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koa源码
写在前面
本文将会大家来看下 koa
的源码,当然本文需要大家了解 koa
的中间件机制,如果大家之前没有了解过其实现原理,可以关注下 这篇文章 。
koa
的源码非常的精简,与 express
不同, koa
只是为开发者搭起了一个架子,没有任何的功能,包括路由,全部由中间件实现;下面就来看下 koa
的实现:
koa
创建应用时,一般都会利用 app.listen
指定一个端口号,这个方法的本质就是 http.createServer
:
listen() { debug('listen');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this.callback()); return server.listen.apply(server, arguments); }
最为关键的就是这个 callback
的实现:
callback() { const fn = compose(this.middleware); if (!this.listeners('error').length) this.on('error', this.onerror); const handleRequest = (req, res) => { res.statusCode = 404; const ctx = this.createContext(req, res); const onerror = err => ctx.onerror(err); const handleResponse = () => respond(ctx); onFinished(res, onerror); return fn(ctx).then(handleResponse).catch(onerror); }; return handleRequest; }
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
onFinished(res, onerror)
,应对的是返回的body
为Stream
的情况,为其添加一个finished
事件。 -
respond()
根据ctx
的status,body,method
来决定如何响应这次请求:-
status
为204,304
,不需要有响应体,res.end()
就好 -
method
为HEAD
,HEAD
的意义是不请求资源内容但是需要了解资源情况,所以只需要请求头,指定了资源length
后res.end()
就好 -
加入
body
为空,则body
为statuses
包中status
对应的文字描述,如404 => Not Found
-
context对象
koa
将 request
对象 response
封装成了一个对象,提供了一些别名,具体可以参见 context对象 ,例如:当访问 ctx.url
实则是访问的 ctx.request.url
。具体的实现利用了tj写的 delegates
这个 npm
包来对 context
对象添加属性, koa
中利用了其中三个 api
:
-
method
:添加方法引用 -
getter
:利用__defineGetter__
,添加getter
属性 -
access
:添加getter
与setter
对于 context
创建的代码:
createContext(req, res) { const context = Object.create(this.context); const request = context.request = Object.create(this.request); const response = context.response = Object.create(this.response); context.app = request.app = response.app = this; context.req = request.req = response.req = req; context.res = request.res = response.res = res; request.ctx = response.ctx = context; request.response =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 request; context.originalUrl = request.originalUrl = req.url; context.cookies = new Cookies(req, res, { keys: this.keys, secure: request.secure }); request.ip = request.ips[0] || req.socket.remoteAddress || ''; context.accept = request.accept = accepts(req); context.state = {}; return context; }
函数的参数 req, res
为node本身的对象, request
和 response
分别是对于 req
和 res
的封装,读取 ctx.url
的过程如下:
context
就是一个顶层对象, koa
中,所有的属性和操作基本会基于这个对象,这个对象的组成如下图:
写在最后
个人感觉 koa
就像是一个架子,提供了基础的方法和属性,如 ctx.redirect
等,具体的功能主要利用中间件来实现,与 express
相比, koa
去除内置路由, views
等,变得更加的轻量;当然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避免了层层回调的出现。以上内容如有出错,欢迎大家指出。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koa源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源码阅读】AndPermission源码阅读
- ReactNative源码解析-初识源码
- 【源码阅读】Gson源码阅读
- Spring源码系列:BeanDefinition源码解析
- istio 源码 – Citadel 源码分析 (原创)
- istio 源码 – pilot 源码分析(原创)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Microsoft Windows程序设计
佩措尔德 / 章立民 / 华中科技 / 2004-1 / 118.00元
Charles Petzold是全球最权威且知名的Windows程序设计专家,他将其最畅销Programming Microsoft Windows with C#一书加以改写,使之能完全适用于Visual Basic.NET的开发人员。这位畅销书的作家示范了如何使用Visual Basic.NET将Windows Forms的功能发挥到极致(Windows Forms是新一代的Windows程序......一起来看看 《Microsoft Windows程序设计》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