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ajs中间件之定义(三)

栏目: Node.js · 发布时间: 6年前

内容简介:第一篇文章中我们讲过,“在Koa中,中间件是指连贯整个 Koa 应用程序,并共享资源的独立插件”,注意两个词,“连贯”与“共享资源”,与上面的代码一一对应,“连贯”对应“next”,“共享资源对应context”。Koa 中通过 context 处理上下文,下面分析一下 context。不停的创建调用 context 对象,避免对context产生影响,初始 context 对象使用 Object.create() 来克隆对象

第一篇文章中我们讲过,“在Koa中,中间件是指连贯整个 Koa 应用程序,并共享资源的独立插件”,注意两个词,“连贯”与“共享资源”,与上面的代码一一对应,“连贯”对应“next”,“共享资源对应context”。

Koa 中通过 context 处理上下文,下面分析一下 context。

context 初始创建

createContext(req, res) {
    const context = Object.create(this.context);
    const request = context.request = Object.create(this.request);
    const response = context.response = Object.create(this.response);
    ...
    context.state = {};
    return context;
}

不停的创建调用 context 对象,避免对context产生影响,初始 context 对象使用 Object.create() 来克隆对象

context 中包含了几个个主要属性,其中比较重要的有request、response、state。

Koa 中 分别提供 request.js 与 response.js 对原生 req 与 res 对象进行了处理,使得更易操作,例如在request.js 中将 req 原始请求参数由字符串类型替换为对象类型,“?a=1&b=2” <=> {a: 1, b: 2}。

delegates

为了简化对于 context 的操作,Koa中 把 context 中需要调用的方法和属性读取,进行了委托。

有兴趣的可以研究研究 delegates 这个库。

delegate(proto, 'response')
  .method('attachment')
  .method('redirect')
  .method('remove')
  .method('vary')
  .method('set')
  .method('append')
  .method('flushHeaders')
  .access('status')
  .access('message')
  .access('body')
  .access('length')
  .access('type')
  .access('lastModified')
  .access('etag')
  .getter('headerSent')
  .getter('writable');

例如我们常用的 “ctx.redirect(xxx)” 方法等同于 ctx.reponse.redirect(xxx);

例如输出内容 ctx.body = ‘xxx’ 等同于 ctx.response.body = ‘xxx’;

set & get 处理

对于context中的部分值的设置,进行了 set get 处理,例如 body 对象

get body() {
    return this._body;
},
set body(val) {
    const original = this._body;
    this._body = val;

    if (this.res.headersSent) return;

    // no content
    if (val == null) {
        if (!statuses.empty[this.status]) this.status = 204;
        this.remove('Content-Type');
        this.remove('Content-Length');
        this.remove('Transfer-Encoding');
        return;
    }

    // set the status
    if (!this._explicitStatus) this.status = 200;

    // set the content-type only if not yet set
    const setType = !this.header['content-type'];

    // string
    if (typeof val == 'string') {
        if (setType) this.type = /^\s*</.test(val) ? 'html' : 'text';
        this.length = Buffer.byteLength(val);
        return;
    }

    // buffer
    if (Buffer.isBuffer(val)) {
        if (setType) this.type = 'bin';
        this.length = val.length;
        return;
    }

    // stream
    if (typeof val.pipe == 'function') {
        onFinish(this.res, destroy.bind(null, val));
        ensureErrorHandler(val, this.ctx.onerror);

        // overwriting
        if (original != null && original != val) this.remove('Content-Length');

        if (setType) this.type = 'bin';
        return;
    }

    // json
    this.remove('Content-Length');
    this.type = 'json';
}

当我们通过 ctx.body 设置输出内容的时候实际上在 Koa 内部进行了一系列处理,例如设置 body 未 null 的情况下,会将 Http 返回状态设置为204。

总体来说,Koa 中关于 context 的源码初看比较复杂,实际上是非常简洁易明的。

参考资料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Koajs中间件之定义(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原书第3版)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原书第3版)

Robert Love / 陈莉君、康华 /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 / 2011-4-30 / 69.00元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原书第3版)》详细描述了Linux内核的设计与实现。内核代码的编写者、开发者以及程序开发人员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受益,他们可以更好理解操作系统原理,并将其应用在自己的编码中以提高效率和生产率。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原书第3版)》详细描述了Linux内核的主要子系统和特点,包括Linux内核的设计、实现和接口。从理论到实践涵盖了Linux内核的方方面面,可以满......一起来看看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原书第3版)》 这本书的介绍吧!

URL 编码/解码
URL 编码/解码

URL 编码/解码

HEX HSV 转换工具
HEX HSV 转换工具

HEX HSV 互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