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在矿业中,矿机厂商、矿工、矿池、矿场分别构成了在矿业产业上下游的生态支点。每一个支点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更重要的是相互进步。每一个技术的变化都催发了支持者对比特币乃至区块链未来的信任,技术装备信仰,信仰带来未来。本文将列举在矿业中重点的技术发展,其中贯穿前后的是挖矿方式变化。矿机(挖矿设备):1CPU1算力:比特币最初的设计则是1CPU1算力,代表了可以用普通的CPU就可以轻松挖矿,在这个时候需要的算力大概是20MHash/s。这时比特币网络的挖矿难度还不高。
在矿业中,矿机厂商、矿工、矿池、矿场分别构成了在矿业产业上下游的生态支点。每一个支点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更重要的是相互进步。每一个技术的变化都催发了支持者对比特币乃至区块链未来的信任,技术装备信仰,信仰带来未来。本文将列举在矿业中重点的技术发展,其中贯穿前后的是挖矿方式变化。
矿机(挖矿设备):
1CPU1算力:比特币最初的设计则是1CPU1算力,代表了可以用普通的CPU就可以轻松挖矿,在这个时候需要的算力大概是20MHash/s。这时比特币网络的挖矿难度还不高。
1GPU1算力:随着挖矿难度的提高,CPU的计算能力不足以快速挖矿。在设计逻辑上,CPU具备复杂运算的逻辑设计,而GPU则是由上千个流处理器组成,执行简单重复性高的计算特别适合,早期的显卡矿机即开始执行1GPU1算力的方式,当时显卡的算力为400MHash/s。
FPGA矿机挖矿:2013年年初,南瓜张研发了第一台FPGA矿机——南瓜机,开启了FPGA挖矿的新纪元,是第一次将专业级挖矿的理念带到产业中,FPGA矿机是使用FPGA芯片作为算力核心的矿机,是第一次针对挖矿的专业芯片设计,FPGA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个便于编程操作的计算执行组合。当时的FPGA矿机的算力大约是25GHash/s,为ASIC矿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ASIC芯片也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进化,从110nm到55nm,从55nm到28nm,从28nm到16nm。
ASIC矿机挖矿:2013年1月,阿瓦隆交付第一台商用比特币ASIC矿机。ASIC矿机开始改变比特币挖矿的生态,ASIC即专门集成电路矿机。是专业的挖矿矿机。矿机中将可执行重复命令的ASIC芯片密集组合,算力极高。当时算力可达3.5THash/s。ASIC芯片也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进化,从110nm到55nm,从55nm到28nm,从28nm到16nm,至今已经到7nm。
挖矿算法:
SHA256:比特币原生的密码学算法,SHA256是SHA-2下细分出的一种算法,一种以哈希函数为基础的安全散列算法,散列函数把消息或数据压缩成摘要,使得数据量变小,将数据的格式固定下来。该函数将数据打乱混合,重新创建一个叫做散列值(或哈希值)的指纹。散列值通常用一个短的随机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字符串来代表。
Equihash算法:该算法是Zcash使用的POW算法,为分散式采矿算法,主要应用于于Ethereum,Zcash,Zencash等数字货币,以显卡挖矿为主。BTG在分叉完成后,也执行Equihash算法,并在Equihash基础上进行了对函数因子的扩充,以保证防止ASIC矿机抢夺挖矿机会。
Ethash算法:Ethash是Ethereum 1.0 的计划的POW算法。存在一个种子, 可以通过块高度直到该点来计算每个块。从种子, 你可以计算一个 16 MB 的伪随机缓存, 用于轻客户端存储缓存。从缓存中, 我们可以生成一个 1 GB 的数据集, 该属性表示数据集中的每个项只依赖于缓存中的少量项。完整的客户和矿工存储这个数据集。数据集会随时间线性增长。挖矿涉及抓取数据集的随机切片并将它们一起哈希。可以通过使用缓存来重新生成所需的数据集的特定部分, 从而低内存的机器可以进行验证, 因为只需存储缓存即可验证。完整的大数据集每隔30000块更新一次, 因此大多数矿工的工作将是读取数据集, 而不是对其进行更改。
矿池:
早期矿池:矿池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将其用户矿工的的算力聚集起来一起去挖矿。在矿池帮助下,对矿工的技术门槛要求非常低。早期矿池下挖矿只需要下载挖矿软件,双击打开配置好的bat文件开始挖即可。并不需要下载任何零币的钱包或同步区块,甚至不需要在矿池注册,也不需要运行全节点钱包。至于接收挖到币的接收地址完全可以由第三方平台获取。
矿池将业务发给矿工,矿工然后每次计算成功完成之后,便提交给矿池一个share。当矿池验证这些share没有问题则Accepted接收并统计数量,当最后成功挖到区块时,则根据各个矿工提交的share数量的多少,按占比的比例,来分配这些新币。
矿机连接协议:“矿池”通过矿机连接协议来协调成百上千个矿工。矿工在建立矿池账号后,设置他们的矿机连接到矿池服务器。矿机在线上运行挖矿时,需要保持和矿池服务器的连接,和其他矿工同步工作。常用协议包括:Stratum(STM协议)、getBlockTemplate(GBT协议)、GetWork(GWK协议)等。
结算模式:
PPS:即根据解决问题所做的贡献决定金额。用户可以立即提取自己赚到的奖励。奖励是由矿池中的现有余额支付的。PPS全称为Pay Per Share。为了解决PPLNS那种有时候收益很高,有时候没有收益的情况,PPS采用了新的算法。PPS根据你的算力在矿池中的占比,并估算了矿池每天可以获得的矿产,给你每天基本固定的收益。
PPLNS:和PPS很类似,全称Pay Per Last N Shares,“根据过去的N个股份来支付收益”,每过一段时间交易费也会被加入到区块奖励中,然后分摊给矿工。这意味着,所有矿工一旦发现了一个区块,大家将根据每个人自己贡献的股份数量占比来分配区块中的货币。在PPLNS模式下,如果矿池单位时间内能发现很多区块,那么分红会非常多,如果矿池一天下来都没有能够发现区块,那么大家也就没有任何收益。同时,由于PPLNS下,具有一定的滞后惯性,挖矿收益会有一定的延迟。
PPS+:可以理解为PPS+PPLNS结算的组合,PPS+模式在矿工中接受程度最高。每个区块的挖矿收益=爆块奖励(12.5个BTC)+本区块交易手续费(约为爆块奖励的1.9%),爆块奖励使用PPS方式结算保证基本收益,交易费用将根据PPLNS计算方法支付,提供激励。
SOLO:矿机爆块才有收益,如果矿机爆块可获得该块扣除手续费的所有收益,如果矿机不爆块则没有收益。
Proportional:每一轮奖励分发的过程中,矿工按照他们提交的份额获得区块的。份额收益取决于矿工在每一轮已经提交的份额,因此,hoppers将获得超额收益,而稳定的矿商却获得更少的收益。这是最糟糕的奖励制度,不能被使用。
Slush’s method:每一份额都会标记一个分数,分数这取决于提交的时间(时间的指数函数),而块的奖励是按照他们的分数来分配的。从历史上看,这是第一个专门用来对抗跳跃的方法,尽管它是不完整的,一些跳跃仍然是可能的。这种方法完全可以被间歇的矿工使用,他们的长期平均回报不会受到影响。不过,间歇性矿工的差异将尤其严重。
Geometric method:这是一种更精确地实现Slush’s method。随着更多份额的提交,份额的回报会呈指数级下降。经营者收取可变费用以维持稳定的历史。该方法的总方差很高,但其在经营者和矿工之间的分布是可调的。PPS是这种方法的一种特殊情况。
SMPPS:奖励的发放与PPS类似,但是上限不超过矿池内的总额。
ESMPPS:在这种规则下,所有的矿商收到相同份额的奖励。
Double geometric method:这是一种混合了geometric method 和 PPLNS,包括前者和后者的指数版本作为特殊情况。随着未来份额的数量和被发现的区块数量增加,份额会呈指数级衰减。成熟度、方差和操作风险是可调的。
联合挖矿:联合挖矿是指在挖一种币的同时,会赠送另外一种币。
矿池安全:
DDoS攻击:使用多个终端或大量命令同时访问矿池,导致矿池被占用或宕机。一旦矿池遭遇拒绝服务攻击,将与矿机断开连接,所有矿工的算力将浪费。
资管安全:挖矿获得的比特币和其他币种要通过资管安全方案来保护,矿池的资管和交易所的资管一样,一般是中心化的,因此,安全问题是刚需。
结语:
目前,挖矿仍旧以POW共识算法的基础在发展着,因POW在密码学的设计上机制最为公平和安全,因此,矿业的挖矿机制暂时不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但POW在目前资源过剩的行业中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较为严重,在熊市中,POW的难度也造成了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在未来,新的共识挖矿的机制可能会产生应用,但在计算逻辑上极有可能不需要通过专业矿机的形式出现,例如DPOS矿机,本质上是一个钱包与权益分红机制的结合,在POW中计算是核心,通过这样的核心才保证了安全和公平。比特币出现已十年,在信仰者通过技术的加持后,POW对行业的贡献已经凸显,在未来,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之时,矿业还会在POW的基础上出现创新和转机,敬请期待。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响应式Web设计实践
[美] Tim Kadlec / 侯鸿儒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3-3-1 / 55.00元
随着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不断地涌现到使用者面前,Web设计的适应性已经成为设计师们所面临的最为艰巨的挑战。你设计出的网站不仅要在桌面计算机的大尺寸屏幕上可以为用户提供友好的UI和用户体验,同时在小尺寸屏幕上也应该可以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并可以让用户能够在桌面大屏幕上和移动小屏幕上平滑切换,同时没有任何的不适应感觉。 本书作者是一位出色的开发者,在本书中,他将诸多技术和设计理念杂糅在一起,再辅以......一起来看看 《响应式Web设计实践》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