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当用户输入url,操作系统会将输入事件传递到浏览器中,在这过程中,浏览器可能会做一些预处理,比如 Chrome 会根据历史统计来预估所输入字符对应的网站,例如输入goog,根据之前的历史发现 90% 的概率会访问「www.google.com 」,因此就会在输入回车前就马上开始建立 TCP 链接甚至渲染了。接着是输入url之后,点击回车,这时浏览器会对 URL 进行检查,首先判断协议,如果是 http 就按照 Web 来处理,另外还会对这个 URL 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完成之后,在浏览器内核中会先查看缓存
用户输入url
当用户输入url,操作系统会将输入事件传递到浏览器中,在这过程中,浏览器可能会做一些预处理,比如 Chrome 会根据历史统计来预估所输入字符对应的网站,例如输入goog,根据之前的历史发现 90% 的概率会访问「www.google.com 」,因此就会在输入回车前就马上开始建立 TCP 链接甚至渲染了。
接着是输入url之后,点击回车,这时浏览器会对 URL 进行检查,首先判断协议,如果是 http 就按照 Web 来处理,另外还会对这个 URL 进行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完成之后,在浏览器内核中会先查看缓存,然后设置 UA 等 HTTP 信息,接着调用不同平台下网络请求的方法。
注意:
浏览器和浏览器内核是不同的概念,浏览器指的是 Chrome、Firefox,而浏览器内核则是 Blink、Gecko,浏览器内核只负责渲染,GUI 及网络连接等跨平台工作则是浏览器实现的
http网络请求
通过 DNS 查询 IP;
通过 Socket 发送数据
dns查询ip
DNS,英文是Domain Name System,中文叫域名系统,是Internet的一项服务,他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
假设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的是www.google.com,大概过程:
如果输入的是域名,则需要进行dns查询,将域名解析成ip;
进行DNS查询的主机或软件叫做DNS解析器,用户使用的工作站或电脑都属于解析器。域名解析就是利用DNS解析器得到对应IP过程,解析器会向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处理。
主要过程如下:
- 从浏览器缓存中查找域名www.google.com的IP地址
- 在浏览器缓存中没找到,就在操作系统缓存中查找,这一步中也会查找本机的hosts看看有没有对应的域名映射(当然已经缓存在系统DNS缓存中了)
- 在系统中也没有的话,就到你的路由器来查找,因为路由器一般也会有自己的DNS缓存
如果以上都没有找到,则继续往下向dns域名服务器查询
- 用户电脑的解析器向LDNS(也就是Local DNS,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发起域名解析请求,查询www.google.com的IP地址,这是一个递归查找过程
- 在缓存没有命中的情况下,LDNS向根域名服务器.查询www.google.com的IP地址,LDNS的查询过程是一个迭代查询的过程
- 根告诉LDNS,我不知道www.google.com对应的IP,但是我知道你可以问com域的授权服务器,这个域归他管
- LDNS向com的授权服务器问www.google.com对应的IP地址
- com告诉LDNS,我不知道www.google.com对应的IP,但是我知道你可以问google.com域的授权服务器,这个域归他管
- LDNS向google.com的授权服务器问www.google.com对应的IP地址
- google.com查询自己的ZONE文件(也称区域文件记录),找到了www.google.com对应的IP地址,返回给LDNS
- LDNS本地缓存一份记录,把结果返回给用户电脑的解析器
- 在这之后,用户电脑的解析器拿到结果后,缓存在自己操作系统DNS缓存中,同时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依旧会缓存一段时间。
注意,
域名查询时有可能是经过了CDN调度器的(如果有cdn存储功能的话)
而且,需要知道dns解析是很耗时的,因此如果解析域名过多,会让首屏加载变得过慢,可以考虑dns-prefetch优化
tcp/ip请求
有了 IP 地址,就可以通过 Socket API 来发送数据了,这时可以选择 TCP 或 UDP 协议。
http本质是tcp协议。
TCP是一种面向有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他可以保证两端(发送端和接收端)通信主机之间的通信可达。他能够处理在传输过程中丢包、传输顺序乱掉等异常情况;此外他还能有效利用宽带,缓解网络拥堵。
建立TCP连接一开始都要经过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请求建立连接,发送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
第二次握手,接收端收到发送端发过来的报文,可知发送端现在要建立联机。然后接收端会向发送端发送一个报文
第三次握手,发送端收到了发送过来的报文,需要检查一下返回的内容是否是正确的;若正确的话,发送端再次发送确认包
在TCP连接建立完成之后就可以发送HTTP请求了。
注意
浏览器对同一个域名有连接数限制,大部分是 6,http1.0中往往一个资源下载就需要对应一个tcp/ip请求,而像 HTTP 2.0 协议尽管只使用一个 TCP 连接来传输数据,但性能反而更好,而且还能实现请求优先级。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Spring Boot 发起 HTTP 请求
- 使用 PowerShell 发起 HTTP REST请求
- golang使用fasthttp 发起http请求
- Angular 实践:如何优雅地发起和处理请求
- 「goz」开源库,在Go中快速发起HTTP请求
- 在Node.js中发起HTTP请求的5种方法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大规模Web服务开发技术
伊藤直也、田中慎司 / 李剑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1-7 / 59.00元
Hatena是日本最大的Web服务提供商之一,它提供的服务包括关键字(类似于维基百科)、博客、相册等。《大规模Web服务开发技术》由伊藤直也、田中慎司所著,内容主要来自Hatena为学生们举行的暑期实习的课程,内容涵盖广泛,介绍了性能优化、分布式、算法、系统架构等各个方面,甚至还介绍了硬件的经济成本,是运维工程师们必不可少的参考书。书中还包括几个算法实习课题,介绍了压缩算法、全文搜索等算法的实现方......一起来看看 《大规模Web服务开发技术》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