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JavaScript 实现 SkipList 这种数据结构

栏目: 编程工具 · 发布时间: 5年前

内容简介:代码的实现参考了为什么想到使用首先我们先粗略的看一下JavaScript版本的代码,具体如下所示:

使用JavaScript实现SkipList这种数据结构

代码的实现参考了 SkipList.java

前言

为什么想到使用 JavaScript 把跳表这种数据结构来实现一遍呢?这个主要是因为我女朋友最近在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然后遇到了这个问题;非要拉着我跟她一起 来研究一下,然后,然后就有了下面的文章。这种数据结构在 Redis 中使用的比较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SkipList的具体实现

首先我们先粗略的看一下JavaScript版本的代码,具体如下所示:

/**
 * author dreamapplehappy
 */

// 代码使用了ES6以及更高版本的JavaScript来表示,需要使用Babel之类的 工具 处理一下才可以在Node或者浏览器中运行

// 定义了跳表索引的最大级数
const MAX_LEVEL = 16;

/**
 * 定义Node类,用来辅助实现跳表功能
 */
class Node{
  // data属性存放了每个节点的数据
  data = -1;
  // maxLevel属性表明了当前节点处于整个跳表索引的级数
  maxLevel = 0;
  // refer是一个有着MAX_LEVEL大小的数组,refer属性存放着很多个索引
  // 如果用p表示当前节点,用level表示这个节点处于整个跳表索引的级数;那么p[level]表示在level这一层级p节点的下一个节点
  // p[level-n]表示level级下面n级的节点
  refer = new Array(MAX_LEVEL);
}

/**
 * 定义SkipList类
 */
class SkipList{
  // levelCount属性表示了当前跳表索引的总共级数
  levelCount = 1;
  // head属性是一个Node类的实例,指向整个链表的开始
  head = new Node();

  // 在跳里面插入数据的时候,随机生成索引的级数
  static randomLevel() {
	let level = 1;
	for(let i = 1; i < MAX_LEVEL; i++) {
	  if(Math.random() < 0.5) {
		level++;
	  }
	}
	return level;
  }

  /**
   * 向跳表里面插入数据
   * @param value
   */
  insert(value) {
	const level = SkipList.randomLevel();
	const newNode = new Node();
	newNode.data = value;
	newNode.maxLevel = level;
	const update = new Array(level).fill(new Node());
	let p = this.head;
	for(let i = level - 1; i >= 0; i--) {
	  while(p.refer[i] !== undefined && p.refer[i].data < value) {
		p = p.refer[i];
	  }
	  update[i] = p;
	}
	for(let i = 0; i < level; i++) {
	  newNode.refer[i] = update[i].refer[i];
	  update[i].refer[i] = newNode;
	}
	if(this.levelCount < level) {
	  this.levelCount = level;
	}
  }

  /**
   * 查找跳表里面的某个数据节点,并返回
   * @param value
   * @returns {*}
   */
  find(value) {
	if(!value){return null}
	let p = this.head;
	for(let i = this.levelCount - 1; i >= 0; i--) {
	  while(p.refer[i] !== undefined && p.refer[i].data < value) {
		p = p.refer[i];
		// 标记1,此处用于文章的说明
	  }
	}

	if(p.refer[0] !== undefined && p.refer[0].data === value) {
	  return p.refer[0];
	}
	return null;
  }

  /**
   * 移除跳表里面的某个数据节点
   * @param value
   * @returns {*}
   */
  remove(value) {
	let _node;
	let p = this.head;
	const update = new Array(new Node());
	for(let i = this.levelCount - 1; i >= 0; i--) {
	  while(p.refer[i] !== undefined && p.refer[i].data < value){
		p = p.refer[i];
	  }
	  update[i] = p;
	}

	if(p.refer[0] !== undefined && p.refer[0].data === value) {
	  _node = p.refer[0];
	  for(let i = 0; i <= this.levelCount - 1; i++) {
		if(update[i].refer[i] !== undefined && update[i].refer[i].data === value) {
		  update[i].refer[i] = update[i].refer[i].refer[i];
		}
	  }
	  return _node;
	}
	return null;
  }

  // 打印跳表里面的所有数据
  printAll() {
	let p = this.head;
	while(p.refer[0] !== undefined) {
	  // console.log(p.refer[0].data)
	  p = p.refer[0];
	}
  }
}

如果你看完上面的代码,感觉还是没有太明白;也不要着急,下面我会仔细的讲解一下上面代码的思路

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个 Node 类;这个类生成的实例有三个属性,分别是 datamaxLevelrefer ; 具体的解释可以看代码里面的注释;这里要注意的是 refer 这个属性,它是一个长度为 MAX_LEVEL 的数组, 数组里面的值是一个指向别的节点的索引。可以大概看下面这张图来加深一下理解:

使用 JavaScript 实现 SkipList 这种数据结构

不知道上面的图大家有没有看得更明白一点,如果没有的话,也没有关系;我们先继续往下面走。

接下来,我们又定义了一个SkipList类,这个类就是我们要实现的跳表类;SkipList的实例属性有 levelCounthead 关于这两个属性的解释可以看代码里面的注释;

我们先来看一下 randomLevel 这个类的静态方法,这个方法用来生成一个不大于 MAX_LEVEL 的值;这个值 可以在我们向SkipList添加元素的时候,生成一个随机的索引级数; 这个随机函数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为了保证 我们在向SkipList添加元素的时候,每一级索引节点的数量大概能够是上一级索引节点的2倍。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SkipList的 find 方法,如果这个方法你能够理解的话,那么SkipList的 removeinsert 方法你都能够快速的理解;我们来试一试吧。

首先我们把整个链表的头指针赋值给 p (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 this.head 就是整个链表的头指针;这个我们会在后面 讲解 insert 方法的时候再给大家讲解一下)。然后是两层循环,外层是一个 for 循环,里面是一个 while 循环; 我们这个时候就可以看下面这张图了:

使用 JavaScript 实现 SkipList 这种数据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for 循环是从SkipList的顶层索引开始循环,方向是从上到下的; while 循环则是从某一层的索引开始, 然后从左到右循环;当然我们说的从上到下和从左到右,都是对照我们上面的那张图来进行说明的。

假设我们的SkipList是上面的那张图表示的那样,我们现在需要查找数值9;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看一下我们上面的代码。

我们首先从顶层开始遍历,看上面的图我们知道这个时候SkipList的 levelCount 应该是 4 ,因为我们是从 0 开始计算索引的级数( 第0级索引也就是我们的原始链表 ), 所以最顶层的索引的级数应该是 levelCount - 1 也就是 3 ,然后我们就进入了一个 while 循环,这个 while 循环的终止条件是: 当前节点在本层级的下一个节点(我们用 p1 表示)不为空(undefined),并且 p1data 值要小于我们所找的数值

我们用 l 表示当前索引的级数,用 p 表示当前遍历到的节点(或者可以理解为一个指针), 那么当 l=3 的时候,第一次 while 循环, p.refer[3] 表示的是第三级索引的 Node(1) ,因为满足 while 的循环条件, 我们又进行一次操作, p = p.refer[i] ,这表明我们此时遍历到了 Node(1) ,或者说是当前的指针指向了 Node(1) ; 然后我们准备进行下一次循环,但是 p.refer[i] !== undefined && p.refer[i].data < value 这个表达式的值不为真; 因为此时 p 表示的是 Node(1)p.refer[i] 表示的是 Node(15) ,因为 p.refer[i].data 大于 9 ,所以内部的 while 循环终止。

此时外层的 for 循环让 i 变为了 2 ,然后 p.refer[i] 表示的是第二级索引上面的 Node(1) ,满足 while 循环,然后继续进行, 这里就不在继续描述程序的运行了,我们可以知道,当 p 表示的是第0级索引的 Node(6) 的时候,所有的循环都已经结束。

然后我们还需要进行一次判断,那就是我们当前位置的下一个节点是不是我们需要找的值(为什么还需要判断?因为我们循环的条件是当前节点 的下一个节点的 data 值要小于我们查找的 value ,如果循环结束,那说明当前节点的下一个节点的值大于或者等于 value 值,所以还需要进行以此判断)。 如果是的话,就返回 p.refer[i] ,如果不是就返回一个 null

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表格来表示上面的描述,表格表示的是代码中 find 函数里面注释的 标记1 ,这个表格的表示应该更直观一些吧。

运行次数 当前P指向的节点 索引的级数 数据的层数 运行的循环
0 head 3 4 -
1 node(1) 3 4 [for, while]
2 node(1) 2 3 [for, while]
3 node(6) 2 3 [while]
4 node(6) 1 2 [for, while]
5 node(6) 0 1 [for, while]

如果上面的描述你都理解的话,那么 SkipListinsertremove 方法你应该很快就明白了; 这两个方法我们就不再像上面那样详细的讲解了;我们会大概的说明一下实现的原理。

关于 insert 方法,在插入一个数据的时候,我们首先生成一个随机的 level 值,用来表示这个数据索引的级数; 然后我们生成一个新的节点 newNode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 update 数组,这个数组的长度是 level ; 里面存放的是一些节点。

使用 JavaScript 实现 SkipList 这种数据结构

接下来就是熟悉的两层循环,通过上面的那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到, update 数组里面保存的就是 每次 while 循环终止的那个节点,就是上面图片3中紫色线框框起来的节点;然后我们又运行了一个 for 循环, 接下来的代码很有技巧,我们把新的节点的 refer[i] ( i 表示的是 索引的级数 )指向下一个节点,然后把 update[i] 节点的 refer[i] 指向新的节点 当循环完成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数据插入到了原来的 SkipList 当中。更清晰直观的过程可以看下面的图片。

使用 JavaScript 实现 SkipList 这种数据结构

然后,我们还需要看一下当前的 level 是否大于 SkipList 的最大级数也就是 levelCount ,如果大于当前的 levelCount , 我们还需要更新 SkipListlevelCount

关于 remove 方法,这个方法其实和 remove 方法很相似了;不同点在于,我们首先需要找到要删除的元素; 如果这个元素在 SkipList 中不存在的话,我们不能够进行删除的操作; 只有这个元素在 SkipList 中存在的话,我们才能够进行删除操作; 所谓的删除也就是把 P(pre) 的索引指向 P(next) (其中 P(pre) 表示位于同一级别索引的 P 节点的上一个节点, P(next) 表示位于同一级别索引的 P 节点的下一个节点), 这样我们就把这个节点删除掉了;下面的图形象地表示了这一个过程。

使用 JavaScript 实现 SkipList 这种数据结构

最后说一下 printAll 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打印出我们在 SkipList 存储的所有数据;因为第0级索引存放的就是 我们的原始数据。到这里为止,关于代码部分我们已经讲解完毕了。

测试SkipList相关操作的效率

接下来我们来测试一下 SkipList 相关操作的效率,具体的代码可以看这个文件,我们直接把测试的结果用下面的表格来进行表示:

浏览器环境下:

操作数据的样本数量 查找操作 插入操作 删除操作
100 0.08203125ms 0.016845703125ms 0.155029296875ms
1000 0.10302734375ms 0.027099609375ms 0.19189453125ms
10000 0.123046875ms 0.06396484375ms 0.203857421875ms
100000 0.19189453125ms 3.96923828125ms 0.481689453125ms

Node环境下:

操作数据的样本数量 查找操作 插入操作 删除操作
100 0.097ms 0.018ms 0.087ms
1000 0.150ms 0.019ms 0.095ms
10000 0.125ms 0.099ms 0.095ms
100000 0.195ms 1.342ms 0.172ms

如果大家要进行测试的话,要注意一点;当操作的数据样本数量为100000的时候,因为生成SkipList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可能要稍稍等一下。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使用 SKipList 的效率是很高的。到这里整篇文章也就算结束啦,文章中可能会有不严谨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出来,我们一起共同进步。

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 这里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 共享-保持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视觉SLAM十四讲

视觉SLAM十四讲

高翔、张涛、等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7-3 / 75

《视觉SLAM十四讲:从理论到实践》系统介绍了视觉SLAM(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核心算法,既包括数学理论基础,如三维空间的刚体运动、非线性优化,又包括计算机视觉的算法实现,例如多视图几何、回环检测等。此外,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代码供读者学习研究,从而更深入地掌握这些内容。 《视觉SLAM十四讲:从理论到实践》可以作为对SLAM 感兴趣的研究人员的入门自学材料,也可以作为SLAM......一起来看看 《视觉SLAM十四讲》 这本书的介绍吧!

html转js在线工具
html转js在线工具

html转js在线工具

HEX CMYK 转换工具
HEX CMYK 转换工具

HEX CMYK 互转工具

HEX HSV 转换工具
HEX HSV 转换工具

HEX HSV 互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