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作者:mcvoodoo一直以来大家都在用各种技术和机制检测安全威胁,从早期的SOC到SIEM,再到现在大数据驱动的UEBA。UEBA通过机器学习对用户、实体进行分析,不管这种威胁是不是已知,也包括了实时和离线的检测方式,能得到一个直观的风险评级和证据分析,让安全人员能够响应异常和威胁。恶意检测一般通过对异常行为设定规则来判断,也会使用各种防御设备监控流量,例如IDS,WAF等。但这些系统的扩展性始终是个问题,当流量突发增长时很难跟得上,同时基于流量的检测可见性也不够,在交换机的接入层基本上由于成本原因,就
作者:mcvoodoo
前 言
一直以来大家都在用各种技术和机制检测安全威胁,从早期的SOC到SIEM,再到现在大数据驱动的UEBA。UEBA通过机器学习对用户、实体进行分析,不管这种威胁是不是已知,也包括了实时和离线的检测方式,能得到一个直观的风险评级和证据分析,让安全人员能够响应异常和威胁。
背 景
恶意检测一般通过对异常行为设定规则来判断,也会使用各种防御设备监控流量,例如IDS,WAF等。但这些系统的扩展性始终是个问题,当流量突发增长时很难跟得上,同时基于流量的检测可见性也不够,在交换机的接入层基本上由于成本原因,就无法再进行检测了,更不能通过其他网段的上下文来辅助,攻击如果巧妙一点,完全可以绕开这些设备。
软件是另外一种办法,在终端上监控设备之间的数据,但一样,软件的可扩展性、可见性也不令人满意。
实际上,如果设备和用户是可信的,现有的很多方法都检测不到。传统安全产品的缺点是无法检测未知威胁和内部威胁,无法扩展,难以处理大数据。而且攻击者总能找到绕过传统安全技术的方法,比如规则驱动的恶意文件签名,沙盒。此外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人工分析越来越慢,响应速度过长。举例来说杀伤链,从入侵到横向移动到渗透,传统安全产品很难关联并作出适当响应,容易被大量误报淹没。
UEBA相对来说具有洞察力和可扩展性,简单说UEBA是大数据驱动,且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安全分析,能够检测高级、隐藏和内部威胁的行为分析技术,不需要使用签名或规则。在杀伤链上能关联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发现,这些分析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行为建模、分类、对等组分析、统计模型和图形分析。分析结合评分机制,对比活动,最终实现异常和威胁的检测。同时,UEBA还包括威胁可视化,以可视的方式跨越杀伤链分析。
因此UEBA一个特点就是要能处理多个数据源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源格式不同,速率也很快,后续的数据处理能够从结构化/非结构化提取有价值信息,数据处理是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领域的延续扩展,也是一门单独的学科: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数据源分为实时和离线,实时连续监测分析传入数据,一般不考虑历史数据和第三方数据关联,因为对性能有影响。
UEBA检测到的是“异常”,异常是说和预期行为发生了变化,变化不一定是威胁,例如大促活动就会带来变化。异常表示需要引起关注,评估后给出威胁判断,威胁指标则代表了关注度的逐级上升。比如通过数据源产生了100个异常,进一步聚合为10个威胁特征,再次产生了1-2个威胁指标,这种数据扩展的方式让UEBA能够进行异常和威胁检测。
在机器学习背景下,历史数据和第三方数据都可以用来改进模型,但这些数据要比实时大的多,所以也比较慢。因此一般不把历史数据用在实时处理,即使用也以实时数据为主。实时检测后需要触发动作,例如封IP,锁定账户,杀进程,误报解除等,这些动作可以不是直接拦截,而是提供出来进行人工决策,这些决策的反馈,进一步更新改进模型。
离线处理可以发现更微妙的异常和威胁,实时处理是有短时间决策约束的,离线在这方面要宽松很多。实时处理的数据是经过过滤的,完整的数据存为离线,因此离线可以有更多属性,跨越时间地理等信息。
系统整体框架
整体视图上,底层是基础设施层,考虑到成本问题,可以使用各种虚拟化。基础设施层上面则是软件层,一般包括Hadoop,spark,storm等。Hadoop进行分布式存储和处理超大集群数据集,storm是分布实时计算引擎,对数据流进行实时记录计算,Spark是大规模数据处理引擎,把事件收集在一起进行批量处理。
再上面则是智能层,这一层主要功能是安全语义层和机器学习层,语义层提取转换加载数据,供给下游消费,机器学习层是语义层的消费者。
智能层上面是应用层,机器学习的输出由应用层分析。
这张图是系统内的一个概念图,数据接收模块是个负责从数据源接收数据的逻辑组件,包括了各种通信的API。ETL做数据准备,把数据接收模块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例如添加元数据,目标是为了让下游有效消费。
ETL把数据处理好,实时传递实时分析,也通过批处理路机构传递给批处理离线分析。实时数据是流式传输,逐个记录的,离线数据则是在固定时间窗口批量集合传递,所以离线分析器还可以进一步获得附加历史数据,实时分析器的结果和过程数据。
上图是整体架构了,数据源部分收数据,日志类数据例如用户登录和访问事件,数据可从操作系统和安全系统(如防火墙、安全软件)生成。应用类数据源,根据情况不同有推/拉或混合机制,这里的数据例如HR系统,CRM系统等。最后一个类别是网络数据源,例如流量类,也包括从网络操作系统获取。
数据源将数据提供给接收器,接收器有各种API和连接器,并且需要能够可选过滤,这部分主要技术是Flume和REST,Flume是开源分布服务,用来收集、聚合、传输大量日志数据。REST是访问大型数据库的界面。
数据进一步提供给语义处理器解析数据字段,也可补充数据,比如IP和身份的关联,这里的技术实现是Redis。语义处理器中也需要过滤器,对一些无需处理的事件过滤,比如数据在两个IP之间的内部备份,安全上无需进行处理的话则过滤掉。其他可配置属性也很重要,对数据的解析配置,关联用户和IP,数据属性关联外部属性,也可用来调整过滤器。
数据处理后到分发模块,分发给实时和离线处理。
实时可以用Storm或Spark Streaming,这里还有进一步的分工,后面会详细说。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可在此进行分析,并且生成安全相关评分。
评分后的指标提供给UI用户界面,用户界面中包括可视化地图、威胁警报等,也同时可以直接输出action,监测到的数据持久化存储在数据库。如果安全人员需要调查,则从数据库捞数据。如果是误报,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数据库。
在事件调查时,安全人员可能需要多种渠道获取数据,因此这里提供一个访问接入层,访问层包括了各种数据库和用户界面的API。
离线的基础设施包括,SQL访问 SQL 存储库,存储时间戳的时间序列数据库,图数据库。图表示实体与异常之间的关联,用户之间的交互,时间上的序列,异常节点等,另有一些附加注释。因此图数据是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
离线批量分析可以从时间序列、图数据、SQL存储获取数据,也从外部获取其他三方数据。模型管理则包括模型注册和存储,注册存储模型的类型定义,存储则存储模型状态。
还有一些其他零碎模块:模型有个需求是和其他模块共享,例如跨国公司,基础设施部署地不同,安全图也可以共享。底层是Hadoop。另外也需要一个控制层,监控平台自身运作情况。
在实时处理中分为两个模块,分别代表异常检测和威胁检测阶段,异常分析的输出给威胁分析模块,在实践中,这两个阶段可以是相同模块分阶段,用不同模型执行。
异常检测输出到异常编写器,异常编写器的作用是把异常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也同步在时间序列数据库、HBase、图数据库。事件确定异常后,更新事件关联关系图,关系图建议是按频率例如每天一次聚合。同样异常分析输出也是一样的存储方式。
用户实体行为分析(UEBA)
UEBA通过各种交互实体的行为基线检测异常和威胁,通过和基线比较确定,平台则根据数据自适应改变行为基线,支持多个机器学习模型。
上图是行为基线构建过程,例如人员A使用服务器S1访问源代码服务器,这是日常工作,偶尔也会访问访问服务器S3。因此平台基于人员A的网络访问活动形成基线。人员B也是如此。
但实际上,不仅可以为用户生成,也可为任何类型实体创建基线,包括用户,组,设备,设备组,应用等。上面这个例子,也可根据服务器S3生成基于时间的基线。基线可以根据新接收的时间持续更新(包括实时和批量),也即是可自适应的更新。假设人员B开始频繁访问S1服务器,且这种访问被判断为合法,他的基线则被自动更新。
通过传入事件数据,与实体基线比较进行检测。变化的阈值可以静态/动态定义,超过阈值则认为异常。比较可以基于多种技术,例如时间序列分析判断每小时登陆数,机器学习或图分析,检测有各种机器学习模型执行。
以上是整体框架。后面的章节则会介绍各种组件的细节,包括数据接入和准备引擎,处理引擎,实时/离线配置,机器学习模型和不同应用,交互等。
声明:本文来自唯品会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架构认知(二):企业架构的框架和作用
- 花椒移动端基础框架架构
- 『互联网架构』软件架构-Spring boot集成日志框架(89)
- [云框架]FaaS & Serverless架构
- 闲鱼 Flutter 图片框架架构演进
- [云框架]FaaS & Serverless架构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程序员成长的烦恼
吴亮、周金桥、李春雷、周礼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1-4 / 28.00元
还在犹豫该不该转行学编程?还在编程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你并不孤单,《程序员成长的烦恼》中的四位“草根”程序员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看看油田焊接技术员出身的周金桥是如何成功转行当上程序员的,做过钳工、当过外贸跟单员的李春雷是如何自学编程的,打小在486计算机上学习编程的吴亮是如何一路坚持下来的,工作中屡屡受挫、频繁跳槽的周礼是如何找到出路的。 《程序员成长的烦恼》记录了他们一步一......一起来看看 《程序员成长的烦恼》 这本书的介绍吧!
RGB转16进制工具
RGB HEX 互转工具
HEX HSV 转换工具
HEX HSV 互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