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精髓双刃

栏目: 编程工具 · 发布时间: 6年前

内容简介:1993年,Jeff和Ken创造了Scrum,至今已经有25年之久。如今敏捷开发也不是什么流行词儿,不少IT组织已经走在敏捷转型的路上,还有一部分组织则刚痛下决心抛弃瀑布式计划型开发模型,试图采纳敏捷开发框架(比如Scrum)。但大部分组织即便拼得遍体鳞伤,仍然无法按期交付卓越的软件,最后要么放弃,要么就医 – 引入专业敏捷咨询师,ThoughtWorks已帮助业界诸多大型组织成功地敏捷转型。在瀑布模型的IT组织中,试点团队一旦决定采纳Scrum,就如同开启创业。对于创业,我们喜闻乐见的是:有人有想法、有

Scrum是一场创业

1993年,Jeff和Ken创造了Scrum,至今已经有25年之久。如今敏捷开发也不是什么流行词儿,不少IT组织已经走在敏捷转型的路上,还有一部分组织则刚痛下决心抛弃瀑布式计划型开发模型,试图采纳敏捷开发框架(比如Scrum)。但大部分组织即便拼得遍体鳞伤,仍然无法按期交付卓越的软件,最后要么放弃,要么就医 – 引入专业敏捷咨询师,ThoughtWorks已帮助业界诸多大型组织成功地敏捷转型。

在瀑布模型的IT组织中,试点团队一旦决定采纳Scrum,就如同开启创业。对于创业,我们喜闻乐见的是:有人有想法、有抱负、有激情也有行动力去推动变革,做不一样的事情,此时,Ta或者Ta们会试图去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寄希望于通过团队来提高成功的几率。

就好比软件永远无法甩掉 业务不确定 的天然属性,Scrum创业团队自然也脱离不了创业团队的属性,而这些属性我认为最核心两个是: 自省志同

Scrum齐眉双刃

如果将敏捷划分成三个层次 – 道、法、术,敏捷树的根部就是对应的道,它是敏捷的根本,比如敏捷宣言以及敏捷宣言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树的枝干对应了敏捷的十二原则,树叶则是一些敏捷的框架、实践和工具。

Scrum精髓双刃

而敏捷的精髓在于敏捷树的根部,是敏捷提倡的那套 尊重沟通专注承诺勇气反馈开放 ,价值观不像实践那么具体看得见摸得着,但它值得团队在实践中持续不断地通过自省的方式来打造高效团队,任何尝试敏捷的团队都可以借助 自省志同 这把双刃刀来武装自己。

自省是持续改进的基本手段

在术的层面,我们不缺乏 工具 和知识框架,Scrum和XP就是很好的指导框架(《Scrum精髓》)。很多团队即便丰富的知识框架的指导下,依然效果不甚理想,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仔细观察他们的日常”敏捷实践”,你会发现一起有趣的现象:规划会开成谈判会、站会开成汇报会、冲刺搞成斗牛场,回顾会开成吐槽大会。

这里面很大的原因是团队把关注点放在术的层面,而忽略了这些术背后道和法,每当遇到阻碍时,团队需要停下步伐去思考和反省,跳出术的视野,不要着急去怀疑依样画葫芦却仍然失败的实践,更多去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有没有违背核心价值观。比如,站会效果差,是不是团队不够包容,职责文化重,大家没有勇气去暴露问题。再比如,大家不愿意参加回顾会,是不是团队存在隐形政治,团队成员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不信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和反思的,持续做出调整和改进,在团队建设上更刻不容缓。

志同是高效团队的核心保障

Jeff在他的 《敏捷革命》 中提到两个例子来突出团队的力量:

  1. 耶鲁大学的乔尔•斯波尔斯基研究一位教授的最难学课程,最后发现该课程得分为A的最快的学生和最慢的学生的时间比是1/10,
  2. 大量研究表明,同等质量完成一份工作,最快的团队用了1周,最慢的用了2000周。

所以Jeff 聚焦团队,而非个人

传统瀑布计划型开发模型将软件开发周期分成了几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职能团队负责,各自只对自己的环节负责,缺乏全局的视野,没有统一的目标,很难培养出共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很难保障团队与团队之间信任的建立,不利于高质量的软件交付。

敏捷真的很难吗?

当我还是婴儿的时候,我走路中遇到障碍物摔倒后,我不会立即爬起来就跑,而是会在摔跤地好奇的扫几眼(可能哭着看),然后才爬起来继续,而且还会时不时回头撇几眼摔跤点(不是为了记恨它)。

当我在备战高考的时候,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期中期末上巨考,这些考试都是在频繁地检查我在该阶段的学习成果(暂且不讨论学习方法科学与否),每次我都会根据考试成绩,做出针对性调整,而且不断地在重复这个循环。

除了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比如管理界著名的PDCA戴明环[1],军事界的著名的博伊德OODA环[2],无不在凸显很重要的两点: 检视调整 ,这两天加上 透明 也正是Srume的三大支柱。

就连大部分IT组织正在进行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型,借用极限编程的思想理念[3]:我们可以把整个软件开发周期阶段引入到每个版本中,进而引入到每个迭代中,最后引入到每个用户故事[4]中,也就被扣上了敏捷帽子。

敏捷其实一直都在,不管你是在意还是不在意。而对于Scrum方法更简单 – 无论你什么时候启动一个项目,为什么不经常检验一下自己在做的事情:

  1. 团队现在前进的方向对不对?
  2. 当前结果是不是大家真正希望看到的?
  3. 是否有什么办法能改善目前正在做的事情?
  4. 如何才能做的更快更好?
  5. 未来会存在那些潜在的障碍和风险?

时刻武装这些问题,增加发问的频率,缩短检视和调整的周期,敏捷会慢慢成为你碗中菜。

守术、破法、离道

对应敏捷的 是一个好的前进方式。新团队,先守住术,比如逐步在团队中引入Scrum框架中的实践,守的过程肯定会不断遇到问题,始终手持双刃,通过不断地自省,持续改进,沉淀敏捷团队文化。对守的问题游刃有余之后,尝试去破法,根据团队自身情况尝试一些不一样的实践,找到跟团队更匹配的实践。当团队都深深理解敏捷价值观了,敏捷就变成了开源框架,团队可以随心所欲的做出取舍和创新,只要不违背价值观。

注释

待续

期待与你交流,我的联系方式: 邮箱 |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Scrum精髓双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尽在双11:阿里巴巴技术演进与超越

尽在双11:阿里巴巴技术演进与超越

阿里巴巴集团双11技术团队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7-4 / 79

“双 11”,诞生于杭州,成长于阿里,风行于互联网,成就于新经济,贡献于全世界。 从 2009 年淘宝商城起,双 11 已历经八年。每年的双 11 既是当年的结束,又是走向未来的起点。技术的突破创新,商业模式的更替交互,推动着双 11 迈步向前。 《尽在双11——阿里巴巴技术演进与超越》是迄今唯一由阿里巴巴集团官方出品、全面阐述双 11 八年以来在技术和商业上演进和创新历程的书籍。内容......一起来看看 《尽在双11:阿里巴巴技术演进与超越》 这本书的介绍吧!

在线进制转换器
在线进制转换器

各进制数互转换器

RGB HSV 转换
RGB HSV 转换

RGB HSV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