群可以自动识别出ip/port的变化,并通过Gossip(最终一致性,分布式服务数据同步算法)协议广播给其他节点知道。Gossip也称“病毒感染算法”、“谣言传播算法”(附录一)。
Keys分布模型集群的键空间被分割为16384个slots(即hash槽),slot是数据映射的基本单位,即集群的最大节点数量是16384(官方推荐最大节点数量为1000个左右)。集群中的每个Master节点负责处理16384个hash槽其中的一部分,当集群处于“stable”状态时(无slots在节点间迁移),任意一个hash slot只会被单个node所服务。以下是键映射到hash槽的算法:
HASH_SLOT = CRC16(key) mod 16384
Redis集群是在多个Redis节点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它不支持“multi-key”操作(即执行的命令需要在多个Redis节点之间移动数据,比如Set类型的并集、交集等(除非这些key属于同一个node),即Cluster不能进行跨Nodes操作。如下:
10.9.42.37:6102> smembers set1 -> Redirected to slot [3037] located at 10.9.33.204:6101 1) "d" 2) "b" 3) "g" 4) "c" 5) "a" 6) "f" 7) "e" (1.08s) 10.9.33.204:6101> smembers set2 -> Redirected to slot [15294] located at 10.9.33.204:6103 1) "b" 2) "c" 3) "f" 4) "g" 5) "h" 6) "i" 7) "a" 10.9.33.204:6103> sunion set1 set2 (error) CROSSSLOT Keys in request don't hash to the same slot
Redis为了兼容multi-key操作,提供了 “hash tags” 操作,每个key可以包含自定义的“tags”,在存储的时候根据tags计算此key应该映射到哪个node上。通过“hash tags”可以强制某些keys被保存到同一个节点上,便于进行“multi key”操作。基本上如果关键字包含“{...}”,那么在{和}之间的字符串被hash,然而可能有多个匹配的{或}该算法由以下规则规定:如果key包含{,在{的右边有一个},并在第一次出现{与第一次出现}之间有一个或者多个字符串,那么就作为key进行hash。例如,{user1000}.following和{user1000}.followed就在同一个hash slot;foo{}{bar}整个字符被hash,foo{{bar}},{bar被hash;foo{bar}{zap},bar被hash。如下所示:
10.9.33.204:6103> set {user1000}.following 1000 10.9.33.204:6101> set {user1000}.followed 1000 10.9.33.204:6101> keys * 4) {user1000}.following 6) {user1000}.followed
特殊说明一点,在 resharding 期间,原来同一个slot的keys被迁移到不同的node中,multi-key操作可能不可用。
数据一致性保证Redis集群尽可能保证数据的强一致性,但在特定条件下会丢失数据,原因有两点:异步replication机制以及network partition。
Master以及对应的Slaves之间使用异步的机制,在节点failover后,新的Master将会最终替代其他的replicas:
write命令提交到Master,Master执行完毕后向Client返回“OK”,但由于一部分replication,此时数据还没传播给Slave;如果此时Master不可达的时间超过阀值,此时集群将触发对应的slave选举为新的Master,此时没有replication同步到slave的数据将丢失。
在network partition时,总有一个窗口期(node timeout)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
由于网络分区,此时master不可达,且Client与Master处于一个分区,且此时集群处于“OK”。此时Failover机制,将其中一个Slave提升为新的Master,等待网络分区消除后,老的Master再次可达,此时节点被切换为Slave,而在这段期间,处于网络分区期间,Client仍然将write提交到老的Master,因为该Master被认为是仍然有效的。当老的Master再次加入集群,被切换成Slave后,这些数据将永远丢失。
集群可用性上述谈到多次集群状态的概念,那集群什么时候处于“OK”,什么时候处于“FAIL”,节点什么时候可用等,详见下面的解释: 当NODE_TIMEOUT时,触发failover,此时集群仍然可用的前提是:“大分区”(相对发生网络分区的Client-Master小分区端而言)端必须持有大部份Masters,且每个不可达的Master至少有一个Slave也在“大分区”端,且集群在小部分Nodes失效后仍然可以恢复有效性。 举个例子:
集群有N个Master,且每个Master都有一个Slave,那么集群的可用性只能容忍一个Master节点被分区隔离,也就是说只有一个Master处于小分区端,当第二个Master节点被分区隔离之前扔保持可用性的概率为1-(1 /(N*2-1)),这里的意思是:当第一个节点失效后,剩余N*2-1节点,此时没有Slave的Master失效的概率为1 /(N*2-1)。比如有10个节点,每个Master有一个Slave,当2个nodes被隔离或失效后,集群可用性的概率是:1/(10*2-1)=5.26%,此时集群不再可用。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Redis Cluster提供了“replicas migration”机制,当Master节点发生failover后,集群会动态重新分配、平衡Slaves的分布,有效地提高了集群的可用性。
从节点选举逻辑
-
节点是已下线Master对应的Slave
-
FAIL状态的Master负责的hash slot 非空
-
主从节点之间的replication link断线的时长不能超过
NODE_TIMEOUT * REDIS_CLUSTER_SLAVE_VALIDITY_MULT
Nodes handshakeNodes通过端口发送Ping、Pong,除了Ping之外,节点会拒绝其他所有非本集群节点的packets,一个节点注册成为集群的新成员有2中方法:
-
通过“Cluster meet”指令引入,即将指定的node加入集群,集群将认为指定的node为“可信任”。
-
当其他nodes通过gossip引入了新的nodes,这些nodes也是被认为是“可信任的”。即:如果A信任B,B信任C,且B向A传播关于C的信息,那么A也信任C,并尝试连接C。
MOVED重定向Client可以将请求发给任意一个Node,包含Slaves,Node解析命令,检查语法,multiple keys是否在同一个slot。如果当前node持有该slot,那么命令直接执行并返回,否则当前Node向Client返回“MOVED”错误。
10.9.33.204:6101> keys * 1) test9 10.9.33.204:6101> get test9 value9 10.9.33.204:6101> get test8 (error) MOVED 905 10.9.42.37:6101
905指test8对应的slot,10.9.42.37:6101指slot所在的Node的ip:port,Client根据返回信息,重定向至指定的Node。若此过程中集群发生变更(配置调整、failover、resharding等),原来返回到Client可能已失真,重新发送命令时,可能会再次发生MOVED错误。
Redis集群提供集群模式的客户端,在跳转时会自动进行节点转向,以下是常用的:
Shell终端:redis-cli -c -h 10.9.33.204 -p 6101,集群提示重定向至Key所在的Slot:
10.9.33.204:6101> keys * 1) test9 10.9.33.204:6101> get test8 -> Redirected to slot [905] located at 10.9.42.37:6101 value8
Java:JedisCluster,需要配置集群信息,其他API如Jedis差异不大
<bean id="jedisClusterRaw" class="redis.clients.jedis.JedisCluster"> <constructor-arg index="0"> <set> <bean class="redis.clients.jedis.HostAndPort"> <constructor-arg type="String" value="${redis.host1}"/> <constructor-arg type="int" value="${redis.port1}"/> </bean> </set> </constructor-arg> <constructor-arg index="1" ref="jedisPoolConfig" /> </bean>
private static String configLocation = "classpath*:config-spring.xml"; private static 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configLocation); private void testCluster() { JedisCluster jedisCluster = ctx.getBean("jedisClusterRaw", JedisCluster.class); String v = jedisCluster.get("test6"); System.out.println("v:" + v); }
ASK重定向ASK重定向与MOVED重定向非常相似,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在resharding期间,当前的Client发送的命令暂时与指定的Node交互,在迁移期间,slot原来的keys仍有可能在原来的节点上,所以Client的命令仍然先经过原来的节点,对于不存的节点,再到新的节点进行尝试获取,一旦完成slot的迁移,原来slot接收到Client命令请求,则节点向客户端返回MOVED转向。对比ASK重定向,MOVED重定向指hash slots已经永久地被另一个node接管,后续Client的命令都是与该Node交互。ASK是Redis集群非阻塞的表现,即Redis集群不会因slot resharding而导致整个集群不可用。
节点失效检测跟大部份分布式框架一样,Redis Cluster节点间通过持续的心跳来保持信息同步,不过Redis Cluster节点信息同步是内部实现的,不依赖第三方组件,如zk。集群中的nodes持续交换ping、pong数据,消息协议使用Gossip,这两种packet数据结构一样,它们之间通过type字段区分。
节点定时向其他节点发送ping命令,它会随机选择存储的其他集群节点的其中三个进行信息“广播”,例如广播的信息包含一项是节点是否被标记为PFAIL/FAIL。PFAIL表示“可能已失效”,是尚未完全确认的失效状态(即可能是某个节点或少数Master认为其不可达);FAIL表示Node被集群大多数的Masters认定为失效(即大多数Master已认定为不可达,且不可达的时间已经超过配置的NODE_TIMEOUT)。
当节点收到其他节点广播的信息,它会记录被其他节点标记为失效的节点。举个例子,如果节点被某个节点标记为PFAIL,集群中大部份其他主节点也认为该节点进入了失效状态,那么该节点的状态会被标志为FAIL。当节点被标志为FAIL,这个节点已失效的信息会被广播至整个集群,所有集群中的节点都会将失效的节点标志为FAIL。
集群失效检测当某个Master或者Slave不能被大多数Nodes可达时,用于故障迁移并将合适Slave提升为Master。当Slave提升未能成功,集群不能正常工作。即集群不能处理Client的命令的请求,当Client发出命令请求时,集群节点都将返回错误内容的respone。
集群正常工作时,负责处理16384个slots的节点中,全部节点均正常。反之,若集群中有一部分hash slot不能正常使用,集群亦将停止工作,即集群进入了FAIL状态。对于集群进入FAIL状态,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
至少有一个hash slot不可用。
-
集群中大部份Master都进入了PFAIL状态。
上述为Redis集群原理概述,下面我们对比一下其他的Redis集群方案。
-
逻辑都是可控的,不依赖第三方分布式中间件
-
静态的数据分片,需要增加或减少Redis实例的数量,需要手工调整分片的程序
-
运维成本高,拓展需要手工操作
-
跨系统、平台维护相同的分片逻辑成本高,例如一个终端是 PHP 、另一个终端是JAVA,需要实现两套不同的分片逻辑
-
Redis客户端把请求发送到Twemproxy,路由规则发送到正确的Redis实例
-
LVS集群:实现twemproxy的负载均衡,提高proxy的可用性和扩容能力,使得twemproxy对应用透明
-
Sentinel集群:检测Redis主从的存活状态,当redis master失效,把slave提升为新的master
-
支持无效Redis实例的自动删除
-
减少客户端与Redis实例的连接数
但由于需要依赖组件较多和Redis请求都需要经过代理,在这过程中会造成性能损失,Twemproxy单节点的吞吐量对比Redis单实例,吞吐量要低不少,另外Twemproxy无法支持平滑支持Redis节点。
-
支持平滑增加/减少Reids实例
-
Codis Proxy:客户端连接的Redis代理服务
-
Codis Manager:Codis的管理工具
-
Codis Redis:维护Redis分支,基于2.8.13开发
-
Zookeeper:存放数据路由表和codis-proxy节点的元信息
附几张CodisManager的使用截图:
概览Dashboard
Slots分布
Slot迁移操作
当然Codis也有自身的一些缺陷,例如主从同步需要用户自身实现。
Redis集群根据上述说明,可以了解到,框架是采用P2P的模式,完全去中心化,数据存储模块和分布式的逻辑模块耦合在一起。这样带来的好处是部署非常简单,一体式部署,相对Codis而言,没有太多的其他概念、组件和依赖。但缺点也是比较明显,譬如分布式逻辑出现bug,只能回滚重启整个集群。
同时,我们通过上述可以了解到,Redis集群对协议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对客户端的交互升级不少,见上述“MOVED重定向”的客户端实现。由于历史原因,历史的应用均使用传统的Redis API,若业务更换Redis Client,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升级工作、数据迁移及测试,所以业内暂未被大规模使用。
综上所述,回答了以下问题:
Redis集群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存在的?解决线性可扩展性。
Redis集群诞生以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客户端分片、代理协助分片(Twemproxy)、查询路由、预分片、一致性哈希、客户端代理/转发等。
Redis集群采用什么方式保证线性可扩展性、可用性、数据一致性?Hash槽、查询路由、节点互联的混合模式。
Redis集群化面临的问题是什么?Redis集群本身要解决的是可伸缩问题,同时数据一致、集群可用等一系列问题。前者涉及到了节点的哈希槽的分配(含重分配),节点的增删,主从关系指定与变更(含自动迁移)这些具体的交互过程;后者则是故障发现,故障转移,选举过程等详细的过程。
Redis集群实现的核心思想和思路是什么?通过消息的交互(Gossip)实现去中心化(指的是集群自身的实现,不是指数据),通过Hash槽分配,实现集群线性可拓展。
以上是在研究/使用Redis集群过程中的一点思考与总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多积累,以开阔思路,更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Gossip协议Gossip也称“病毒感染算法”、“谣言传播算法”,Redis集群节点间使用Gossip协议交互。以下是Gossip算法的描述:
-
在总数为n+1的人群中,被感染的人数初始化为1,并向周围传播。(一个节点状态发生变化,并向邻近节点发送更新信息)
-
在每个周期内总有未被感染的人转变为被感染的人,方式为每个被感染的人随机感染b个人。(对于节点状态变化的信息随机发送给b个节点,下图b值为2,Redis Cluster中默认值为3)
-
经过足够的时间,所有人都会被感染。(随着时间推移,信息能够传递到所有节点)
对于Redis Cluster而言,node首先需要知道集群中至少一个seed node,此node向seed发送ping请求,接收到seed节点pong返回自身节点已知的所有nodes列表,然后与node解析返回的nodes列表并与之建立连接,同时也会向每个nodes发送ping,并从pong结果中merge出全局的nodes列表,并与之逐步建立连接。另数据传输的方式也是类似,如上述gossip协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Kafka从上手到实践-Kafka集群:重要配置和性能探讨
- 程序架构探讨—002 应用服务器集群的伸缩性之负载均衡
- 程序架构探讨—007 应用服务器集群的伸缩性之链路负载均衡
- 程序架构探讨—005 应用服务器集群的伸缩性之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 程序架构探讨—006 应用服务器集群的伸缩性之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 程序架构探讨—004 应用服务器集群的伸缩性之DNS域名解析负载均衡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Head First PHP & MySQL
Lynn Beighley、Michael Morrison / O'Reilly Media / 2008-12-29 / USD 44.99
If you're ready to create web pages more complex than those you can build with HTML and CSS, Head First PHP & MySQL is the ultimate learning guide to building dynamic, database-driven websites using P......一起来看看 《Head First PHP & MySQL》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