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分层的设计之道

栏目: 数据库 · 发布时间: 6年前

内容简介:分层思想,是应用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架构模式,我们会将系统横向切割,根据业务职责划分。MVC 三层架构就是非常典型架构模式,划分的目的是规划软件系统的逻辑结构便于开发维护。MVC:英文即 Model-View-Controller,分成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层。将页面和业务逻辑分离,提高应用的可扩展性及可维护性。如图所示。事实上,MVC 三层架构只是概念层面的指导思想,我们会将层次结构划分的更加细致。例如,传统后端的 MVC 模式对于前后端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一般情况下,前端开发人员负责编写项目的静态页面,包括
代码分层的设计之道

分层思想,是应用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架构模式,我们会将系统横向切割,根据业务职责划分。MVC 三层架构就是非常典型架构模式,划分的目的是规划软件系统的逻辑结构便于开发维护。MVC:英文即 Model-View-Controller,分成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层。将页面和业务逻辑分离,提高应用的可扩展性及可维护性。如图所示。

代码分层的设计之道

事实上,MVC 三层架构只是概念层面的指导思想,我们会将层次结构划分的更加细致。例如,传统后端的 MVC 模式对于前后端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一般情况下,前端开发人员负责编写项目的静态页面,包括 HTML 页面、CSS 样式与 JavaScript 交互部分,并提供给服务端开发人员编写视图层业务,甚至有的项目直接让前端开发人员完成视图层的业务开发任务。这样的开发模式造成的问题在于,前后端在开发过程中分工不明确,并且存在相互强依赖,前端开发人员需要关心服务端的业务,服务端开发人员也需要依赖前端的进度。并且随着 Android、 IOS、 PC 以及 U3D 等多个客户端加入,程序的开发成本与维护成本会指数级上升。为了提高开发效率,细化职责,前后端分离的需求越来越被重视。前后端分离在于服务端提供 API 接口,前端调用 AJAX 实现数据交互。如图所示。

代码分层的设计之道

此外,随着数据存储能力的不断扩展(MySQL、Oracle、 RedisMongoDB 、ElasticSearch、PostgreSQL、HBase 等),以及随着微服务的流行与普及,我们经常通过 RPC(Dubbo、HSF、Thrift 等)依赖很多外部接口或 HTTP 调用第三方平台。因此,我们需要一套细致划分的代码结构。此外,很多时候,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也并没有把它们职责划分开。例如,在代码结构中,我们将非常多的逻辑业务放在了 Controller 层,而只把 Service 作为数据透传的途径了。事实上,这个是不对的。无独有偶,我们还会发现有的项目中在 Dao 层调用远程服务,也有的会在 Service 层或者 Controller 层进行这样的操作,由于不同研发同学的习惯不同,或者偷工取巧导致开发代码风格完全不同,代码层次结构混乱。

总结一下,MVC 三层架构只是概念层面的指导思想,我们会将层次结构划分的更加细致。现在,我们来深入探讨“ 如何合理的设计代码分层,论代码分层的设计之道 ”。在笔者看来,合理的代码分层应该是这样的。如图所示。

代码分层的设计之道 其中, 数据持久层 承载了数据存储和访问的能力,它既与底层数据进行交换,包括 MySQL 、Oracle、Redis、MongoDB、ElasticSearch、PostgreSQL、HBase 等,又通过 Pxoxy 的代理和包装与远程服务数据进行联动。因此,在业务逻辑层调用时,它对底层的数据实现方式是无感知的,无论是哪种数据存储方式,以及它是远程数据,还是本地数据,都可以非常容易的调用。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将数据的查询和更改操作限制在数据持久层,并只能被业务逻辑层访问。

那么, 业务逻辑层 的职责是与 数据持久层 交互,对多个数据源的操作进行聚合,并且提供组合复用的能力。此外,它也是业务通用能力的处理层,其中还包括缓存方案、消息监听(MQ)、定时任务等等。此外,我们要将尽可能多的业务处理放在 业务逻辑层 ,包括了参数校验、数据转换、异常处理等,而不是在 Controller 再去处理。

笔者认为:请求处理层具有三块能力,一个是通过模板引擎渲染,例如 FreeMarket、Velocity 的页面渲染,以及通过 Controller 层封装的 RESTful API 的 HTTP 接口。如果项目中用到了 Dubbo、HSF、Thrift 等 RPC 服务,我们还需要提供对于的服务给上游的业务方使用,它通过 Service 来实现并暴露成 RPC 接口。这里,Service 的命名是相对的,一般通过 Client 提供接口,通过 Service 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

我们了解了逻辑结构,那么,笔者认为比较清晰的物理代码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代码分层的设计之道

那么,我们可以跨层级调用吗?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禁止跨层级调用,因为每个层级都自己的职责,并且对上层而言是透明的,就像 OSI 七层协议模型和 TCP/IP 四层协议模型一样,只有将职责限制在自己的边界内,整体层次结构才清晰明了。那么对于同级调用,笔者认为在业务逻辑层是允许的,但是,要特别注意循环调用的产生。

现在,我们再横向理解几个领域模型:VO、BO、DO、DTO。这个概念,是由阿里编码规约提到的,由于其业务非常复杂,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领域建模和模型隔离,提出了这几个概念。其中,DO(Data Object)与数据库表结构一一对应,通过 DAO 层向上传输数据源对象。 而 DTO(Data Transfer Object)是远程调用对象,它是 RPC 服务提供的领域模型。注意的是,对于 DTO 一定要保证其序列化,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并显示提供 serialVersionUID,否则在反序列化时,如果 serialVersionUID 被修改,那么反序列化会失败。事实上,DO 和 DTO 唯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本地数据源的领域模型,一个是远程服务的序列化领域模型。对于 BO(Business Object),它是业务逻辑层封装业务逻辑的对象,一般情况下,它是聚合了多个数据源的复合对象。那么,VO(View Object) 通常是请求处理层传输的对象,它通过 Spring 框架的转换后,往往是一个 JSON 对象。例如,你需要解决 Long 类型的数据精度丢失的问题(如果直接传给 Web 端的话,在 Long 长度大于 17 位时会出现精度丢失),你就可以在 Controller 层通过 @ResponseBody 将返回数据自动转换成 JSON 时,统一封装成字符串。

总结一下,分层思想,将系统横向切割,根据业务职责划分。划分的目的是规划软件系统的逻辑结构便于开发维护。但是,随着微服务的演变和不同研发的编码习惯,往往导致了代码分层不彻底导致引入了“坏味道”。笔者试图提出一个新的代码分层思路来规避和规范这种分层结构。

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和兴趣,欢迎加我微信一起探讨与交流哟~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代码分层的设计之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大话设计模式

大话设计模式

程杰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7-12-1 / 45.00元

本书通篇都是以情景对话的形式,用多个小故事或编程示例来组织讲解GOF(设计模式的经典名著——Design Patterns: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中译本名为《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的四位作者EI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以及John Vlissides,这四人常被称......一起来看看 《大话设计模式》 这本书的介绍吧!

图片转BASE64编码
图片转BASE64编码

在线图片转Base64编码工具

HTML 编码/解码
HTML 编码/解码

HTML 编码/解码

RGB HSV 转换
RGB HSV 转换

RGB HSV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