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校GIS论坛刚刚在昆明落下帷幕,今年是第七届,以云南师范大学80周年校庆主题活动的高姿态开启,邀请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地理信息、互联网企业代表,以及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师生,共同探讨“智汇与共赢”的主题。在产业发展、技术革新的大势下,担负GIS人才第一堂课重任的高校如何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市场需求的人才?GIS产业将何去何从?带着一系列问题,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杨昆和广州大学地理学院院长吴志峰接受了赛迪网等多家媒体采访。
嘉宾及媒体合影
高校GIS 教育如何革新?
GIS专业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技术能力强,创新能力不足。杨院长不假思索的做出这样的总结,当然这并不是现阶段才出现的问题,起码在笔者十年前学GIS专业就有了深切的体会,GIS专业的同学往往热爱技术,喜欢循规蹈矩,缺乏文体等方面爱好,也缺乏能够创新的灵感。针对这一象限,杨院长谈到国外教育经验:“欧美国家在小学期间注重文体课程,少有文化课程,为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欧美到初高中开始注重文化课教学,本科教学目的是培养完备的知识架构,硕士注重职业教学,博士则是研究教学”。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杨昆
这让笔者不禁想起一次电台教育节目对于美育教育的呼吁,美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难道创新的能力是一板一眼的文化课可以培养出来的吗?对此杨院长也呼吁我国应加强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他表示,人的思想活跃了才有创新的可能。不过虽然我国教育制度仍存在一定缺陷,但可喜的是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意识到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性,国家正在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将我们的“苏联式教学”向“欧美式”教学进化。
杨院长特别提出在高校推行大类教育,这种“通才教育”方式有较大的灵活性,表面上看似乎是学生报志愿时的选择少了,实际上却是增大了学生对不同专业的选择机会,是当下高校教育的一种改革。吴志峰教授认为,未来的GIS人才培养一定是要满足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既要瞄准社会产品的需求,同时也要培养有思想和灵魂的人才,大类教育正是高校阶段培养这种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正确选择。
广州大学地理学院院长吴志峰
GIS 何去何从?
对于地理信息专业课程设置,杨院长提倡“3332原则”, 分别是:地理、测绘、计算机三大学科背景;GIS、GNSS、遥感三大核心技术;数学建模、程序设计、英语使用三大专业技能;空间数据挖掘、地学分析两大专业方向。
“30年前是GIS解救地学 ,时至今日,是地学解救GIS”。杨院长为何提出如此的观点?正如高校地理信息专业课程的设置,GIS可汇入IT类,也可汇入地学类,而究竟GIS学更应该归属于哪类学科,GIS产业更应通过哪个产业体现其核心价值?杨院长表示,汇入IT是30年前GIS界的主流倾向,不可否认GIS在IT的大光环下有了一定发展,例如GIS平台的编程技术始终跟随着IT技术的发展,而GIS的核心功能应该是解决地学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回归地学大类将是GIS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方向。
随着技术的革新,GIS是更重要了,还是会逐渐消失?吴教授认为,至少在我们可预见的阶段,GIS仍将保持它存在的独立性,它在地球表层,在地球的深部,只要有外太空的存在,就需要有地理信息的存在。正如杨院长的观点,GIS在地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空间信息无处不在,GIS自然不会消失。然而GIS要发展,一定需要优秀的人才在技术、应用等方面创新颠覆。
反思GIS产业,GIS是多产业的关键支撑之一,为什么却没有引领相关产业发展,例如智慧城市脱胎于数字城市,为什么现如今的智慧城市引领者,阿里城市大脑,华为智能城市体等等无一来自于GIS厂商?说到底还是GIS人才的老问题,只注重技术缺乏创新,因而缺乏对于产业的认知和商业嗅觉,缺乏跳出小圈子放眼大格局的创新精神。
未来五年,GIS会出现何种变化?吴教授猜想,技术的变革,产品的革新是随需求变化的,未来五年仍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GIS技术及产品的发展、应用方向应该会是移动端。吴立新教授认为,未来五年,GIS就是要借助于强大的物联感知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服务技术,来实现技术、产品、服务的升级。
面对GIS的持续革命,从产业和应用角度来看,亟需地理分析、地理设计人才,技术发展越复杂,越需要基础扎实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GIS任重而道远,既要依托院校传统优势,又要与时俱进,注重对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高校公益行 |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计划
- 中小银行如何培养大数据分析人才
- 应对深度学习人才缺口,百度黄埔学院发起深度学习架构师培养计划
- 对Golang的一些看法
- 个人对前后端分离的一些看法
- 对现代 C++ 的一点看法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反应式设计模式
Roland Kuhn、Brian Hanafee、Jamie Allen / 何品、邱嘉和、王石冲、林炜翔审校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9-1-1 / 98.00 元
《反应式设计模式》介绍反应式应用程序设计的原则、模式和经典实践,讲述如何用断路器模式将运行缓慢的组件与其他组件隔开、如何用事务序列(Saga)模式实现多阶段事务以及如何通过分片模式来划分数据集,分析如何保持源代码的可读性以及系统的可测试性(即使在存在许多潜在交互和失败点的情况下)。 主要内容 ? “反应式宣言”指南 ? 流量控制、有界一致性、容错等模式 ? 得之不易的关于“什么行不通”的经验 ? ......一起来看看 《反应式设计模式》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