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a2核心源码浅析

栏目: Node.js · 发布时间: 6年前

内容简介:koa是一个轻量级的web应用框架。其实现非常精简和优雅,核心代码仅有区区一百多行,非常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学习。在开始分析源码之前先上demo~上面代码最终会在控制台依次输出

koa是一个轻量级的web应用框架。其实现非常精简和优雅,核心代码仅有区区一百多行,非常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学习。

在开始分析源码之前先上demo~

DEMO 1

const Koa = require('../lib/application');
const app = new Koa();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m1-1');
  await next();
  console.log('m1-2');
});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m2-1');
  await next();
  console.log('m2-2');
});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m3-1');
  ctx.body = 'there is a koa web app';
  await next();
  console.log('m3-2');
});

app.listen(8001);
复制代码

上面代码最终会在控制台依次输出

m1-1
m2-1
m3-1
m3-2
m2-2
m1-2
复制代码

当在中间件中调用 next() 时,会停止当前中间件的执行,转而进行下一个中间件。当下一个中间件执行完后,才会继续执行 next() 后面的逻辑。

DEMO 2

我们改一下第一个中间件的代码,如下所示: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ole.log('m1-1');
  // await next();
  console.log('m1-2');
});
复制代码

当把第一个中间件的 await next() 注释后,再次执行,在控制台的输出如下:

m1-1
m2-1
复制代码

显然,如果不执行 next() 方法,代码将只会执行到当前的中间件,不过后面还有多少个中间件,都不会执行。

这个 next 为何会具有这样的魔力呢,下面让我们开始愉快地分析koa的源码,一探究竟~

代码结构

分析源码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koa的目录结构,koa的实现文件只有4个,这4个文件都在lib目录中。

koa2核心源码浅析
application.js
context.js
request.js
response.js

通过package.json文件得知,koa的入口文件是lib/application.js,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文件做了什么。

定义koa类

打开 application.js 查看源码可以发现,这个文件主要就是定义了一个类,同时定义了一些方法。

module.exports = class Application extends Emitter {

  constructor() {
    super();
    this.middleware = []; // 中间件数组
  }
  
  listen (...args) {
    // 启用一个http server并监听指定端口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this.callback());
    return server.listen(...args);
  }
  
  use (fn) {
    // 把中间添加到中间件数组
    this.middleware.push(fn);
    return this;
  }
  
}
复制代码

我们创建完一个koa对象之后,通常只会使用两个方法,一个是 listen ,一个是 use 。listen负责启动一个http server并监听指定端口,use用来添加我们的中间件。

当调用 listen 方法时,会创建一个http server,这个http server需要一个回调函数,当有请求过来时执行。上面代码中的 this.callback() 就是用来返回这样的一个函数:这个函数会读取应用所有的中间件,使它们按照传入的顺序依次执行,最后响应请求并返回结果。

callback 方法的核心代码如下:

callback() {
    const fn = compose(this.middleware);
    const handleRequest = (req, res) => {
      const ctx = this.createContext(req, res);
      return this.handleRequest(ctx, fn);
    };
    return handleRequest;
  }
复制代码

回调函数callback的执行流程

callback 函数会在应用启动时执行一次,并且返回一个函数 handleRequest 。每当有请求过来时, handleRequest 都会被调用。我们将 callback 拆分为三个流程去分析:

  1. 把应用的所有中间件合并成一个函数 fn ,在 fn 函数内部会依次执行 this.middleware 中的中间件(是否全部执行,取决于是否有调用 next 函数执行下一个中间件)
  2. 通过 createContext 生成一个可供中间件使用的 ctx 上下文对象
  3. 把ctx传给 fn ,并执行,最后对结果作出响应

koa中间件执行原理

const fn = compose(this.middleware);
复制代码

源码中使用了一个 compose 函数,基于所有可执行的中间件生成了一个可执行函数。当该函数执行时,每一个中间件将会被依次应用。 compose 函数的定义如下:

function compose (middleware) {
  if (!Array.isArray(middleware)) throw new TypeError('Middleware stack must be an array!')
  for (const fn of middleware) {
    if (typeof fn !== 'function') throw new TypeError('Middleware must be composed of functions!')
  }

  return function (context, next) {
    let index = -1
    return dispatch(0) // 开始执行第一个中间件
    function dispatch (i) {
      if (i <= index) return Promise.reject(new Error('next() called multiple times')) // 确保同一个中间件不会执行多次
      index = i
      let fn = middleware[i]
      if (i === middleware.length) fn = next //个人认为对在koa中这里的fn = next并没有意义
      if (!fn) return Promise.resolve() // 执行到最后resolve出来
      try {
        return Promise.resolve(fn(context, dispatch.bind(null, i + 1)));
      } catch (err) {
        return Promise.reject(err)
      }
    }
  }
}
复制代码

它会先执行第一个中间件,执行过程中如果遇到 next() 调用,就会把控制权交到下一个中间件并执行,等该中间件执行完后,再继续执行 next() 之后的代码。这里的 dispatch.bind(null, i + 1) 就是 next 函数。到这里就能解答,为什么必须要调用 next 方法,才能让当前中间件后面的中间件执行。(有点拗口…)匿名函数的返回结果是一个 Promise ,因为要等到中间件处理完之后,才能进行响应。

context模块分析

中间件执行函数生成好之后,接下来需要创建一个 ctx 。这个 ctx 可以在中间件里面使用。 ctx 提供了访问 reqres 的接口。 创建上下文对象调用了一个 createContext 函数,这个函数的定义如下:

/**
 * 创建一个context对象,也就是在中间件里使用的ctx,并给ctx添加request, respone属性
 */
  createContext(req, res) {
    const context = Object.create(this.context); // 继承自context.js中export出来proto
    const request = context.request = Object.create(this.request); // 把自定义的request作为ctx的属性
    const response = context.response = Object.create(this.response);// 把自定义的response作为ctx的属性
    context.app = request.app = response.app = this;
    // 为了在ctx, request, response中,都能使用httpServer回调函数中的req和res
    context.req = request.req = response.req = req;
    context.res = request.res = response.res = res;
    request.ctx = response.ctx = context;
    request.response = response;
    response.request = request;
    context.originalUrl = request.originalUrl = req.url;
    context.state = {};
    return context;
  }
复制代码

ctx 对象实际上是继承自 context 模块中定义的 proto 对象,同时添加了 requestresponse 两个属性。 requestresponse 也是对象,分别继承自 request.jsresponse.js 定义的对象。这两个模块的功能是基于原生的 reqres 封装了一些 gettersetter ,原理比较简单,下面就不再分析了。

我们重点来看看 context 模块。

const proto = module.exports = {

  inspect() {
    if (this === proto) return this;
    return this.toJSON();
  },
  
  toJSON() {
    return {
      request: this.request.toJSON(),
      response: this.response.toJSON(),
      app: this.app.toJSON(),
      originalUrl: this.originalUrl,
      req: '<original node req>',
      res: '<original node res>',
      socket: '<original node socket>'
    };
  },

  assert: httpAssert,

  throw(...args) {
    throw createError(...args);
  },
  
  onerror(err) {
    if (null == err) return;
    if (!(err instanceof Error)) err = new Error(util.format('non-error thrown: %j', err));
    let headerSent = false;
    if (this.headerSent || !this.writable) {
      headerSent = err.headerSent = true;
    }
    // delegate
    this.app.emit('error', err, this);
    if (headerSent) {
      return;
    }
    const { res } = this;
    // first unset all headers
    /* istanbul ignore else */
    if (typeof res.getHeaderNames === 'function') {
      res.getHeaderNames().forEach(name => res.removeHeader(name));
    } else {
      res._headers = {}; // Node < 7.7
    }

    // then set those specified
    this.set(err.headers);

    // force text/plain
    this.type = 'text';

    // ENOENT support
    if ('ENOENT' == err.code) err.status = 404;

    // default to 500
    if ('number' != typeof err.status || !statuses[err.status]) err.status = 500;

    // respond
    const code = statuses[err.status];
    const msg = err.expose ? err.message : code;
    this.status = err.status;
    this.length = Buffer.byteLength(msg);
    this.res.end(msg);
  },

  get cookies() {
    if (!this[COOKIES]) {
      this[COOKIES] = new Cookies(this.req, this.res, {
        keys: this.app.keys,
        secure: this.request.secure
      });
    }
    return this[COOKIES];
  },

  set cookies(_cookies) {
    this[COOKIES] = _cookies;
  }
};
复制代码

context 模块定义了一个 proto 对象,该对象定义了一些方法(eg: throw )和属性(eg: cookies )。我们上面通过 createContext 函数创建的 ctx 对象,就是继承自 proto 。因此,我们可以在中间件中直接通过 ctx 访问 proto 中定义的方法和属性。

值得一提的点是,作者通过代理的方式,让开发者可以直接通过 ctx[propertyName] 去访问 ctx.requestctx.response 上的属性和方法。

实现代理的关键逻辑

/**
 * 代理response一些属性和方法
 * eg: proto.response.body => proto.body
 */
delegate(proto, 'response')
  .method('attachment')
  .method('redirect')
  .access('body')
  .access('length')
  // other properties or methods
  
/**
 * 代理request的一些属性和方法
 */
delegate(proto, 'request')
  .method('acceptsLanguages')
  .method('acceptsEncodings')
  .method('acceptsCharsets')
  .method('accepts')
  .method('get')
  // other properties or methods
复制代码

实现代理的逻辑也非常简单,主要就是使用了 __defineGetter____defineSetter__ 这两个对象方法,当 setget 对象的某个属性时,调用指定的函数对属性值进行处理或返回。

最终的请求与响应

ctx (上下文对象)和 fn (执行中间件的合成函数)都准备好之后,就能真正的处理请求并响应了。该步骤调用了一个 handleRequest 函数。

handleRequest(ctx, fnMiddleware) {
    const res = ctx.res;
    res.statusCode = 404; // 状态码默认404
    const onerror = err => ctx.onerror(err);
    const handleResponse = () => respond(ctx);
    onFinished(res, onerror);
    // 执行完中间件函数后,执行handleResponse处理结果
    return fnMiddleware(ctx).then(handleResponse).catch(onerror);
  }
复制代码

handleRequest 函数会把 ctx 传入 fnMiddleware 并执行,然后通过 respond 方法进行响应。这里默认把状态码设为了 404 ,如果在执行中间件的过程中有返回,例如对 ctx.body 进行负责, koa 会自动把状态码设成 200 ,这一部分的逻辑是在 response 对象的 body 属性的 setter 处理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response.js

respond 函数会对 ctx 对象上的 body 或者其他属性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原生的 res.end() 方法将不同的结果输出。

最后

到这里,koa2的核心代码大概就分析完啦。以上是我个人总结,如有错误,请见谅。欢迎一起交流学习!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koa2核心源码浅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KK三部曲

KK三部曲

(美)凯文·凯利(Kevin Kelly) / 张行舟 / 中信出版社 / 2015-12-12 / 80.00元

《失控 全人类的*终命运和结局》这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这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从这本书里,人们可以窥探到SNS的今天和未来。 《失控 全人类的*终命运和结局》涉猎: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控制论、运筹学、社会学…… 同时又堪比《黑客帝国》中洞悉未来的“神谕”,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可以在......一起来看看 《KK三部曲》 这本书的介绍吧!

随机密码生成器
随机密码生成器

多种字符组合密码

URL 编码/解码
URL 编码/解码

URL 编码/解码

html转js在线工具
html转js在线工具

html转js在线工具