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Dock做什么?

栏目: 编程工具 · 发布时间: 6年前

内容简介:2014年,厦戎和我创立GeneDock(聚道科技),希望用数据技术改变临床诊疗,这个使命始终没变。创立那年,中美两国允许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临床试点,通俗点讲就是医生可以依据基因数据给人看病了(此前十几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项目处于科研阶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应用于一线临床)。所以我们先从基因数据的处理下手。GeneDock最早的客户是基因检测技术公司,业务场景是这样的:每天,不同城市的测序实验室产生上T的基因数据,先进行生物信息处理,再把数据和报告交付给下游客户,交付周期有商业承诺。领导数据生产部门的CIO往

1. 为什么选择基因数据作为创业的起点?

2014年,厦戎和我创立GeneDock(聚道科技),希望用数据技术改变临床诊疗,这个使命始终没变。

创立那年,中美两国允许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临床试点,通俗点讲就是医生可以依据基因数据给人看病了(此前十几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项目处于科研阶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应用于一线临床)。所以我们先从基因数据的处理下手。

2. 最初面临什么业务场景?开发了什么产品?

GeneDock最早的客户是基因检测技术公司,业务场景是这样的:每天,不同城市的测序实验室产生上T的基因数据,先进行生物信息处理,再把数据和报告交付给下游客户,交付周期有商业承诺。领导数据生产部门的CIO往往面临很多复杂问题:

  • 首先,原始的测序下机数据无法直接应用,必须经复杂的拼接比对计算方能获得基因突变信息,而且还要对突变进行注释和解读。这就需要调度巨大的计算能力,管理庞杂的分析流程,维护复杂专业的参考数据库和样本信息。
  • 进一步,需要进行细粒度的业务划分和配置:实验团队、生物信息团队和遗传咨询团队处于上下游的不同环节,不同角色应该给予不同权限;而不同的检测种类,也会导致分析步骤的巨大差异,需要专门的分析流程、报告模版配置和数据隔离。
  • 同时,需要对各检测种类的不同处理步骤进行成本统计;对关键数据的使用和修改进行安全审计;对业务全局信息提供仪表板和显示大屏。
  • 更复杂的情况下,客户经常把一部分数据生产工作外包,例如基因测序外包给大的测序工厂,或者遗传解读外包给专门的医疗信息团队,这就必须对跨组织的数据交付、数据质量进行管理,对安全进行审计,对业务进行定期结算。

GeneDock做什么?

针对以上场景,从2014年开始研发名为SeqFlow的基因数据生产线,以满足前文提到的场景需求。这个产品首先是支撑海量计算存储的数据平台,对稳定性、算法优化、高吞吐和弹性拓展能力的要求都很高,以保证客户业务的质量、交付周期和成本控制。在此基础上,SeqFlow还增加了企业级的管理大屏、项目管理、权限隔离和数据审计功能,以便管理者对基因数据业务进行高效管理。

3. 研发SeqFlow的关键点是什么?

SeqFlow的研发重点在于硬核技术,举个例子:分布式调度方面需要把计算任务表达为有向无环图(DAG),这个DAG是瘦长型的,步骤很多,最复杂的癌症肿瘤数据需要上百个步骤,很多步骤依赖成熟的算法包。这就导致常见Hadoop、Kubernetes等框架都无法满足需求(其实今天的Kubernetes是可以用的,但是4年前Kubernetes和其他几种类似框架都不完善,测试时发现了很多致命Bug)。所以我们就自己从头开发了一套分布式计算框架,刚好可以加上很多企业级服务的特性,例如冷数据压缩、项目隔离、Policy鉴权、管理大屏、数据审计机制等。

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市场上30X的人全基因组数据的常规处理价格是800元。2016年的时候,GeneDock发布了全球第一个价格低于100元的人全基因组数据处理服务,同时,这个服务承诺很高的并行处理通量,以及低于万分之一的失败率。我们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构建了工业级的高性价比、高吞吐量、高稳定性基础数据生产平台。目前,SeqFlow上生产的客户包括泛生子、艾吉泰康、微基因和华大基因等行业领头羊。

4. GeneDock为何向医院客户拓展?

基因测序技术刚开始临床试点时,大多数医院对它不熟悉,所以把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检测公司。随着人才和数据的积累,顶级医院开始筹建自己的分子诊断中心:招聘团队,购买软硬件,建立实验室……要在院内完成整个基因检测的闭环。他们就有了数据平台的需求。

经过几年的探索,GeneDock从2016年开始全力开拓临床客户。和工业界的生物信息工程师不一样,医生不会写代码,这就要求我们从PaaS上到SaaS,把诊疗场景的产品做透。具体场景包括门诊电子病历收集、实验室管理、生物信息数据处理、位点和诊断报告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系统,最终实现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CDSS)。

5. 基因数据与临床结合,面临哪些核心问题

临床诊疗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场景更加复杂。所以研发难度不仅限于技术实现,而在于能否拥有清晰的业务洞察,设计出专业而易用的产品。得益于早期客户的信任和帮助,团队有机会一次次跟随专家出诊和试验,逐渐理解遗传诊疗过程。举几个例子:

  • GeneDock以前开发过科研病历系统以协助数据分析,我们以为这套科研病历系统可以直接拿过来用于一线门诊。之后我们意识到,门诊病历和科研病历(或住院病历)并不一样。科研病历几百个字段平铺,往往简化了时间维度,而门诊病历必须体现诊疗的逐步探索过程:医生根据病人提供的初步症状,按医学指南分步骤进行检测,每一步的检测结果带来更多信息,并决定下一步的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方案。而且,门诊看病时节奏是非常紧张的,有时候医生甚至几个小时没办法喝一口水,所以对应的数据系统非常需要体贴易用的半自动化界面,以及专业的数据检索统计。
  • 涉及基因数据的疾病,往往是遗传相关的。这就需要一套非常专业易用的家系图管理系统,通过家系信息把病历信息、实验样品信息、生物信息流程、检测报告、诊断信息都串联起来。
  • 在实验环节,样品无论外送或自做,都需要精密的实验步骤管理和质量控制,各个医院操作规格不同,又需要自主配置,具体实验室环境下,实验员一旦进入无菌操作环节就必须一气呵成完成操作,这时候突然要求他摘下塑胶手套到电脑键盘敲入信息是不现实。这就需要对场景和交互进行细致理解和思考。

GeneDock做什么?

关于更多有趣的具体场景和技术方案,在很多公开场合分享过。例如2018年初我在“顾大夫沙龙”第一期活动中做的分享 《面向临床的基因型和表型数据管理》 。这一期公众号会转发这次沙龙的报道,里面有报告的PPT。

6. GeneDock的系统已在哪些医院投入实用?

随着GeneDock对临床诊疗的理解逐步深入,面向遗传疾病诊疗的数据系统逐步打磨完善,完整覆盖了从门诊病历、实验流程、生物信息分析直到生成诊断报告的完整诊疗流程。系统已经陆续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都华西医院、上海新华医院等多家医院投入实用,还有越来越多的顶级医院正在落地。

7. 目前AI是热点,GeneDock有什么成果?

在清洗好的海量基因数据和临床数据基础上,我们和临床科研专家一起合作,利用统计机器学习方法训练出了非常有效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能够从成千上万遗传变异位点中,自动选取出最有可能导致疾病的遗传病因。

在2018年的美国人类遗传学会(ASHG)年会上,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医学遗传中心与GeneDock合作开发的遗传性耳聋基因变异功能预测模型DVPred刚刚发布。这个模型明显提高了预测准确度,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998,在遗传性基因变异功能预测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我们正在和客户继续研发,希望类似“大数据宝宝”的案例越来越多,让更多的患者真正受益于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8. 创业四年下来,你个人有什么总结?

反思当然很多了,有一些是关于沟通、招聘和管理的,不多说。

关于复杂系统的工程研发,这两天重新看了自己 2015年梳理的博客《思考:如何开发应用平台》 。感觉当时写得还不错,现在看很多思路都被验证了。当然,侃侃而谈是一回事,事到临头真处理好不掉进坑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些东西必须躬身入局经历一番才算真懂。这一期公众号,这篇老文章也会发出来。

总而言之,能构建起一支专业的软件工程团队,很有成就感。

9. 完成了B轮融资,接下来重点是什么?

GeneDock会和越来越多的专家团队合作,对更多业务领域进行探索。不仅限于简单遗传模式的疾病,也开始涉及癌症、帕金森等复杂疾病,逐步覆盖生殖三级防控(婚前、孕前和产后)的各个阶段。

具体到眼前这个阶段,随着标杆客户案例的建立,已经很多公司和医院的业务开始落地。项目交付能力至关重要,这取决于整个团队的软件工程水准:从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研发迭代、测试发布、部署上线……要有一整套成熟高效的工程体系。这方面是GeneDock团队的强项。当然,团队还需要补充很多人才。

10. 对于想加入GeneDock的人有什么建议?

随着B轮融资的到位,资金不再是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 程序员 、基因数据工程师、人工智能专家和分子遗传学专家,对临床和基因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建模。欢迎访问 https://www.genedock.com/joinus/ ,详细列出了我们对职位的描述,大家可以参考。

除了具体技能,个人想提醒的是,创业公司都会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投简历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心态上来说,创业变数多,需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能力上来说,需要你独当一面,有很强的落地执行力。GeneDock初步打开了局面,现在加入对个人而言有很广阔的成长空间。欢迎入伙!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软件测试经验与教训

软件测试经验与教训

Cem Kaner、James Bach、Bret Pettichord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1 / 35.00

本书汇总了293条来自软件测试界顶尖专家的经验与建议,阐述了如何做好测试工作、如何管理测试,以及如何澄清有关软件测试的常见误解,读者可直接将这些建议用于自己的测试项目工作中。这些经验中的每一条都是与软件测试有关的一个观点,观点后面是针对运用该测试经验的方法、时机和原因的解释或例子。 本书还提供了有关如何将本书提供的经验有选择性地运用到读者实际项目环境中的建议,在所有关键问题上所积累的经验,以......一起来看看 《软件测试经验与教训》 这本书的介绍吧!

JS 压缩/解压工具
JS 压缩/解压工具

在线压缩/解压 JS 代码

图片转BASE64编码
图片转BASE64编码

在线图片转Base64编码工具

HSV CMYK 转换工具
HSV CMYK 转换工具

HSV CMYK互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