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栏目: 编程工具 · 发布时间: 6年前

内容简介:冒泡排序的实质就是:将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按照统一的规则(从大到小、从小到大)重新调整顺序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2、依次比较相邻的元素,直到数组元素比较完成,那么这时,最大的元素就应该在数组的最后面;

冒泡 排序 的实质就是:将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按照统一的规则(从大到小、从小到大)重新调整顺序

二、算法描述(从小到大)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它们两个;

2、依次比较相邻的元素,直到数组元素比较完成,那么这时,最大的元素就应该在数组的最后面;

3、不断重复 1 和 2 的操作

三、动图演示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四、逻辑分析和分步说明

准备: 我们准备一个测试数组 $arr = [2,5,3,6,1] ; 长度为 $len ;

1、根据算法描述,我们会想到,相邻两个元素进行比较,需要做一个循环;而最多会比较 $len - 1 次,所以得到如下代码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运行代码得到的数组是:[2,3,5,1,6],成功将数组中最大元素 6 排序到了最后面。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该循环一次只能成功排序一个元素,其余元素是没有成功排序的。

2、由1的结果说明,当前逻辑每次只能成功排序一个元素,那么我们给定的数组有多少个元素,就应该需要执行多少次当前的排序逻辑,由此我们就需要另外一个循环来控制数组中所有元素来执行当前的逻辑。所以,我们修改代码为如下格式: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运行代码得到正确的结果:[1,2,3,5,6]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3、虽然我们在 2 中已经得到了正确的排序数组,但是我们发现 每次外层循环(元素个数 $m )的时候, 内层循环(比较次数 $n )都是 4 次;细细一想,当 $m 循环第一次时,已经将 最大元素 6 排出来了,那么我们下一次的时候 可以不需要再去比较一次 6 了,以此类推,外循环每循环一次,内循环的比较次数就可以少比较一次,由此:我们可以修改优化代码如下: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运行代码得到正确结果:[1,2,3,5,6]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根据以上分析和调试,我们就可以得到相对完整的冒泡排序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function bubble_sort($arr)
{
    $len = count($arr);
    for($m = 0; $m < $len; $m++)// 循环次数
    {
        for($n = 0; $n < $len - 1 - $m; $n++) // 比较次数
        {
            if($arr[$n] > $arr[$n + 1])
            {
                $tmp = $arr[$n];
                $arr[$n] = $arr[$n+1];
                $arr[$n+1] = $tmp;
            }
        }
    }
}
复制代码

【注:部分资源来源: www.cnblogs.com/onepixel/ar…

【如若文档有错误,欢迎大家不吝赐教。如果发现有侵权等行为,请联系我,我将对应处理,谢谢~~~】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群智能算法及其应用

群智能算法及其应用

高尚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06-5 / 25.00元

《群智能算法及其应用》系统地描述了蚁群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理论和实现技术及其应用,简单地介绍了鱼群算法。《群智能算法及其应用》着重强调各种算法的混合,讨论了蚁群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的混合、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的混合、蚁群算法与混沌理论混合、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混合、混沌理论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混合以及蚁群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混合。书中还讨论了群智能算法在旅行商问题、武器一目标分配问......一起来看看 《群智能算法及其应用》 这本书的介绍吧!

JSON 在线解析
JSON 在线解析

在线 JSON 格式化工具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HEX CMYK 转换工具
HEX CMYK 转换工具

HEX CMYK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