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12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在京宣布IPv6全面应用,阿里集团CTO兼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花名性癫)也在阿里最新组织升级后首次公开露面。IPv6即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诞生于1999年,号称
12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在京宣布IPv6全面应用,阿里集团CTO兼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花名性癫)也在阿里最新组织升级后首次公开露面。
IPv6即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诞生于1999年,号称 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网址 。
IPv4最大的问题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相比之下,IPv6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也能解决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在技术上优势主要是:
地址更充分:连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能分配一个IPv6地址;
管理更方便:不需要人工配置或者如DHCP这类地址分配服务;
端到端管理更透明:无需NAT这样的地址转译,只需直接v6地址通信;
更安全:IPv4设计时咩有考虑安全性。V6把IPSec设计到协议中;
更好的移动特性;
鼓励创新:由于公网IP地址不再受到数量限制,开发者不再因为IP地址不足,使开发受到限制。
对比国际,中国的IPv6终端占比落后,目前世界范围IPv6终端占所有终端的18%,中国IPv6终端占比只有0.5%,从全球的经验来看,欧美发达国家IPv6演进都经历了十年以上。阿里官方资料显示,美国之所以发展速度快,正是得益于云计算的普及,云计算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应用改造门槛,同样,中国云计算的IPv6部署,也将加速中国IPv6时代到来。
▍ 未来1年内,IPv6将进入集中爆发期
IPv6的前一版本是IPv4,随着5G、IoT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海量的终端设备接入需求增加,目前的IPv4地址空间不足以支撑未来发展要求。另外由于IPv4地址的枯竭,也使得其交易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除了市场和技术因素,政策也是推动国内IPv6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2018年5月2日,工信部发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18年末,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网宿科技、蓝汛、帝联科技完成内容分发网络(CDN)IPv6改造;到2018年末,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云服务平台完成50%云产品IPv6改造,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UCloud、华为云、华云、迅达云、百度云、京东云、青云等云服务平台企业完成50%云产品IPv6改造;到2020年末,上述企业完成全部云产品IPv6改造。
谈到目前国内IPv6发展现状时,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秦海表示,目前中国Top 5 的云服务企业基本已全部支持IPv6,Top10 的云服务商大部门已支持IPv6。阿里云研发总经理蒋江伟则表示,IPv6在未来12个月内将进入集中爆发期。
▍ 阿里云100%核心产品支持IPv6
据亿欧了解,目前国内公有云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阿里云于今年6月份推出IPv6解决方案,整体的改造计划分四个阶段:
2018年中前,支持外网IPv6的访问; 2019年Q1前,完成公网外联,主要是电商业务对外服务支持IPv6; 2019年底前,完成内网IPv6互访。
自6月推出IPv6产品解决方案之后,目前共有千万用户使用,预计2018年底实现亿级用户使用。 蒋江伟介绍道,现在阿里云100%核心产品实现IPv6,核心产品包括SLB、DNS、CDN、DDoS高防、API网关、视频直播、对象存储OSS等。
张建锋表示,在未来1-2年内,阿里生态全面支持IPv6,力求在2020年完成阿里IPv6生态建设,未来3-5年内,带动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全面支持IPv6。
阿里集团多位高管群访正在进行中,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专访天数智芯核心硬件团队:从芯片到应用打造完整生态
- 跨链巨星 Polkadot 生态历险 129 个生态资助项目大摸底
- 腾讯 Omi 生态发布
- 初入Hadoop生态系统
- 云原生和技术生态(200509)
- 2020 开发人员生态系统现状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