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监控

栏目: 服务器 · 发布时间: 6年前

内容简介:服务器监控在搭建服务器时,除了部署webapp之外,还需要服务的异常信息与服务器性能指标进行监控,一旦有异常则通知管理员。服务器使用Linux+Nginx-1.9.15+Tomcat7+Java搭建的。
编辑推荐:
本文来自于csdn,本文介绍了将 linux 系统的机器作为服务器,当在上面搭建服务时,如何对一些常用的性能指标进行监控。

服务器监控

在搭建服务器时,除了部署webapp之外,还需要服务的异常信息与服务器性能指标进行监控,一旦有异常则通知管理员。

服务器使用Linux+Nginx-1.9.15+Tomcat7+Java搭建的。

编写脚本检测错误日志和服务器性能指标,一旦新生错误日志或者性能降低到设定的阈值时,则使用云监控将报警上传到云账号。

服务运行监控

错误日志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nginx 错误信息监控(nginx.conf配置)

${NGINX_HOME}/logs/error.log

tomcat 错误信息监控(server.xml配置)

${TOMCAT_HOME}/logs/catalina.out

webapp错误信息监控(log4j)

${WEBAPP_HOME}/log/error

机器性能指标

一般都会使用linux系统的机器作为服务器,那么当在上面搭建服务时,需要对一些常用的性能指标进行监控,那么一般包含哪些指标呢?下面对其进行一些总结,欢迎补充…

指标

1.CPU(Load) CPU使用率/负载

2.Memory 内存

3.Disk 磁盘空间

4.Disk I/O 磁盘I/O

5.Network I/O 网络I/O

6.Connect Num 连接数

7.File Handle Num 文件句柄数

CPU

1.说明

机器的CPU占有率越高,说明机器处理越忙,运算型任务越多。一个任务可能不仅会有运算部分,还会有I/O(磁盘I/O与网络I/O)部分,当在处理I/O时,时间片未完其CPU也会释放,因此某个时间点的CPU占有率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需要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那么平均负载(Load Average)这个指标便能很好得对其进行表征。平均负载:它是根据一段时间内占有CPU的进程数目和等待CPU的进程数目计算出来的,其中等待CPU的进程不包括处于wait状态的进程,比如在等待I/O的进程,即指那些就绪状态的进程,运行只缺CPU这个资源。具体如何计算可以参见Linux内核代码,计算出一个数之后,然后除以CPU核数,结果:

<=3 则系统性能较好。

<=4 则系统性能可以,可以接收。

>5 则系统性能负载过重,可能会发生严重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扩容了,要么增加核,要么分布式集群。

2.查看命令

vmstat

vmstat n m

n表示每隔n秒采集一次,m表示一共采集多少次,如果m没有,那么会一直采集下去. 在终端键入 vmstat 5

服务器监控

结果各字段解释如下(这里只解释与CPU相关的):

r:表示运行队列(就是说多少个进程真的分配到CPU),当这个值超过了CPU数目,就会出现CPU瓶颈了。这个也和top的负载有关系,一般负载超过了3就比较高,超过了5就高,超过了10就不正常了,服务器的状态很危险。top的负载类似每秒的运行队列。如果运行队列过大,表示你的CPU很繁忙,一般会造成CPU使用率很高。

b:表示阻塞的进程,如在等待I/O请求。

in:每秒CPU的中断次数,包括时间中断。

cs:每秒上下文切换次数,例如我们调用系统函数,就要进行上下文切换,线程的切换,也要进程上下文切换,这个值要越小越好,太大了,要考虑调低线程或者进程的数目,例如在apache和nginx这种web服务器中,我们一般做性能测试时会进行几千并发甚至几万并发的测试,选择web服务器的进程可以由进程或者线程的峰值一直下调,压测,直到cs到一个比较小的值,这个进程和线程数就是比较合适的值了。系统调用也是,每次调用系统函数,我们的代码就会进入内核空间,导致上下文切换,这个是很耗资源,也要尽量避免频繁调用系统函数。上下文切换次数过多表示你的CPU大部分浪费在上下文切换,导致CPU干正经事的时间少了,CPU没有充分利用,是不可取的。

us:用户CPU时间占比(%),例如在做高运算的任务时,如加密解密,那么会导致us很大,这样,r也会变大,造成系统瓶颈。

sy:系统CPU时间占比(%),如果太高,表示系统调用时间长,如IO频繁操作。

id :空闲 CPU时间占比(%),一般来说,id + us + sy = 100,一般认为id是空闲CPU使用率,us是用户CPU使用率,sy是系统CPU使用率。

wt:等待IO的CPU时间。

uptime

服务器监控

17:53:46为当前时间

up 158 days, 6:23机器运行时间,时间越大说明你的机器越稳定

2 users用户连接数,而不是总用户数

oad average: 0.00, 0.00, 0.00 最近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系统平均负载。

将平均负载值除以核数,如果结果不大于3,那么系统性能较好,如果不大于4那么系统性能可以接受,如果大于5,那么系统性能较差。

top

服务器监控

top命令用于显示进程信息,top详细见http://www.cnblogs.com/peida/archive/2012/12/24/2831353.html

这里主要关注Cpu(s)统计那一行:

us:用户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sy:内核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ni: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的百分比

id: 空闲CPU百分比

wa: IO等待占用CPU的百分比

hi:硬中断(Hardware IRQ)占用CPU的百分比

si:软中断(Software Interrupts)占用CPU的百分比

从top的结果看CPU负载情况,主要看us和sy,其中us<=70,sy<=35,us+sy<=70说明状态良好,同时可以结合idle值来看,如果id<=70 则表示IO的压力较大。也可以和uptime一样,看第一行。引用[1]

3.分析

表示系统CPU正常,主要有以下规则:

CPU利用率:us <= 70,sy <= 35,us + sy <= 70。引用[1]

上下文切换:与CPU利用率相关联,如果CPU利用率状态良好,大量的上下文切换也是可以接受的。引用[1]

可运行队列:每个处理器的可运行队列<=3个线程。

Memory

1.说明

内存也是系统运行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一个机器内存不足,那么将会导致进程运行异常而退出。如果进程发生内存泄漏,则会导致大量内存被浪费而无足够可用内存。内存监控一般包括total(机器总内存)、free(机器可用内存)、swap(交换区大小)、cache(缓存大小)等。

2.查看命令

vmstat

服务器监控

结果各字段解释如下(这里只解释与Memory相关的):

swpd:虚拟内存已使用的大小,如果大于0,表示你的机器物理内存不足了,如果不是程序内存泄露的原因,那么你该升级内存了或者把耗内存的任务迁移到其他机器,单位为KB。

free :空闲的物理内存的大小,我的机器内存总共8G,剩余4457612KB,单位为KB。

buff:Linux/Unix系统来存储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的缓存,这里大概占用280M,单位为KB。

cache:cache直接用来记忆我们打开的文件,给文件做缓冲,这里大概占用280M(这里是Linux/Unix的聪明之处,把空闲的物理内存的一部分拿来做文件、目录和进程地址空间的缓存,是为了提高程序执行的性能,当程序使用内存时,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使用),单位为KB。

si: 每秒从磁盘读入虚拟内存的大小,如果这个值大于0,表示物理内存不够用或者内存泄露了,要查找耗内存进程解决掉。本机内存充裕,一切正常,单位为KB。

so:每秒虚拟内存写入磁盘的大小,如果这个值大于0,同上,单位为KB。

free

服务器监控

第二行是内存信息,total为机器总内存,used为多少已经使用,free为多少空闲,shared为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buffers与cache都是磁盘缓存的大小,分别同vmstat里面的buff与cache. 单位都是M.

第三行是buffers与cache总额的used与free. 单位都是M.

第四行是交换区swap的总额、已用与free. 单位都是M.

区别:第二行(mem)的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第二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内存是4353M, 已用内存是3519M, 其中包括,内核(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top

服务器监控

只关注与内存相关的统计信息,即Mem与Swap行。分别是Mem与Swap的总额、已用量、空闲量、buffers与cache. 这里便验证了buffers是缓存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信息的,而cache是用来swap的缓存的.

cat /proc/meminfo

服务器监控

主要这几个字段:

MemTotal:内存总额

MemFree:内存空闲量

Buffers:同top命令的buffers

Cached:同top命令的cache

SwapToatl:Swap区总大小

SwapFree:Swap区空闲大小

3.分析

表示系统Mem正常,主要有以下规则:

swap in (si) == 0,swap out (so) == 0

可用内存/物理内存 >= 30%

磁盘

说明

机器的磁盘空间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旦使用率超过阈值而使得可用不足,那么就需要进行扩容或者清除一些无用的文件。

查看命令

df

服务器监控

Filesystem:文件系统的名称

1K-blocks:1K块的文件系统

Used:已使用量,单位为KB

Available:空闲量,单位为KB

Use%:已使用占比

Mounted on:挂载的目录

分析

表示系统磁盘空间正常,主要有以下规则:

Use% <= 90%

磁盘I/O

说明

机器的磁盘空间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旦磁盘I/O过重,那么说明运行的进程在大量的文件读写并且cache命中率低。那么一个简单的方法便是增大文件缓存大小来提高命中率从而降低I/O。

在Linux中,内核希望能尽可能产生次缺页中断(从文件缓存区读),并且能尽可能避免主缺页中断(从硬盘读),这样随着缺页中断的增多,文件缓存区也逐步增大,直到系统只有少量可用物理内存的时候 Linux 才开始释放一些不用的页。引用[1]

查看命令

vmstat

服务器监控

bi :块设备每秒接收的块数量,这里的块设备是指系统上所有的磁盘和其他块设备,默认块大小1024byte。

bo:块设备每秒发送的块数量,例如我们读取文件,bo就要大于0。bi和bo一般都要接近0,不然就是IO过于频繁,需要调整。

iostat

服务器监控

Linux段为机器系统信息: 系统名称、hostname、当前时间、系统版本.

avg-cpu段为cpu的统计信息(平均值):

%user:用户级别运行所使用的CPU的百分比.

%nice:nice操作所使用的CPU的百分比.

%sys:在系统级别(kernel)运行所使用CPU的百分比.

%iowait:CPU等待硬件I/O时,所占用CPU百分比.

%idle:CPU空闲时间的百分比.

Device段段为设备信息(上图中有两个盘vda与vdb):

tps: 每秒钟发送到的I/O请求数.

Blk_read/s: 每秒读取的block数.

Blk_wrtn/s: 每秒写入的block数.

Blk_read: 读入的block总数.

Blk_wrtn: 写入的block总数.

sar -d 1 1

服务器监控

sar -d表示查看磁盘报告 1 1 表示间隔1s,运行1次

其实cpu、缓存区、文件读写、系统交换区等信息都可以通过该命令查看,只是选项不同,具体参见:http://blog.chinaunix.net/uid-23177306-id-2531032.html

第一个段为机器系统信息,同iostat

第二个段为每次运行的dev I/O信息,这里因为只运行一次,并有两个设备dev252-0与dev252-16:

tps:每秒从物理磁盘I/O的次数.多个逻辑请求会被合并为一个I/O磁盘请求,一次传输的大小是不确定的.

rd_sec/s:每秒读扇区数

wr_sec/s:每秒写扇区数

avgrq-sz: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

avgqu-sz:平均I/O队列长度

await:为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单位ms),包括请求在队列中的等待时间和服务时间

svctm:为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单位ms)

%util:表示一秒中有百分之几的时间用于I/O操作

如果svctm的值与await很接近,表示几乎没有I/O等待,磁盘性能很好,如果await的值远高于svctm的值,则表示I/O队列等待太长,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变慢。

如果%util接近100%,表示磁盘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的在工作,该磁盘请求饱和,可能存在瓶颈。idle小于70% I/O压力就较大了,也就是有较多的I/O。引用[1]

同时可以结合vmstat 查看b参数(等待资源的进程数)和wa参数(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高过30%时IO压力高)。引用[1]

分析

表示系统磁盘空间正常,主要有以下规则:

I/O等待的请求比例 <= 20%

提高命中率的一个简单方式就是增大文件缓存区面积,缓存区越大预存的页面就越多,命中率也越高。

Linux 内核希望能尽可能产生次缺页中断(从文件缓存区读),并且能尽可能避免主缺页中断(从硬盘读),这样随着次缺页中断的增多,文件缓存区也逐步增大,直到系统只有少量可用物理内存的时候 Linux 才开始释放一些不用的页。引用[1]

网络I/O

说明

如果服务器网络连接过多,那么会造成大量的数据包在缓冲区长时间得不到处理,一旦缓冲区不足,便会造成数据包丢失问题,对于TCP,数据包丢失便会进行重传,这有会导致大量的重传;对于UDP,数据包丢失不会进行重传,那么数据便会丢失。因此,服务器的网络连接不宜过多,需要进行监控。

服务器一般接收UDP与TCP请求,都是无状态连接,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即其传输简单但不可靠。关于它们二者之间的区别,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查看命令

netstat

UDP

(1) netstat -ludp | grep udp

服务器监控

Proto:协议名

Recv-Q:收到的请求个数

Send-Q:发送的请求个数

Local Address:本地地址与端口

Foreign Address:远程地址与端口

State:状态

PID/Program name:进程ID与进程名

(2) 进一步查看UDP接收的数据包情况 netstat -su

服务器监控

画圈的便是UDP数据包丢失统计,该项值增加了,说明存在udp数据包丢失,即网卡收到了,但是应用层没有来得及处理而造成的丢包。

TCP

(1) netstat

服务器监控

各字段含义同UDP

(2) 查看重传率

因为TCP是可靠传输协议,如果数据包丢失会进行重传,因此TCP需要查看其重传率.

cat /proc/net/snmp | grep Tcp

服务器监控

那么重传率为RetransSegs/OutSegs

分析

UDP丢包率或者TCP重传率不能高于多少,这两个值由系统开发定义,此处,拍脑袋决定UDP包丢包率与TCP包重传率不能超过1%/s。

连接数

说明

对于每一台服务器,都应该限制同时连接数,但是这个阈值又不好确定,因此当监测到系统负载过重时,然后取其连接数,这个值便可作为参考值。

命令

netstat

netstat -na | sed -n '3,$p' |awk '{print $5}' | grep -v 127\.0\.0\.1 | grep -v 0\.0\.0\.0 | wc -l

服务器监控

分析

系统负载过重时,该值作为服务器的峰值参考值。

如果超过1024报警

文件句柄数

说明

文件句柄数即当前打开的文件数,对于linux,系统默认支持的最大句柄数是1024,当然每个系统可以不一样,也可以修改,最大不能超过无符号整型最大值(65535),可以使用ulimit -n命令进行查看,即因此如果同时打开的文件数超过这个数便会发生异常。因此这个指标也需要进行监控。

查看命令

lsof

lsof -n | awk '{print $1,$2}' | sort | uniq -c | sort -nr

服务器监控

三列分别是打开的文件句柄数, 进程名,进程号

分析

将所有的行的第一列相加便是系统目前打开的文件句柄数num,如果num<=max_num*85%则报警。

性能指标总结

CPU

CPU利用率:us <= 70,sy <= 35,us + sy <= 70。

上下文切换:与CPU利用率相关联,如果CPU利用率状态良好,大量的上下文切换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运行队列:每个处理器的可运行队列<=3个线程。

Memory

swap in (si) == 0,swap out (so) == 0

可用内存/物理内存 >= 30%

Disk

Use% <= 90%

Disk I/O

I/O等待的请求比例 <= 20%

Network I/O

UDP包丢包率与TCP包重传率不能超过1%/s。

Connect Num

<= 1024

File Handle Num

num/max_num <= 90%

总结

脚本检测nginx、tomcat与webapp运行异常日志(包括nginx与tomcat是否正在运行)与服务器性能七个指标,一旦发现异常信息和性能超标,那么马上发送邮件给管理员,也可以使用云监控push给管理员的云账号。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Python机器学习

Python机器学习

[美] Michael Bowles / 沙嬴、李鹏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6-12 / 69.00元

在学习和研究机器学习的时候,面临令人眼花缭乱的算法,机器学习新手往往会不知 所措。本书从算法和Python 语言实现的角度,帮助读者认识机器学习。 书专注于两类核心的“算法族”,即惩罚线性回归和集成方法,并通过代码实例来 展示所讨论的算法的使用原则。全书共分为7 章,详细讨论了预测模型的两类核心算法、预测模型的构建、惩罚线性回归和集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实现。 本书主要针对想提......一起来看看 《Python机器学习》 这本书的介绍吧!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RGB HSV 转换
RGB HSV 转换

RGB HSV 互转工具

HEX HSV 转换工具
HEX HSV 转换工具

HEX HSV 互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